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99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底,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包括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所述第一鞋底层设有至少一个底柱,所述第二鞋底层由至少一个底层组成,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孔,所述底孔与所述底柱相匹配,且所述底孔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底柱的数量,所述底柱伸入所述底孔,且所述第一鞋底层和所述第二鞋底层之间相贴合。由于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之间可相互分离,只需要将磨损的鞋底更换掉,而无需更换整个鞋子,就可以继续使用鞋子。本鞋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更换新鞋子的次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专利说明】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市场销售的鞋子均是单层底。鞋底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磨损,或者沾染难以清洗的污染物,为了卫生、美观等需要,人们经常在鞋面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情况下也无奈的更换鞋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购置较多的鞋很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以解决频繁更换鞋子造成极大浪费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所述第一鞋底层设有至少一个底柱,所述第二鞋底层由至少一个底层组成,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孔,所述底孔与所述底柱相匹配,且所述底孔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底柱的数量,所述底柱伸入所述底孔,且所述第一鞋底层和所述第二鞋底层之间相贴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鞋底层由一个底层组成。由一个底层组成的第二鞋底层,重量更小,使用鞋底的鞋子更轻便,穿鞋更舒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柱的形状为圆柱形,所底孔的形状为圆柱形。圆柱形的底柱伸入圆柱形的底孔,使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柱远离所述第一鞋底层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固定部,所述弹性固定部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弹性固定部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底柱的横截面,所述底孔远离所述第一鞋底层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槽,所述弹性固定部与所述球形槽相匹配。底柱伸入底孔,并且使弹性固定部与球形槽卡合,使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二鞋底层不容易与第一鞋底层分离、脱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鞋底层设置有底柱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条凸棱,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孔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层的相同的一面,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凸棱的数量。通过凸棱与凹槽的配合,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鞋底层与所述第二鞋底层之间的相互滑动,提高穿鞋行走时的舒适感。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鞋底层设置有底柱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球形凸块,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与所述底孔相匹配的球形凹坑,所述球形凹坑与所述底柱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层的相同的一面,所述球形凹坑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球形凸块的数量。通过球形凸块与球形凹坑的配合,防止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之间相互滑动造成行走的不便。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鞋底层设置有内陷槽,所述第二鞋底层包括内底层和外底层,所述内底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外底层的厚度,所述外底层与所述内陷槽相匹配。外底层伸入内陷槽形成凹凸配合的连接方式,外底层与内陷槽紧密贴合,使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更加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滑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底层的侧壁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第二鞋底层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内陷槽沿其侧壁设置有固定槽,且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槽卡合匹配。突出部与固定槽卡合,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之间连接牢固性,防止在泥泞或者特殊道路情况下打滑的问题。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由于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之间可以相互分离,这就方便了使用者根据具体的场合和路面情况自由选择、更换不同的鞋底。鞋底磨损时,可以直接更换鞋底,而不需要更换整双鞋,这可以降低频繁更换鞋子的成本,还可以取得美观、整洁、卫生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鞋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鞋底中的U形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一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鞋底中的第二鞋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鞋底中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101和由一个底层组成的第二鞋底层103,第一鞋底层101的一个面设置有6根底柱102,第二鞋底层103的一个面设置有与底柱102相匹配的6个底孔104。底柱102伸入底孔104,且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相贴合。
