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6552发布日期:2020-11-27 12:5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固形物取出装置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蒸粑机的一种取出机构。



背景技术:

蒸粑制品(主要是米浆原料经高温蒸制而成的米粑)不用烘烤,也不用煎炸,具备色香味俱全、营养成分保留更丰富等独特品质,深受顾客的欢迎和喜爱。

目前,对于蒸粑制品的制作,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这种加工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加工效率低下,食品的卫生质量也难以保证。市场上常见的用于蒸粑制品加工的设备虽然种类丰富,但是,大多数蒸制设备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完成蒸粑制品制作工艺中的某一个环节。如果要实现从米浆原料到蒸粑制品的打包完成,需要多个设备的相互配合,相当于延长了蒸粑制品制作的工艺流程,由此也会导致蒸粑制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也难以保证蒸粑制品的卫生质量。另外,蒸粑制品在蒸熟后进行取出操作时,由于其本身的温度比较高,再加上高温蒸汽的干扰,使得操作人员的取出操作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否则容易造成烫伤事故,相应地也降低了蒸粑制品的取出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取出机构,提高取出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取出机构,包括底座、活动挡针、滑块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的底座上分别形成插杆和导滑槽,所述滑块的底部形成变胞导槽;所述的滑块在其驱动机构作用下与底座之间形成相对滑动结构,所述的活动挡针安装在底座与滑块之间,且活动挡针分别与导滑槽、变胞导槽形成滑动配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导滑槽为圆弧形结构通槽。

优选地,所述的底座包括插杆座、滑轨和挡板,所述的挡板上开设导滑槽;所述插杆座的一端与插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与挡板之间形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杆座的底部形成限位凸台。

优选地,所述的滑轨上形成限位滑槽,所述的滑块上形成导柱,所述的导柱与限位滑槽之间形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凸筋、第二凸筋以及第三凸筋和第四凸筋,所述的第一凸筋与第三凸筋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二凸筋与第四凸筋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凸筋、第二凸筋、第三凸筋、第四凸筋共同形成变胞导槽。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凸筋为楔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第四凸筋为7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推杆以及第三连杆和挡杆,所述主动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一端、第三连杆一端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另一端、第三连杆另一端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推杆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滑块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挡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第二弹簧。

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一端形成铰接轴,所述推杆的一端与铰接轴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滑块在其驱动机构作用下相对于底座进行滑动,且使活动挡针分别与导滑槽、变胞导槽形成滑动配合结构,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双摇杆滑块自锁变胞机构,利用滑块与活动挡针之间的配合来实现滑块的自锁和解除自锁过程,使取出机构可以在不同运动状态实现机构的变胞,在0自由度和1自由度之间转换,在此过程中,通过底座上的插杆即可进行固形物的取出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取出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蒸粑机中的高温蒸粑制品的取出作业,避免了操作人员在高温作业过程中的烫伤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蒸粑机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蒸粑机的内部构造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供料装置的立体构造图(调浆机构)。

