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气垫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912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磁浮气垫鞋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磁浮气垫鞋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气垫鞋是于鞋底内部形成有空气容置空间,藉由空气的气压调节以达到缓冲之效果。然而,空气于受压时稳定性较差,且配合使用者的重量必须具有较大的作用空间,才足以达到鞋底支撑的缓冲效果。因此,习知的气垫鞋往往具有缓冲效果不佳,且耗费制作材料之成本,甚至造成使用者于行走或跑动上不便等缺失。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出现有在鞋底上设置有两磁性元件,两磁性元件之间具有适当的缓冲空间,两磁性元件之间能够于缓冲空间内产生有互斥之磁力作用,以增加鞋底的缓冲效果,进而相对提高行走的舒适感和轻便性。然而,上述结构产生的缓冲力不均匀,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气垫鞋所存在缓冲效果不佳之缺失,并且其制作困难,耗费时间和成本,使用寿命也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浮气垫鞋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鞋底缓冲效果不佳、制作困难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磁浮气垫鞋底,包括有一底垫、至少一缓冲件以及多个磁性组件;该底垫包括有下垫体和上垫体,该下垫体的底面具有第一防刺穿层,该上垫体的顶面具有第二防刺穿层;该缓冲件夹设于下垫体和上垫体之间,缓冲件具有气室和至少一气孔,该气孔连通气室;该多个磁性组件设置于下垫体和上垫体之间,每一磁性组件均包括有两同极相对的下磁性体和上磁性体,该上磁性体位于下磁性体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垫体和上垫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体,该缓冲垫体叠设于缓冲件的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件为一个,该缓冲件的表面形成一内凹状的缓冲空间,缓冲空间与气孔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件为两个,两个缓冲件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且该缓冲空间与气孔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磁性体和上磁性体分别镶嵌成型在下垫体和上垫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磁性体和上磁性体分别镶嵌成型缓冲件的底面和顶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垫体的表面凹设有多个下凹位,该上垫体的底面凹设有多个上凹位,该下磁性体嵌于对应的下凹位中固定,该上磁性体嵌于对应的上凹位中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两同极相对的下磁性体和上磁性体产生互斥力用于辅助缓冲件之缓冲力,从根本上改善气垫鞋所存在缓冲效果不佳之缺失,本产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降低了时间和成本的耗费,并且通过设置有防刺穿层,使得缓冲件不易被刺穿,产品更加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另一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垫 11、下垫体

111、第一防刺穿层 12、上垫体

121、第二防刺穿层 101、下凹位

102、上凹位 20、缓冲件

21、气室 22、气孔

23、缓冲空间 30、磁性组件

31、下磁性体 32、上磁性体

40、鞋体 50、缓冲垫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底垫10、至少一缓冲件20以及多个磁性组件30。

该底垫10包括有下垫体11和上垫体12,该下垫体11的底面具有第一防刺穿层111,该上垫体12的顶面具有第二防刺穿层121。

该缓冲件20为各种可供气体进行循环式储存及排放之物件(如气垫等等)该缓冲件20夹设于下垫体11和上垫体12之间,缓冲件20具有气室21和至少一气孔22,该气孔22连通气室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20为一个,该缓冲件20的表面形成一内凹状的缓冲空间23,缓冲空间23与气孔22相连通。当缓冲件20受压时,该气室21的气体能够透过气孔22排出至缓冲空间23,而产生较强劲的气体缓冲力,当压力消失时,缓冲空间23内的气体经由气孔22重新回到气室21内。如此,能够利用该气孔22使得气室21内的气体于缓冲空间23内进行循环式的储存及排放,以提供长时间作用之较佳气体缓冲力。为使缓冲件20可以在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快速恢复形状,可于气室2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利用复位弹簧将缓冲件20向上撑起,使得缓冲空间23内的气体经由气孔22快速回到气室21内。

该多个磁性组件30设置于下垫体11和上垫体12之间,每一磁性组件30均包括有两同极相对的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该上磁性体32位于下磁性体31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分别镶嵌成型在下垫体11和上垫体12上,具体是,所述下垫体11的表面凹设有多个下凹位101,该上垫体12的底面凹设有多个上凹位102,该下磁性体31嵌于对应的下凹位101中固定,该上磁性体32嵌于对应的上凹位102中固定,为使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分别与下垫体11和上垫体12结合更加牢固,可于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上均设置有通孔,并于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的外周缘设置有凹凸相间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产品应用于鞋体40的的底部,如图3所示,当具有一向下踩踏之压力时,由于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同极相对,使得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之间形成相互斥力,同时,缓冲件20因踩踏之压力,气室21的气体透过气孔22排出至缓冲空间23,而产生较强劲的气体缓冲力,反之,如图4所示,当压力消失时,缓冲空间23内的气体经由气孔22重新回到气室21内。

请参照图5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20为两个,两个缓冲件20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23,且该缓冲空间23与气孔22相连通,并且,所述下磁性体31和上磁性体32分别镶嵌成型缓冲件20的底面和顶面上。

请参照图7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具体结构: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垫体11和上垫体1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体50,该缓冲垫体50叠设于缓冲件20的表面上,以增加底垫10的柔软度和弹性,使得使用者长时间行走或跑动下能够减轻脚底所需承受之压力,以增加使用者脚底的脚踏舒适度,进而避免造成脚底之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两同极相对的下磁性体和上磁性体产生互斥力用于辅助缓冲件之缓冲力,从根本上改善气垫鞋所存在缓冲效果不佳之缺失,本产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降低了时间和成本的耗费,并且通过设置有防刺穿层,使得缓冲件不易被刺穿,产品更加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