[0033]通过底柱102与底孔104的配合,使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可拆卸连接。使用由本鞋底组成的鞋子,在鞋面还可使用,但鞋底已经磨损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更换鞋底层不需要更换整双鞋子。这就避免了频繁更换鞋子的浪费。
[0034]每个底柱102远离第一鞋底层10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一个形状为球形的弹性固定部105,弹性固定部105的横截面大于底柱102的横截面,每个底孔104远离第一鞋底层10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一个与弹性固定部105相匹配的球形槽。
[0035]每个底柱102伸入一个底孔104,且使弹性固定部105套入球形槽使得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相贴合。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紧密连接,防止在行走过程中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分离而脱落,保证使用本鞋底的安全性。
[0036]将第一鞋底层101与鞋面连接,通过底柱102与底孔104的配合以及弹性固定部105与球形槽的配合使第二鞋底层103与第一鞋底层101连接,组成完整的鞋子。当鞋子在使用过程中因鞋底磨损需要更换新时,将第二鞋底层103与第一鞋底层101分离,更换一个新的第一鞋底层101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二鞋底层103与鞋面连接,第一鞋底层101作为可更换的鞋底层,也可实现鞋底损坏时不需要更换整双鞋子功能。
[0037]由于不需要更换整双鞋子,可以减少频繁换鞋的浪费。此外,将各种功能鞋的鞋底制造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实现一双鞋多种功能,例如运动型鞋底、休闲型鞋底、防滑鞋底。
[0038]本实施例中的底柱102与底孔104均为六个,对于底柱和底孔的数量不作特别限定,但需满足底柱和底孔均至少有一个,以实现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之间可拆卸连接。底柱插入底孔内以实现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相贴合,底柱102的数量小于等于底孔104的数量,以避免多余的底柱影响第一鞋底层与第二鞋底层之间的贴合连接。较佳的,底柱102的数量与底孔104的数量相同。底柱102和底孔104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也可以为四棱柱形、六棱柱形或者其他形状。
[0039]实施例2
[0040]参阅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鞋底层101在其设置有底柱102的一面设置有5个矩形的凸棱201 ;第二鞋底层103设置有5个矩形的凹槽202,凹槽202与底孔104位于第二鞋底层103的相同的一面。凸棱201与凹槽202相匹配,有效地防止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的相互滑动,使行走时更加安全、平稳。
[0041]本实施例中凸棱201、凹槽202均为5个,但是凸棱201、凹槽202的个数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均有至少一个即可,且凸棱201的数量小于等于凹槽202的数量。凸棱20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球形凸块,相应地,凹槽20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球形凹坑,球形凹坑的数量大于等于球形凸块的数量,即第二鞋底层103包括至少一个球形凹坑,第一鞋底层101包括至少一个球形凸块。
[0042]实施例3
[0043]参阅图5-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
[0044]第一鞋底层101设置有内陷槽304 ;第二鞋底层103包括内底层301和外底层302,内底层301的厚度小于外底层302的厚度,且外底层302的纵截面小于内底层301的纵截面。外底层302与内陷槽304相匹配。由于外底层302整个伸入内陷槽304,外底层302与内陷槽304形成凹凸配合,这使得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的连接更加紧密,相互之间不容易滑动。此外,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的连接更契合,鞋底的外形更整齐、美观。
[0045]外底层302的侧壁还设置有突出部303,第二鞋底层103的横截面为工字形;内陷槽304沿其侧壁设置有固定槽305,固定槽305与突出部303卡合匹配。当外底层302伸入内陷槽304时,突出部303嵌入固定槽305,从而将第二鞋底层103与第一鞋底层101锁紧,避免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轻易分离,更进一步的加强第二鞋底层103与第一鞋底层10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46]实施例4
[0047]参阅图8-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101、由一个底层组成的第二鞋底层103以及六个U形紧固件405,U形紧固件405包括两个紧固件脚406。
[0048]第一鞋底层101的一个面设置有六个六棱柱401,第一鞋底层的侧壁设置有六个侧壁主孔402 ;第二鞋底层的一个面设置有与六棱柱数量相同的六棱柱孔403,第二鞋底层的侧壁设置有与侧壁主孔402数量相同的侧壁次孔404,六棱柱孔403与六棱柱401相匹配,每个侧壁主孔402的竖直位置与一个侧壁次孔404的竖直位置相对应。
[0049]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时,将第二鞋底层103与鞋面连接。通过六棱柱401与六棱柱孔403对位,每个六棱柱401伸入一个六棱柱孔403,使第一鞋底层101设置有六棱柱401的一面与第二鞋底层103设置有六棱柱孔403的一面相贴合,组成鞋子。通过六棱柱401与六棱柱孔403的配合,使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连接紧密、不会轻易滑动。
