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09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集成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功能鞋,包括:鞋帮;鞋底,其包括上底层、下底层及设在所述上底层与下底层之间的中通弹性层,所述鞋底固定在所述鞋帮的帮脚上;所述上底层的内表面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在所述中通弹性层内表面上设有支撑所述上底层的弹性支柱,所述弹性支柱设在与人脚的踵心与动力心的连线及与所述连线平行的对应部位,在所述上底层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支柱匹配的支柱套,所述弹性支柱与对应的所述支柱套的挤压作用点处于与所述脚掌形曲面网平行的曲面上;所述下底层周围具有边墙,所述上底层插接在所述中通弹性层上面且所述上底层与所述边墙固定在一起。该鞋可以高回弹助力、全方位通风透气及特效防滑。
【专利说明】集成功能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功能鞋。
【背景技术】
[0002]鞋是一种人们工作及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同款式或种类的鞋,但是现有的鞋都是建立在静态分析理念的基础上设计的。以我国制鞋行业的技术标准为例,基本上是从静止站立状态下取脚型,根据基本宽度(即第一跖趾里宽+第五跖趾外宽)及分踵线各相关数据来确定鞋的宽度,轴线用以确定鞋的长度及鞋码标准的依据,另外,也是通过在静止站立状态下,人体重心垂线在脚掌上的交点或者人体重心在脚掌上的垂直对应点(承重着落点)定义为踵心,然后根据脚的外形及确定的踵心等一系列数据为基础进行鞋的设计。
[0003]但是,人类除睡眠外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状态,特别是针对专业作业人员来讲,t匕如铁路养路工、巡道工或交通警察,这种根据静止状态理念设计的鞋在处于运动状态时,鞋体结构特点往往与人脚在行走时不相适应,会出现前脚掌的受力部位感觉疲劳、脚趾根部起茧或人体生产震荡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集成功能鞋,该鞋与人处于运动状态或专业作业过程中相适应,具有多重功能。
[000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功能鞋,包括:鞋帮;鞋底,其包括上底层、下底层及设在上底层与下底层之间的中通弹性层,鞋底固定在鞋帮的帮脚上;上底层的内表面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在中通弹性层内表面上设有支撑上底层的弹性支柱,弹性支柱设在与人脚的踵心与动力心的连线及与连线平行的对应部位,在上底层外表面上设有与弹性支柱匹配的支柱套,弹性支柱与对应的支柱套的挤压作用点处于与脚掌形曲面网平行的曲面上;下底层周围具有边墙,中通弹性层外表面设在边墙围成的下底内表面上,上底层插接在中通弹性层上面且上底层与边墙固定在一起。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脚掌形曲面网上与人脚的踵心、动力心、重力心、辅动心及辅重心对应的部位分别与相应的弹性支柱的基面对准,在与人脚的踵心、动力心、重力心、辅动心及辅重心对应的弹性支柱周围都周向均匀设置助力弹簧。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柱套外壁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连接使上底层外表面呈横纵交错的网格结构。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为拱桥形状或斜撑桥形状。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底层外侧边缘与边墙上边缘之间还设有边墙上盖,在边墙与边墙上盖之间设有开关阀芯安装孔,在边墙上盖的安装孔部分具有容纳开关阀芯扳把旋转的把手槽,在边墙的安装孔部分横向贯通设有与开关阀芯孔配合的通风窗口。[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中通弹性层外表面与边墙围成的下底内表面之间设有防弹夹层。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增阻防滑吸盘,其外壁呈锥台形且盘边内边为渐开线形。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增阻防滑吸盘包括圆形吸盘、椭圆形吸盘和同心圆环形吸盘,圆形吸盘的中心位置与弹性支柱的台基中心对应;椭圆形吸盘的两焦点位置与相邻两弹性支柱的台基中心对应且设在鞋底前掌两侧边及前边,两侧边的椭圆形吸盘为纵向布置,前边椭圆形吸盘为横向布置;同心圆环形吸盘包括同中心的内环及外环,内环中心与踵心或动力心对应。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外环外侧设置正圆环吸盘,其盘边正对弹性支柱的台基中心。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下底层外底面上设有破冰雪元件,其铸入安装在与下底层一体成型的弹性凸台内。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破冰雪元件包括冰雪防滑锲、冰雪防滑锥、环节体和冰雪防滑坎,冰雪防滑锲安装在与弹性支柱的台基对应位置,冰雪防滑锲包括连接柱、设在连接柱上端的第一卡扣及设在连接柱下端的径向锲尖,冰雪防滑锲铸入弹性凸台后使锲尖突出弹性凸台的端面l-2mm;冰雪防滑锥安装在与踵心及动力心对应部位,冰雪防滑锥包括第二卡扣及设在第二卡扣下面的锥尖,冰雪防滑锥铸入弹性凸台后使锥尖突出弹性凸台的端面l-2mm,环节体间断设置在冰雪防滑锥周围,环节体包括第三卡扣及设在第三卡扣下面的呈圆弧形的环尖,环节体铸入弹性凸台后使环尖突出弹性凸台的端面l-2mm;冰雪防滑坎安装在下底层外底面周围,冰雪防滑坎包括第四卡扣及设在第四卡扣下面的成直角形的坎尖,冰雪防滑坎铸入弹性凸台后使坎尖突出弹性凸台的端面1_2_。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具有半球形凹面的吸盘;还包括可拆卸护套层,其具有包裹鞋底的帮墙,在帮墙内侧设有与通风窗口匹配的弹性插销或与通风窗口对准的安装单向排气阀安装孔,在护套层内表面上设有与吸盘的半球形凹面咬合的半球形凸起。