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卷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11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卷发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美发设备的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电子卷发器。



背景技术:

卷发器(亦称“美发器”)是一种用于将头发拉直或卷曲的电器。它是用电子电路来控制加热器发热及在一定范围内恒温,通过将加热器的热量传导于头发上,使头发加热、软化、然后再冷却,以改变原来头发的形态,从而达到美发造型的目的。常见的加热器有圆柱形(用于卷曲头发)和平板型(用于拉直头发)。

目前的卷发和直发美发器由于以下的原因可能会存在缺陷:

现有的一种卷发器包括圆形的金属体,金属体上设有金属夹并用钉固定在金属体上转动并与金属体相互夹持住。使用时需要用大拇指按下金属夹的一端打开金属夹,并插入一小部份头发进入金属体的发热部份。大拇指离开后,金属夹闭合并将头发夹持在金属体与金属夹之间,然后用手转动卷发器让头发在金属体及金属夹表面卷动数圈。待一定时间后,再用大拇指打开金属夹令头发离开金属体及金属夹才可完成卷曲头发过程。如此多个步骤,程序繁复及操作时间长,令使用者容易疲劳。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卷发器一般具有卷发或直发的单一功能,难以将二者融合,而且两种产品都极容易损伤头发,况且在高温下条件下,头发由于水分蒸发更容易造成损伤。虽然,CN205106713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滚筒式直柄头发器能够解决双重功能的技术问题,但仅公开了主要功能组件的组合,对于起到关键作用的电子控制系统,如何进行控制的组件没有作充分的揭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卷发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卷发器,其包括手持部,手持部包括上、下手持部,上、下手持部呈相对设置并在靠近相对的右端通过转轴连接,其中上手持部左端连接发热部,下手持部对应发热部连接夹持部,在靠近转轴左边设有撑开部;上手持部包括盖壳及底座,底座具有收容腔并匹配盖壳扣合,在盖壳末端设有控制键,控制键具有电源键和靠近电源键设置的复合键;发热部与收容腔中的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包括马达、变速器和连接发热部的传动轴,在收容腔中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PCB板将供电单元、开关控制单元集成一体,其中供电单元包括交流调压器及直流控制器,发热部封装有半导体发热件,半导体发热件连通交流调压器,马达连接直流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开关控制单元具有按键开关及档位感应器,其中盖壳扣合底座时,电源键抵接按键开关,而复合键则对应档位感应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夹持部为扁平状并包括设在中间的弧面部及设在两侧的梳齿部,弧面部匹配发热部的外围并以此能形成对夹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进一步包括线缆,下手持部具有暗线槽,暗线槽经转轴与收容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弧面部封装有半导体发热件,该半导体发热件通过线缆穿越暗线槽与交流调压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将卷发、直发融合一体并通过电子装置控制,解决了两种产品融合容易损伤头发及难以控制高温的技术问题,实现合二为一降低产品成本及提升产品利用率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打开盖壳后呈现驱动机构及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它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所示,图中提供了一种电子卷发器,其包括转轴10及手持部20,手持部20包括转轴10连接的上、下手持部11、12,在上手持部11前端(亦称“左端”)连接有圆筒发热部(简称“发热部”)40,在下手持部12对应圆筒发热部40连接有梳齿夹持部(简称“夹持部”)50,其中:转轴10设在靠近上、下手持部11、12右端,而在靠近转轴10的左端设有带弹性功能的撑开部13,撑开部13是上、下手持部11、12通过外力压拢松开后自动弹开而为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发热部40并包括盖壳111及底座112,底座112具有收容腔113(如图2)并匹配盖壳111封装,在盖壳111末端设有控制键30,控制键30具有启动电源的电源键31和靠近电源键31设置的具有温度显示界面的复合键32;然而,发热部40的圆筒内设有半导体发热件(未图示),其通过与收容腔113中的驱动机构60连接而实现转动;驱动机构60包括马达61、变速器62和连接发热部40的传动轴63,在收容腔113中还包括控制电路70,控制电路70通过PCB板71将供电单元72、开关控制单元73集成一体,其中:供电单元72包括交流调压器(未标注)及直流控制器(未图示),半导体发热件连通交流调压器并接受调控,马达61连接直流控制器并接受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控制单元73具有按键开关731及档位感应器732,其中:当盖壳111与底座112扣合时,电源键31抵接按键开关731,而复合键32则对应档位感应器732,以此设计方便用户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50为扁平状,并包括设在中间的弧面部51及两侧梳齿部52,弧面部51以匹配发热部40的圆筒面设置并以此能形成对夹态势,在弧面部51内设有半导体发热件(未图示),半导体发热件通过穿越下手持部12线缆与交流调压器(未标注)连接并以此接受控制。由于该工作原理属于已知技术领域,故在此不作更多的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