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发热片的智能取暖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120发布日期:2019-11-15 21:0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基于柔性发热片的智能取暖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柔性发热片的智能取暖服,属于智能穿戴取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冬季御寒的要求越来越高,冬季御寒包括室内和室外御寒两种。目前,室外御寒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保暖的衣物进行御寒保暖,普通衣物若要达到较好的保暖效果,一般来说都很厚重,行动不是很方便。

针对传统保暖衣物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利用发热片进行御寒的服装,这些服装主要是以碳纤维丝布料、金属丝布料作为发热片,但是,碳纤维发热片在揉搓过程中,容易断裂,导致电阻上升,造成发热片不热;金属丝布料本身材质较硬,金属丝且有辐射,长期接触对人体有害,以上不足限制了这类发热片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发热片的智能取暖服,该取暖服结构简单、耐揉搓,柔软无辐射,保暖御寒性能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发热片的智能取暖服,包括衣物外层和衣物内层,在衣物外层和衣物内层之间设有夹层,所述的衣物外层上设置有温控开关,夹层内置柔性发热片,柔性发热片通过硅胶导线与温控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发热片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基底透气pu薄膜层、导电镀锡铜条导体、碳素油墨发热体、印刷高固含银浆料层和封装透气tpu薄膜层,导电镀锡铜条导体上连接有铆钉引线,铆钉引线与硅胶导线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温控开关的接口端为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衣物外层的面料为聚酯纤维、棉、麻、丝绸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衣物内层的面料为聚酯纤维、棉、麻、丝绸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温控开关为触屏式、遥控器控制、薄膜开关中的一种,控温方式分为高中低三档,对应的温度分别为50℃、45℃、35℃。

进一步地,所述的碳素油墨发热体中的碳素油墨印刷方式为圆网、丝网、凹版、涂布印刷中的一种。

该智能取暖服通过在设置的夹层内置入柔性发热片,并将柔性发热片通过硅胶导线与设置在衣物外层的温控开关连接,通过温控开关对温控方式的选择,实现柔性发热片高中低温度的输出,柔性发热片耐揉搓,柔软无辐射,保暖御寒性能好,利于衣物发热片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柔性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层,2、温控开关,3、柔性发热片,3-1、基底透气pu薄膜层,3-2、碳素油墨发热体,3-3、印刷高固含银浆料层,3-4、导电镀锡铜条导体,3-5、封装透气tpu薄膜层,3-6、铆钉引线,4、硅胶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柔性发热片的智能取暖服,包括衣物外层和衣物内层,在衣物外层和衣物内层之间设有夹层1,所述的衣物外层上设置有温控开关2,夹层1内置柔性发热片3,柔性发热片3通过硅胶导线4与温控开关2连接。

其中,所述的柔性发热片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基底透气pu薄膜层3-1、导电镀锡铜条导体3-4、碳素油墨发热体3-2、印刷高固含银浆料层3-3和封装透气tpu薄膜层3-5,导电镀锡铜条导体3-4上连接有铆钉引线3-6,铆钉引线3-6与硅胶导线4的一端连接;

柔性发热片3在夹层内设置多个,左右肩部、腰部对应的位置为主要安装部位,这些部位能使人体快速感知温热;封装透气tpu薄膜层3-5贴近衣物内层,为散热层,其厚度不大于0.2毫米,轻薄柔软,不会对人体带来不适感,且不占用衣物的有效空间;印刷高固含银浆料层3-3的印刷均匀度高,局部温度的差异不超过2℃,不会有忽冷忽热的交替感,皮肤感觉更加舒适;碳素油墨发热体3-2为发热源,低voc、健康环保,且通电后可在30秒内迅速达到工作温度,电热转化效率高,能量损耗少,比一般金属丝取暖装置节电约30%。

温控开关2的接口端为usb接口,可在工作时、行走中通过与电脑接口或移动充电电源进行连接取暖,非常的方便。

衣物外层和内层的面料均为聚酯纤维、棉、麻、丝绸中的一种或多种。

温控开关2为触屏式、遥控器控制、薄膜开关中的一种,控温方式分为高中低三档,对应的温度分别为50℃、45℃、35℃。

碳素油墨发热体3-2中的碳素油墨印刷方式为圆网、丝网、凹版、涂布印刷中的一种。

需要取暖时,将温控开关2的一端与电源接口进行连接并打开,根据需要选择温控档位,铆钉引线3-6接电后通过导电镀锡铜条导体3-4驱动碳素油墨发热体3-2发热,热量通过印刷高固含银浆料层3-3将热量均匀地传递至封装透气tpu薄膜层3-5,继而到达衣物的内层,使人体感觉到温热,进行取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