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5946发布日期:2020-11-27 12:56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深海捕捞技术的发展,鱿鱼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加工品种。目前,我国每年鱿鱼加工量高达40万~50万t,居世界第1位,加工品种主要为北太平洋鱿鱼、阿根廷鱿鱼和秘鲁鱿鱼。我国鱿鱼加工市场潜力很大,已成为庞大的原料加工和出口型产业。

在鱿鱼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对其胴体进行加工,鱿鱼头、足、内脏及表皮等下脚料产出量约35%,鱿鱼内脏约占鱿鱼湿重的20%,内脏中含有约19%的蛋白质。有研究得出,鱿鱼加工下脚料所占质量百分数如下:墨囊1.3%,羽状壳0.2%,肝脏7.5%~10.0%,精白0.5%~0.7%,鱿鱼皮2.0%,其他内脏4.8%~6.0%。鱿鱼内脏含水量和含油量较高,极易加快微生物滋生、蛋白质腐败和油脂酸败进程。若该内脏为经处理直接倒入自然水体中,必会导致水体因溶氧不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发达国家对水产品加工的利用率比较高,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其对水产品的加工利用率在80%以上,我国对水产品的利用率则在30%以下。国内鱿鱼加工业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各鱿鱼加工企业产品品种不多,同质化严重,尽管对于鱿鱼中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利用已有起步,但对于鱿鱼内脏下脚料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仍显薄弱。如何变废为宝、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外,可极大地提升深海鱿鱼加工产品的经济价值,从而形成海洋生物技术加工的新型产业链。

在水产饲料生产中,如对虾料、螃蟹料等高档海水鱼料,添加鱿鱼膏可以起到诱食作用,是高档水产饲料中必需添加的原料。2018年中国饲料产量约1.9亿吨,其中水产饲料约1500万吨,高档水产料按照15%比例计算,约225万吨,按照每吨添加3%鱿鱼膏,每年需求量在67.5万吨左右。而每年我国鱿鱼加工量在50万吨,内脏部分占比20%,约10万吨左右,供不应求。当前市场鱿鱼膏价格在6000元/吨,按照此价格,年生产1万吨计算,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左右。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加强鱿鱼内脏下脚料深加工技术,尤其是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延伸到产业链,将具有光明的前景,将会带来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正符合国家的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用途是提供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酶解鱿鱼膏特有的富含小分子活性物质和易贮存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标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粉碎:以鱿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粉碎机将其绞碎成鱿鱼糜,采用隔膜泵将鱿鱼糜抽至酶解罐;

步骤b:酶解:对酶解罐内鱿鱼糜进行搅拌,并调节ph值至7.0~8.5,稳定后加入原料质量1%~5%的蛋白酶,于40-60℃情况下进行生物酶解0.5-3h,酶解过程中监控ph值变化并逐步调节;

步骤c:灭菌冷却过滤:对步骤b所得产品进行高温灭菌,灭菌时间控制在0.5-1h,冷却后进行过滤,分离出滤液并弃置上层滤渣;

步骤d:浓缩:滤液转移至浓缩罐进行物理浓缩,使其水分控制在40%-50%,之后加入有机酸等进行防腐保鲜,使ph值控制在:3.5-4.5

步骤e:对浓缩后成品进行检测,待合格后转入吨桶进行打包,即得营养功能性的鱿鱼膏。

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在步骤a中以价格低廉的鱿鱼内脏为原料,充分利用鱿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及其附产物,有效的变废为宝、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将鱿鱼内脏绞碎成鱿鱼糜,可有效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同时可增大酶解的接触面积,改善酶解效果

步骤b中,通过调节物料的ph值,添加蛋白酶,在最佳的酶解条件下进行充分的酶解,最大可能的释放鱿鱼内脏里的营养活性成分。

步骤c中将充分酶解后的鱿鱼膏产品进行高温灭菌,以消灭产品中的微生物以及相关的蛋白酶,消除相关的微生物带来的产品风险。同时对灭菌冷却后的产品进行过滤,以去除鱿鱼内脏当中的骨头等不易被酶解的物质,从而提高产品的纯度,在后期产品作为鱼虾等产品诱食剂时易于被鱼虾等消化吸收,有效改善产品的质量。

步骤d中,对酶解后的产品进行物理浓缩,并添加一定比例的有机酸,如此得到的功能性鱿鱼膏,保证了产品的活性浓度,同时可有效改善其产品的贮存时间

步骤e中,对每批次的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核心关键指标合格,保证产品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的蛋白酶为一种胰蛋白酶,其最适ph值为6.0-8.5,最佳反应温度为40-60℃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胰蛋白酶在温度40-60℃区间进行酶解时,其生物酶解活性最高。

优选的,在步骤b酶解过程中,酶解罐内的ph值等相关指标不断变化,实时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控并进行随时调节。

优选的,步骤d中得到的鱿鱼膏ph值为3.5-4.5,粗蛋白含量为15%-25%,粗灰分含量为3%-6%,粗脂肪含量为10%-20%,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为100-300mg/k,镉含量为15-40mg/kg。

优选的,步骤d中得到的鱿鱼膏酸溶蛋白含量为60%-85%,富含小肽等活性成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功能性酶解鱿鱼膏ph值在3-5,可抑制环境中的杂菌污染酶解鱿鱼膏后在酶解鱿鱼膏中的增殖。

优先的,粗蛋白中包括氨基酸、小肽等小分子活性物质,其含量占粗蛋白总量的60%-85%,氨基酸的含量占粗蛋白的总含量的10%-20%。

优先的,本发明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所得功能性酶解鱿鱼膏富含小分子的寡肽和氨基酸,分子量在1000da一下的蛋白质水解物占粗蛋白总量的80%-95%,可以直接用于水产饲料被鱼虾等幼苗吸收,促进鱼虾的生长,提高免疫力。