图5为供料装置的主视图(调浆机构)。

图6为供料装置的主视图(保鲜机构;蒸汽直接回收)。

图7为供料装置的主视图(保鲜机构;蒸汽循环利用)。

图8为供料装置的立体构造图(控料机构)。

图9为供料装置的主视图(控料机构)。

图10为供料装置的侧视图(控料机构)。

图11为蒸制装置的立体构造图。

图12为图11中的转盘机构的透视图。

图13为图11中的转盘机构的立体构造图。

图14为图11中的成型模具的立体构造图。

图15为图11中的成型模具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1中的蒸箱的立体构造图。

图17为图11中的蒸箱的主视图。

图18为图11中的蒸汽发生器的立体构造图。

图19为图11中的蒸汽发生器的主视图。

图20为蒸汽发生器的防干烧保护结构的立体构造图。

图21为蒸汽发生器的防干烧保护结构的主视图。

图22为图20中的电热丝组件的立体构造图。

图23为图20中的电热丝组件的主视图。

图24为蒸汽循环系统的立体构造图(正面)。

图25为蒸汽循环系统的主视图(正面)。

图26为蒸汽循环系统的放大图(正面)。

图27为蒸汽循环系统的立体构造图(背面)。

图28为热交换管路的立体构造图。

图29为热交换管路的主视图。

图30为取出机构的立体构造图(正视方向)。

图31为图30所示的取出机构的主视图。

图32为取出机构的立体构造图(侧视方向)。

图33为取出机构的立体构造图(活动挡针与挡板之间的配合关系)。

图34为图33所示的取出机构的主视图。

图35为取出机构的立体构造图(滑块的底部结构)。

图36为图35所示的取出机构的主视图。

图37为滑块的立体构造图。

图38为滑块的底部结构图。

图39为取出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滑块与活动挡针配合,实现滑块自锁和解除自锁过程示意图)。

图40为活动挡针相对于滑块的运动轨迹示意图(虚线箭头方向)。

图41为包装机构的整体构造图。

图42为图41所示的包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43为包装机构的立体构造图(包装气缸处于预备状态)。

图44为图43所示的包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45为包装机构的立体构造图(包装气缸处于取袋状态)。

图46为图45所示的包装机构的主视图。

图47为图45所示的包装机构的侧视图。

图48为包装袋的撑开机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49为齿轮传动系统的立体构造图。

图50为图4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1为齿轮传动系统的主视图。

图52为图5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脚柱,2-箱体,3-hmi,4-第一舵机,5-包装机构,6-供料装置,7-蒸制装置,8-取出机构,9-第二舵机,10-蒸汽溢出管,11-排水管道,12-排水桶,13-液化水回收管,14-包装袋,15-第一传动轴,21-取件盒,22-通风孔,23-活动门,41-第一输出轴,42-第二输出轴,43-第一主动齿轮,71-转盘,72-成型模具,73-蒸箱,74-蒸汽导管,75-蒸汽发生器,76-上安装座,77-第一齿轮,78-第二齿轮,501-包装气缸,502-翻转支架,503-活动吸盘,504-下安装座,505-包装支架,506-固定吸盘,507-气泵,508-第一撑片,509-第二撑片,510-第一气缸,511-第二气缸,512-接料槽,513-包装袋存放架,514-第三齿轮,515-第四齿轮,516-第一转轴,517-第一基座,518-压转片,519-销轴,520-第一压转凸台,521-第二压转凸台,522-第二主动齿轮,601-制冷压缩机,602-导流管,603-安装板,604-封盖,605-储浆桶,606-搅拌器,607-导出管,608-伺服电机,609-安装座,610-保鲜箱,611-冷凝箱,612-蒸汽引流管,613-回流管,614-套环,615-上滑片,616-控料桶,617-下滑片,618-滑杆,619-第五齿轮,620-驱动轴,621-曲柄,622-联动杆,623-注料管,624-热交换管,625-第六齿轮,626-第二传动轴,627-第七齿轮,628-转换齿轮对,711-限位槽,712-排水口,713-从动齿轮,714-第三主动齿轮,721-挂耳,722-挂孔,723-容纳腔,731-左平开门,732-右平开门,733-导轨,734-上齿条,735-第四主动齿轮,736-驱动电机,737-下齿条,738-蒸汽导管接口,739-蒸汽溢出管接口,740-注料管接口,751-储水桶,752-桶盖,753-通电连接器,754-电热丝,755-支撑板,756-弹簧座,757-第一弹簧,758-导电插片,759-插槽,801-插杆,802-第二基座,803-主动杆,804-第二转轴,805-第二弹簧,806-第一连杆,807-第二连杆,808-推杆,809-滑块,810-插杆座,811-限位凸台,812-限位滑槽,813-导柱,814-滑轨,815-第三连杆,816-挡杆,817-活动挡针,818-挡板,819-导滑槽,820-变胞导槽,821-第一凸筋,822-第二凸筋,823-第三凸筋,824-第四凸筋,825-铰接轴,826-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蒸粑机,主要包括箱体2、第一舵机4、包装机构5、供料装置6、蒸制装置7、取出机构8以及第二舵机9和蒸汽系统,所述箱体2的底部安装脚柱1,在箱体2上还安装有活动门23和hmi3,所述的hmi3与蒸粑机上的中心控制器进行电连接,通过打开活动门23,就可以向供料装置6中加注蒸粑所用的原浆料;所述箱体2的内腔底部设置取件盒21,在箱体2的背面还开设有若干用于通风散热的通风孔22,另外,所述箱体2的内腔中还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76和下安装座504,如图43、图44所示。所述的供料装置6向蒸制装置7提供原浆料,再由蒸汽系统向蒸制装置7提供蒸粑所需的蒸汽;所述蒸制装置7中的蒸粑制品通过取出机构8取出后,由包装机构5完成蒸粑制品的包装,最后落入到取件盒21中。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供料装置6的主体部分为储浆桶605,所述的储浆桶605分别与导流管602、导出管607、安装座609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流管602与安装板603固定连接,所述的活动门23覆盖导流管602的入口端,所述的储浆桶605通过安装板603、安装座609与箱体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储浆桶605的中空内腔底部设置搅拌器606,所述的搅拌器606与储浆桶605顶部的封盖604相对设置,且搅拌器606通过伺服电机608驱动。当蒸粑所用的原浆料从导流管602流入储浆桶605的中空内腔时,通过启动伺服电机608来驱动搅拌器606工作,可以在储浆桶605中形成漩涡流,以保证原浆料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很好地防止原浆料沉淀后分层,便于原浆料流畅地通过导出管607流出储浆桶605。

