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和均匀供给面团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44966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和均匀供给面团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作面包的工序中通过料斗底部的狭窄间隙连续和均匀地供给高粘度和弹性面团的装置和方法。
由于面团的胶质结构,其为具有高粘度和弹性的流体材料。这就阻碍了面团均匀地和连续地通过位于供给面团的料斗下面的对置转辊之间的间隙。
在普通的装置中,为了从供给面团的料斗底部均匀和连续地排出面团,在料斗的底部提供一活塞和缸体。通过活塞将预定量的面团吸入缸体,然后将其从剩余部分中切掉,并通过活塞将其从缸体中挤出。该步骤重复进行。所以,该结构是复杂的。该步骤反复地在面团中引起一剪应力,而使其失去弹性。于是,必须使用化学添加剂例如溴化钾,以在制作面包前恢复其弹性。日本专利公报NOS.5-3253和6-37公开了一种辊子水平和相对设置的装置。面团从辊子间连续地送进,以致形成一恒定厚度和宽度的面团条。这种布置与本发明的辊子相似。然而,这种普通装置不能制作一簿的面团条。并且,其不能完全消除前述失去面团弹性的缺点。
本发明克服了先有技术的结构复杂并在供应面团时要求弹性恢复步骤的缺点。本发明也避免了普通装置的不能连续和均匀供给面团条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包括位于供给面团的料斗底部的对置的辊子。不同于普通的装置,其辊子之间的间隙周期地变化,而避免在面团中有任何集中的应力。面团通过间隙恒定和稳定地供给。于是,后面的面包制作工序被简化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方法,包括从料斗中连续地提供面团的步骤,并包括提供位于面团供应料斗底部的一对相对的辊子的步骤。辊子在相反方向被驱动,并线性运动和/或摆动,以重复地进行挤压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方法,包括在料斗底部开口下面提供一组成对辊子的步骤。成对辊子垂直布置。各对辊子在相反方向转动,并重复挤压运动。该方法还包括使成对辊子定位以使辊子之间的距离从最上面的辊子向最下面的辊子逐渐减少的步骤。
可以在面团供应料斗的底部设置成对或一组成对的对置和水平定位的辊子。辊子往复和线性运动或往复摆动。通过这种运动,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反复地增加或减少,对面团挤压和从其中除去压力,以防止面团内部应力增加,并使有预定厚度的面团条能从料斗底部开口连续排出。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说明其作用。
图2和3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其作用。
图4-7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剖视图,说明其作用。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其作用。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其作用。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其作用。
图11-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说明其作用。
图1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显示了一普通的装置。其包括一料斗1,其存放面团3。辊子2和2′位于料斗的底部。它们相对设置,并在其之间有一间隙C,以挤压面团3。由于下面的原因,该装置不能使面团3从料斗1送进。
研究显示,如图1所示,当辊子2和2′在箭头a的方向转动时,料斗1中的面团3在箭头b1和b2的方向流动。所以,面团难于向辊子2和2′之间的间隙C流动。
这种现象是由于当两个辊子在箭头a的方向转动时,辊子引起面团的两股流,这两股流相互碰撞,然后在箭头b1和b2的方向一起流动。方向b1和b2是朝辊子2和2′之间间隙C相反的方向。其原因是在间隙处面团3中的应力高于面团3上部的压力。于是,本发明是要使这种应力颠倒,即,使间隙处面团中的应力低于面团上部的应力,而使面团3能稳定地从间隙中送出。
图2和3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辊子2和2′,它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装置(未示)相互接近或相互后退地运动。通过辊子的运动使相对辊子之间的间隙C周期地加大,而使应力变换。图2中的箭头d显示了辊子向外运动时的方向。当间隙加大等于间隙c2时,如图2所示,面团中在位置b1处的应力减小了。于是,面团3流入间隙C2。当间隙C加宽等于间隙C2而使间隙处的应力减小时,通过各辊子表面和面团之间的摩擦力,辊子表面能在箭头a的方向引导面团。所以,当在位置b1处的应力减小时,面团3被辊子2和2′表面所引导,使面团能在箭头a的方向流动,并通过间隙C,如图3所示。
然后,辊子运动返回至其原始位置而形成其窄的间隙C1。随着辊子运动,面团体被它们挤压,而使辊子表面和面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如图3中的箭头b所示,面团3从所述间隙中排出。即,当宽的间隙C2变窄而等于C1时,辊子表面和面团3之间产生摩擦力,使面团能连续地通过间隙排出。通过辊子运动的重复进行,能使面团连续和稳定地排出。通过对于面团排出的研究发现,图3中面团的排出速率大致等于辊子的圆周速度。当面团材料从间隙中排出时,间隙的加宽和变窄不会使材料有尺寸的变化。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间隙C加宽和变窄时,辊子2和2′——它们相对设置以挤压面团3——线性往复运动。另一方面,如图4和5所示,辊子2可以固定在预定位置,而辊子2′可以往复运动。这些辊子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例如,辊子可以是多边形(如图6中的辊子2A和2A′),有圆角的多边形(未示),或具有凹凸的部分(如图7中的辊子2B,2B′)。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一对辊子2,2′线性往复运动。然而,也可使—对辊子摆动,以加宽和变窄面团从中通过的间隙C(未示)。这些辊子可以产生与辊子2,2′相同的作用。