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单向排气阀包括外套、插入外套的内套及装在内套的由弹簧驱动的阀芯,外套内侧为带有通气孔的端帽,内套外侧为带有防滑网格的护盖,阀芯内部贯通设有与通气孔错开的排气孔;外套从帮墙内侧穿过安装孔且端帽端插入通风窗口内,内套从帮墙外侧插入外套后使弹簧抵接在护盖的内侧且阀芯抵接在端帽内侧进而堵住通气孔。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成功能鞋,包括:鞋面;鞋底,其固定在鞋面的边缘上,鞋底包括上底层、下底层及设在上底层与下底层之间的中通弹性层;拖鞋上底层的内表面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在拖鞋中通弹性层内表面上设有支撑拖鞋上底层的弹性支柱,弹性支柱设在与人脚的踵心与动力心的连线及与连线平行的对应部位,在拖鞋上底层外表面上设有与弹性支柱匹配的支柱套,弹性支柱与对应的支柱套的挤压作用点处于与脚掌形曲面网平行的曲面上;下底层的外形与中通弹性层外形一致的贴合在一起,使中通弹性层的中空结构裸露在外。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为斜撑桥形状。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增阻防滑吸盘,其外壁呈锥台形且盘边内边为渐开线形。[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发泡材料制成的鸵鸟爪掌形软垫。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上底层内表面设计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极大改善了脚掌承力状况,减小了脚的承力关健部位的受力压强,从而明显降低了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时脚的吃力部位的磨脚感和疲劳感,同时,具有通风透气,排汗去湿功能;
[0024]2.中通弹性层内表面的弹性支柱布置在与运动线S及与运动线S平行的对应部位,同时弹性支柱的基面与人脚的踵心O、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对应的部位对准且周围均匀布置助力弹簧,具有减震缓冲、回弹助力的作用,使瞬时冲力延长为一小段持续作用力,并将部分原本作用到地面和人体而浪费掉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形变保存的势能立即转化为动能形式释放到脚上,成为运动的助力能量,同时,中通弹性层形成了不间断的同步“呼吸”运动,极大地增强了排汗除湿,风凉清爽的作用;
[0025]3.中通弹性层与下底层边墙、边墙上盖、设在边墙与边墙上盖之间的开关阀芯、助力弹簧群及弹性台基共同组成运动结构系统,既保护关节、大脑,增强舒适感,又省力、助弹,提闻了运动用力的效率。
[0026]4.在鞋底周围设计全方位可控开关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控通风量,以控制鞋内温度,达到脚掌各部位都舒适的目的,全部关闭即可防水。
[0027]5.下底层外表面的可选择性设计,可以设计成不同专业群体用鞋,具有防滑或冰雪防滑的功能,比如交警用鞋、军用防弹用鞋、旅游鞋、浴室用拖鞋及居室用静音拖鞋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现有的鞋底大样设计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大样标定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上底层结构示意图;
[0031]图3a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上底层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中通弹性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a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中通弹性层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4]图4-1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平底中通弹性层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下底层结构示意图;
[0036]图5-1是另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下底层结构示意图;
[0037]图5-2是又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下底层结构示意图;
[0038]图5-3是又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下底层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边墙上盖结构示意图;
[0040]图6a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边墙上盖另一结构示意图;
[0041]图7是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的鞋底组装示意图;
[0042]图7-1是另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的鞋底组装示意图;
[0043]图8是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护套层结构示意图;
[0044]图9是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是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的组装示意图;
[0046]图10-1是另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结构示意图;[0047]图10-2是又一种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结构示意图;
[0048]图11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圆形吸盘平面不意图;
[0049]图1la是图11中沿A-A方向剖视示意图;
[0050]图1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椭圆形吸盘平面示意图;
