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206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个人移动终端外围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此处的个人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IPAD、平板电脑和电纸书。此处的配件,包括但不限于:组合贴膜、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个人移动终端已经进入并充斥了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针对个人移动终端的外设产品也像雨后春笋一般被设计出来。

对于手机来讲,传统的仅具有保护作用的手机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开始对手机壳提出美观度的要求,即在手机壳的背面显示出个性化的图案。然而,目前手机壳上的图案是一次性固定的,即手机壳和图案是一体的,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包括:组合膜。该组合膜包括:第一膜层,该第一膜层具有第一图案;以及贴附于第一膜层上的第二膜层,该第二膜层包括第二图案膜层,该第二图案膜层包括:第一区域部分和第二区域部分,其中,第一区域部分具有透明状态,第二区域部分可转换地处于以下两种状态其中之一: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部分为第二图案膜层上的镂空部分,其在第二图案膜层上形成镂空图案。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组合膜对外显示以下两种状态其中之一:

第一状态:第二图案膜层中,镂空图案透明,第一图案的相应区域透过镂空图案可见;第二区域部分不透明,组合膜在第二膜层的一侧显示第二膜层的镂空图案;

第二状态:第二图案膜层中,镂空图案及第二区域部分均透明,组合膜在第二膜层的一侧显示第一膜层的第一图案。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图案膜层的第二区域部分:由可逆温变消色材料制备,该可逆温变消色材料在温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温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或由可逆湿变消色材料制备,该可逆湿变消色材料在湿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湿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或由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制备,该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在光照强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光照强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或由可逆电场感应材料制备,该可逆电场感应材料在电场强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光电场强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图案膜层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油墨印刷而成;第二区域部分是印刷有油墨的部分,第一区域部分为未印刷油墨的部分。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膜层仅包括:形成于第一膜层上并具有镂空部分的第二图案膜层;或第二膜层包括:第二承载膜,由透明材料制备,贴附于第一膜层上;以及形成于第二承载膜上并具有镂空部分的第二图案膜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膜层的第二图案膜层:第一区域部分由第一材料制备;第二区域部分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第二材料制备;其中,第一材料不同于第二材料。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层包括:显示第一图案的第一图案膜层;或第一膜层包括:第一承载膜;以及形成于第一承载膜上的显示第一图案的第一图案膜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壳本体,其围成一固定并容置个人移动终端的容置空间;组合膜贴附或形成于壳本体的背面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为壳本体的背面靠近容置空间的一侧;第二侧为壳本体的背面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为手机、IPAD、平板电脑或电纸书;和/或第一膜层覆盖壳本体背面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第二膜层覆盖第一膜层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在第一膜层形成第一图案;第二膜层的第二图案膜层的第一区域部分具有透明状态,第二区域部分可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在这种设置下,如果第二区域部分处于透明状态,则可以完全把下层的第一图案显示出来;如果第二区域部分处于不透明状态,则只能把第一区域部分下方区域显示出来,从而可以在组合膜在第二膜层的一侧显示两种图案,大大增强了个人移动终端的趣味性;

(2)将第二图案膜层的第一区域部分设置为镂空,则仅需形成第二区域部分即可,大大降低了第二膜层的制作难度;

(3)第二图案膜层的第二区域部分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油墨印刷而成,进一步降低了第二膜层的制作难度,提供了工业化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4)第二图案膜层的第二区域部分可以由可逆温变消色材料、可逆湿变消色材料、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制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来制作不同的配件,进一步增强了个人移动终端的趣味性;

(5)组合膜可以单独作为装饰膜贴在普通的移动终端外壳上,也可以制作包括壳本体的移动终端外壳,制作方式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手机壳上第一图案膜层上第一图案的示意图。

图2B为图1所示手机壳上第二图案膜层的镂空图案的示意图。

图3A为图1所示手机壳在32℃以下时背面显示图案的示意图。

图3B为图1所示手机壳在32℃以上时背面显示图案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本公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壳本体; A-容置空间;

200-第一膜层;

210-第一承载膜; 220-第一图案膜层;

300-第二膜层;

310-第二承载膜;

320-第二图案膜层;

321-第一区域部分; 322-第二区域部分;

330-保护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公开的解决方案之前,需要阐明的是,本公开的外壳,并非是购买移动终端时终端自带的外壳,而在为了装饰和保护移动终端而另行添置的作为外围部件的外壳。

本公开用于移动终端的配件中,在第一膜层形成第一图案;第二膜层的第一区域部分具有透明状态,第二区域部分可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在这种设置下,如果第二区域部分处于透明状态,则可以完全把下层的第一图案显示出来;如果第二区域部分处于不透明状态,则只能把第一区域部分下方区域显示出来,从而可以在组合膜在第二膜层的一侧显示两种图案,大大增强了个人移动终端的趣味性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第一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图1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手机壳包括:

