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和移动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3520发布日期:2020-12-11 19:0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和移动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和移动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用户对于车辆感知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类似于鸥翼门、隐藏式门把手、触碰式按键等给用户以新颖的操作体验的车辆部件应用越来越广泛,打破常规给客户以新的感知体验是未来汽车设计的大势趋势。

目前安全带锁扣作为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部件之一,解锁的方式只有一种,即按压按钮解锁。但是,这种通过按钮按压解锁的方式,操作体验差,经常存在按钮按压、回弹声音明显,按钮松旷,按压力度大等缺点;其次,按钮在整个锁扣中所占体积大,不适应现在汽车零部件小体积,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另外,由于按钮需要运动,与锁扣罩壳存在间隙,市场常有反馈碎屑杂物掉入锁扣内部导致锁扣失效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高安全带锁扣的使用体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锁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安全带锁扣装置和移动体,以提高锁扣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锁扣机构,包括锁舌和锁舌固定部,所述锁舌固定部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收纳空间;滑块,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内,具有第一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连接所述锁舌;第一弹性元件,卡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所述锁舌按压所述滑块时,所述滑块挤压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以使滑块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移动;轨迹槽,设置于所述滑块上,包括导引段和固定段;以及第一锁止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当所述锁舌插入或二次按压所述锁舌固定部时,所述第一锁止件沿所述轨迹槽的导引段移向或移离所述轨迹槽的固定段,并在所述锁舌插入或二次按压所述锁舌固定部时,固定于或脱离所述固定段,以将所述锁舌锁止或解锁于所述锁舌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轨迹槽凹嵌于所述滑块的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固定段相对于相邻部分的所述导引段向下凹陷,呈台阶状,所述锁舌插入所述锁舌固定部时,所述第一锁止件卡止于所述固定段。

进一步,所述导引段包括导向台阶,以在锁舌插入或二次按压所述锁舌固定部时,引导所述第一锁止件均沿所述轨迹槽做单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导引段还包括沿相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直面、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和第二直面,所述导向台阶连接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一斜面,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止件突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呈拨杆状,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轨迹槽。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封闭形成所述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的两端具有一个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用于接收所述锁舌。

进一步,所述开口的数量仅具有两个。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装置,所述安全带锁扣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种锁扣机构,并且,所述锁扣机构中:所述锁舌末端设置有第一锁止孔;所述滑块还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并且,所述滑块自所述第二侧面向所述第一侧面还贯穿设置有第二锁止孔;所述上盖内壁设置有锁止凹槽,所述锁止凹槽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上方设置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所述锁舌插入或二次按压所述锁舌固定部时,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被滑块分别压入或弹出所述第一锁止孔与所述第二锁止孔,以将所述锁舌固定或弹出于所述锁舌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滑块与所述上盖内壁之间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开孔和第二支架开孔,所述第一支架开孔与所述锁舌的第一锁止孔形成重叠贯穿通道以供所述第一凸起穿过,所述第二支架开孔与所述滑块的第二锁止孔重叠形成贯穿通道以供所述第二凸起穿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体,所述移动体具有上述任意一种锁扣机构,或具有上述任意一种安全带锁扣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无按钮的锁扣设计,采用按压锁舌的方式实现锁扣的锁止和解锁,规避了按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回弹声音明显、按钮松旷等问题,回弹声音小,不易松旷,给用户以全新的锁扣操作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锁扣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锁扣机构的另一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锁扣机构的滑块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锁扣机构的又一整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锁扣机构的轨迹槽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中的术语“上”、“下”、“顶”,以及“底”,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中,锁扣机构100包括锁舌40和锁舌固定部20。参考图2,锁舌固定部20包括壳体21、滑块28、第一弹性元件282、轨迹槽27和第一锁止件29。