[0051]图12a是图12中沿B-B方向剖视示意图;
[0052]图13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同心圆环形吸盘平面示意图;
[0053]图13a是图13中沿C-C方向剖视示意图;
[0054]图14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冰雪防滑楔安装示意图;
[0055]图14a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冰雪防滑楔结构示意图;
[0056]图14b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冰雪防滑锥结构示意图;
[0057]图14c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冰雪防滑坎结构示意图
[0058]图 14d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环节体结构示意图;
[0059]图15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开关阀芯平面示意图;
[0060]图15a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开关阀芯立体示意图;
[0061]图15b是图15中沿D-D方向剖视示意图;
[0062]图15c是图15中沿E-E方向剖视示意图;
[0063]图16a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单向排气阀的外套结构示意图;
[0064]图16b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单向排气阀的内套结构示意图;
[0065]图16c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功能鞋中单向排气阀的带弹簧阀芯结构示意图。
[0066]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0067]Y-鞋底大样,J-脚型轮廓线,O-踵心,C-动力心,B-重力心,D-辅动心,E-辅重心,S-运动线,L-轴线,M-第一跖趾里宽,N-第五跖趾外宽,1-上底层,11-平面横纵筋,12-支柱套,131-横向加强筋,132-纵向加强筋,2-中通弹性层,21-中通弹性层后跟部,22-弹性支柱,221-台基,222-插接体,3-下底层,31-边墙,32-下底内表面,33-边墙安装孔部分,34-通风窗口,35-弹性凸台,4-边墙上盖,41-把手槽,42-边墙上盖安装孔部分,5-护套层,51-帮墙,52-弹性插销,53-半球形凸起,54-单向排气阀安装孔,6-装饰条带,7-开关阀芯,71-开关阀芯扳把,72-开关阀芯孔,81-外套,82-内套,83-弹簧,84-阀芯,841-排气孔,301-半球形凹面吸盘,302-圆形吸盘,303-椭圆形吸盘,304-同心圆环形吸盘,304a-内环,304b-外环,304c-第三正圆环吸盘,304d-第四正圆环吸盘,305-冰雪防滑锲,305b-第一连接柱,305a-第一^^扣,305c-锲尖,306-冰雪防滑锥,306a-第二卡扣,306b-锥尖,307-冰雪防滑坎,307b-第三连接柱,307a-第四卡扣,307c-坎尖,308-环节体,308b-第二连接柱,308a-第三卡扣,308c-环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69]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功能鞋的主要设计原理,其是通过长期实践研究而总结出的一种动态分析理念,本实用新型就是根据该动态分析理念进行的专门设计。现有的鞋类设计都是建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从静止站立状态下取脚型,根据基本宽度(第一跖趾里宽M与第五跖趾外宽N的总和,参见图1)、踵心O及轴线L各相关数据来确定鞋的外形,其中,轴线L用以确定鞋的长度及鞋码标准的依据。
[0070]动态分析理念以静态分析为基础,根据自然人基本的前行运动(走或跑)为分析对象,以人的基本运动单位(一步)进行分析,明确了脚的五个跖趾关节与一个后跟骨的各着地部位所呈圆形的中心点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及人体重心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功能鞋的重要参考数据。具体分析如下:
[0071 ] 如图2所示,人处于静止状态时,双脚分担体重,人体重心处于双脚踵心O (脚的跟骨粗隆着地所呈圆形的中心点)的垂直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每只脚都是以踵心O和第一、第五跖趾粗隆着地面所呈圆形的中心点三点形成一个稳定的体重支撑面,其中,第一、第五跖趾粗隆着地面所呈圆形的中心点定义为前掌部重心点(简称为重力心B,下同)和前掌部辅助重心点(简称为辅重心E,下同)。运动(前行)开始后,人体重心在脚掌上的移动轨迹是本理念的关键所在,本理念认为,人在行走时,人体重量立即转移至承重脚的踵心O并自踵心O —直向前移至脚掌的最前端,即第二跖趾关节粗隆着地部位所呈圆形的中心点(定义为前掌部运动主要承力中心点,简称为动力心C,下同),脚掌沿踵心O至动力心C直线方向向上抬起并向后给力蹬地,各跖趾关节弯曲,主要承重点移至动力心C上方,承重脚掌立起,至少达到垂直地面,此时,以动力心C顶端脚掌尖部位为主,大拇趾为辅对全部体重的支撑下,另一只脚前移,人体重心点随即转移至另一只脚的踵心0,开始下一循环。本理念定义在运动状态下人体重心点从踵心O至动力心C的移动轨迹为“运动线S”。另外,除了第一、第二及第五位跖趾关节粗隆着地部位中心点外,还有第三及第四位跖趾关节粗隆着地部位中心点,这两个点的主要作用都是在运动过渡中施加辅助动力,我们称这两个点为前掌部运动辅助承力中心点A和D (简称为辅动心A或辅动心D),但是,这两点在横向(运动线S垂直方向,下同)位置上相差不大(在动力心C后,重力心B前),从生理结构上分析,这两点连接也相对紧密,而且辅动心A靠近动力心C,为了分析简便,本申请只分析辅动心D,至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就依次确定踵心O、重力心B、动力心C、辅动心D、辅重心E、运动线S、轴线L及基本宽度,即“五点三线”,作为本集成功能鞋的设计基础。
