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5318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制鞋工业中,压底(鞋底的加压黏固)过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序,传统生产中完全藉助人力来完成,存在效率极低下、产品质量不佳等问题,随着工业社会发展,压底工序中出现了自动化生产的压底机。现有常见压底机结构为一机台结构,该机台上设置一至两个压底工位,压底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将鞋子放于工位上,启动开关,压底机相关压底机构操作将鞋底压紧。所述现有压底机虽然实现自动化,但是一个操作人员只能负责一台压底机的一至两个压底工位,每工位每次压底过程需要一定操作时间,于此造成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鉴于此,本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压底圆盘鞋机,并针对该压底圆盘鞋机的控制提出相应控制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实现压底圆盘鞋机结构简洁紧凑同时,还具有稳定、可靠、实用的控制操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及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其中,

电控系统包括电机和电控箱;电机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机座上,电控箱及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分别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呈上下设置且同步旋转的圆顶盘和圆机台上;电控箱设有电源端和多组控制线组,电控箱的电源端与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后端引出导电线相电连接,多组控制线组与压底圆盘鞋机的多组压底装置一一对应连接设置;

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及液压装置;油箱和油泵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机座上,液压装置和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分别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呈上下设置且同步旋转的圆顶盘和圆机台上;液压装置包括进油分流器和回油分流器,该进油分流器具有进油端和多组出油路,该进油端与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出油端相连接,多组出油路与压底圆盘鞋机的多组压底装置一一对应连接设置;回油分流器具有多组回油路和回油端,该多组回油路与压底圆盘鞋机的多组压底装置一一对应连接设置,该回油分流端与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回油端相连接。

所述每组控制线组具有多条分支路,该多条分支路与每组压底装置的多个电控阀组件一一对应连接设置。

所述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后端引出导电线分出有多组导电线支路,该多组导电线支路一一对应牵引至多组压底装置以与对应的还原开关电连接。

所述进油分流器分设有两个,对应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具有两个出油端。

所述液压装置还包括与多组出油路或者多组回油路一一对应的多组油路块,每组出油路和对应回油路均具有多个支路,该每组出油路和对应回油路的各自多个支路均通过对应组的油路块与对应压底装置连接。

所述液压装置还包括与多组油路块一一对应的多组进退油分流器;该进退油分流器的进油支路上设有检测压力阀。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控制系统针对压底圆盘鞋机专门设计,包括电控系统、液压系统及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三部分,该三部分在压底圆盘鞋机上合理又简洁的布置,其中电控系统的电控箱、液压系统的液压装置以及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三者灵活配合,适用于压底圆盘鞋机的特殊上下双层圆盘结构,压底圆盘鞋机设置多组压鞋装置,但整个控制系统无需复杂的连接结构,即能够实现压底圆盘鞋机旋转工作及多组压鞋装置同时稳定、可靠又有序的压底操作,只需单人操控即可进行自动化流水式生产,生产效率高,人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涉及压底圆盘鞋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新型控制系统在压底圆盘鞋机上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圆顶盘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回油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5是进退油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6是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主视图;

图7是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分解图。

标号说明

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

旋转电滑环11,进电端111,旋转连接器112,导电线113,

固定外壳12,主壳部1201,辅壳部1202,

前端进口121,承出流道1211,前端回口122,承回流道1221,

旋转轴13,电线道130,输出流道131,输出环槽1311,外连出口1312,

输回流道132,输回环槽1321,外连回口1322,外连端133,

轴承件14,密封件15;

机座200,圆机台300,圆顶盘400;

压底装置500,下合模机构51,上压杆机构52;

液压系统700,液压装置71,油箱72、油泵73,

进油分流器711,进油端7111,出油路7112,

回油分流器712,回油路7121,回油端7122,

油路块713,进退油分流器714,检测压力阀7141;

电控系统800,电机82,电控箱83,

电源端831,控制线组832,还原开关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压底圆盘鞋机的控制系统,压底圆盘鞋机如图1-2所示,包括机座200、圆机台300、圆顶盘400、压底装置500及控制系统。圆顶盘400和圆机台300呈上下一体设置,圆机台300通过相关旋转驱动机构转动设在机座200上,由相关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圆顶盘400和圆机台300同步旋转。压底装置500具有均匀环绕设在圆顶盘400和圆机台300间的多组,每组压底装置500包括设在圆机台300上的下合模机构51,以及对应设在圆顶盘400上的上压杆机构52。每组压底装置500的上压杆机构52和下合模机构51相互配合工作,实现自动鞋压底操作。

本新型压底圆盘鞋机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系统700、电控系统800及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设于圆机台300上,具体地安装在圆机台300中部下方。