具体而言,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如图2和图4所示,壳体21内部形成收纳空间,第一弹性元件282、轨迹槽27和第一锁止件29均设置于壳体21内部形成的收纳空间25内。如图2和图3所示,滑块28设置于收纳空间25内,具有第一侧面281,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83和第二端面285,第一端面283连接锁舌40。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元件282,卡置于第二端面285与壳体21内壁之间,锁舌40按压滑块28时,滑块28挤压第一弹性元件282,以使滑块28在收纳空间25内移动。第一弹性元件282例如是弹簧。如图2和图5所示,轨迹槽27设置于滑块28上,轨迹槽27具有导引段271和固定段275。如图2所示,第一锁止件29,突出设置于壳体21的内壁,当锁舌40插入或二次按压锁舌固定部20时,第一锁止件29沿轨迹槽27的斜面276移向或移离轨迹槽27的固定段275,并在锁舌40插入或二次按压锁舌固定部20时,固定于或脱离固定段275,以将锁舌40锁止或解锁于锁舌固定部20。

更具体而言,参考图2、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轨迹槽27凹嵌于滑块28的第一侧面281上,固定段275相对于相邻部分的导引段271向下凹陷,呈台阶状,锁舌40插入锁舌固定部20时,第一锁止件29卡止于固定段2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29突出设置于壳体21的内壁上,呈拨杆状,一端固定于壳体21的内壁,另一端抵接于轨迹槽27。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段271还进一步包括导向台阶273,以在锁舌40插入或二次按压锁舌固定部20时,引导第一锁止件29均沿轨迹槽27做单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段271还包括沿相同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直面272、第一斜面274、第二斜面276、第三斜面278和第二直面279,导向台阶273连接第一直面272和第一斜面274,固定段275连接第二斜面276和第三斜面278。第二斜面276和第三斜面278均相对所述固定段275向上倾斜,使固定段275凹陷。

继续参考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锁舌40插入锁舌固定部20时,当锁舌40插入锁舌固定部20时,第一锁止件29末端沿轨迹槽27顺时针移动,依次经过第一直面272、导向台阶273、第一斜面274和第二斜面276,移动到固定段275,并在锁舌40完全插入锁舌固定部20时,卡止于固定段275。当锁舌40拔出锁舌固定部20时,第一锁止件29脱离固定段275,依次沿第三斜面278、第二直面279移动到所述第一直面272底端。由于导向台阶273的作用,第一锁止件29末端会从第二直面279移动到第一直面272,并在锁舌40再次插入锁舌固定部20时,开始下一个单向的顺时针循环移动。

上述实施例中,轨迹槽27大致呈铲状,第一直面272构成铲柄,第一斜面274、第二斜面276、固定段275、第三斜面278以及第二直面279构成铲头,勺头大致呈三角形状,一条边向内凹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轨迹槽27和第一锁止件29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轨迹槽27嵌置于滑块28内部,贯穿滑块28的一部分;相似地,拨杆29呈不规则突起状,其中一个突出的端点与所述轨迹槽27抵接。相似地,第一锁止件29沿轨迹槽27的移动方向,也不限于上述顺时针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向被设置为逆时针方向。

参考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通过相互扣合装配在一起的上盖22和下盖24,上盖22和下盖24封闭形成收纳空间25,收纳空间25的一端具有一个收纳开口252,收纳开口252用于接收锁舌40。收纳空间25的另一端具有一个连接端口254,用于供支架26连接车身。并且,上盖22和下盖24的外表面均密封,因此形成的收纳空间25具有的开口或连接端口的数量,仅为上述两个。开口252和连接端口254的外形可以被设置为与锁舌40和支架26的外形相匹配、大小恰好能穿过。这样,整个锁扣机构呈封闭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按钮式锁扣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消除了按钮与锁扣罩壳的间隙,降低了碎屑杂物掉入锁扣内部而导致的锁扣失效的风险。

