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驾驶的驾驶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6362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驾驶的驾驶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汽车驾驶的驾驶鞋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23日,申请号为2015101274357,发明名称为“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的专利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残障人士用品,具体的说是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已经慢慢地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了,考驾照的身体要求的其中一条是,下肢:运动功能正常。申请驾驶手动挡汽车,下肢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也就是说对于满足上述条件,下肢轻微残障的人是可以申请驾驶手动挡汽车。如果驾驶员左下肢的长度小于右下肢,从医学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外伤的情况下,通常左右下肢发育不平衡,那么比较短的左下肢通常的肌力也会比右下肢更小。左下肢的长度和肌力的短小,这会使驾驶员驾驶汽车比普通人更困难,特别是离合器,由于换挡时,离合器必须踩到底,踩踏离合器的过程中,就会比较费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有左下肢的长度小于右下肢的驾驶员能更好地克服左下肢长度略短,左下肢的肌力略小的生理缺陷,更方便地驾驶手动挡汽车。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子(1),型滑杆(2),滑道(3),搁脚板(4),固定螺丝(5),圆形按扣的公扣(6),圆形按扣的母扣(7),凹凸齿面(8),凹凸齿鞋底面(9),滑轮(10),滑轮支架(11);所述鞋子(1)的鞋底面设置所述凹凸齿鞋底面(9),所述鞋子(1)的后脚跟的鞋帮两侧分别设置2个所述圆形按扣的母扣(7);所述型滑杆(2)有2个,且所述型滑杆(2)的上端设置所述圆形按扣的公扣(6),其下端设置所述固定螺丝(5),所述固定螺丝(5)固定连接所述滑轮支架(11),所述滑轮支架(11)连接所述滑轮(10),所述搁脚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1条所述滑道(3),所述滑轮(10)放置在所述滑道(3)上,搁脚板(4)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凹凸齿面(8);所述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也可以说是一种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4)是一个长方体。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也可以说是一种残障人士专用辅助驾驶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板(4)是由实心铸铁制成。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也可以说是一种辅助驾驶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滑杆(2)有两个拐角,且都为90°。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也可以说是一种下肢轻微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滑杆(2)的上端为扇形。一种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也可以说是一种下肢残障人士专用驾驶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滑杆(2)由弹性钢片制成。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滑轮支架(11)为三角形。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凹凸齿面(8)的凸齿的前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的夹角是后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1.5-2倍。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凹凸齿鞋底面(9)的凹齿的前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的夹角是后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1.5-2倍。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连通滑杆(16)左右两侧为有两个拐角为90°的型垂直杆;两个型垂直杆中间由一块平直的铁片固定连接为一体。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通缝(12)设置在搁脚板(4)的侧面,左右联通。