[0072]而目前普遍误以为,在运动状态下,人体重心点是沿踵心O到重力心B移动,然后再经大拇趾支撑进行人体重心点向另一只脚转移而完成一步的,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从生理结构上分析,大拇趾最粗壮,但是其本身连人体重量都无法单独支撑起来,更谈不上给力蹬地完成前行的动作。大拇趾的主要作用其实是:一是静止站立时和锺心一起承担着大部分体重,比其余四趾大得多;二是运动时重心点在两大拇趾间反复移动,承担着运动过程中间的大部分运动力,将重心点转移至运动线S上,而不是运动线S应经过的部位。如果人体重心点的运动轨迹经重力心B完成,那么,脚掌就不能抬到最高位,前脚掌蹬地前行的力不能完全释放,不仅动力不足,且每一步的距离都要短8-14毫米的长度。
[0073]所以,正确的运动方式,人体重心点的运动轨迹必然是上文所述的运动线S,如果人体重心点在脚掌上的运动轨迹长期选择不当,可能会形成生活中出现的“内八字”,即人体重心点的运动轨迹为经重力心B的OB直线,或“外八字”,即人体重心点的运动轨迹为经辅动心D的OD直线或经过辅重心E的OE直线的不当走路姿式。“内八字”或“外八字”走路姿势恰好佐证了正确的走路姿势必然是人体重心点的运动轨迹经过上文所述的运动线S。
[007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需要根据我国确定的脚型测量及分析方法对“五点三线”在鞋底大样图上的具体确定方法结合图2说明如下:
[0075]1.轴线L、踵心O及基本宽度的标定在我国制鞋行业里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参见《中国鞋业大全》(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1-25页),本申请技术方案直接采用现有的轴线L、踵心O及基本宽度的确定方法进行标定(参见图1),其中,基本宽度为第一跖趾里宽M与第五跖趾外宽N的总和。
[0076]2.按照同样的统计分析原理,根据脚印图及实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跖趾关节粗隆着地部位中心点(简称重力心B、动力心C、辅动心D、辅重心E)按照统计结果确定的数据标定到该脚适码的鞋底大样图上,具体如下(参见图2):
[0077](I)动力心C的标定
[0078]从轴线在跟部后端点起截取轴线全长的72%,即为动力心C。
[0079](2)运动线S的标定
[0080]连接动力心C与踵心O并两端延长至鞋底大样的顶端和后端,该线即为运动线S。
[0081](3)重力心B的标定
[0082]从运动线S在后跟端点起,在第一跖趾里宽M上截取一点,使该线段是运动线S全长的67.5%,即为重力心B
[0083](4)辅动心D的标定
[0084]从运动线S在后跟端点起,在运动线S上截取一点H,使该线段是运动线S全长的66%,再过H点向运动线S上方作运动线S的垂线,从H点起在该垂线上截取一点D,使HD的长度为第五跖趾外宽长度的36%,点D即为辅动心。
[0085](5)辅重心E的标定
[0086]从运动线S在后跟端点起,在第五跖趾外宽N上截取一点,使该线段是运动线S全长的61.4%,即为辅重心E。
[0087]上述鞋底大样图是制取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功能鞋的鞋底的依据,并根据鞋底大样图上标定的“五点三线”进行相应设计。
[0088]实施例1
[0089]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功能鞋包括鞋帮及鞋底,鞋底包括上底层1、下底层3及设在上底层I与下底层3之间的中通弹性层2,鞋底固定在鞋帮的帮脚上。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功能鞋主要改进部位是鞋底,而且是具有上中下三层结构,具有三层结构的鞋底在功能上相互协调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根据对下底层3靠地面一侧选择性的不同设计,使该鞋具有防滑、冰雪防滑的功能。总的来说,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鞋具有与脚型在承重状态下时刻处于脚掌形曲面网结构、助力高回弹系统结构、全方位通风透气防水系统及特效防滑与冰雪防滑系统结构,使得该鞋集成有多重功能,且可以进行选择性设计以满足不同的专业作业群体需要。
[0090]具体地,如图3至图3a所示,上底层I的内表面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该种脚掌形曲面网可以制成具有平面横纵筋11的无结曲面网,若不设网面上的平面横纵筋,则须给网下面相应承重位置增加网厚50%的厚度,该曲面网根据我国制鞋行业的标准制成,符合大部分人的脚掌形状。这种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是通过在中通弹性层2 (参见图4)内表面上设有支撑上底层I的弹性支柱22,根据弹性支柱22的挤压作用点处于与脚掌形曲面网平行的曲面上,或者根据脚掌不同部位的不同受力大小设计弹性支柱22的弹性形变,使得脚掌形曲面网整体保持不变形的情况下与人体脚掌贴合。该脚掌形曲面网除脚掌中部留出脚弓弹性区间外,前掌部与后跟部65%左右面积密贴脚掌形,同时承力,是原承力面积的三倍,极大改善了脚掌承力状况,减小了脚的承力关健部位的受力压强,从而明显降低了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时脚的吃力部位的磨脚感和疲劳感,增加了舒适感。同时,在静止时,该脚掌形曲面网使得脚掌35-40%的面积直接裸露在新鲜空气中,运动时,使得脚掌100 %的面积直接接触到新鲜空气,具有通风透气,排汗去湿功倉泛。
[0091]为了支撑上底层1,在上底层I外表面上设有与弹性支柱22匹配的支柱套12,支柱套12外壁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31与纵向加强筋132连接,横向加强筋131与纵向加强筋132为拱桥形状(参见图3a),使上底层I外表面呈横纵交错的联合拱桥网状结构。经力学实验证明,联合拱桥网状结构完美解决了因立柱集中承力而产生的硌脚感问题,把反作用力均匀分散在全部受力面积上,脚掌受力均衡。
[0092]如图4及图4a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之一,弹性支柱22在中通弹性层2内表面的布置非常关键,按照上文的分析,弹性支柱22设在与人脚的踵心O与动力心C的连线(即运动线S)及与连线平行的对应部位,同时,与人脚的踵心O、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对应的部位分别与相应的弹性支柱22的基面对准,而且,在与人脚的踵心