为了保证原浆料的新鲜度,可以将储浆桶605设置在保鲜箱610中,在保鲜箱610中设置回流管613,所述的回流管613与制冷压缩机601连接,如图6、图7所示。通过制冷压缩机601使得保鲜箱610成为一个恒温箱装置,可将保鲜箱610内的环境温度保持在0-3℃,此温度为米浆等原浆料的最适保鲜温度,利用保鲜箱610来存放储浆桶605,可以最大化地保证米浆等原浆料的新鲜度。

为了使供料装置6能够向蒸制装置7定量地供应原浆料,所述的供料装置6还包括控料机构,所述控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如图8、图9、图10所示,包括上滑片615、控料桶616、下滑片617,所述控料桶616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别开设切口,其中,位于入口端的切口与上滑片615配合,且通过上滑片615可以控制入口端的开闭状态,位于出口端的切口与下滑片617配合,且通过下滑片617可以控制出口端的开闭状态;所述控料桶616的入口端与导出管607连通,控料桶616的出口端与注料管623连通。所述的上滑片615、下滑片617分别与独立的套环614固定连接,两个套环614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杆618的相对两端。所述的滑杆618与联动杆622、曲柄621组成曲柄滑块机构,所述的曲柄621与驱动轴620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620的端部与第五齿轮619固定连接。当滑杆618驱动上滑片615来打开控料桶616的入口端时,所述下滑片617关闭控料桶616的出口端;当滑杆618驱动上滑片615来关闭控料桶616的入口端时,所述下滑片617打开控料桶616的出口端。

所述蒸制装置7的构造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中空结构的蒸箱73,所述的蒸箱73固定安装在上安装座76上,在蒸箱73上分别形成蒸汽导管接口738、蒸汽溢出管接口739和注料管接口740,所述的注料管623通过注料管接口740与蒸箱73连通,在蒸箱73上还分别形成左平开门731和右平开门732,所述的左平开门731与上齿条734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平开门732与下齿条737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齿条734、下齿条737分布在第四主动齿轮735的相对两侧、且均与第四主动齿轮735形成啮合传动结构,同时,所述的上齿条734、下齿条737分别与导轨733形成滑动配合结构。所述的第四主动齿轮735由驱动电机736进行驱动,由此带动上齿条734、下齿条737等距运动,由于上齿条734、下齿条737分布在第四主动齿轮735的相对两侧,因此,所述的上齿条734、下齿条737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从而可以驱动左平开门731与右平开门73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可以使得蒸箱73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密闭状态,如图16、图17所示。

所述蒸箱73的中空内腔中设置转盘71和成型模具72,所述转盘71的上端面形成与成型模具72相配合的限位槽711,在转盘7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从动齿轮713;通常,所述的限位槽711设置若干个,且若干个限位槽711环转盘71均匀分布,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成型模具72的具体结构如图14、图15所示,其主体部分为容纳腔723,在容纳腔723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挂耳721,两个挂耳721最好是环容纳腔723相对而立,在挂耳721上分别形成挂孔722。