如图3所示,所述液压系统700包括液压装置71、油箱72及油泵73。油箱72和油泵73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机座200上,液压装置71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圆顶盘400上。

所述液压装置71包括进油分流器711和回油分流器712。进油分流器711具有进油端7111和多组出油路7112,该进油端7111通过油路M2与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的出油端相连接,多组出油路7112与压底圆盘鞋机的多组压底装置500一一对应连接设置,即每组出油路7112与对应组的压底装置500液压连接,实现该组压底装置500的各液压组件动作。同理,如图3-4所示,回油分流器712具有多组回油路7121和回油端7122。多组回油路7121与压底圆盘鞋机的多组压底装置500一一对应连接设置,该回油分流端7122通过油路M3与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的回油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油分流器711分设有两个,则对应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具有两个出油端。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压底装置500设有六组,进油分流器711设有两个,每个进油分流器711设有三组出油路7112,于此共六组出油路7112与6组压底装置500一一对应。回油分流器712设有6组回油路7121(参见图4),该6组回油路7121与6组压底装置500一一对应。

所述压底装置500的上压杆机构52和下合模机构51共需要多个液压组件,其中下合模机构51对应有作压边、束紧及升降动作的三个液压组件,上压杆机构52为自动平衡长短压杆组合机构,对应有两个液压组件。如此,对应压底装置500的多个液压组件,所述进油分流器711的每组出油路7112,以及回油分流器712的每组回油路7121,都具有对应的多个支路(具体实施例中5条支路)。为了利于多个支路的简洁连接、控制及维护,液压装置71还包括与多组出油路711或者多组回油路712一一对应的多组油路块713,该每组出油路711和对应回油路712的各自多个支路均通过对应组的油路块713与对应压底装置500的对应多个液压组件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由于下合模机构51的液压组件位于圆顶盘400的下方圆机台300上,如此,为了利于上下油路连接的简洁性及维护,如图2-3所示,液压装置71还包括与多组油路块713一一对应的多组进退油分流器714,该进退油分流器714为首尾两单元配合设置,其中一单元置于圆顶盘400上,另一单元置于圆机台300上,通过该上下两单元的过渡配合,实现上下液压系统的简洁、紧凑又可靠的连接效果。对应具体实施例,如图5中,进退油分流器714的每个单元设有6条支路,其中有3条进油支路和3条回油支路,对应所述下合模机构51的三个液压组件。再有,所述3条进油支路上设有检测压力阀7141,通过检测压力及反馈,保证系统可靠又稳定的运行。

如图2-3所示,所述电控系统800包括电机82和电控箱83。电机82设于压底圆盘鞋机的机座200上,该电机82为相关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源,电机82外接入电源L1,电机82驱动工作,实现相关旋转驱动机构带动圆机台300旋转。外接电源L1设有变频器,在保证电机82的输出扭矩不变情况下,可以任意调节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如此利于整个圆盘实现反复启转和停顿(供每组压底装置的工位操作)作业。

电控箱83设于圆顶盘400上。电控箱83设有电源端831和多组控制线组832。电控箱83的电源端831与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的后端引出导电线M1相电连接,多组控制线组832与压底圆盘鞋机的多组压底装置500一一对应连接设置。即每组控制线组832与对应组的压底装置500电连接,实现该组压底装置500的各电控阀组件(液压阀)电控作用。具体实施例中,压底装置500设有六组,则电控箱83具有对应的6组控制线组832。图中给出两组压底装置500和对应两组控制线组832的示意。

所述压底装置500的上压杆机构52和下合模机构51共需要多个液压组件,其中下合模机构51对应有作压边、束紧及升降动作的三个液压组件,上压杆机构52为自动平衡长短压杆组合机构,对应有两个液压组件。如此,对应压底装置500的多个电控阀组件(具体实施例中5个液压阀),于此每组控制线组832具有对应的多条分支路,该多条分支路与每组压底装置500的多个电控阀组件一一对应连接设置。

所述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的前端(下端)接入电源L1,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的后端(上端)引出导电线M1。进一步,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的后端引出导电线M1分出有多组导电线支路M11,该多组导电线支路M 11一一对应牵引至多组压底装置500,以与对应组压底装置500处所设的还原开关841电连接。还原开关841采用另外牵引出导电线支路,利于各组的各自独立还原设置作用。

优选的,电控箱83通过一支撑架(图中未示)架空设在压底圆盘鞋机的圆顶盘400的中部,如此利于电控箱83在圆顶盘400上装配连接,以及随圆顶盘400旋转操作,同时还利于电控箱83稳定可靠设置以及电控维护作用。

