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4170发布日期:2020-12-08 13:5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些电子雾化装置,雾化芯是通过金属底座和金属雾化芯套管的顶持连接实现导电,但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雾化芯由金属底座和金属雾化芯套管接触实现导电,为了保证其接触点的稳定性,底座与雾化芯套管之间的负极接触点的存在干涉范围,即底座与雾化芯套管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范围一般为0.05mm-0.3mm,负极接触点的干涉范围会导致其他部件之间的缝隙大,例如,会导致底座外围的调气环与雾化芯外围的储液仓外壳之间的缝隙较大;另一方面,如果底座通过螺纹连接在雾化芯套管的外围,当金属底座和金属雾化芯套管干涉时,如果用力扭转底座,会有反作用力在螺纹上导致螺纹咬得很紧甚至咬死,很难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和底座组件,其中,雾化组件包括连接管及设置在连接管内的雾化芯组件,所述雾化芯组件具有两个电极连接端;底座组件包括底壳及设置在底壳内的电极连接件和第一绝缘弹性件,第一绝缘弹性件位于电极连接件与底壳之间;一个所述电极连接端与电极连接件电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底壳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弹性件抵接所述雾化芯组件的一端,以使雾化芯组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进而使得另一个所述电极连接端与所述连接管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发热件、第一吸液件和套管,所述第一吸液件和套管依次套设在发热件的外部,两个电极连接端设置在发热件上,发热件的一个电极连接端与电极连接件电连接,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套管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弹性件抵接套管的一端,使得套管的另一端抵接连接管,进而使得所述发热件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所述连接管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主壳体,所述连接管和雾化芯组件均位于主壳体内,所述主壳体内还设置有储液腔和气道,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液,所述气道与雾化芯组件相连通;所述套管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用于连通储液腔与第一吸液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外管,套设在套管的外面,并且所述外管与连接管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弹性件抵接套管的一端,使得套管的另一端抵接外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吸液件,位于套管与外管之间;所述外管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用于连通储液腔与第二吸液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座体和第二绝缘弹性件,均容纳于套管靠近底座组件的一端;所述座体位于发热件与电极连接件之间,以实现发热件的一个电极连接端与电极连接件电连接;第二绝缘弹性件位于座体与套管之间,以实现座体与套管之间的绝缘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一绝缘弹性件抵接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用于与第一绝缘弹性件过盈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第三连通孔,用于连通储液腔与雾化芯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还包括上盖组件,设置于雾化组件远离底座组件的一端,所述上盖组件内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气道相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底壳螺纹连接,另一端与上盖组件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烟嘴,所述烟嘴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靠近雾化组件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雾化组件一端的内径,以在烟嘴内形成台阶状的漏液阻挡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连接件靠近雾化组件的一端内设置有漏液容置腔,用于收容来自雾化芯组件的漏液和冷凝液。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面任一所述的雾化器及电源组件,雾化器的底座组件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合理设置底座组件和雾化组件的结构,当底座组件连接在雾化芯组件的底端时,雾化芯组件的一个电极连接端与电极连接件电连接,同时,第一绝缘弹性件抵接雾化芯组件的一端,第一绝缘弹性件由于被雾化芯组件挤压产生形变,从而产生反作用力使得雾化芯组件的另一端抵接连接管,进而使得雾化芯组件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连接管电连接。此时,电极连接件作为第一电极,与雾化芯组件的一个电极连接端电连接;底壳作为第二电极,在第一绝缘弹性件与雾化芯组件一端的弹性抵持下,通过与底壳紧密连接的连接管将电流传导至雾化芯组件另一端,即雾化芯组件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从而使得雾化芯组件能够通电工作。在第一绝缘弹性件与雾化芯组件一端的弹性抵持下,底壳通过连接管将电流传导至雾化芯组件另一端,即雾化芯组件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通过采用上述迂回传导路线,从而能够避免底壳与雾化芯组件直接硬对硬抵接所导致的干涉问题,进而能够避免各部件之间的缝隙问题。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烟嘴内还设置有台阶状的漏液阻挡部,漏液阻挡部能够防止雾化芯组件加热过程中的雾化液和冷凝液进入用户口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极连接件靠近雾化组件的一端还设置有漏液容置腔,用于收容来自雾化芯组件的漏液和冷凝液,防止漏液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纵向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纵向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纵向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组件的纵向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管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的纵向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上盖组件100,烟嘴110,气流通道111,漏液阻挡部112;雾化组件200,主壳体210,储液腔211,气道212,连接管220,雾化芯组件230,外管231,第一吸液件232,套管233,第二吸液件234,第二绝缘弹性件235,发热件236,座体237;第一连通孔241,第二连通孔242,第三连通孔243,第一台阶251,第二台阶252,内螺纹261,外螺纹262;卡槽270,容置空间280;底座组件300,调气环310,第一调气孔311,底壳320,第二调气孔321,第一绝缘弹性件330,凸缘331,电极连接件340,漏液容置腔3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需要指出,根据实施的需要,可将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部件拆分为更多部件,也可将两个或多个部件组合成新的部件,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均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或变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及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用于加热烟液、药液等雾化液产出雾化汽,供用户吸食。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雾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雾化器的纵向截面剖视图。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雾化器包括上盖组件100、雾化组件200和底座组件300,雾化组件200位于上盖组件100和底座组件300之间。底座组件300用于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组件300的爆炸结构如图4所示,纵向截面剖视结构如图5所示。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到,底座组件300包括调气环310、底壳320、第一绝缘弹性件330和电极连接件340,调气环310套设在底壳320的外部,电极连接件340和第一绝缘弹性件330均设置在底壳320内,电极连接件340和底壳320均用于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电极连接件340作为第一电极,底壳320作为第二电极,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位于电极连接件340与底壳320之间,使得电极连接件340与底壳320之间绝缘间隔设置。另外,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上设置有凸缘331,凸缘331用于与雾化芯组件230抵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弹性件330由硅胶材料制成。

