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烘丝机冷凝水快速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568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烘丝机冷凝水快速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筒式烘丝机,尤其是一种滚筒式烘丝机冷凝水快速泄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滚筒式干燥设备,出口端设有两组(4根管子),其中两根进汽管,两根冷凝水泄水管,分别连接在旋转接头的进汽、回水接口上。生产开始预热时,蒸汽通过进汽口进入,对筒体进行加热,冷凝水从回水管泄到疏水阀泵排出。设备使用中,当筒体温度达到工艺要求,方可投料生产。设备要求生产结束后,筒体温度冷却至85℃以下方可停机。在预热、冷却过程中由于设备原结构原因,筒体内蒸汽散热后形成的冷凝水不能及时排出。(出口端回水管横段在滚筒转动时有回流现象,且因回水管容积原因,滚筒每转一周回水管进入横段回水管的水受容积限制水量较少)由于预热时将冷凝水泄出筒温才能升高,(蒸汽管路中停机形成的冷凝水也要该路径泄出,此时冷凝水是冷载体),冷却时,已在高温的冷凝水从筒体泄出,筒体才会降温(此时高温的冷凝水又是热载体)总之,冷凝水在筒内滞留时间过长,就造成预热、冷却时间增加,由于预热、冷却必须在筒体转动下进行,增加了能源消耗和设备的无用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加速冷凝水排放的滚筒式烘丝机冷凝水快速泄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旋转接头、疏水阀泵和蒸汽源,所述筒体和旋转接头之间设有两根支回水管,所述旋转接头和疏水阀泵之间设有一根总回水管,所述总回水管分别与两根支回水管相连通,每个所述支回水管上分别设有一泄水箱,所述泄水箱包括箱体和竖直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导流板,所述箱体顶部为圆弧板,所述导流板将箱体内部分隔成进水腔和出水腔,该导流板上端向出水腔一侧弯曲形成有弧形板,且弧形板与箱体的圆弧板之间形成有间隙以连通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腔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置在箱体两侧,其中进水口通过支回水管与筒体连接,出水口通过支回水管与旋转接头连接。

所述总回水管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总回水管、大径管路和第二总回水管,其中第一总回水管和第二总回水管的直径相同,大径管路的直径大于第一总回水管的直径,所述第一总回水管连接在旋转接头与大径管路之间,且第一总回水管的端口连接在大径管路的端口上部,所述第二总回水管连接在大径管路与疏水阀泵之间,且第二总回水管的端口连接在大径管路的另一端口下部。

所述筒体和旋转接头之间设有两根支进汽管,所述旋转接头和蒸汽源之间设有一根总进汽管,所述总进汽管分别与两根支进汽管相连通,所述总进汽管上设置有破真空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烘丝机筒体出口端冷凝水的支回水管上增设有泄水箱,泄水箱具有冷凝水收集、导流、泄出的作用,这样筒体内的冷凝水可以收集到泄水箱内(由于泄水箱内部结构的原因,进入内部的冷凝水不能反向流回,且容积增大,能收集、泄出较多的冷凝水,进而提高了冷凝水泄出速度),加速了冷凝水向排水系统排放;而且将排水系统中的总回水管的部分管路直径加大,形成大径管路,增加其容积,在系统冷凝水较多时也能起到缓存作用,使冷凝水少占用筒体上散热片内空间;另外,在总进汽管上设置破真空阀,便于冷凝水从系统内快排除。在上述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下,加速了冷凝水向排水系统排放,筒体升温仅需要15-20分钟,降温时间在40分钟左右,降低烘丝机预热、冷却时间,节约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滚筒式烘丝机冷凝水快速泄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泄水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总回水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烘丝机冷凝水快速泄水系统包括筒体1、旋转接头2、疏水阀泵(图中未示)和蒸汽源(图中未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筒体1和旋转接头2之间设有两根支回水管3,所述旋转接头2和疏水阀泵之间设有一根总回水管4,所述总回水管4分别与两根支回水管3相连通。

每个所述支回水管3上分别设有一泄水箱5,泄水箱5是主要由一个6mm厚不锈钢板焊接而成的箱体,并能承受0.8Mpa压力。所述泄水箱5包括箱体51和竖直设置在箱体51内部的导流板52,所述箱体51顶部为圆弧板。所述导流板52由3mm厚不锈钢制成,所述导流板52将箱体51内部分隔成进水腔53和出水腔54,该导流板52上端向出水腔54一侧弯曲形成有弧形板,且弧形板与箱体51的圆弧板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进水腔53底部设有进水口55,所述出水腔54底部设有出水口56,所述进水口55和出水口56分置在箱体51两侧,其中进水口55通过支回水管与筒体1连接,出水口56通过支回水管与旋转接头2连接。这样的设计便于在滚筒转动时使冷凝水导流到进水腔,箱体随筒体的旋转不断改变箱体内导流口的方向,使进入进水腔的冷凝水能顺利流向出水腔,并保证不产生回流,使冷凝水有效地经旋转接头进入总回水管,再流向疏水阀泵排放掉,另外参见图1,筒体旋转方向:从旋转接头向筒体方向看,筒体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总回水管4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总回水管41、大径管路42和第二总回水管43,其中第一总回水管41和第二总回水管43的直径相同,大径管路42的直径大于第一总回水管41的直径,所述第一总回水管41连接在旋转接头2与大径管路42之间,且第一总回水管41的端口连接在大径管路42的端口上部,所述第二总回水管43连接在大径管路42与疏水阀泵之间,且第二总回水管43的端口连接在大径管路42的另一端口下部。将排水系统中的总回水管的部分管路直径加大,形成大径管路,增加其容积,在系统冷凝水较多时也能起到缓存作用,使冷凝水少占用筒体上散热片内空间。

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和旋转接头2之间设有两根支进汽管6,所述旋转接头2和蒸汽源之间设有一根总进汽管7,所述总进汽管7分别与两根支进汽管6相连通,所述总进汽管7上设置有破真空阀8。在总进汽管上设置破真空阀,便于冷凝水从系统内快排除。

在烘丝机筒体出口端冷凝水的支回水管上增设有泄水箱,泄水箱具有冷凝水收集、导流、泄出的作用,这样筒体内的冷凝水可以收集到泄水箱内(由于泄水箱内部结构的原因,进入内部的冷凝水不能反向流回,且容积增大,能收集、泄出较多的冷凝水,进而提高了冷凝水泄出速度),加速了冷凝水向排水系统排放;而且将排水系统中的总回水管的部分管路直径加大,形成大径管路,增加其容积,在系统冷凝水较多时也能起到缓存作用,使冷凝水少占用筒体上散热片内空间;另外,在总进汽管上设置破真空阀,便于冷凝水从系统内快排除。在上述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下,加速了冷凝水向排水系统排放,筒体升温仅需要15-20分钟,降温时间在40分钟左右,降低烘丝机预热、冷却时间,节约能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