上文叙述了锁扣机构100中的轨迹槽27和第一锁止件29,轨迹槽27和第一锁止件29能方便的启动或结束锁舌40与锁舌固定部20之间的相对移动,使锁舌方便的拔出或插入锁舌固定部20。但由于轨迹槽27和第一锁止件29不能承受较大的力,所以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当上述锁扣机构100用于安全带,作为安全带锁扣装置使用时,上述锁扣机构还进一步设置有锁止凹槽和锁止块。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锁扣机构100还包括锁止凹槽222和锁止块226。更具体而言,锁舌40末端设置有第一锁止孔42;滑块28还具有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281相对,滑块28自第二侧面向第一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二锁止孔284;上盖内壁设置有锁止凹槽222,锁止凹槽222底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224,第二弹性元件224例如是复位弹簧,第二弹性元件224上方设置有锁止块226;锁止块226具有第一凸起225和第二凸起227,在锁舌40插入或二次按压锁舌固定部20时,第一凸起225和第二凸起227,被滑块28分别压入或弹出第一锁止孔42与第二锁止孔284,以将锁舌40固定或弹出于锁舌固定部20。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锁扣机构100的滑块28与上盖22内壁之间还设置有支架26,支架26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开孔262和第二支架开孔264,第一支架开孔262与锁舌40的第一锁止孔42重叠形成贯穿通道以供第一凸起225穿过,第二支架开孔264与第二锁止孔284重叠形成贯穿通道以供第二凸起227穿过,进而将所述锁舌40和滑块28稳固于所示支架26。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26末端还可以设置开孔,以供连接车身。通过支架26连接安全带和锁舌40,能使支架26承受车身传递过来的力,从而防止滑块28、第一锁止件29等内部结构在碰撞时受损。与之相应,收纳空间25除在一端设置上述收纳开口252外,还在另一端设置一个连接端口254,用于供支架26连接车身。并且,上盖22和下盖24的外表面均密封,因此形成的收纳空间25具有的收纳开口或连接端口的数量,仅为上述两个。收纳开口252和连接端口254的外形可以被设置为与锁舌40和支架26的外形相匹配、大小恰好能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6凸出于收纳空间25。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架26完全封闭于收纳空间25,通过连接件与车身连接,此时连接端口254的形状和大小与连接件的外形相匹配。这样,整个锁扣机构呈封闭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按钮式锁扣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消除了按钮与锁扣罩壳的间隙,降低了碎屑杂物掉入锁扣内部而导致的锁扣失效的风险。

按照上述结构关系装配完成后,当锁舌40插入锁舌固定部20时,锁舌40推动滑块28向下运动,拨杆状第一锁止件29的一端相对滑块28上的轨迹槽27向上运动,在到达轨迹槽27的凹陷处固定段275时,由固定段275锁定。此时,锁止块226在第二弹性元件224的复位作用下,使锁止块226的第一凸起225穿过支架26上的第一支架开孔262与锁舌40锁合。当再次按压锁舌40时,锁舌40推动滑块28继续向下运动一小段,拨杆状第一锁止件29沿滑块28上的轨迹槽27继续运动,并越过轨迹槽27上的凹陷,沿轨迹槽27向下运动。此时,滑块28在第一弹性元件282的复位作用下向上运动,将锁止块226压回上盖22的凹槽222内,同时推动锁舌40弹出锁舌固定部20,解开锁定。

上述锁扣装置可用于移动体,例如电动汽车和铝合金汽车,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汽车中,例如汽车的安全带或车内设施,使用了上述任意一种锁扣机构或安全带锁扣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无按钮的锁扣设计,采用按压锁舌的方式实现锁扣的锁止和解锁,规避了按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回弹声音明显、按钮松旷等问题,给用户以全新的锁扣操作体验,回弹声音小,不易松旷。按钮在锁扣中占用较大空间,不适应汽车零件小体积、轻量化发展趋势,本发明采用无按钮设计,缩小了锁扣的体积,有利于锁扣轻量化,降低制造成本。按钮为运动部件需要,与锁扣罩壳存在间隙,常有市场反馈碎屑杂物掉入锁扣内部导致锁扣失效的情况,本发明通过采用无按钮设计,消除了传统锁扣按钮与锁扣罩壳的间隙,降低了因碎屑杂物掉入锁扣内部导致锁扣失效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