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手摇麻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252阅读:2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手摇麻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面团的机械,特别是一种加工传统风味小吃——麻食的机械。包括面团的螺杆推进机构和挤、搓成型机构和传动机构等三部分。
为人们所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麻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常饭。不论是饭馆还是普通家庭,其传统的制作工艺是将合好的面团先擀制成5至6mm厚的薄面饼,再将薄饼切成5至6mm宽的许多长条,然后将这些长条切成正方形小块,最后用拇指在案板上将正方形小块搓制成形。这种传统的制作工艺一直流传至今,费时费力,使人们常有麻食好吃做来难的感叹。国内手摇的绞肉和磨粉两用的磨绞机已有多种产品,但至今还没有有关加工麻食的机械的公开报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人工搓制麻食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摇麻食机,使制作工艺大为简化,能直接从面团搓制出成品,提高工效,节省时间。另外要求本机兼有绞肉和磨粉的功能,以便一机多用。
本实用新型由三部分机构组成面团的螺杆推进机构和挤、搓成型机构和传动机构。螺杆推进机构即利用常规的磨绞机中的机构。所述的挤、搓成型机构是从三至五个锥形挤出口挤出成型的粗圆面团能立即被相应的三至五个搓轮的指形轮缘搓刮成所需的三至五片麻食。不断地手摇摇柄,不断地挤出粗圆面团,又不断地被转动着的搓轮的指形轮缘搓刮。所述的传动机构把手摇摇柄的动力传送至搓轮的不断转动上。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去掉三至五个搓轮后的搓头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搓轮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作绞肉机使用时需换上的绞肉机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作磨粉机使用时需换上的磨粉机头的剖视图。
参照
图1,由倒L形机体(3)、螺杆推进器(2)、摇柄(1)和固定螺杆(4)组成常规的手摇的螺杆推进机构。倒L形机体(3)左边出口处,装上一个搓头(5),搓头(5)厚壁上具有三至五个锥形挤出口(6)。和好的面团由倒L形机体(3)的入口处加入后,手摇摇柄(1),面团即被旋转着的螺杆推进器(2)推进,由三至五个锥形挤出口(6)挤出。在螺杆推进器(2)的旋转同时,右皮带(7)经右皮带轮(8)带动水平轴(9)旋转,水平轴(9)左端的锥齿轮(10)又带动装设在搓头(5)上的锥齿轮(11)和下轴(12)旋转,下轴(12)带动下皮带轮(13),又靠左皮带(14)带动上皮带轮(15)旋转,上皮带轮(15)使上轴(16)旋转,最后使安装在上轴(16)上的三至五个搓轮(17)旋转,于是搓轮(17)的指状轮缘将从三至五个锥形挤出口(6)挤出的粗圆面团搓刮成所需的三至五片麻食。
图1中水平轴(9)的右边局部车有螺纹并旋有调整螺母(19)。左右调整弹簧(20)套在水平轴(9)上位于调整螺母(19)的右部。左右调整弹簧(20)装设于倒L形机体(3)的垂直臂部内。水平轴(9)的轴承位于倒L形机体(3)的垂直臂部内。
安装搓头(5)时,应将水平轴(9)向右拉动,以免两个锥齿轮(10)和(11)相碰。待搓头(5)旋到位以后,才松开水平轴(9),这时在左右调整弹簧(20)作用下水平轴(9)向左复位,使两个锥齿轮(10)和(11)正常啮合。如果搓头(5)安装螺纹内有异物,以致搓头(5)旋不到位,这时两锥齿轮(10)和(11)啮合间隙过大,可转动调整螺母(19),压缩一下左右调整弹簧(20),使水平轴(9)向左稍有移动,以保证两锥齿轮(10)和(11)有合理的啮合间隙。
当搓制麻食完毕,需要卸下搓头(5)进行清洗时,同样需将水平轴(9)向右拉动,以便顺利旋下搓头(5)。
参照图2,上轴(16)两端的轴承为上下可调轴承,具有长圆孔(21)、上下调整弹簧(22)、上下调整螺钉(18)和上下调整弹簧(22)的埋孔(23)。
图2中示出搓头(5)厚壁上的三个锥形挤出口(6)的位置。当安排四个或五个锥形挤出口(6)时也只需对称均匀配置即可(当然也需相应地配置四至五个搓轮(17))。
上述的上轴(16)两端的上下可调轴承为使搓轮(17)能沿垂直方向进行调整,以满足人们对麻食厚薄程度的不同要求。当需要搓制较厚麻食时,可将上下调整螺钉(18)旋松几圈,这时上轴(16)和装设其上的搓轮(17)上浮,搓轮(17)的指形轮缘将略为远离搓头(5)的弧面和锥形挤出口(6),使间隙加大,所以能搓刮出较厚麻食。