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连通滑杆(16)穿过通缝(12)。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搁脚板(4)的垂直长边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梯形。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弧形凹凸齿面(14)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面。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搁脚板(4)上表面有沿长边方向排列整齐的一行凹坑。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凹坑15的形状优选为椭圆形。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凹坑(15)的形状最优选为弧形。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所述上部滑杆的上端设置所述圆形按扣的公扣(6),其下部滑杆的下端设置所述固定螺丝(5),所述固定螺丝(5)固定连接所述滑轮支架(11),所述滑轮支架(11)连接所述滑轮(10),两个铰接栓将上部滑杆(17.1)和中部滑杆(17.2)铰接在一起,以及将中部滑杆(17.2)和下部滑杆(17.3)铰接在一起。本发明也可以是这样的:搁脚板(4)高度为1cm—5cm。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整体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型滑杆(2)的侧面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通滑杆(1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七的连通滑杆的侧面图。参见图1-10,1为鞋子,2为型滑杆,3为滑道,4为搁脚板,5为固定螺丝,6为圆形按扣的公扣,7为圆形按扣的母扣,8为凹凸齿面,9为凹凸齿鞋底面,10为滑轮,11为滑轮支架,12为通缝,13为铰接栓,14为弧形凹凸齿面,15为凹坑,16为连通滑杆,17.1为上部滑杆,17.2为中部滑杆,17.3为下部滑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3,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步骤1,穿上本发明的鞋子(1)。步骤2,将本发明放置在离合器的前面合适的位置,型滑杆(2)的圆形按扣的公扣(6)对应鞋子(1)两侧的圆形按扣的母扣(7)按下去。步骤3,虽然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相互咬合,但是由于按扣是圆形,当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连接在一起时,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可以绕中心点旋转,所以脚可以翘起,放下。脚踩离合器的时候,脚微抬起,离开搁脚板(4)表面,就可以带动滑轮(10)沿着滑道(3)滑动,将离合器踩到底。步骤4,驾驶手动挡汽车,脚对离合器的控制是踩的时候,要快,放的时候,是前快,后慢。脚放开离合器的时候,可以带动滑轮(10)沿着滑道(3)滑动,并且由于所述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鞋底和搁脚板(4)几乎卡死,不容易滑动,这样可以克服左脚肌力小的缺陷。步骤5,把鞋子(1)两侧的圆形按扣的母扣(7)与型滑杆(2)的圆形按扣的公扣(6)拉开时,鞋子(1)和一般的鞋子功能相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按扣是现有技术,按扣通常是圆形,一般用于衣服或鞋子等物品上起到固定的作用。当按扣的正反两面连接在一起时,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可以绕中心点旋转。当然,也有少数种类的按扣在的正反两面连接在一起时,按扣的正反两面不可以绕中心点旋转,比如方形按扣。而本发明的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是指当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连接在一起时,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可以绕中心点旋转。一般驾驶员在踩踏离合器的时候,由于脚施加给离合器踏板的作用力是斜向下,所以离合器踏板施加给脚的是斜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脚很容易不知不觉地斜上方移动,通俗点说,就是一开始驾驶员是脚掌踩离合器踏板,驾驶了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变成脚跟踩离合器踏板。为了克服脚向斜上方移动的问题。所述鞋子(1)的鞋底面设置所述凹凸齿鞋底面(9),所述搁脚板(4)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凹凸齿面(8);所述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为了鞋子(1)的鞋底与搁脚板(4)的上表面相互咬合,可以固定鞋子(1)的鞋底与搁脚板(4)的上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驾驶员在踩离合器时,脚跟着地,脚踝转动来控制离合器的踩下和松开。