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自降温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65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自降温安全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自降温安全帽。



背景技术:

电塔,呈梯形,三角形等塔状建筑物。高度通常为二十五至四十米。其为钢架结构。多建设在野外的发电厂、配电站附近。它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设施。能架空电线并起保护,支撑作用。电力铁塔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及质量检测是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塔维修一直是电力维修中难度大、任务重的工作之一,电塔维修就是需要维修工人通过高空攀爬实现电线接头、绝缘子及其他固定构件的检查和维修工作。维修电塔的维修人员经常涉及需要攀登电塔进行高空作业,在寒冷的冬季需要穿特制的增厚工作服进行维修,但在炎热天气中进行电塔维修时,由于不定时的工作时间且高温且高危的维修环境严重影响维修人员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自降温安全帽,以解决在炎热天气中进行电塔维修时,维修人员需要高空作业较长时间,高温且高危的维修环境严重影响维修人员的工作状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高空作业的自降温安全帽,它包括帽壳、前帽遮和后帽箍,所述帽壳的前端设置有前帽遮,所述帽壳的后端设置有后帽箍,它还包括降温组件和护颈椎组件,所述帽壳包括外硬壳层和内软质层,外硬壳层和内软质层之间间隙设置,所述降温组件设置在外硬壳层和内软质层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后帽箍包括外箍层和内箍层,所述外箍层上加工有释放口,所述外箍层和内箍层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且二者之间形成有放置腔,所述护颈椎组件设置在放置腔内;

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温囊体,控温囊体中设置有降温液或降温颗粒,所述护颈椎组件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和电池,气囊朝向释放口设置,气囊的进气口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气体发生器与电池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降温组件的设置,有效改善了维修人员在高空作业下的维修环境,能够实时对维修人员的头部自行降温,根据样品试验得出,一个降温囊体的降温时间能够维持在半小时左右。

2、本实用新型通过护颈椎组件的设置,,有效增强了维修人员的颈部的安全性。后帽箍的设置是为了给护颈椎组件提供设置空间,同时后帽箍还起到保护维修人员的颈部的效果,一旦发生踩空或其他意外,护颈椎组件能够辅助现有保护绳索确保维修人员的颈部的安全性,使维修人员的颈部与塔身碰撞时得到有效防护。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适用广泛,不但适用于电力行业中的高空作业,也适用于其他涉及高空高温作业的工作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硬壳层1-1、内软质层1-2和降温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外箍层3-1、内箍层3-2和护颈椎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帽壳1、前帽遮2和后帽箍3,所述帽壳1的前端设置有前帽遮2,所述帽壳1的后端设置有后帽箍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降温组件和护颈椎组件,所述帽壳1包括外硬壳层1-1和内软质层1-2,外硬壳层1-1和内软质层1-2之间间隙设置,所述降温组件设置在外硬壳层1-1和内软质层1-2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后帽箍3包括外箍层3-1和内箍层3-2,所述外箍层3-1上加工有释放口7,所述外箍层3-1和内箍层3-2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且二者之间形成有放置腔6,所述护颈椎组件设置在放置腔6内;

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控温囊体4,控温囊体4中设置有降温液或降温颗粒,所述护颈椎组件包括气囊5-1、气体发生器5-2和电池5-3,气囊5-1朝向释放口7设置,气囊5-1的进气口与气体发生器5-2的出气口相连通,气体发生器5-2与电池5-3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发生器5-2包括点火器和充气剂,其依靠电池5-3提供启动电量,从而实现对气囊5-1充气的效果,气体发生器5-2配合气囊5-1的充气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可以通过开关控制气体发生器5-2产生气体并充入气囊中,也可设置感应器获取信号控制气体发生器5-2进行产生气体的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内软质层1-2上加工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拉链。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更换控温囊体4而设置,当一个高空作业任务完成后,维修人员下塔休息调整,此时拉开拉链,从冷却箱中取出处于低温的控温囊体4进行更换便于进行下一个高空作业任务。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控温囊体4的形状与内软质层1-2的形状相配合,当控温囊体4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控温囊体4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处于外硬壳层1-1和内软质层1-2间隙中最底部的控温囊体4与内软质层1-2相贴紧。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设置是为了配合维修人员更好地实现降温及保护颈椎的效果。多个控温囊体4的设置能够延长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时间。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帽壳1的形状与人头的形状相配合,后帽箍3设置在人体颈部处且后帽箍3的形状与人体颈部的形状相配合。其它未提及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控温囊体4中填充有水、冰块或托玛琳液体。

本实施方式中控温囊体4中直接填充液态水或固态的碎冰颗粒,也能够填充托玛琳液体,其降温时间比液态水或固态的碎冰颗粒的时间长。

工作过程:

维修人员在高空作业前,拉开拉链放入经过冷藏的控温囊体4,在戴上本实用新型确保头部与内软质层1-2相贴紧,再进行高空作业,在高空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空踏现象立即启动护颈椎组件,气体发生器5-2工作产生气体进入气囊5-1中进行充气,充气后气囊5-1从释放口7中鼓出对维修人员的颈部进行保护,即便出现于塔身磕碰或与外物磕碰时,也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维修人员颈部的伤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