O、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对应的弹性支柱22(在图4中与人脚的踵心O、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对应的弹性支柱22分别标记为201、202、203、204及205)周围都周向均匀设置助力弹簧(图4中与人脚的踵心O、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对应的弹性支柱22周围的圆柱形弹性体)。具体地,弹性支柱22在鞋底纵向上等间距布置,而且平行排列,平行排列的弹性支柱22分别经过与人脚的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对应点,使得在鞋底横向上,布置好的弹性支柱22也横向平行排列。由于弹性支柱22与支柱套匹配插接,支柱套及连接支柱套的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连接也与弹性支柱22的排列方式一致,使得上底层I的脚掌形曲面网上与人脚的踵心O、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相对应的部位都有弹性支柱22支撑,而且同时有助力弹簧的辅助支撑,助力弹簧设在由相应的四个弹性支柱22围成的中心位置,根据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及对应位置,使得与人脚的动力心C、重力心B、辅动心D及辅重心E相对应的弹性支柱22周围都有四个助力弹簧(包括共有的)。另外,弹性支柱22具有插接体222及台基221,台基部分由发泡高弹性材料制成,如高弹性聚氨脂。
[0093]如图5所示,在下底层3周围具有边墙31,中通弹性层2外表面设在边墙31围成的下底内表面32上,上底层I插接在中通弹性层2上面且上底层I外侧边缘与边墙31上边缘贴合。在上底层I外侧边缘与边墙31上边缘之间还设有边墙上盖4(参见图6),在边墙31与边墙上盖4之间设有开关阀芯安装孔,具体由边墙上盖安装孔部分42 (参见图6a)与边墙安装孔部分33两部分组成,在边墙上盖的安装孔部分42具有容纳开关阀芯扳把旋转的把手槽41 (参见图6a),在边墙的安装孔部分横向贯通设有与开关阀芯孔72 (参见图15)配合的通风窗口 34。或者,在与通风窗口 34对准的位置设有单向排气阀安装孔54,单向排气阀可以对鞋体中通弹性层内产生的气体排出外界,适合制成温带或热带气候用鞋。
[0094]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中通弹性层2周围设置开关阀芯7 (参见图15),开关阀芯装在边墙31与边墙上盖4之间的开关阀芯安装孔内,可以控制通风窗口 34的开关,其原理与自来水笼头等同,具体通过旋转开关阀芯扳把71 (参见图15)改变开关阀芯孔72与通风窗口34的相对位置(参见图15c)来调节通风窗口 34的大小,这种全方位可控开关结构在平时具有通风功能,在雨天具有防水功能。
[0095]如图16a至图16c所示,单向排气阀包括外套81、插入外套81的内套82及装在内套82的由弹簧83驱动的阀芯84,外套81内侧为带有通气孔811的端帽,内套82外侧为带有防护网格821的护盖,阀芯84内部贯通设有与通气孔811错开的排气孔841,外套81从帮墙内侧穿过单向排气阀安装孔54且端帽端插入通风窗口 34内,内套82从帮墙外侧插入外套81后使弹簧83抵接在护盖的内侧且阀芯84抵接在端帽内侧进而堵住通气孔811,在鞋体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时,挤压阀芯84向外移动,使得通气孔811与排气孔841相同达到单向排气的目的,平时,阀芯84在弹簧83的驱动下抵接在端帽内侧,由于通气孔811与排气孔841错位设计,进而堵住通气孔811。
[0096]外另,边墙上的通风窗口 34可以选择性的开关,而且每个通风窗口 34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控通风量,以控制鞋内温度,达到脚掌各部位都舒适的目的,例如,可关闭脚心部位防止脚心受凉,也可关闭前后阀门阻止前进方向进风,只在两侧换气等。
[0097]上述下底层3边墙31、边墙上盖4及设在边墙与边墙上盖之间的开关阀芯7都是有同样的发泡高弹性材料制成,这样,这种由弹性边墙上盖、弹性开关阀芯、弹性台基及助力弹簧群形成的运动结构系统具有减震缓冲、回弹助力的特征,该运动结构系统既保护关节、大脑,增强舒适感,又省力、助弹,提高了运动用力的效率,凸显了动态设计理念的双重效果。在一般运动状态下,脚的承力是静止状态承重的2-4倍,负重的高强度运动状态则倍数更大些,特别是快速运动中的变向运动对关节、肌肉、脑部的震动作用力是很大的。通过以上运动系统结构的设置,使瞬时冲力延长为一小段持续作用力,并将部分原本作用到地面和人体而浪费掉的动能转 化为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形变保存的势能立即转化为动能形式释放到脚上,成为运动的助力能量。同时,这种高回弹鞋底在后跟部厚度达到10~12毫米,使全脚掌尤其是后跟部弹性远优于目前各种运动鞋类,尤其是,这种全方位的减震缓冲,回弹助力结构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压缩和舒张现象使得中通弹性层2形成了不间断的同步“呼吸”运动,从而使中通弹性层2成为了 “鞋肺”,经计算,每只脚走五步,中通层内的空气就可完全置换一次,极大地增强了排汗除湿,风凉清爽的作用。
[009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回弹结构,对中通弹性层2的设计至关重要,包括弹性支柱22根据运动线S及五个关键点的具体布置、弹性支柱22的个数及台基承力面积都是经过科学的计算而得出。由于人的体重与脚的大小(即鞋号大小)大致成正比例,因此,本实施例仅以42号(法码26)鞋为例,做以下分析计算来验证该结构系统的可行性:
[0099]其中,本实施例按照每只鞋以49个弹性台基,弹性台基为圆柱形,半径R = 4mm,弹性台基的高度为5mm,每个台基承力面积为R2 = 3.14 X 42 = 50.24 ^ 50mm2 = 0.5cm2,助力弹簧个数为22个,助力弹簧半径为0.25cm,边墙上盖的受力面宽度为2.5cm,前脚掌边墙上盖的受力长度为20.8cm,前脚掌边墙上盖内侧的受力长度为10.4cm,后跟部边墙上盖的受力长度为12.8cm,按穿42号鞋的人体重上限120kg,下限70kg计算,另根据运动理论研究,动态承力是静态承重的2-4倍,以4倍计算。同时,本实施例参照德国拜尔公司的Pu弹性体Vulkoblanl8/40品级之PuR应变邵氏A65的弹性模量数据计算拉伸时的应变(根据应变=应力/弹性模量计算公式,Vulkollanl8/40在伸长变形5%时的弹性模量为5)。
[0100]1、双脚整体运动承力状态:
[0101]双脚弹性台基总面积为0.5X49X2 = 49cm2。
[0102](I)上限平均受力压强及应变
[0103]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120kg/49cm2 = 2.448 ^ 2.45kg/cm2,即应力为 0.245MPa,动态应力为(X4)为0.98MPa。