另外,如图4所示,调气环310上开设有第一调气孔311,底壳320的侧壁上与第一调气孔311相匹配的位置开设有若干第二调气孔321,第二调气孔321与第一调气孔311对齐的数量越多,进气量越大,否则,进气量越小。调气环310能够相对底壳320转动,使得第一调气孔311对齐第二调气孔321或者偏离第二调气孔321,从而调节进气量,雾化器内气体的大小影响烟雾量的大小,烟雾量的大小影响使用者的口感。用户通过转动第一调气环311,即可调整进气量。

雾化组件200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雾化组件2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雾化组件20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从图6和图7中可以看到,雾化组件200包括主壳体210及设置在主壳体210内的连接管220和雾化芯组件230,主壳体210内还设置有储液腔211和气道212,储液腔211用于存储雾化液。雾化芯组件230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雾化芯组件23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为雾化芯组件23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从图8和图9中可以看到,雾化芯组件230包括外管231、第一吸液件232、套管233、第二吸液件234、第二绝缘弹性件235、发热件236和座体237,发热件236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第二吸液件234、套管233、第一吸液件232和外管231,发热件236具有露出在第一吸液件232外的两个电极连接端,发热件236的一个电极连接端与座体237电连接,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套管233电连接,第二绝缘弹性件235位于座体237与套管233之间,以实现座体237与套管233之间的绝缘间隔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弹性件235由硅胶材料制成。第一吸液件232为吸液棉,第二吸液件234为陶瓷芯,或者,第一吸液件232为陶瓷芯,第二吸液件234为吸液棉;或者,第一吸液件232和第二吸液件234均为吸液棉或者陶瓷芯。

连接管220的结构如图6和图10所示,其中,图10为连接管22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连接管220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分别用于与底座组件300和上盖组件100螺纹连接。气道212形成于连接管220内,连接管220内还设置有与气道212相连通的容置空间280,容置空间280用于容置雾化芯组件230。雾化芯组件230用于通电加热雾化液形成雾化汽,雾化汽通过气道212排出,供用户吸食。另外,如图7所示,储液腔211形成于主壳体210的内壁与连接管220的外壁之间,套管233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41,外管231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242,连接管220上开设有第三连通孔243,储液腔211内的雾化液能够依次通过进入第三连通孔243、第二连通孔242和第一连通孔241到达发热件23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雾化芯组件230的外管231远离座体237的一端外径小于靠近座体237的一端外径,从而在外管231的外部形成第一台阶251。如图10所示,连接管220内的容置空间280远离气道212一端的横向尺寸大于靠近气道212一端的横向尺寸,从而在连接管220内形成第二台阶252,当雾化芯组件230设置在连接管220的容置空间280内时,如图7所示,雾化芯组件230外管231的第一台阶251能够与连接管220内的第二台阶252抵接。