壳本体100,其围成一固定并容置手机的容置空间A;

组合膜,贴附于壳本体的背面的外侧,即所述壳本体的背面离容置空间的一侧,包括:

第一膜层200,该第一膜层具有第一图案;以及

贴附于所述第一膜层上的第二膜层300,该第二膜层300至少包括第二图案膜层320,该第二图案膜层320包括:第一区域部分321和第二区域部分322,其中,所述第一区域部分具有透明状态,所述第二区域部分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手机壳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壳本体100即是为了装饰和保护手机而另行添置的作为外围部件的外壳,一般情况下,壳本体100由塑料基材或金属基材注塑成型制备,此处的塑料基材可以是为ABS、PA、PC、PE、PET、PMMA、POM、PP、PPO、PPS、PS、PVC、TPE、TPU和TPV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由于壳本体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充分的公开,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第一膜层200贴附于壳本体100背面外侧的底层,包括:第一承载膜210;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承载膜上的显示第一图案的第一图案膜层220。为降低成本,第一图案膜层220可以是印刷至第一承载膜210上。图1所示手机壳上第一图案膜层上第一图案如图2A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图案为具有多种颜色和灰度的图案,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该第一图案也可以是单色图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第一膜层中包括第一承载膜,但第一膜层也可以不包括第一承载膜而仅包括喷印于壳本体背面外侧的第一图案膜层220,同样可以实现本公开,但这种情况下第一图案的精细度难以达到印刷至第一承载膜上第一图案的精细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膜层中的第二图案膜层是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印刷而成,即第二区域部分322是具有可逆温变消色油墨的区域,而第一区域部分321是没有可逆温变消色油墨的区域。换句话说,第一区域部分321是第二图案膜层320上的镂空部分,其在第二图案膜层上形成镂空图案。图1所示手机壳上第二图案膜层的镂空图案如图2B所示,其中的白色为镂空区域,黑色为未镂空的区域。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膜层的第一区域部分设置为镂空,则仅需形成第二区域部分即可,大大降低了第二膜层的制作难度。

可逆温变消色油墨是新兴起的一种油墨,其在温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或呈现特定颜色;在温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通过调节油墨的成分配比,可以调节温度阈值的高低,温度阈值的设定范围一般情况下在13℃~65℃之间。该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可以由溶剂和变色粉调配而成,外观为半透明状态,为油性油墨,可选用的印刷方式包括但限于:丝网印、UV柔印、凹印、胶印、喷涂等。在透明膜上印刷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中,第二膜层的第二区域部分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油墨印刷而成,进一步降低了第二膜层的制作难度,提供了工业化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除了印刷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制作具有镂空图案的第二图案膜层,例如光学曝光技术和离子束光刻等。

关于可逆温变消色油墨的材料及特性,现有技术中已有充分的公开。由于本公开并不涉及对可逆温变消色油墨本身的改进,仅是利用可逆温变消色油墨来印刷第二膜层,此处不再对可逆温变消色油墨本身赘述。

本实施例中,温度阈值被设定于32℃,即通过对可逆温变消色油墨配方的调整,使其温度阈值为32℃。在32℃以下时,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呈不透明状态,在32℃以上时,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呈透明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同温度下,按照图1所示的视角从手机壳的背面来观看手机壳,将会出现以下两种图像:

(1)在32℃以下,第二膜层中,镂空图案透明,第一图案的相应区域透过镂空图案可见;第二区域部分不透明,此时,手机壳的背面显示第二膜层的镂空图案,如图3A所示。

对比图2和图3A可知,两者存在细微的差别,这是因为镂空图案部分下方对应第一图像区域并非一定是亮色区域,其也有可能是暗色区域,故在第二膜层的某些镂空区域仍然显示为黑色。但这类区域的面积不会太大,否则会影响整个手机壳的显示效果。

(2)手机壳拿在手中,温度逐渐和人体体温接近,在超过32℃,第二区域部分也变为透明,即镂空图案及第二区域部分均透明,此时,手机壳的背面显示第一膜层的第一图案,如图3B所示。

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组合膜是位于壳本体背面的外侧,但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组合膜也可以位于壳本体背面的内侧,即靠近容置空间的一侧,但这种情况下,壳本体的背面将会对组合膜所显示的图案产生影响,将不如设置在壳本体背面的外侧颜色鲜艳和亮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公开中,第一膜层200可以覆盖壳本体背面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第二膜层300可以覆盖所述第一膜层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以手机壳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按照同样的方案,可以思及IPAD、平板电脑或电纸书等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外壳的制作,此处不再一一说明。