图3示出了搓轮(17)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中下轴(12)、锥齿轮(11)、下皮带轮(13)、左皮带(14)、上皮带轮(15)、上轴(16)和三至五个搓轮(17)全安装在搓头(5)上,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在制造和装配上容易保证搓轮(17)和搓头(5)弧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并且给使用带来极大方便。当本实用新型作绞肉机使用时,参照图4,可旋下整个搓头(5),代之以常规的绞刀(24)、多孔板(25)和带螺纹盖罩(26)。当本实用新型作磨粉机使用时,参照图5,也可旋下整个搓头(5),代之以常规的固定多孔板(27)、活动多孔板(28)、带螺纹固定磨盘(29)、活动磨盘(30)和固定件(3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整机结构紧凑、简单、装拆方便,能搓制不同厚薄的麻食;并且不管摇柄(1)摇转的快慢,搓制得麻食大小均匀一致;另外本机还兼有绞肉和磨粉的功能。
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搓头(5)的材料可用合金铝或钢材。锥形挤出口(6)进口外径为12mm,出口外径为9mm。搓轮(17)可用一般钢料制造。所用右皮带(7)和左皮带(14)可用皮革制的,例如家用缝纫机上所用牛皮皮带。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设计时要求摇柄(1)摇转三圈时,搓轮(17)转一圈,搓刮三次,制得九至十五片麻食。当搓头(5)尺寸选大时,可采用四至五个锥形挤出口(6)。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手摇麻食机,属于加工面团的机械,包括倒L形机体(3)、螺杆推进器(2)、摇柄(1)和固定螺杆(4)组成的面团螺杆推进机构,其特征是挤、搓成型机构包括搓头(5)厚壁上三至五个锥形挤出口(6)和安装在上轴(16)上的相应三至五个搓轮(17);三至五个搓轮(17)的指状轮缘分别位于三至五个锥形挤出口(6)的出处;传动机构包括套于螺杆推进器(2)右轴的右皮带(7)、由右皮带(7)带动的右皮带轮(8)、右皮带轮(8)带动的水平轴(9)、水平轴(9)带动的装于其左端的锥齿轮(10)、锥齿轮(10)带动的装于下轴(12)的锥齿轮(11)、下轴(12)带动的下皮带轮(13)、下皮带轮(13)通过左皮带(14)带动装于上轴(16)的皮带轮(15),其中水平轴(9)的轴承位于倒L形机体(3)的垂直臂部;下轴(12)锥齿轮(11)、下皮带轮(13)、左皮带(14)、上皮带轮(15)、上轴(16)和三至五个搓轮(17)全安装在搓头(5)上,成为一个整体;搓头(5)旋装在倒L形机体(3)的左边出口处;水平轴(9)的右边局部车有螺纹并旋上调整螺母(19),左右调整弹簧(20)套在水平轴(9)上,位于调整螺母(19)右端,左右调整弹簧(20)装设于倒L形机体(3)的垂直臂部内。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摇麻食机,其特征是上轴(16)两端轴承为上下可调轴承,具有长圆孔(21)、上下调整弹簧(22)、上下调整螺钉(18)、上下调整弹簧(22)的埋孔(23)。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摇麻食机,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作绞肉机使用时,需旋下整个搓头(5),代之以常规的绞刀(24)、多孔板(25)和带螺纹盖罩(26)。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摇麻食机,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作磨粉机使用时,需旋下整个搓头(5),代之以常规的的固定多孔板(27)、活动多孔板(28)、带螺纹固定磨盘(29)、活动磨盘(30)和固定件(31)。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手摇麻食机,属于加工面团的机械。包括面团的螺杆推进机械和挤、搓成型机构和传动机构三部分。从锥形挤出口挤出的粗圆面团被一搓轮的指形轮缘直接搓刮出所需的传统风味小吃——麻食。本机结构紧凑、简单、能搓制不同厚薄的麻食。当旋下搓麻食的搓头换上绞肉机头或磨粉机头时,可作绞肉机或磨粉机使用。
文档编号A21C11/20GK2107135SQ91232499
公开日1992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16日
发明者张玉琴 申请人:张玉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