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2232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烟草行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属于烟草行业输送设备的一种,是现代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来输送各种物料,如片烟、烟丝、滤棒盒等,为系统的柔性化、集成化、高效运行提供重要保证。近年来卷烟滤嘴所需的滤棒多采用立库储存,滤棒装在滤棒盒内,每个滤棒盒可装滤棒4000支,通过皮带输送机在成型机组和发射机组之间实现物料流转。该皮带机采用分段式独立结构,电机带动皮带在机架导轨面上运动。

由于两台皮带输送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这就需要保证滤棒盒输送过程中通过该间隙时过渡的平稳性。目前采用的过渡方式主要是无动力辊或支撑板。

如图1所示,两台皮带输送机之间采用的是无动力辊过渡方式。皮带输送机主要由机架a2、护栏a3、导轨a6、平皮带a7等结构组成,无动力辊a1安装在下游皮带输送机a4和上游皮带输送机a5之间。下游皮带输送机a4和上游皮带输送机a5之间存在间隙,且平皮带a7在端头的过渡轨迹为弧形,故在下游皮带输送机a4和上游皮带输送机a5之间安装无动力辊a1,当滤棒盒由上游皮带输送机a5输送至下游皮带输送机a4,经过两台皮带输送机的交接处时,无动力辊起到承接作用,使滤棒盒由上游设备过渡到下游设备。

但是,采用无动力辊过渡方式时,如图2所示,无动力辊a1和滤棒盒a8为线接触,无法保证滤棒盒a8输送的水平度,滤棒盒a8易歪斜、倒料,故障率高,损耗严重,严重影响生产。

对于采用支撑板过渡的方式,由于支撑板为面接触,无动力且摩擦力大,同样无法保证滤棒盒输送的水平度。

上述两种过渡方式在烟草行业内均有采用,但物料在通过两台皮带输送机时,总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歪斜、倒料、无法保持输送的水平度、同步性等问题,故障率高,损耗严重,严重影响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输送设备,尽可能地保证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歪斜、倒料的故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上游输送装置、下游输送装置和过渡装置,所述过渡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游输送装置和所述下游输送装置之间,所述过渡装置能够承接自所述上游输送装置末端脱离的物料,并能够将所述物料输送至所述下游输送装置,所述过渡装置与所述上游输送装置的运动同步。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的动力由所述上游输送装置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输送装置与所述过渡装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递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输送装置靠近所述过渡装置一侧的轮轴线与所述过渡装置靠近所述上游输送装置一侧的轮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下游输送装置靠近所述过渡装置一侧的轮轴线与所述过渡装置靠近所述下游输送装置一侧的轮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包括平皮带,以通过所述平皮带对所述物料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装置还包括皮带张紧机构,所述皮带张紧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平皮带的松紧。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张紧机构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设置在所述过渡装置的第二支座和第二支撑板上,以通过调节所述上游输送装置的传动轴与用于支撑所述过渡装置的带轮的第一支撑轴或第二支撑轴之间的水平距离来实现对所述平皮带松紧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平皮带采用自润滑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上游输送装置和所述下游输送装置均为皮带输送机、链条输送机或者履带输送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上游输送装置和下游输送装置之间设置过渡装置,通过该过渡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上游输送装置和下游输送装置之间间隙的衔接,并且该过渡装置是有动力的,过渡装置与上游输送装置的运动保持同步,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物料上游输送装置与过渡装置之间的平稳过渡,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歪斜、倒料的故障;本发明原理简明,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动力辊过渡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无动力辊过渡输送装置的运行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输送设备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输送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输送设备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输送设备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a1-无动力辊,a2-机架,a3-护栏,a4-下游皮带输送机,a5-上游皮带输送机,a6-导轨,a7-平皮带,a8-滤棒盒;

1-上游输送装置,2-下游输送装置,3-过渡装置,4-同步带,5-传动轴,6-主动轮轴,7-第一轮轴线,8-第二轮轴线,9-第三轮轴线,10-第四轮轴线,11-第一支座,12-第一支撑板,13-第一连接板,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第一支撑轴,34-第二支撑轴,35-第二连接板,36-第二支撑板,37-第二支座,38-调节螺杆,39-托板,41-第三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3所示,通过本发明输送设备一个实施例的原理图可看出,该输送设备包括上游输送装置1、下游输送装置2和过渡装置3,过渡装置3设置在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之间,过渡装置3能够承接自上游输送装置1末端脱离的物料,并能够将物料输送至下游输送装置2,过渡装置3与上游输送装置1的运动同步。