二、第二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贴附于手机壳背面的组合膜,即不包含第一实施例手机壳中的壳本体,仅包括其中的组合膜。

该组合膜在第一膜层的底面上具有胶性,可以粘贴在普通的手机壳上,其与普通的手机壳一起构成第一实施例的手机壳。

该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组合膜的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本实施例中,组合膜可以单独作为装饰膜贴在普通的移动终端外壳上,也可以制作包括壳本体的移动终端外壳,制作方式灵活。

三、第三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图4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请对比图4和图1,本实施例手机壳与第一实施例手机壳的区别在于:第二膜层的构成。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膜层300包括:

第二承载膜310,由透明材料制备,贴附于所述第一膜层上;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二承载膜上并具有镂空部分的第二图案膜层320。

也就是说,第二膜层的第二图案膜层是承载在透明材料制成的第二承载膜310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膜层的第二图案膜层的制备将不再依赖于第一膜层,第一膜层200和第二膜层300可以分别制备,并在制备完成之后粘贴在一起形成组合膜。在这种情况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第四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壳。本实施例手机壳与第一实施例手机壳的区别在于:第二膜层材料的构成。

本实施例中,第二膜层是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可逆湿变消色油墨印刷而成,即第二区域部分是具有可逆湿变消色油墨的区域,而第一区域部分是没有可逆湿变消色油墨的区域。换句话说,第一区域部分是第二图案膜层上的镂空部分,其在第二图案膜层上形成镂空图案。

可逆湿变消色油墨是新兴起的一种油墨,其在湿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或呈现特定颜色;在湿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通过调节油墨的成分配比,可以调节湿度阈值的高低。关于可逆湿变消色油墨的材料及特性,现有技术中已有充分的公开,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温度阈值被设定于相对湿度70%,即在相对湿度70%以下时,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呈不透明状态,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呈透明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同湿度下,按照图1所示的视角从手机壳的背面来观看手机壳,将会出现以下两种图像:

(1)在相对湿度70%以下,第二膜层中,镂空图案透明,第一图案的相应区域透过镂空图案可见;第二区域部分不透明,此时,手机壳的背面显示第二膜层的镂空图案,如图3A所示。

(2)手机壳拿在手中,手上的汗液会黏附到手机壳上,使手机壳背面的湿度增加,在超过相对湿度70%,第二区域部分也变为透明,即镂空图案及第二区域部分均透明,此时,手机壳的背面显示第一膜层的第一图案,如图3B所示。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组合膜必须位于手机壳背面的外侧,即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否则将无法实现。

基于第一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知,凡是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可逆消色材料均可以应用到本公开中,以下再给出两种常见的例子:

(1)可逆光变消色材料,该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在光照强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光照强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光变”包括针对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变化。举例来说,在未接收到紫外光照射时,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在呈现不透明状态;当暴露在户外,接收到太阳光,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到达一定的光照强度阈值,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呈现透明状态。

(2)可逆电场感应材料,该可逆电场感应材料在电场强度阈值以下时呈现不透明状态;在光电场强度阈值以上时呈现透明状态。

本公开中,第二膜层的第二区域部分可以由可逆温变消色材料、可逆湿变消色材料、可逆光变消色材料制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来制作不同的配件,进一步增强了个人移动终端的趣味性。

五、第五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图5为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请对比图5和图4,本实施例手机壳与第一实施例手机壳的区别在于:第二膜层中第二图案膜层的构成。

本实施例中,第二图案膜层320的第一区域部分310是由第一材料制备,第二区域部分是由具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状态的第二材料制备。其中,第一材料不同于第二材料,该第一材料例如是:透明树脂。

相比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二图案膜层将会呈现一平面,相比较而言第二图案膜层更为坚固。

在制作本实施例的手机壳时,需要在实施例一中第二膜层中第二图案膜层的镂空图案中填充透明树脂,成本较高。

六、第六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图6为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例手机壳的剖面示意图。请对比图6和图5,本实施例手机壳与第一实施例手机壳的区别在于:第二膜层在第二图案膜层的上方还具有保护膜层330,用于保护第二图案膜层,避免其被磨损或腐蚀。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六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公开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个人移动终端的配件,其在外界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发生变化时,呈现不同的图案,解决了手机壳图案颜色、图案单一的问题,是消费者个性化定制手机壳的首选。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除非有所知名为相反之意,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能够根据通过本公开的内容所得的所需特性改变。具体而言,所有使用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表示组成的含量、反应条件等等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中是受到「约」的用语所修饰。一般情况下,其表达的含义是指包含由特定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10%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5%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1%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0.5%的变化。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