[0104]应变=0.98/5 = 0.196。
[0105](2)下限平均受力压强及应变
[0106]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70kg/49cm2 = 1.428 ^ 1.43kg/cm2,即应力为 0.143MPa,动态应力为(X4)为0.57MPa。
[0107]应变=0.57/5 = 0.114 (可不计)。
[0108]故,弹性台基最大变形为19.6%弹性台基变形量=5X19.6%= 0.98(_),仅压缩了不到1mm,是完全可行的。因双脚整体运动时承力主要部位是5个关健点和脚骨骼下方的弹性台基,周边的弹性上盖形变很小,忽略不计。
[0109]2、单脚整体运动状态(下限可不计):
[0110]单脚弹性台基总面积为0.5X49 = 24.5cm2。
[0111]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120kg/24.5cm2 = 4.8979 ^ 4.9kg/cm2,即应力为 0.49MPa,动态应力为(X4)为0.49X4 = 1.96MPa,这种情况下,弹性台基首先形变,当达到20%,即压缩Imm(助力弹簧与上底层I外地面的常态距离为1mm)后,五组助力弹簧群开始同时承力,此时承力总面积为 0.5 X 49+3.14 X 0.252 X 22 = 24.5+4.3 = 28.8cm2,此时
[0112]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120kg/28.8cm2 = 4.167kg/cm2 ^ 4.17kg/cm2,即应力为
0.417MPa,动态应力为为 0.417X4 = 1.668MPa,此时
[0113]应变=1.668/5 = 0.3336,此时
[0114]弹性台基的变形为33.36 %,弹性台基的压缩量为(5-1) X 33.36 % =
1.3344 ^ 1.33mm。
[0115]故,弹性台基总压缩量为1+1.33 = 2.33mm,弹性台基的实际形变为2.33 + 5 =0.466 = 46.6%,根据最大形变不超过70%标准,也是完全可行的。同样,此种情况,周边的弹性上盖形变很小,未纳入计算。
[0116]3、单脚前脚掌蹬地跑跳的跃起前最大承力瞬间的极限状态(下限可不计):
[0117]此时,承力部位为辅重心E及其以上的七排共22个弹性台基、助力弹簧群4组共14个及前脚掌边墙上盖相应侧周边,其承力总面积为0.5X22+3.14X0.25aX 14+2.5X20.8 = 11+52 = 63.0cm2,此时可忽略不计
[0118]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120kg/63cm2 = 1.90kg/cm2,即应力为0.19MPa,动态应力为0.19X4 = 0.76MPa,此时
[0119]应变=0.76/5 = 0.152 ^ 0.15,即此时承力部位瞬间最大形变为15% (即各高回弹部件压缩15%,即0.75mm),也是完全可行的。
[0120]4、跑跳落地时单脚后跟 后半部着地瞬间的极限状态(下限可不计):
[0121]此时,承力部位为踵心O及其前后相邻两排共8个弹性台基、一组助力弹簧群共4个及后跟部后周边边墙上盖,其承力面积为0.5 X 8+3.14 X 0.252 X 4+2.5X 12.8 =4+0.784+32 ^ 36cm2,此时
[0122]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120kg/36cm2 = 3.33kg/cm2,即应力为0.33MPa,动态应力为为 0.33X4 = 1.332MPa,此时
[0123]应变=1.332/5 = 0.2664 ^ 0.266,即此时承力部位瞬间最大形变为26.6%,也
是完全可行的。
[0124]5、变向或侧向运动单脚前脚掌内侧侧向蹬地承力瞬间的极限状态(下限可不计):
[0125]此时,承力部位为9个弹性台基、助力弹簧群一组半共6个及前脚掌边墙上盖内侧部位,其承力面积为 0.5 X 9+3.14 X 0.252 X 6+2.5X 10.4 = 4.5+1.18+26 =31.68 ^ 31.7cm2,此时
[0126]静态平均受力压强为120kg/31.7cm2 = 3.785kg/cm2,即应力为0.3785Mpa,动态应力为为 0.3785X4 = 1.514Mpa,此时
[0127]应变=1.514/5 = 0.3028 ^0.30,即此时承力部位瞬间最大形变为30%,也是完全可行的。
[0128]综上分析计算,该运动结构系统的各部件在运动的最大承力极限瞬间都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并且协调匹配,使形变保持在20% -47%左右相对稳定的区间。
[0129]接下来,可以对下底层3进行不同的选择性设计,使得该鞋具有防弹、防滑或冰雪防滑的功能。具体如下:
[0130]第一,在中通弹性层2外表面与边墙围成的下底内表面之间设特殊保护夹层(图中未示出),比如防弹夹层,利用防弹服材料中的高档产品制成与边墙围成的下底面同形的防爆隔离垫,粘接于中通弹性层2外表面与边墙围成的下底内表面之间,此时,相应地,需要减少弹性支柱22及支柱套的高度等于该防爆隔离垫的厚度,可防护杀伤性地雷,用于特殊军旅鞋。
[0131]第二,如图5-2及图11至图13a所示,在下底层3外表面设增阻防滑吸盘,防滑吸盘根据设置位置不同设计为不同的形状,但不变的是防滑吸盘外壁呈锥台形且盘边内边为渐开线形。本实施例提供的增阻防滑吸盘可以为圆形吸盘302,其中心位置与弹性支柱22的台基221中心对应(参见图11a),圆锥台形吸盘使吸盘变形后复原能力强,吸盘内部的盘凹为对称的渐开线环绕出的空间,其比普通圆吸盘具有更强的防滑效果,原因是:当体重和运动力合成的正压力P作用于普通圆吸盘时,吸盘压缩并张开,因盘凹空间变小,盘凹空间内气压大于I个大气压,但是,正压力施加在每个吸盘的压强比盘凹内要大,由于负压原理,吸盘仍有吸地作用,而渐开线圆吸盘由于受到正压力P时,盘边立刻向四外张开,基本可达图11中的点划线位置,同时把被压缩掉的空间的空气也排出去,使盘凹内的压强比普通圆吸盘小,它近似于I个大气压,即负压更大,吸地能力更强,经力学测试,在P不变情况下,它使摩擦系数提高0.6~I倍,防滑效果显著。而且该种盘边在斜坡路面推开浮砂能力更强。
[0132]也可以为椭圆形吸盘303,其两焦点位置与相邻两弹性支柱22的台基中心对应(参见图12a)且设在鞋底前掌两侧边及前边(参见图5-2),两侧边的椭圆形吸盘为纵向布置,前边椭圆形吸盘为横向布置。由于在椭圆形吸盘长轴对应的方向上,与两焦点对应的弹性支柱22同时对两焦点部位施加压力,该方向上的吸地及摩擦阻力明显大于短轴对应方向,即其防滑能力是有方向性的。同理,由于内盘边为渐开线形,其张开能力比普通椭圆吸盘强,基本可达图12的点划线处,吸地能力更强,可提高摩擦系数60%以上。