当鞋子(1)的鞋底与搁脚板(4)的上表面相互咬合时,就能比较容易控制脚跟和搁脚板(4)的上表面相对位置,而使得脚跟和搁脚板(4)的上表面不会产生滑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述述搁脚板(4)的上表面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相当于齿轮间的互相咬合,这种咬合的能很好得将鞋子的跟部固定在搁脚板(4)的某个位置。这种咬合不同于两个粗糙面间的增加摩擦阻力。所述凹凸齿面(8)的凸齿的前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的夹角是后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1.5-2倍。所述凹凸齿鞋底面(9)的凹齿的前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的夹角是后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1.5-2倍。对于同一个凹齿或凸齿,这里的前斜面是指靠近鞋尖的方向的斜面,后斜面是指靠近鞋跟的方向的斜面。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克服脚向斜上方移动的问题。因为凹凸齿面(8)和凹凸齿鞋底面(9)的后斜面比前斜面更陡,所以脚向斜上方比向斜后方移动更困难。可以更好地固定鞋子(1)的鞋底与搁脚板(4)的上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所述凹凸齿面(8)的凸齿的前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的夹角是后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1.5-2倍。所述凹凸齿鞋底面(9)的凹齿的前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的夹角是后斜面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的1.5-2倍,这样的形状为优选。所述鞋子(1)的后脚跟的鞋帮两侧分别设置2个所述圆形按扣的母扣(7);所述型滑杆(2)有2个,且所述型滑杆(2)的上端设置所述圆形按扣的公扣(6)。这样设计的作用是将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对应好,并按下,就将鞋子(1)和所述型滑杆(2)连接起来,也可以将将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拉开,就将将鞋子(1)和所述型滑杆(2)分开。当拉开时,鞋子(1)和一般的鞋子功能相同。同时,当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连接在一起时,圆形按扣的公扣(6)和圆形按扣的母扣(7)可以绕中心点旋转,所以脚踝可以转动,脚可以翘起,放下。离合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踩到底,所以光靠脚踝可以转动,是无法将离合器踩到底的。通常情况下,脚跟必须向前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将离合器踩到底。所以,所述固定螺丝(5)固定连接所述滑轮支架(11),所述滑轮支架(11)连接所述滑轮(10),所述搁脚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1条所述滑道(3),所述滑轮(10)放置在所述滑道(3)上。这样脚跟向前移动的时候,就带着滑轮(10)在滑道(3)上滚动。同理,松开离合器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因为人的鞋底就是一个长条形,所以所述搁脚板(4)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简单,能更适合放脚。因为脚跟必须向前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将离合器踩到底。所以搁脚板(4)的长度要比鞋子(1)更长。这里要说明的是,脚踩离合器的时候,脚微抬起,离开搁脚板(4)表面,这样就可以克服搁脚板(4)的上表面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咬合力,能很顺畅的滑动滑轮(10)。所述搁脚板(4)是由实心铸铁制成。这是为了增加搁脚板(4)的重量,防止搁脚板(4)与汽车产生滑动。也就是为了使得搁脚板(4)能固定在汽车上的某个位置,当踩离合器时,脚部产生的反作用力不会移动搁脚板(4)的位置。所述型滑杆(2)有两个拐角,且都为90°。这样设计的作用有两点:第一,因为搁脚板(4)的宽度比鞋子(1)更宽,如果滑杆为直的,则很难避免滑杆与搁脚板(4)相互之间的摩擦,这样一来减少使用寿命,二来也会对脚的移动带来阻力。这里顺带说明一下为什么搁脚板(4)的宽度比鞋子(1)更宽?这很好理解,搁脚板(4)相当于底座,底座的长宽一般大于放置在底座上的物体,这样可以使得底座更稳定,不至于倾覆。另外由于搁脚板(4)上面放的是脚,所以搁脚板(4)更宽,也能使得人的脚放在上面比较舒适。所述型滑杆(2)由弹性钢片制成,这样型滑杆(2)就会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所述型滑杆(2)有两个拐角,且都为90°,这使得型滑杆(2)的弹性形变可以更大,这样脚在滑动的时候可以稍微抬起,不和搁脚板(4)接触,这样就可以克服所述搁脚板(4)的上表面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的作用力,利用滚轮使得鞋子向前移动。