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9851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个重要工序,其主要目的为去处茶叶里外的所有水份,同时达到茶叶定型以及耐氧化的目的,特别对于扁茶类茶叶如太平猴魁等,其烘干工序更是确保其能最终达到扁平挺直的关键。实际制作中,其茶叶在压扁成型后,方至烘干机中烘干定型;现有较好的烘干设备是木制抽屉式烘箱,就是木板做外框架,烘筛呈层叠码在外框内,下面用碳火盆或电能烘烤,往往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由于现有高品质茶叶烘干过程仍以烘箱式的手工操作居多,导致其加工制作效率一直难以提升;其次,传统烘干设备的使用寿命低,导致时常需要维护更换,损耗极高,若以万户茶农计算,每年就要砍伐I万多立方木材、毁近千亩山林,每年要花费3-4千元用于更换和维修设备,发展经济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资源。另外,在将茶叶投放进入到烘干装置时,常会造成茶叶在进料斗内相互挤压,甚至在进入烘干装置之后还有茶叶相互叠在一起,不利于茶叶的烘干。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由截面为锥形的上锥形仓和下锥形仓相对连接构成,上锥形仓的喇叭口朝上、下锥形仓的喇叭口朝下,上锥形仓的内壁设有围成一圈的塑料缓冲帘,下锥形仓的中部设有匀料网板,下锥形仓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匀料网板上方的、多层间隔分布的气流孔,每层气流孔均沿着下锥形仓环壁间隔分布,气流孔均倾斜朝向匀料网板,在所述进料斗的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在转轴上设有若干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在茶叶置放组件的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筛网,在箱体的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在箱体的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筛网最低端连接出料口。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气流孔外接供气源,气流孔均自上至下倾斜分布,每层气流孔朝向匀料网板吹气成环形气圈,其中上层气流孔吹成的环形气圈半径小于下层气流孔的半径。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下锥形仓外壁上还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振动杆,振动杆前端转动安装毛刷,转动时毛刷不间断的与匀料网板相接触。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彼此接触。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出气口。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外层设有保温层。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板的数目为八个,等角度设于转轴上,并由转轴带动运转。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烘干箱体内设置茶叶置放装置,茶叶置放装置设有转轴和挡板,挡板之间形成茶叶置放槽,茶叶从进料斗进入箱体后掉落在茶叶置放槽内,转轴转动带动茶叶翻转,热源供应装置产生的热风将茶叶干燥,设置三个茶叶置放装置,可以使茶叶充分干燥,干燥效果好,另外,进料斗的结构设计新颖,利用塑料缓冲帘减小冲击力,匀料网板和气流孔的配合,降低落料时相互挤压和堆积现象,不仅可以保证茶叶持续稳定的下落,也可以有效的将茶叶分散开来,保证了茶叶生产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高效茶叶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高效茶叶烘干装置中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箱体、2-进料斗、21-上锥形仓、22-下锥形仓、23-塑料缓冲帘、24-匀料网板、25-气流孔、26-转轴、27-振动杆、28-毛刷、3-转轴、4-筛网、5-热源供应装置、6-出料口、7-出气口、8-保温层、9-茶叶置放槽、1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在箱体I的顶部设有进料斗2,所述进料斗2由截面为锥形的上锥形仓21和下锥形仓22相对连接构成,上锥形仓21的喇叭口朝上、下锥形仓22的喇叭口朝下,上锥形仓21的内壁设有围成一圈的塑料缓冲帘23,下锥形仓22的中部设有匀料网板24,下锥形仓22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匀料网板24上方的、多层间隔分布的气流孔25,每层气流孔25均沿着下锥形仓22环壁间隔分布,气流孔25均倾斜朝向匀料网板24,所述的气流孔25外接供气源,气流孔25均自上至下倾斜分布,每层气流孔25朝向匀料网板24吹气成环形气圈,其中上层气流孔25吹成的环形气圈半径小于下层气流孔25的半径;所述的下锥形仓22外壁上还转动安装有转轴26,转轴26上套装有振动杆27,振动杆27前端转动安装毛刷28,转动时毛刷28不间断的与匀料网板24相接触,进料斗2的结构设计新颖,利用塑料缓冲帘减小冲击力,匀料网板24和气流孔25的配合,降低落料时相互挤压和堆积现象,不仅可以保证茶叶持续稳定的下落,也可以有效的将茶叶分散开来,保证了茶叶生产的质量;在所述进料斗2的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3,在转轴3上设有若干个挡板10,挡板10的数目为八个,等角度设于转轴3上,并由转轴3带动运转,相邻挡板10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9,所述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10彼此接触,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彼此接触,高一点的茶叶置放组件的茶叶置放槽9内的茶叶刚好完全掉落进低一点的茶叶置放组件的茶叶置放槽9,依次循环,茶叶从进料斗2进入后,落进茶叶置放组件的茶叶置放槽9内,转轴3转动带动茶叶翻转,设置多个茶叶置放组件可以使茶叶充分干燥,又可以避免茶叶干燥过度,设计合理;在茶叶置放组件的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筛网4,在箱体I的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5,在箱体的I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 6,筛网4最低端连接出料口 6,所述箱体I上方设有出气口 7,箱体I外层设有保温层8,充分利用热量,节约能源。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由截面为锥形的上锥形仓和下锥形仓相对连接构成,上锥形仓的喇叭口朝上、下锥形仓的喇叭口朝下,上锥形仓的内壁设有围成一圈的塑料缓冲帘,下锥形仓的中部设有匀料网板,下锥形仓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匀料网板上方的、多层间隔分布的气流孔,每层气流孔均沿着下锥形仓环壁间隔分布,气流孔均倾斜朝向匀料网板,在所述进料斗的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在转轴上设有若干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在茶叶置放组件的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筛网,在箱体的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在箱体的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筛网最低端连接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孔外接供气源,气流孔均自上至下倾斜分布,每层气流孔朝向匀料网板吹气成环形气圈,其中上层气流孔吹成的环形气圈半径小于下层气流孔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锥形仓外壁上还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振动杆,振动杆前端转动安装毛刷,转动时毛刷不间断的与匀料网板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彼此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出气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层设有保温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目为八个,等角度设于转轴上,并由转轴带动运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由截面为锥形的上锥形仓和下锥形仓相对连接构成,上锥形仓的喇叭口朝上、下锥形仓的喇叭口朝下,上锥形仓的内壁设有围成一圈的塑料缓冲帘,下锥形仓的中部设有匀料网板,下锥形仓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匀料网板上方的、多层间隔分布的气流孔,在所述进料斗的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在转轴上设有若干个挡板,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在烘干箱体内设置茶叶置放装置,且茶叶置放装置为三个,可以使茶叶干燥效果好,另外,进料斗的结构设计新颖,不仅可以保证茶叶持续稳定的下落,也可以有效的将茶叶分散开来,保证了茶叶生产的质量。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204907751
【申请号】CN201520569419
【发明人】王加福
【申请人】王加福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