[0133]也可以为同心圆环形吸盘304,其包括同中心的内环304a及外环304b,内环中心与踵心O或动力心C对应(参见图5-2),在外环304b外侧设置正圆环吸盘,其盘边正对弹性支柱22的台基中心。内环及外环仍为渐开线形内盘边,在外环外侧可以设置与普通同心圆环吸盘相同的第三正圆环吸盘304c与第四正圆环吸盘304d。由于重心或动力心C中心对应位置位于渐开线内环吸盘正上方,在主要的重力或动力作用下,内外环吸盘可张开到图13的点划线位置,比普通同心圆环吸盘有更大的吸地能力和排砂能力,增大摩擦系数,显著提高防滑能力。在第三个同心正圆环吸盘304c上方为承力弹性支柱22位置(参见图13a),正压在圆环上,可使吸盘原地转动灵活方便,同时在各方向上都强力防滑,适合军旅和交通警察工作用。
[0134]第三,如图5-3及图14所示,在下底层3外底面上设有破冰雪元件,其铸入安装在与下底层3—体成型的弹性凸台35内,破冰雪元件由铝合金、不锈钢或弹簧钢等材料制作,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或高耐折的特征,这种材质的破冰雪元件形成冰雪防滑结构可以在冰面上走、跑甚至变向运动都不会滑倒,弹性凸台35为与下底层3同材质的热塑性材料制成,既有可靠的防滑作用,又有一定弹性,行走舒适。
[0135]如图14a至图14d所示,本实施例以下底层3外底面设置不同的破冰雪元件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破冰雪元件为冰雪防滑锲305、冰雪防滑锥306、若干环节体308及冰雪防滑坎307,冰雪防滑锲305铸入在与弹性支柱22的台基位置对应的弹性凸台35 (参见图14)内,冰雪防滑锲305包括第一连接柱305b、设在第一连接柱305b上端的第一^^扣305a及设在第一连接柱305b下端的径向锲尖305c,冰雪防滑锲305铸入弹性凸台35后使锲尖305c突出弹性凸台35的端面l-2mm,锲尖305c锲入坚冰表面起到防滑作用。
[0136]冰雪防滑锥306设在在与踵心及动力心对应部位,冰雪防滑锥306包括第二卡扣306a及设在第二卡扣306a下面的锥尖306b,冰雪防滑锥306铸入弹性凸台35 (与图14示出的冰雪防滑锲的安装相同,下同)后`使锥尖306b突出弹性凸台35的端面l-2mm,若干环节体308间断设置在冰雪防滑锥306周围,环节体308包括第二连接柱308b、设在第二连接柱308b上端的第三卡扣308a及设在第二连接柱308b下面的呈圆弧形的环尖308c,环节体308铸入弹性凸台35后使环尖308c突出弹性凸台35的端面l_2mm。由于冰雪防滑锥306设置在关健点对应位置,在动、静状态下,首先可以固定身体平衡的重点部位,同时,锥尖306b刺破光滑的坚冰表面,起到了最基础的冰雪防滑作用,设置间断式环节体308,可以相对灵活转向,又有稳立原地防止各方向的侧滑。
[0137]冰雪防滑坎安装在下底层外底面周围,冰雪防滑坎307包括第三连接柱307b、设在第三连接柱307b上端的第四卡扣307a及设在第三连接柱307b下面的成直角形的坎尖307c,冰雪防滑坎307铸入弹性凸台35后使坎尖307c突出弹性凸台35的端面l_2mm。此时,弹性台体可以制成长方锥台布置在下底层外底面周围,这种冰雪防滑坎在转向运动或快速运动时,可起到防滑防溜的重要作用。另外,冰雪防滑坎一般用于高寒坚冰地域,在最低温度不低于-15°C左右的地域,可不设冰雪防滑坎。
[0138]第四,如图5-1、图7-1及图9-1所示,该鞋可以制成旅游用鞋,具体地,中通弹性层2可以去掉中通弹性层后跟部21设计为平底中通弹性层2a(参见图4-1),在下底层3外底面设置半球形凹面吸盘301即可,与其配套使用的还可以设计一种可拆卸护套层5 (参见图8),可拆卸护套层5具有包裹鞋底的帮墙51,在帮墙51内侧设有与通风窗口 34匹配的弹性插销52,在护套层5内表面上设有与半球形凹面吸盘301的半球形凹面咬合的半球形凸起53。该鞋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用作特殊用鞋来使用,因为在护套层外底面可以设置类似与上述破冰雪元件的冰雪防滑层,下雪时将护套层套入鞋底上,起到冰雪防滑功效,平时可将护套层取下。
[0139]如图7、图10及图9所示,该集成功能鞋的具体制作程序如下:
[0140](I)将鞋帮5的帮脚里面与上底层I网垫的下周边粘接,上底层I则被帮脚包裹在
里面,二者结为一体;
[0141](2)中通弹性层2以二次注射的方式结合在下底层3的边墙31围成的实芯层上面;
[0142](3)将高回弹材质的开关阀芯7 (参见图15)插入边墙安装孔部分33 (参见图5)内,开关阀芯扳把71向鞋外侧放置;
[0143](4)将边墙上盖4粘接在下底层3边墙31上侧面上(具体制作时有定位屑与定位孔准确定位),开关阀芯7的上端部插入边墙上盖安装孔部分42 (参见图6a)内,开关阀芯扳把71落入容纳开关阀芯扳把旋转的把手槽41 (参见图6a);
[0144](5)将通过程序(I)制成的带有上底层I的鞋帮通过帮脚的帮面周边与边墙上盖4上面粘接(以缝线槽孔标记针对位),同时在中通弹性层2周围部位设置装饰条带6(参见图9),形成鞋的整体;
[0145](6)从下底层3下底面周边内侧的缝线孔(图中未示出)向上至上底层I上表面周边的缝线槽(图中未示出)内进行缝合加固,针孔间距为每两相邻的开关阀芯7轴心间距的1/2,具体制作时,模具上设有缝线孔即可。
[0146]实施例2
[0147]如图9-1或图9-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成功能鞋,该鞋鞋底固定在鞋面的边缘上,该鞋主要设计为居室拖鞋10或凉爽鞋20,该鞋与实施例1中的集成功能鞋的区别为下底层与上底层没有包裹在一起,直接通过上底层与中通弹性层插接并固定后与下底层内表面粘接在一起,使得中通弹性层的网架结构完全裸露出来,达到完全通风透气的目的,其中,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可以设计为斜撑桥形状,美观大方。另外,在下底层外表面设置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增阻防滑吸盘,主要用于浴室拖鞋。还可以在下底层外表面设置与下底面同形的静音分层,具体地,在与实施例1中的增阻防滑吸盘的原来位置设置褶皱软垫,褶皱软垫类似与鸵鸟爪掌形,软垫起到静音作用,同时具有防滑功效,用于居室拖鞋。