优选的,本发明中得到的功能性酶解鱿鱼膏为具有特殊香味的可流动性的膏状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的酶解鱿鱼膏当用于水产饲料时,能够很好的与饲料进行混合,同时具有特殊的气味,水产饲料具有很好的诱食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以鱿鱼加工下脚料为原料,避免传统蒸煮模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鱿鱼下脚料。

2.采用特殊的蛋白酶—胰蛋白酶,进行生物酶解,生物酶解效率高,最大程度的释放鱿鱼内脏等生物活性成本。同时酶解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流程短,无环境负担。

3.胰蛋白酶独特的生物酶解效率,富含寡肽及氨基酸含量,其含量高达60%-85%,有效被畜禽吸收并提高其免疫力。

4.本发明获得功能性鱿鱼膏区别于传统的蒸煮工艺,具有特殊的香味,对于水产饲料具有很好的诱食效果。

5.本发明获得功能性鱿鱼膏为浓缩后具有特定水分和营养含量的膏状物,能够很好的添加到饲料中进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方式1

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粉碎:以鱿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粉碎机将其绞碎成鱿鱼糜,采用隔膜泵将鱿鱼糜抽至酶解罐,准确记录鱿鱼糜的重量;

步骤b:酶解:对酶解罐内鱿鱼糜进行搅拌,并调节ph值至7.5,稳定后加入原料质量2%的胰蛋白酶,于45℃情况下进行生物酶解1h,酶解过程中监控ph值变化并逐步调节;

步骤c:灭菌冷却过滤:对步骤b所得产品进行高温灭菌,灭菌时间控制在0.5h,温度控制在80℃,充分冷却后进行过滤,分离出滤液并弃置上层滤渣;

步骤d:浓缩:滤液转移至浓缩罐进行物理浓缩,浓缩后水分含量为45%,之后加入有机酸等进行防腐保鲜,使ph值控制在33.5-4.5。

步骤e:对浓缩后成品进行检测,待合格后转入吨桶进行打包,即得营养功能性的鱿鱼膏。

经检测,本实施方式所得酶解功能性鱿鱼膏,ph值为4.2,粗蛋白含量为17.1%,粗脂肪含量为14.6%,酸溶蛋白含量为65%,灰分含量为4%,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为288mg/k。

实施方式2

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粉碎:以鱿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粉碎机将其绞碎成鱿鱼糜,采用隔膜泵将鱿鱼糜抽至酶解罐,准确记录鱿鱼糜的重量.

步骤b:酶解:对酶解罐内鱿鱼糜进行搅拌,并调节ph值至8.0,稳定后加入原料质量4%的胰蛋白酶,于50℃情况下进行生物酶解1h,酶解过程中监控ph值变化并逐步调节。

步骤c:灭菌冷却过滤:对步骤b所得产品进行高温灭菌,灭菌时间控制在0.5h,温度控制在80℃,充分冷却后进行过滤,分离出滤液并弃置上层滤渣。

步骤d:浓缩:滤液转移至浓缩罐进行物理浓缩,浓缩后水分含量为44%,之后加入有机酸等进行防腐保鲜,使ph值控制在3.0-5.0。

步骤e:对浓缩后成品进行检测,待合格后转入吨桶进行打包,即得营养功能性的鱿鱼膏。

经检测,本实施方式所得酶解功能性鱿鱼膏,ph值为4.5,粗蛋白含量为18.5%,粗脂肪含量为12.8%,酸溶蛋白含量63%,灰分含量为5.1%,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为237mg/k。

实施方式3

一种功能性营养酶解鱿鱼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粉碎:以鱿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粉碎机将其绞碎成鱿鱼糜,采用隔膜泵将鱿鱼糜抽至酶解罐,准确记录鱿鱼糜的重量。

步骤b:酶解:对酶解罐内鱿鱼糜进行搅拌,并调节ph值至8.0,稳定后加入原料质量3%的胰蛋白酶,于45℃情况下进行生物酶解2h,酶解过程中监控ph值变化并逐步调节。

步骤c:灭菌冷却过滤:对步骤b所得产品进行高温灭菌,灭菌时间控制在0.5h,温度控制在80℃,充分冷却后进行过滤,分离出滤液并弃置上层滤渣。

步骤d:浓缩:滤液转移至浓缩罐进行物理浓缩,浓缩后水分含量为44%,之后加入有机酸等进行防腐保鲜,使ph值控制在3.0-5.0。

步骤e:对浓缩后成品进行检测,待合格后转入吨桶进行打包,即得营养功能性的鱿鱼膏。

经检测,本实施方式所得酶解功能性鱿鱼膏,ph值为4.2,粗蛋白含量为19.0%,粗脂肪含量为11.6%,酸溶蛋白含量为79.5%,灰分含量为5.4%,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为252mg/k。

在本发明方法中,通过胰蛋白酶对鱿鱼内脏等原料进行生物酶解,控制酶解参数,能够极大的提高鱿鱼内脏中寡肽和氨基酸的含量,其酸溶蛋白含量可高达79.5%,所开发的产品可以在二混工艺中直接喷雾添加,使用方便,卫生指标在同类产品中领先(镉含量/新鲜度),得到很好控制。与此同时,本专利特有的深度酶解技术使产品酸溶蛋白含量大大提高,有效改善仔虾蟹成活率,诱食效果好。

对所制得的酶解鱿鱼膏样品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动物健康,无异常反应。且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每吨饲料添加3%),具有很好的诱食效果,提高仔虾蟹成活率及饲料利用率。

本文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包括出版物、专利申请和专利)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其程度如同指出每个参考文献被单独且具体地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在本文中完整阐述。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条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