参照图8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其有超过第一实施例的附加优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
一组挤压辊21,22,23和24与另一组挤压辊21′,22′,23′和24′相对设置。通过一驱动装置(未示)使这些辊子转动。每组中较低的辊子的圆周速度高于该组中较高的辊子的圆周速度。使面团3有效地向下运动,并形成一面团条。然后,其被一传送器件6送到下面的工序。
辊子21,22,23和24可枢转地位于一摆臂10′上而形成一个组20。臂10′可绕轴10摆动。同样,辊子21′,22′,23′和24′可枢转地位于一摆臂11′上形成一个组20′。臂11′可绕轴11摆动。一个电机12通过摆杆14和一曲臂15使组20的辊子的摆动。电机13通过一摆杆和一曲臂(未示)使组20′摆动。
臂10′和11′布置成一V形,并定位于料斗40的下部位置,如图8所示。臂的位置处于相对壁25,25′下端之间的开口位置。一个间隙C形成于这些臂底端之间。面团3通过间隙排出。当电机12,13使辊子21,22,23,24和辊子21′,22′,23′,24′摆动相互接近或相互退后时间隙C的尺寸改变。摆动的范围和速率由电机12和13控制。
总之,辊子组20,20′被布置成V形。它们位于料斗40的下部开口。靠近辊子组之间底部出口的辊子的转速高于靠近料斗下端辊子的转速。靠近底部开口的对置辊子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料斗下端对置辊子之间的距离。料斗40中的面团供应到辊子组之间的空间,辊子组被布置成一V形。臂10′,11′使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反复地增加和减少,而防止面团中的应力增加,使面团能稳定地通过间隙C排出。
多组辊子的布置使压缩率比使用一对辊子时的要大。于是,这种布置使面团的排出能力增加了。当面团通过间隙排出时,它的排出速度与最低一对辊子的圆周速度相同。
图9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
在第二实施例中,辊子组20,20′布置成V形,并位于位于料斗40的下端开口。通过臂10′,11′使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重复地加宽和变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例如,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仅一组辊子能摆动,而使所述距离加宽和变窄。即,一对辊子组30,30′布置为V形,并位于料斗40′之下。辊子组30被固定在一预定位置,而通过一摆臂使辊子组30′绕一轴34摆动。为了重复地使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和减少,其不必要使两个辊子组30,30′摆动。在组30中的辊子的转动速度可以被控制。各辊子的截面形状是六角形的,但其角也可以是圆的。一对辊子组30,30′分别包括三个辊子31,32,33的组和三个辊子31′,32′,33′的组。通过这种布置,辊子的转动使面团3运动,同时辊子组30′摆动重复地使间隙加宽和变窄,以致从出口能排出有预定厚度的面团条。
在第三实施例中,有六边形并有圆角的辊子使其与面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摩擦力迫使面团排出。
通过改变辊子的形状,各辊子的转速,或上面辊子与下面辊子的转速比,使通过摩擦引导面团的力可以改变。它们可以根据一些参数而适当选择,例如面团3的特性,面团的排出量等等。
图10显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其中,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以相同的标号。
如上所述,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辊子是设置在摆动臂上。即,每组中的辊子在臂上是线性定位。于是,在一组中的辊子被共同地摆动而相对于另一组中的辊子靠近或后退。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辊子组21-24和21′-24′不设置在任何摆臂上,并且各辊子是相互独立的。于是,每一对相对的辊子相互后退和靠近,而与其他对辊子无关,使一对相邻的辊子能在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布置使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和减少,以致相邻的成对辊子能交替地在两个方向运动,即,当一对辊子相互靠近地运动时,一对相邻的辊子相互离开地运动。于是,当辊子在迫使面团向下的方向转动时,压力在一不同的水平被施加在面团上或从其上去除,使面团能更有效地排出。
图11-14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其中,一组辊子共同地将面团3向下拉并挤压面团,使面团能平稳地向下送进。即,首先,一对辊子21和21′相互靠近地运动,如图12所示。然后,这对辊子21,21′相互离开地运动,同时,一对辊子22和22′相互靠近地运动,如图13所示。同样,然后辊子22和22′相互离开地运动,同时,一对辊子23,23′相互靠近地运动,如图14所示。于是,各对辊子运动使辊子的挤压运动从上面的一对辊子传递到下面一对辊子。通过这样的布置,面团中被挤压的部分从上面一对辊子移动到下面一对辊子,于是,面团送进可以有效地加速。另外,可以连续地施加由辊子表面引起的引导面团的力,通过这个力可有效地将面团导出。