[0050]每个U形紧固件405的一个紧固件脚406伸入一个侧壁主孔402,另一个紧固件脚406伸入一个与侧壁主孔402相对应的侧壁次孔404。利用U形紧固件405将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牢牢地固定在一起,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不容易相互分离、脱落,保证鞋底的正常使用。当鞋底出现磨损或者损坏时,将U形紧固件405拔出,更换第一鞋底层101,然后再利用U形紧固件405将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连接。这就实现了对鞋底的快速更换。由于在鞋面还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更换鞋底而不需要更换整双鞋子,避免了频繁更换鞋子的浪费。
[0051]实施例5
[0052]参阅图11-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101、由两个底层组成的第二鞋底层103。第一鞋底层101的一面设置有6个底柱102 ;第二鞋底层103的一面设置有6个底孔104。
[0053]底柱102伸入底孔104,且第一鞋底层101、第二鞋底层103之间相互贴合。底柱102与底孔104之间相互配合,使鞋底层之间紧密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鞋底。由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构成鞋子,由于鞋底可以更换,这就可以实现鞋子的长期使用,而且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功能的鞋底,可以实现鞋子的多功能效果。
[0054]实施例6
[0055]参阅图13-图15,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包括第一鞋底层101以及由一个底层组成的第二鞋底层103,第一鞋底层101的一个面设置有6根底柱102,第二鞋底层103的一个面设置有与底柱102相匹配的6个底孔104。底柱102伸入底孔104,且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相贴合。底柱102与底孔104的配合,使得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更换损坏的鞋底。
[0056]为了使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一鞋底层101的侧面还设置有两个尼龙搭扣106,当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通过底柱102与底孔104的配合连接时,再将尼龙搭扣106扣合,尼龙搭扣106紧箍于鞋面这就使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更加稳固,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不易相互分离,从而提高鞋底的稳固性。此外,针对功能性鞋,例如溜冰鞋,运动鞋等需要经受剧烈运动的鞋子,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尼龙搭扣106能有效地加固鞋底。本实施例提供的鞋底不仅解决了频繁换鞋的不便,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了鞋子的功能性和娱乐性。
[0057]本实施例中的鞋底还包括固定器,固定器由固定座107、固定皮带108以及固定扣109,固定座107包括两个突齿。固定座107与第一鞋底层101相贴合,并且通过突齿将第一鞋底层101卡紧,然后利用固定皮带108将鞋面地箍住,再通过固定扣109将固定皮带108扣合连接。通过固定器,鞋底与鞋面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一鞋底层101与第二鞋底层103之间相互分离的问题。此外,需要更换鞋底时,打开固定扣109将固定器与鞋底分离即可。
[005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鞋底层和第二鞋底层,所述第一鞋底层设有至少一个底柱,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孔,所述底孔与所述底柱相匹配,且所述底孔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底柱的数量,所述底柱伸入所述底孔,且所述第一鞋底层和所述第二鞋底层之间相贴合,所述第一鞋底层设置有内陷槽,所述第二鞋底层包括内底层和外底层,所述内底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外底层的厚度,所述外底层与所述内陷槽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的形状为圆柱形,所底孔的形状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柱远离所述第一鞋底层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固定部,所述弹性固定部的形状为球形,所述弹性固定部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底柱的横截面,所述底孔远离所述第一鞋底层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槽,所述弹性固定部与所述球形槽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层设置有底柱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条凸棱,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与所述凸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底孔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层的相同的一面,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凸棱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底层设置有底柱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球形凸块,所述第二鞋底层设置有与所述底孔相匹配的球形凹坑,所述球形凹坑与所述底柱位于所述第二鞋底层的相同的一面,所述球形凹坑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球形凸块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层的侧壁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第二鞋底层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内陷槽沿其侧壁设置有固定槽,且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固定槽卡合匹配。
【文档编号】A43B13/16GK204245304SQ201420587203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周员生 申请人:周员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