通过在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之间设置过渡装置3,通过该过渡装置3可以很好地实现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之间间隙的衔接,并且该过渡装置是有动力的,过渡装置与上游输送装置的运动保持同步,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物料上游输送装置与过渡装置之间的平稳过渡,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歪斜、倒料的故障;本发明原理简明,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广,在实际使用中可适用于所有相似结构的输送设备,如链条输送机、履带输送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游输送装置1与下游输送装置2具有相同的输送速度,即上游输送装置1与下游输送装置2的运动保持同步时,为了避免物料在过渡段出现歪斜、倒料等问题,将过渡装置3设置为与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保持同步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当上游输送装置1与下游输送装置2的运动不同步时,为了避免物料在过渡段出现歪斜、倒料等问题,仍然将过渡装置3设置为与上游输送装置1或下游输送装置2的运动保持同步是不容易想到的,并且在过渡装置3与上游输送装置1保持同步和过渡装置3与下游输送装置2保持同步之间如何进行选择,也需要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够得出结论。

下面将详细介绍发明人选择将过渡装置3设置为与上游输送装置1保持同步的原因。

为减小过渡装置3的占用空间,便于装配,一般地,过渡装置3的宽度小于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的宽度。相比于过渡装置3与下游输送装置2保持同步的方案来说,过渡装置3与上游输送装置2保持同步更有利于保证输送的平稳性,这是因为物料在脱离上游输送装置1并由过渡装置3承接时,物料从上游输送装置1向过渡装置3过渡是从较宽的输送装置过渡至较窄的输送装置,而物料从过渡装置3过渡至下游输送装置2时,是从较窄的输送装置过渡至较宽的输送装置,而较宽的输送装置对物料移动速度的影响面积较大,因此,从较宽的输送装置过渡至较窄的输送装置的方式对物料自身移动速度的影响大于从较窄的输送装置过渡至较宽的输送装置的方式,因此保持过渡装置3与上游输送装置1的同步性更加有利于保证输送平稳性。

在本发明输送设备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过渡装置3可以为皮带式输送机,并且采用平皮带作为输送带,平皮带的摩擦力小,可以避免对物料的强行拖拽,进而导致歪斜、倒料,有利于保证输送的平稳性。

上述平皮带可以采用自润滑材料,无需专门涂抹润滑油,防止物料被润滑油污染。

为使过渡装置3与上游输送装置1保持同步,过渡装置3和上游输送装置1可以采用相同的电机并设定相同的电机功率,以实现同步性;优选地,过渡装置3的动力由上游输送装置1提供,即上游输送装置1的驱动装置也用于驱动过渡装置3运动,这样可以保持过渡装置3与上游输送装置1的运动是同步的。

如图4所示,作为上游输送装置1与过渡装置3之间保持同步性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上游输送装置1与过渡装置3之间通过同步带4传递动力。采用同步带4传递动力,传动比更加可靠。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在上游输送装置1远离过渡装置3的一侧设有主动轮轴6,靠近过渡装置3的一侧设有从动轮轴,该从动轮轴与过渡装置3的传动轴5为同一根轴,通过该主动轮轴6的转动可以带动传动轴5的转动。过渡装置3的第一带轮31和第二带轮32均安装在传动轴5上,同步带4的第三带轮41安装在传动轴5上,另一带轮安装在主动轮轴6上,因此在同步带4的作用下,主动轮轴6与传动轴5同步转动,保持上游输送装置1与过渡装置3之间的同步性。

进一步地,上游输送装置1靠近过渡装置3一侧的轮轴线与过渡装置3靠近上游输送装置1一侧的轮轴线共线。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游输送装置1靠近过渡装置3一侧的轮轴线为第一轮轴线7,过渡装置3靠近上游输送装置1一侧的轮轴线为第二轮轴线8,第一轮轴线7与第二轮轴线8共线,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物料脱离上游输送装置1后即接触到过渡装置3。