为什么要设置型滑杆(2),这样可以防止下肢有生理缺陷的残障人士因为肌力不足而使得脚从离合器踏板上滑脱,这里的滑脱不止是指脚掌相对离合器踏板的前后移动和脚踝的上下转动,还包括脚掌从离合器踏板的左右侧的方向滑脱。因为设置型滑杆(2),这是为了将脚固定到搁脚板4上,且型滑杆(2)对脚的左右两侧都有一定的作用力,可以防止脚掌从离合器踏板的左右侧的方向滑脱。实施方式二,参见图4-5,连通滑杆16左右两侧为有两个拐角为90°的型垂直杆;两个型垂直杆中间由一块平直的铁片固定连接为一体。通缝12设置在搁脚板(4)的侧面,左右联通。连通滑杆16穿过通缝12。这样设计第一,没有滑轮的设计,使得结构更为简单,也就是使得本发明的造价成本更低;第二,由于通缝12有一定厚度,使得连通滑杆16有一定的能上下移动的空间,这样鞋子(1)在滑动的时候可以稍微抬起,不和搁脚板(4)接触,这样就可以克服所述搁脚板(4)的上表面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的作用力,虽然实施方式一,所述型滑杆(2)由弹性钢片制成,通过弹性形变也能使得鞋子(1)在滑动的时候可以稍微抬起,但是需要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才能使得型滑杆(2)弹性形变,这个作用力是脚额外施加的力。当多次踩踏离合器时,脚要多次向前后滑动,都要施加额外力,对于驾驶员来说是很费力。而实施方式二,利用通缝12的厚度,使得鞋子(1)有上下移动的空间,则不需要额外施加力,所以比实施方式一更省力。实施方式三,参见图6,搁脚板(4)的垂直长边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梯形。这样设计为了使得搁脚板(4)重心低,更为稳定,不易挪动。实施方式四,参见图7,弧形凹凸齿面(14)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面。这是因为鞋后跟与鞋帮交界线是弧形结构,当脚翘起时,也是鞋后跟与鞋帮交界线的地方是主要的支撑点,并与搁脚板(4)接触,而弧形凹凸齿面(14)与鞋后跟与鞋帮交界线相切合,使得与搁脚板(4)接触面积比较大,进而摩擦力也比较大,脚跟就更容易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脚不容易滑动,这样离合器不会因为脚的肌力不足而松开,导致发生溜车的危险。实施方式五,参见图8,搁脚板4上表面有沿长边方向排列整齐的一行凹坑(15)。鞋跟相对搁脚板(4)移动时,当脚跟位于凹坑(15)中,由于凹坑(15)是中间低四周高,脚跟要离开凹坑(15),必须向上移动,而向上移动相对水平移动,要额外地克服重力做功,所以脚跟在凹坑(15)中会相对稳定,不容易移动,这样可以解决脚的肌力不足而松开离合器的问题。凹坑(15)的形状优选为椭圆形,这同样是因为鞋后跟与鞋帮交界线是弧形结构,鞋后跟与鞋帮交界线的地方是主要的支撑点,也就是说支撑点是弧形的,而椭圆形周长的结构也是弧形结构,因为形状相似,且凹坑(15)是中间低四周高,弧形的支撑点也是中间低两边高,这样就比较切合,所以这样弧形的支撑点在椭圆形的凹坑中会更稳定。为什么凹坑(15)不是圆形呢?这主要是因为同样长度的搁脚板(4),椭圆形的凹坑比圆形的凹坑,排列在搁脚板(4)上的数量更多,这样使得脚踩控制离合器的松紧也就更为细致,也就是说脚踩控制离合器的松紧的档位就更多。实施方式六,参见图9,搁脚板(4)上表面有沿长边方向排列整齐的一行凹坑(15)。凹坑(15)的形状最优选为弧形,原因和实施方式五相同,而且弧形凹坑的形状和鞋后跟与鞋帮交界线的弧形结构更为相似,并且同样长度的搁脚板(4),弧形形的凹坑比椭圆形的凹坑,排列在搁脚板(4)上的数量更多。实施方式七,参见图10,两个铰接栓将上部滑杆(17.1)和中部滑杆(17.2)铰接在一起,以及将中部滑杆(17.2)和下部滑杆(17.3)铰接在一起。这种铰接连接与门铰链,即合页结构相同。由于合页结构属于已经公开的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这样主要说明一下,这样设计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得上部滑杆(17.1)、中部滑杆(17.2)和下部滑杆(17.3)连接在一起,由于是铰接连接,所以上部滑杆(17.1)和中部滑杆(17.2)连接以及中部滑杆(17.2)和下部滑杆(17.3)的角度可以自由变化,这种角度的改变能使得上部滑杆(17.1)、中部滑杆(17.2)和下部滑杆(17.3)在整体上的长度和宽度都可以自由的伸缩,而且不需要弹性形变,也就是不需要格外施加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驾驶时省力的作用。实施方式八,前述实施方式一到七,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组合使用。本发明的搁脚板(4)有一定的厚度,脚踩在搁脚板(4)上,这样可以克服驾驶员左下肢长度略短的身体缺陷。由于申请驾驶手动挡汽车,下肢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的规定,所以搁脚板(4)高度为1cm—5cm。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凹凸齿面(8)与凹凸齿鞋底面(9)的齿纹相互咬合,以及椭圆形的凹坑,弧形的凹坑都可以克服驾驶员左下肢的肌力略小的生理缺陷,能够比较好地固定住脚后相对于搁脚板(4)的位置,防止离合器因为脚的肌力不足而松开,避免溜车。同样的原理,本发明也使得驾驶员驾驶汽车时,特别是踩离合器时,更为省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