所述的蒸汽系统主要包括蒸汽发生器75和蒸汽导管74,所述的蒸汽导管74通过蒸汽导管接口738与蒸箱73连通,所述的蒸汽发生器75固定安装在上安装座76上,且蒸汽发生器75通过蒸汽导管74与蒸箱73连通而形成蒸汽输送通道。具体地,所述的蒸汽发生器75包括储水桶751,在储水桶751的中空内腔中设置电热丝754,所述的电热丝754与桶盖752平行设置,在储水桶75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通电连接器753,如图18、图19所示。当电热丝754与通电连接器753之间形成电连接后,储水桶751中的蒸汽将通过蒸汽导管74进入到蒸箱73内腔中,如图11所示。

为了防止电热丝754因过度通电而损坏储水桶751,可以在蒸汽系统中增加设置防干烧保护结构,当储水桶751中的储水量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的防干烧保护结构使得电热丝754处于断电状态。为此,可以在储水桶751上安装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可以与中心控制器电连接,当储水桶751中的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使得电热丝754处于断电状态,也可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hmi3提示储水桶751处于缺水状态。

另外一个方案是,如图20、图21所示,也可以将储水桶751通过支撑板755进行支撑,所述的支撑板755通过第一弹簧757与弹簧座756连接,所述的弹簧座756上设置导电插片758,也即,在支撑板755与弹簧座756之间设置第一弹簧757。在通电连接器753上设置插槽759,如图22、图23所示。当储水桶751中的储水量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的插槽759使得电热丝754与通电连接器753之间处于断电状态;当储水桶751中的储水量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的导电插片758插接入插槽759中,并使电热丝754与通电连接器753之间处于导电状态。通常,所述的第一弹簧757设置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弹簧757环支撑板755均匀分布,以使得储水桶751受力均衡,有利于保证导电插片758与插槽759之间的插接更加顺畅、可靠。

如图30-图36所示,所述的取出机构8主要包括底座、活动挡针817、滑块809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的底座包括插杆座810、滑轨814和挡板818,所述插杆座810的底部形成限位凸台811,所述的挡板818上开设导滑槽819,所述的导滑槽819优选采用圆弧形结构通槽;所述插杆座810的一端与插杆8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轨814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809与挡板818之间形成相对滑动结构。

所述滑块809的驱动机构包括主动杆803、第一连杆806、第二连杆807、推杆808以及第三连杆815和挡杆816,所述主动杆80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806一端、第三连杆815一端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主动杆803与第三连杆815之间是通过第二转轴804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转轴804与第二基座802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基座802固定安装在上安装座76上,所述第二转轴804的一端与第一齿轮77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连杆807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806另一端、第三连杆815另一端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推杆808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807、滑块809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挡杆816与第二连杆807之间设置第二弹簧805。

所述滑块809的具体结构如图37、图38所示,在滑块809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凸筋821、第二凸筋822、第三凸筋823和第四凸筋824,所述的第一凸筋821与第三凸筋823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二凸筋822与第四凸筋824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一凸筋821、第二凸筋822、第三凸筋823、第四凸筋824共同形成变胞导槽820。其中,所述的第二凸筋822优选采用楔形结构,所述的第四凸筋824优选采用7字形结构。在滑块809的一端形成插接槽826、另一端形成铰接轴825,所述的滑块809通过铰接轴825与推杆808的一端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同时,在插杆座810的一端形成插接头,以便滑块809可以通过插接槽826与插杆座810上的插接头之间形成插接固定连接结构。通常,所述插接槽826的截面形状优选采用正六边形结构,以提高滑块809与插杆座810之间的连接可靠度。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取出机构8,在底座上分别形成了插杆801和导滑槽819,在滑块809的底部形成了变胞导槽820,并使活动挡针817安装在底座与滑块809之间;所述滑块809在其驱动机构作用下与底座之间形成相对滑动结构,且活动挡针817分别与导滑槽819、变胞导槽820形成滑动配合结构,由此形成了一个双摇杆滑块自锁变胞机构,通过1个主动杆803作为原动件,即可实现滑块809的平推运动和取出机构8整体的旋转运动,在主动杆803的驱动下,整个取出机构可以在不同运动状态实现机构的变胞,在0自由度和1自由度之间转换。其中,所述的活动挡针817相对于滑块809的运动轨迹如图40所示,通过滑块809与活动挡针817的配合,来实现滑块809的自锁和解除自锁过程,如图39所示。具体而言:

当第二转轴804驱动主动杆803转动时,由于第二弹簧805的约束,整个取出机构8锁死成为一个构件,从而可以实现取出机构8的整体旋转;当取出机构8旋转至水平时,位于机构下方的限位凸台811与上安装座76接触成为机架;当主动杆803继续提供扭矩时,第二弹簧805的约束力已不足使机构自锁,进而使得动力由双摇杆机构传向滑块809,所述的滑块809驱动插杆801相对于成型模具72向前平推,直至插杆801与成型模具72上的挂孔722插接到位。

然后,所述的主动杆803反转,当滑块809与活动挡针817配合形成自锁时,取出机构8因滑块809自锁又成为一个构件,并在主动杆803的扭矩作用下整体反转,由此可以将处于成型模具72中的蒸制品倒出来。在将成型模具72归位时,由于滑块809前推,使得滑块自锁状态被解除,插杆801与成型模具72分开,取出机构整体旋转,直至插杆801转出蒸箱73。为了提高滑块809的运动平稳性,可以在滑轨814上形成限位滑槽812,在滑块809的相对两侧端分别设置导柱813,所述的导柱813与限位滑槽812之间形成相对滑动结构,如图31、图32所示。

所述包装机构的构造如图41-图47所示,主要包括包装气缸501、包装支架505和接料槽512和包装袋存放架513,所述的包装气缸501安装在翻转支架502上,所述的翻转支架502与第一基座517之间通过第一转轴516形成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一转轴516与第四齿轮51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基座517固定安装在下安装座504上,由翻转支架502带动包装气缸501绕第一转轴516同步转动。所述的包装支架505固定安装在下安装座504上,在包装支架50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活动吸盘503和固定吸盘506,其中的活动吸盘503安装在包装气缸501的气缸推杆上。所述的包装袋存放架513与上安装座76固定连接,在包装袋存放架513中存放若干包装袋14。所述的翻转支架502带动包装气缸501同步转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包装气缸501上的活动吸盘503吸取位于包装袋存放架513中的包装袋14。

所述的接料槽512与气缸推杆连接,且通过气缸推杆驱动接料槽512相对于包装支架505上下移动。通常,为了保证接料槽512上下移动的平稳可靠性,可以将接料槽512分别与第一气缸510、第二气缸511的推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510、第二气缸511共同驱动接料槽512相对于包装支架505上下移动;当位于固定吸盘506与活动吸盘503之间的包装袋14分别通过活动吸盘503、固定吸盘506的吸附作用而处于张开状态时,此时,所述的活动吸盘503吸附着包装袋14的一个侧面,而固定吸盘506则吸附着包装袋14的另一个侧面,于是,处于接料槽512中的被包装物即可落入到包装袋14中。其中,所述的固定吸盘506可以通过气泵507来提供用于吸附包装袋14的负压,所述的气泵507固定安装在下安装座504上。

上述的蒸粑机,采用第一舵机4作为控料机构和转盘机构的动力来源,采用第二舵机9作为包装机构和取出机构的动力来源。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舵机4为由多个齿轮按一定传动比配合而成的减速齿轮系,其动力输出端为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所述的第一输出轴41与第一主动齿轮4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输出轴42与第三主动齿轮714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主动齿轮714与从动齿轮713形成啮合传动结构,如图13、图51所示。所述的第二舵机9也为由多个齿轮按一定传动比配合而成的减速齿轮系,其动力输出端为第二主动齿轮522,如图49所示。

如图49-图52所示,所述的第一主动齿轮43与转换齿轮对628一端的齿轮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转换齿轮对628另一端的齿轮则与第六齿轮625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的第六齿轮625与第七齿轮627通过第二传动轴626形成共轴连接,所述的第七齿轮627与第五齿轮619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主动齿轮522和第四齿轮515分别与第三齿轮514形成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三齿轮514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轴15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轴15的另一端则与第二齿轮78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78与第一齿轮77形成啮合传动结构。