[0148]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帮; 鞋底,其包括上底层、下底层及设在所述上底层与下底层之间的中通弹性层,所述鞋底固定在所述鞋帮的帮脚上; 所述上底层的内表面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在所述中通弹性层内表面上设有支撑所述上底层的弹性支柱,所述弹性支柱设在与人脚的踵心与动力心的连线及与所述连线平行的对应部位,在所述上底层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支柱匹配的支柱套,所述弹性支柱与对应的所述支柱套的挤压作用点处于与所述脚掌形曲面网平行的曲面上; 所述下底层周围具有边墙,所述中通弹性层外表面设在所述边墙围成的下底内表面上,所述上底层插接在所述中通弹性层上面且所述上底层与所述边墙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脚掌形曲面网上与人脚的所述踵心、所述动力心、重力心、辅动心及辅重心对应的部位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弹性支柱的基面对准,在与人脚的所述踵心、所述动力心、所述重力心、所述辅动心及所述辅重心对应的所述弹性支柱周围都周向均匀设置助力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套外壁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连接使所述上底层外表面呈横纵交错的网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为拱桥形状或斜撑桥形状。
5.根据权 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底层外侧边缘与所述边墙上边缘之间还设有边墙上盖,在所述边墙与所述边墙上盖之间设有开关阀芯安装孔,在所述边墙上盖的安装孔部分具有容纳开关阀芯扳把旋转的把手槽,在所述边墙的安装孔部分横向贯通设有与开关阀芯孔配合的通风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通弹性层外表面与所述边墙围成的下底内表面之间设有防弹夹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增阻防滑吸盘,其外壁呈锥台形且盘边内边为渐开线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防滑吸盘包括圆形吸盘、椭圆形吸盘和同心圆环形吸盘,所述圆形吸盘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弹性支柱的台基中心对应;所述椭圆形吸盘的两焦点位置与相邻两弹性支柱的台基中心对应且设在鞋底前掌两侧边及前边,所述两侧边的椭圆形吸盘为纵向布置,所述前边椭圆形吸盘为横向布置;所述同心圆环形吸盘包括同中心的内环及外环,所述内环中心与所述踵心或所述动力心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环外侧设置正圆环吸盘,其盘边正对所述弹性支柱的台基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底层外底面上设有破冰雪元件,其铸入安装在与所述下底层一体成型的弹性凸台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冰雪元件包括冰雪防滑锲、冰雪防滑锥、环节体和冰雪防滑坎,所述冰雪防滑锲安装在与所述弹性支柱的台基对应位置,所述冰雪防滑锲包括连接柱、设在连接柱上端的第一卡扣及设在连接柱下端的径向锲尖,所述冰雪防滑锲铸入所述弹性凸台后使所述锲尖突出所述弹性凸台的端面l-2mm;所述冰雪防滑锥安装在与所述踵心及所述动力心对应部位,所述冰雪防滑锥包括第二卡扣及设在第二卡扣下面的锥尖,所述冰雪防滑锥铸入所述弹性凸台后使所述锥尖突出所述弹性凸台的端面1_2_,所述环节体间断设置在所述冰雪防滑锥周围,所述环节体包括第三卡扣及设在第三卡扣下面的呈圆弧形的环尖,所述环节体铸入所述弹性凸台后使所述环尖突出所述弹性凸台的端面所述冰雪防滑坎安装在所述下底层外底面周围,所述冰雪防滑坎包括第四卡扣及设在第四卡扣下面的成直角形的坎尖,所述冰雪防滑坎铸入所述弹性凸台后使所述坎尖突出所述弹性凸台的端面1_2_。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具有半球形凹面的吸盘; 还包括可拆卸护套层,其具有包裹所述鞋底的帮墙,在所述帮墙内侧设有与所述通风窗口匹配的弹性插销或与所述通风窗口对准的安装单向排气阀安装孔,在所述护套层内底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吸盘的半球形凹面咬合的半球形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排气阀包括外套、插入所述外套的内套及装在所述内套的由弹簧驱动的阀芯,所述外套内侧为带有通气孔的端帽,所述内套外侧为带有防护网格的护盖,所述阀芯内部贯通设有与所述通气孔错开的排气孔; 所述外套从所述帮墙内侧穿过所述安装孔且所述端帽端插入所述通风窗口内,所述内套从所述帮墙外侧插入所述外套后使所述弹簧抵接在所述护盖的内侧且所述阀芯抵接在所述端帽内侧进而堵住所述通气孔。
14.一种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面; 鞋底,其固定在所述鞋面的边缘上,所述鞋底包括上底层、下底层及设在所述上底层与所述下底层之间的中通弹性层;` 所述上底层的内表面为承重状态下保持曲面形状不变的脚掌形曲面网,在所述中通弹性层内表面上设有支撑所述上底层的弹性支柱,所述弹性支柱设在与人脚的踵心与动力心的连线及与所述连线平行的对应部位,在所述上底层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支柱匹配的支柱套,所述弹性支柱与对应的所述支柱套的挤压作用点处于与所述脚掌形曲面网平行的曲面上; 所述下底层的外形与所述中通弹性层外形一致的固定在一起,使所述中通弹性层的中空结构裸露在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套外壁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连接使所述上底层外表面呈横纵交错的网格结构,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为斜撑桥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任一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增阻防滑吸盘,其外壁呈锥台形且盘边内边为渐开线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5任一所述的集成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层外底面设有发泡材料制成的褶皱软垫。
【文档编号】A43B7/10GK203662110SQ20132085366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韩思源 申请人:韩思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