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玉米食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020阅读:20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炸玉米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即油炸玉米。
玉米资源丰富、营养成分多,食用它有益人们身体健康。玉米的传统烹饪方法已不适于当今人们的口味,人们只好用其造酒和作动物饲料。近年出现的油炸、爆花、澎化等玉米小吃,虽改进了口味,但有的因太硬而难吃、不消化,有的失去了玉米的原色、原味。开发适于现代人们口味的玉米食品,并使其富有营养成分,是很有意义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炸玉米食品,具有营养丰富和色、香、味诸佳的特点,且加工容易、好掌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油炸玉米食品以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为原料,其制作工艺过程是1、浸泡按水与纯碱的重量比为100∶1.2~0.8的比例将玉米进行常温碱水浸泡,以碱水淹没玉米即可,直至玉米表皮涨大;2、沸煮将浸泡的玉米按湿玉米与碱水的重量比为10∶18~22的比例进行水煮、沸煮时间为18~22分钟,所述含纯碱碱水浓度为0.4~0.6%;3、退皮将沸煮后的玉米用清水过滤后进行搓揉,使表皮脱落而去除;4、开花将去皮后的玉米放入盛有清水的锅中进行沸煮,直至玉米煮成金黄色玉米花;5、干燥、过筛将玉米花滤干水份后进行干燥处理,直至无可见水份后过筛,去除碎小的部分;6、油炸将过筛的玉米花放入植物油锅中进行热炸,直到玉米花浮上油面捞出。
以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油炸玉米食品以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粒为原料,采用一套经反复试验而成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所述工艺过程依次是浸泡、沸煮、退皮、开花、干燥与过筛、油炸。所述浸泡是指按水与纯碱的重量比为100∶1.2~0.8的比例将玉米进行常温碱水浸泡,以碱水浸没玉米为度,直至玉米表皮涨大,沸煮是指将浸泡后的玉米捞出后按该湿玉米与含纯碱0.4~0.6%之碱水的重量比为10∶18~22之比例配制后进行水煮,沸煮完成后捞出用清水过滤,然后进行搓揉,使表皮脱落;开花是指将去皮后的玉米进行清水沸煮,直至玉米粒开花(在此过程中,可往锅中加入相应的佐料,如五香、盐、糖等);将玉米花滤去湿水后进行干燥处理(可摊开在太阳下晒干或烘干)至无明显水份为止,再将其过筛,去除因前述工艺过程而破碎的部分及皮屑;过筛后的玉米花放入植物油(如菜籽油)锅中进行热炸,直至玉米花浮上油面,捞出即为成品。
所述成品依玉米品种为金黄色或银白色蓬松、脆嫩、可口的色、香、味诸佳且营养丰富的可口食品,它不失玉米的本色、本味,加入不同的佐料可制成五香、甜、咸、怪味等多个品种,用此方法制作的玉米食品香脆而无渣,好消化而易于被人体吸收,有益健康。它既可做为宴席佳品,又可做为零食、小吃,还具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实施例按上述工艺加工的油炸玉米食品,选用颗粒饱满的玉米做原料,浸泡采用水与纯碱重量比为100∶1之比例将玉米进行碱水浸泡,常温(25℃)浸泡4小时至表皮发涨,将浸泡的玉米按该湿玉米与碱水的重量比为10∶20的比例进行沸煮20分钟,所用含纯碱的碱水浓度为0.5%;捞出后用清水过滤,然后用手搓揉脱皮;去皮后玉米用清水沸煮约4小时至开花,水沸时加入五香佐料,开花后玉米捞出滤干,置于太阳下摊开晒干至无明显水份,过筛(筛孔径不大于10毫米);然后放入预热至冒青烟的植物油(如茶籽油)锅中热炸至玉米上浮至油面,捞出即为成品,可送包装出厂。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炸玉米食品,采用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为原料,其特征是,它的制作工艺过程是(1)、浸泡按水与纯碱的重量比为100∶1.2~0.8的比例将玉米进行常温碱水浸泡,以碱水淹没玉米即可,直至玉米表皮涨大;(2)、沸煮将浸泡的玉米按湿玉米与碱水的重量比为10∶18~22的比例进行水煮,沸煮时间为18~22分钟,所述含纯碱碱水浓度为0.4~0.6%;(3)、退皮将沸煮后的玉米用清水过滤后进行搓揉,使表皮脱落而去除;(4)、开花将去皮后的玉米放入盛有清水的锅中进行沸煮,直至玉米煮成金黄色玉米花;(5)、干燥、过筛将玉米花滤干水份后进行干燥处理,直至无可见水份后过筛;(6)、油炸将过筛的玉米花放入植物油锅中进行热炸,直至玉米花浮上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炸玉米食品,其特征是,在所述开花工艺过程中加入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炸玉米食品,其特征是,所述的佐料为五香、盐、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炸玉米食品,其特征是,所述干燥为置于太阳下晒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炸玉米食品,其制作过程是,将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的玉米依次进行碱水浸泡、沸煮、退皮、沸煮开花、干燥与过筛、油炸而制成成品。浸泡至表皮涨大的玉米沸煮约20分钟后搓揉去皮,然后清水沸煮至开花,并可在开花工艺中加入五香、盐、糖等佐料。本产品具有蓬松、脆嫩、可口的特点,色、香、味佳,富含各种营养成分。
文档编号A23L1/182GK1098263SQ9311164
公开日1995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6日
发明者陈洪林 申请人:陈洪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