其中,所述的转换齿轮对628上的两个齿轮均为锥齿轮,所述的第一主动齿轮43、第二主动齿轮522、第一齿轮77、第二齿轮78、第三齿轮514、第四齿轮515、第五齿轮619、第六齿轮625和第七齿轮627也均采用锥齿轮。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箱体2的内部空间,并使箱体2的内腔布置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少蒸粑机的占地面积,从而使得该蒸粑机更加方便地放置于街道、小区、学校、超市等场所进行售卖。

上述的蒸粑机在工作时,所述的储浆桶605通过控料机构向蒸箱73内腔中的成型模具72输入用于形成蒸粑制品的原浆料。所述的控料机构利用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往返运动特性,配合上滑片615、下滑片617来实现精准控料。具体地,初始状态时,所述的上滑片615挡住控料桶616的入口端管道,而控料桶616的出口端管道则处于流通状态;当曲柄621转动工作时,通过联动杆622驱动滑杆618达到进程极值角时,控料桶616的入口端管道处于流通状态,而控料桶616的出口端管道则被下滑片617挡住而处于封闭状态,此时,储浆桶605中的原浆料通过导出管607流入到控料桶616中;当联动杆622驱动滑杆618达到回程极值角时,控料机构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控料桶616的入口端管道被上滑片615挡住而处于封闭状态,而控料桶616的出口端管道则处于流通状态,因此,控料桶616中的原浆料得以通过注料管623全部流入到成型模具72的容纳腔723中。

通常,所述控料桶616的容积等于制作一个蒸粑制品所需原浆料的体积;所述的成型模具72设置6个,且等距环绕在转盘71上,转盘71在第三主动齿轮714的驱动下每次转动60°,从而实现注料管623出浆口下方的成型模具72的依次切换,在6个成型模具72均注满原浆料后,转盘71停止转动。

在成型模具72中注满原浆料后,所述的驱动电机736驱动第四主动齿轮735转动,由此通过上齿条734、下齿条737来带动左平开门731与右平开门732之间相对合拢运动,直至蒸箱73处于密闭状态。所述的蒸汽系统通过蒸汽导管74向蒸箱73内腔中提供用于蒸粑的蒸汽,所述的蒸汽通常可在2-3分钟内将成型模具72中的原浆料蒸熟,从而可以通过成型模具72形成蒸粑制品。

在利用高温蒸汽进行蒸制过程中,为保证气压平衡,可以将蒸汽溢出管10通过蒸汽溢出管接口739与蒸箱73连通,如图24、图25所示。另外,所述的蒸汽溢出管10也可以通过蒸汽引流管612与冷凝箱611连通,所述的冷凝箱611设置在保鲜箱610中,如图6所示,以便蒸箱73溢出的水蒸汽可以依次通过蒸汽溢出管10、蒸汽引流管612排入到冷凝箱611中进行冷凝,该冷凝箱611用于收集加热蒸粑时从蒸箱73溢出的水蒸汽,有效地防止高温蒸汽泄露而引发烫伤事故。

所述的转盘71上设置排水口712,如图12、图13所示;通常,所述的排水口712设置若干个,且排水口712可以与排水管道11连通,所述的排水管道11与排水桶12连通。通过将转盘71上的液化水及时排出到排水桶12中,可以提高水蒸汽的利用率,减少成型模具72中的原浆料的蒸熟时间,从而提高蒸粑机的节能降耗效果。另外,在转盘71的转动过程中,当排水口712与排水管道11相连通,且控料机构中的控料桶616处于上端口、下端口全通状态时,清洗过储浆桶605后的自来水可以顺着排水管道11流入到排水桶12中,此过程也实现了运浆管道的清洗。