如图5所示,底壳32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261,如图10所示,连接管220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62,底壳320的内螺纹261能够与连接管220的外螺纹262相配合,使得底座组件300能够螺纹连接在雾化芯组件230的底端,如图3所示,并且,当底座组件300螺纹连接在雾化芯组件230的底端时,底壳320内的电极连接件340与雾化芯组件230的座体237抵接,由于发热件236的一个电极连接端与座体237电连接,从而实现发热件236的一个电极连接端与电极连接件340电连接,同时,第一绝缘弹性件330的凸缘331与雾化芯组件230套管233的底端抵接,第一绝缘弹性件330的凸缘331由于套管233的挤压产生形变,从而产生反作用力使得套管233和外管231在雾化芯组件230上端实现紧密抵接,使得外管231的第一台阶251能够与连接管220内的第二台阶252紧密抵接,由于发热件236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套管233电连接,进而使得发热件236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连接管220电连接。此时,电极连接件340作为第一电极,通过座体237与发热件236的一个电极连接端实现电连接;底壳320作为第二电极,在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与套管233的弹性抵持下,依次通过与底壳320螺纹连接的连接管220和与连接管220紧密抵接的外管231,将电流传导至与外管231紧密抵接的套管233,套管233与发热件236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电连接,从而使得雾化芯组件230能够通电工作。在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与套管233的弹性抵持下,底壳320依次通过连接管220、外管231,进而将电流传导至与外管231紧密抵接的套管233,通过上述迂回传导路线,从而能够避免底壳320与套管233直接硬对硬抵接所导致的干涉问题,进而能够避免各部件之间的缝隙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底座组件300螺纹连接在雾化芯组件230的底端时,第一绝缘弹性件330的凸缘331与套管233的底端抵接。套管233的结构如图11所示,套管233底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卡槽270,当第一绝缘弹性件330的凸缘331与套管233的底端抵接时,卡槽270与第一绝缘弹性件330过盈配合,从而能够对第一绝缘弹性件330起到固定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极连接件340靠近雾化组件200的一端内设置有漏液容置腔341,用于收容来自雾化芯组件230的漏液和冷凝液,防止漏液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盖组件100包括烟嘴110,烟嘴110内设置有气流通道111,气流通道111与雾化组件200内的气道212相连通,气流通道111靠近雾化组件200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雾化组件200一端的内径,以在烟嘴110内形成台阶状的漏液阻挡部112,漏液阻挡部112能够防止雾化芯组件230加热过程中的雾化液和冷凝液进入用户口中。

另外,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烟嘴110的形状可以多样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0的结构还可以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图12为上盖组件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上盖组件10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从图13中可以看到,烟嘴110内同样设置有气流通道111,并且该气流通道111靠近雾化组件200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雾化组件200一端的内径,从而在烟嘴110内形成有台阶状的漏液阻挡部112。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芯组件230的结构可以不仅限于包括发热件236、第一吸液件232、套管233、外管231和第二吸液件234的结构,雾化芯组件23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雾化芯组件230具有两个电极连接端即可。此时,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合理设置底座组件300和雾化组件200的结构,当底座组件300连接在雾化芯组件230的底端时,底壳320内的电极连接件340与雾化芯组件230的一个电极连接端电连接,同时,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与雾化芯组件230一端抵接,第一绝缘弹性件330由于被雾化芯组件230挤压产生形变,从而产生反作用力使得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端与连接管220实现紧密抵接,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位于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端,进而使得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与连接管220电连接。此时,电极连接件340作为第一电极,与发热件236的一个电极连接端实现电连接;底壳320作为第二电极,在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与雾化芯组件230一端的弹性抵持下,通过与底壳320紧密连接的连接管220,将电流传导至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端,即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从而使得雾化芯组件230能够通电工作。在第一绝缘弹性件330与雾化芯组件230一端的弹性抵持下,底壳320通过连接管220将电流传导至与连接管220紧密抵接的雾化芯组件230另一端,即雾化芯组件230的另一个电极连接端,通过上述迂回传导路线,从而能够避免底壳320与雾化芯组件230直接硬对硬抵接所导致的干涉问题,进而能够避免各部件之间的缝隙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