图15显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中,一组辊子50′被固定,另一组辊子50由一电机摆动,使两辊子组之间的间隙加宽和变窄。辊子被布置使一组中的一个辊子对应于另一组中的一个辊子,而形成布置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的一对辊子。在辊子之上设置有面团供应装置60。其包括一料斗61和一对切刀65。切刀65相对地设置于料斗61底部开口,并可以转动。在各切刀65的端部有刀刃部分,其包括一或多个刀刃。当切刀转动时,料斗61中的面团被切割,然后落在先前供应于一对辊子组50,50′之间的面团上。然后,面团通过最下一对辊子之间的间隙排出,而形成一面团条。然后,其通过一传送器件6送到下面的工位。
图1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其中,在一对辊子组50,50′上方没有设置料斗。一传送器17送进面团块3,并将其供应到一对辊子组之间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一对辊子或几对辊子送进面团。然而,可以采用一对传送器或几对传送器,来代替一对或几对辊子。例如,在图8中的每一辊子组20,20′可由一组传送器,例如两个或多个传送器代替。
如上所述,一对辊子包括垂直定位的辊子。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已描述了辊子的转速在从上面辊子到下面辊子的方向逐渐增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辊子转速之间的差可根据例如面团材料这样的条件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辊子都总是转动的。然而,辊子也可以根据辊子对之间距离的加宽和变窄而间歇地转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一对辊子,其可以相反的方向转动,并位于料斗底部开口处,在相对的辊子之间挤压面团,包括反复地增加和减少相对辊子之间距离的步骤,由此防止面团中的应力增加。
另一方面,水平定位的成对辊子垂直定位。使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周期变化。通过这种布置,能更平稳地排出面团。
可使用多边形的辊子,来代替圆形截面的辊子,而增加面团的排出能力。在成对辊子中,水平相对的辊子之间的距离可以交替地增加和减少,而相邻的对置辊子在相反方向运动。相对辊子之间的距离能变化使相对辊子之间的窄的间隙可以从上面一对辊子移动到下面一对辊子。于是,能防止在面团中产生应力,使面团能稳定地从间隙中排出。
权利要求
1.用于连续和均匀地供应面团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对水平定位的装置,该装置能在相反方向转动并排出面团,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成对装置之间的距离反复地增加和减少,由此,防止处于成对装置之间位置的面团中的应力增加,并通过成对装置之间的间隙稳定地排出面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对在相反方向转动的水平定位的装置是至少一对水平定位的辊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对在相反方向转动的水平定位的装置是至少一对水平定位的传送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水平定位的成对装置的步骤包括将该装置设置于料斗底部开口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对置的成对装置的圆周速度而控制面团条的生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对置的成对装置之间距离的增减速度而控制面团条的生产。
7.用于连续和均匀地供应面团的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对水平和相对定位的装置,该对装置可以转动,以引导面团向下通过装置之间,成对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周期改变,以致对置装置使面团稳定和连续地排出而形成面团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在相反方向转动的水平定位的装置是至少一对水平定位的辊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在相反方向转动的水平定位的装置是至少一对水平定位的传送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水平相对定位的装置包括位于多层中的至少两对辊子。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装置位于料斗的开口位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摆动装置改变相对装置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运动所述装置而改变所述距离,使在相对装置之间从上向下顺序产生挤压运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成对装置之间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交替改变,使相对装置之间的挤压运动在垂直方向交替作用。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子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全文摘要
连续和均匀供应面团的装置,包括位于面团供应料斗底部的对置辊子。辊子之间的间隙周期改变以避免面团中产生集中的应力。面团通过间隙稳定和连续地排出。和从料斗中连续地供应面团的方法,包括在料斗底部提供对置辊子的步骤,辊子在相反方向驱动和线性运动和/或摆动,以反复地进行挤压运动,在料斗底部可提供几对相对和水平定位的辊子作为挤压装置。
文档编号A21C3/02GK1145174SQ9610548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2日
发明者林虎彦 申请人: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