为了实现水蒸汽的循环利用,如图26、图27所示,也可以将蒸汽溢出管10通过蒸汽溢出管接口739与蒸箱73连通,所述的蒸汽溢出管10通过热交换管624与液化水回收管13连通,所述的液化水回收管13与储水桶751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的热交换管624设置在控料桶616上,最好是使热交换管624贴合控料桶616;通常,所述的热交换管624是以螺旋状结构设置在控料桶616上,如图28、图29所示。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蒸箱73溢出的水蒸汽首先进入蒸汽溢出管10,然后进入热交换管624,并与控料桶616中的原浆料进行热交换,高温水蒸汽被冷凝成液化水,而控料桶616中的原浆料则被水蒸汽预热处理,并且,高温的水蒸汽还可对控料桶616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从热交换管624流出的液化水及少量水蒸汽将沿着液化水回收管13进入到储水桶751中进行再次利用,由此可以取消掉冷凝箱611和蒸汽引流管612,如图7所示,不仅简化了蒸粑机的结构设计,而且节省了成本;同时,由于处于热交换管624中的水蒸汽可以与控料桶616中的原浆料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对控料桶616中的原浆料进行预加热处理,有利于对水蒸汽热量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蒸粑机的节能降耗效果。

在成型模具72中的蒸粑制品完全蒸熟后,所述的驱动电机736驱动第四主动齿轮735反向转动,并通过上齿条734、下齿条737来带动左平开门731与右平开门732之间相对分开运动,直至蒸箱73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在整个取粑操作过程中,蒸箱73的平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此时,可以通过取出机构8将成型模具72中的蒸粑制品移出蒸箱73。首先,取出机构8中的插杆801翻转、并平移至与成型模具72上的挂孔722插接到位;然后,插杆801与成型模具72一起反向翻转,直至该成型模具72与转盘71完全分离;接下来,插杆801与成型模具72一起反向平移,直至成型模具72中的蒸粑制品移出蒸箱73;最后,插杆801与成型模具72一起继续反向翻转,直至成型模具72中的蒸粑制品掉落到接料槽512中。考虑到刚蒸熟的蒸粑制品的表面比较粗糙,其与接料槽512的接触面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也较大。为此,可以在接料槽512上设置滚轮组,以使得处于接料槽512中的被包装物(蒸粑制品)通过滚轮组快速地滑落到位于接料槽512下方的包装袋中。

如图48所示,所述的接料槽512分别与第一撑片508、第二撑片509形成活动连接结构,其中的第一撑片508通过销轴519与接料槽51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撑片509通过销轴519与接料槽51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一撑片508、第二撑片509上分别形成压转片518,所述的包装支架505上分别形成第一压转凸台520和第二压转凸台521,所述第一压转凸台520、第二压转凸台521的顶端形成圆弧形过渡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包装机构,在进行包装工作时,通常,需要预先将一定量的包装袋14放置于包装袋存放架513中,包装气缸501在第二舵机9的驱动下转动至竖直方向,并将其端部的活动吸盘503向上推移,直至活动吸盘503吸附住包装袋存放架513上的包装袋14;然后,包装气缸501带动活动吸盘503(连同包装袋14)收回,以使被吸取的包装袋14脱离包装袋存放架513;所述的包装气缸501在第二舵机9的驱动下反向转动至水平方向,并将其吸附的包装袋14向左推移,直至固定吸盘506贴合并吸附住包装袋14的另一侧端面,通过固定吸盘506、活动吸盘503同时吸附住包装袋14的两侧面,然后,活动吸盘503在包装气缸501的驱动下向右移动,而固定吸盘506是不动的,因此,通过固定吸盘506、活动吸盘503这2个吸盘的相互配合,就可以将包装袋14的入口端拉开,以便接料槽512中的蒸粑制品落入到包装袋14中。

为了有助于蒸粑制品落入到包装袋14中,并使包装袋14更加饱满、美观,如图47、图48所示,所述的第一气缸510、第二气缸511驱动接料槽512相对于包装支架505向下移动,在此下移过程中,所述第一撑片508上的压转片518将会与第一压转凸台520相互挤压、并使第一撑片508相对于接料槽512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撑片509上的压转片518也将会与第二压转凸台521相互挤压、并使第二撑片509相对于接料槽512逆时针转动。当第一撑片508、第二撑片509伸入包装袋14中、且张开一定角度后,就可以使包装袋14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接料槽512中的蒸粑制品可以更加顺畅地落入到包装袋14中,并且包装完后的包装袋14更加饱满、美观。最后,所述的固定吸盘506、活动吸盘503均停止吸附,内装蒸粑制品的包装袋14落入到取件盒21中,等待取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