更进一步地,下游输送装置2靠近过渡装置3一侧的轮轴线与过渡装置3靠近下游输送装置2一侧的轮轴线共线。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下游输送装置2靠近过渡装置3一侧的轮轴线为第三轮轴线9,过渡装置3靠近下游输送装置2一侧的轮轴线为第四轮轴线10,第三轮轴线9与第四轮轴线10共线,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物料脱离过渡装置3后即接触到下游输送装置3。

为进一步提高输送平稳性,过渡装置3还包括皮带张紧机构,皮带张紧机构用于调节过渡装置3上平皮带的松紧,使平皮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这样有利于保证平皮带的平整性,同时可以防止平皮带打滑,以使过渡装置3和上游输送装置1的运动保持同步,保持过渡输送的平稳性。

具体来说,皮带张紧机构可以包括调节螺杆38,调节螺杆38设置在过渡装置3的第二支座37和第二支撑板36上,即如图5所示的第二支撑板36和两个第二支座37上均可以设置调节螺杆38,以通过调节上游输送装置1的传动轴5与用于支撑过渡装置3的带轮的第一支撑轴33或第二支撑轴34之间的水平距离来实现对平皮带松紧度的调节。

另外,在垂直方向上,上游输送装置1、下游输送装置2与过渡装置3的输送平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物料在过渡位置不会出现歪斜、倒料等问题。

如图6所示,平皮带下方设有托板39,托板39与平皮带相互接触,形成平皮带输送轨道,并保证平皮带的平整性。

在本发明输送设备的各个实施例中,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均为皮带输送机、链条输送机或者履带输送机。

另外,过渡装置3中可以仅包括一段平皮带,这种过渡装置3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过渡装置3中的平皮带可以共用同一传动轴5,以保证各过渡装置3之间的同步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渡装置3中也可以包括两段或两段以上的平皮带,如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即包括两段平皮带,各段平皮带共用同一传动轴5,以保证各过渡装置3之间的同步性。

下面结合附图4~6对本发明输送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该输送设备包括两台皮带机,二者之间的过渡方式为带动力过渡段,过渡装置3采用平皮带进行输送,过渡装置3的动力由上游输送装置1提供,保证过渡装置3和上游输送装置1的同步性。

过渡装置3的长度以上游输送装置1和下游输送装置2的过渡轮轴线为设计标准,上游输送装置1靠近过渡装置3一侧的轮轴线与过渡装置3靠近上游输送装置1一侧的轮轴线共线,下游输送装置2靠近过渡装置3一侧的轮轴线与过渡装置3靠近下游输送装置2一侧的轮轴线共线,以保证物料脱离上游输送装置1后及时接触过渡装置3,脱离过渡装置3后及时接触下游输送装置2,避免物料出现歪斜或倒料。

如图5所示,传动轴5既作为过渡装置3的驱动轴,又作为上游输送装置1的从动轮轴,传动轴5通过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37来支撑固定,过渡装置3的两个平皮带通过第一支撑轴33和第二支撑轴34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二连接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进行连接固定。

第一带轮31和第二带轮32安装在传动轴5上,第一支撑轴33和第二支撑轴34分别用于安装两个过渡装置3的另一带轮,传动轴5上还设有第三带轮41;第一支座11、第二支座37和第二支撑板36用于过渡装置3的传动轴5、第一支撑轴33和第二支撑轴34的安装;第二连接板35连接两个第二支座37和第二支撑板36,上述零件组成过渡装置3的整体;第一支撑板12将整个过渡装置3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3上;第一连接板13将上述部件和上游输送装置1连接为一个整体。

如图6所示,通过调节螺杆38可以调节传动轴5与第一支撑轴33或第二支撑轴34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实现对过渡装置3中平皮带的松紧度的调节,保证上游输送装置1、下游输送装置2和过渡装置3的运动同步性。

通过对本发明输送设备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发明输送设备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1、采用带动力过渡装置,过渡装置与上游输送装置保持同步,可以保证上、下游输送装置之间的平稳过渡,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歪斜、倒料的故障;

2、原理简明,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可以降低故障率,减少损耗,有效保证生产;

3、可应用于所有相似结构的两台输送机之间,如皮带输送机、链条输送机、履带输送机等,推广效果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