所述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如图6-7所示,包括旋转电滑环11、固定外壳12及旋转轴13。旋转轴13转动套设在固定外壳12内,较佳地固定外壳12与旋转轴13间的前后端处均设有轴承件14,利于旋转轴13在固定外壳12内安装及实现转动。旋转轴13的前端与旋转电滑环11的旋转连接器112连接,具体地旋转连接器112伸入固定外壳12的前端(下端),实现与旋转轴13的前端连接。旋转轴13的后端(上端)作为外连端133,该外连端133较佳地伸出固定外壳12,以利于该外连端133与相关旋转驱动机构连接。

旋转轴13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一电线道130、至少一输出流道131及一输回流道132。电线道130贯穿旋转轴13的俩端,于此,旋转电滑环11的导电线113(M1)从旋转轴13的前端伸入,贯穿过电线道130后,从外连端133上的对应开口牵引出。旋转电滑环11上设有进电端111,供电源L1进电连接。

旋转轴13的外侧壁上凹设有与输出流道131相连通的输出环槽1311,固定外壳12上设有与输出环槽1311相连通的前端进口121。输出流道131的后端延伸至贯穿旋转轴13的外连端,构成有外连出口1312(滑环总成的出油端)。如此旋转轴13与固定外壳12在静止或者旋转动作中,始终构成有一输出通路,依次为前端进口121-输出环槽1311-输出流道131-外连出口1312。前端进口121为滑环总成的进油端,该进油端通过进油管L2、油泵73连接油箱72,该油泵73和油箱72均可固定安装在机座200上。该外连出口1312为滑环总成的出油端,该出油端通过油路M2与压底装置500的液压组件连接。

同理,旋转轴13的外侧壁上凹设有与输回流道132相连通的输回环槽1321,固定外壳12上设有与输回环槽1321相连通的前端回口122。输回流道132的后端延伸至贯穿旋转轴13的外连端,构成有外连回口1322(滑环总成的回油端)。如此旋转轴13与固定外壳12在静止或者旋转动作中,始终构成有一输回通路,依次为外连回口1322-输回流道132-输回环槽1321-前端回口122。该前端回口122为滑环总成的去油端,该去油端通过回油管L3连接油箱72;外连回口1322为滑环总成的回油端,该回油端通过油路M3与压底装置500的液压组件连接。

优选的,前端进口121和前端回口122均设于固定外壳12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处。固定外壳12内设有连通前端进口121和对应输出环槽1311的承出流道1211,以及设有连通前端回口122与输回环槽1321的承回流道(图中未标示)。则所述输出通路依次为前端进口121-承出流道1211-输出环槽1311-输出流道131-外连出口1312。所述输回通路依次为外连回口1322-输回流道132-输回环槽1321-承回流道-前端回口122。如此设计,气液的输入通路的进端、输回通路的回端、以及导电通路的引入端均集中于滑环总成的前端处,并且所述气液输入通路的进端、输回通路的回端、以及导电通路的引出端均集中于滑环总成的后端(外连端133)上,如此设计是本案的创新技术点所在,克服现有设计中所忽视的问题,利于整体结构的简洁、紧凑又有效的安装连接,安装配合性极强,如此也保障功能的稳定性,还利于维护,在实践应用中带来极大的裨益。

进一步,为了利于结构装配,固定外壳12包括主壳部1201和辅壳部1202,辅壳部1202连接在主壳部1201的前端,二者呈密封连接。前端进口121和前端回口122均设在辅壳部1202上。

优选的,输出环槽1311的环宽度大于输出流道131的前端口径,承出流道1211的后端口径大于输出流道131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出环槽1311的环宽度。进一步,承出流道1211的后端口设有扩口槽,该扩口槽的槽口径大于输出流道131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出环槽1311的环宽度。如此设计,利于气液在输出环槽1311处有效环流及输送,适当缓冲压力,避免发生堵塞及漏气液等问题,加强功能稳定性。输回环槽1321可同理设置,具体来讲,输回环槽1321的环宽度大于输回流道132的前端口径,承回流道的后端口径大于输回流道132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回环槽1321的环宽度。进一步,承回流道的后端口设有扩口槽,该扩口槽的槽口径大于输回流道132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回环槽1321的环宽度。

给出具体实施例中,输出流道131设有两组,则对应前端进口121及输出环槽1311设有一一对应的两组,两组输出环槽1311在旋转轴13上沿轴向前后并排设置。当然输出流道131根据具体应用需要可以设置三组甚至多组。

优选的,电线道130设于旋转轴13的中心处,输出流道131设有两组,该两组输出流道131和输回流道132呈三角均匀分布在电线道130的周围。再有,为了加强旋转轴13内各通路的相互密闭性以及整个滑环总成的密闭性,旋转轴13上的对应各输出环槽1311和输回环槽1321的两侧处均设有密封件15,起到高度密封作用。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15每组设有并列的两道密封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