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扣环及具有皮带扣环的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9989发布日期:2020-02-14 14:5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皮带扣环及具有皮带扣环的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扣环及具有皮带扣环的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应用的腰包及皮带扣环主要是如附图1~附图3所示的结构,其中:在附图1所示的皮带扣环中,通过皮带扣环a2与皮包钢片a5之间的配合,能够于皮包a1的背部与皮带扣环a2、皮包钢片a5之间形成容置空间a3,皮带a4穿过容置空间a3,从而使得皮包a1连接于皮带a4。在附图2所示的皮带扣环中,与皮包b1连接的皮带扣环b2及皮包b1的背部之间形成容置空间b3,皮带b4穿过容置空间b3,从而使得皮包b1连接于皮带b4。在这两种情况下,皮包a1、皮包b1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较大,人体感觉到的异物感很强。为了能够降低在佩戴腰包后,人体的异物感,在附图3所示的皮带扣环中,皮带扣环c4对折后于中间形成容置空间c3,皮带扣环c4通过其中一边缘固定连接至皮包c1的背部,皮带穿过容置空间c3,从而使得皮包c1连接于皮带。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减轻了人体佩戴腰包后的异物感,但是,由于皮带扣环c4其中一边缘与皮包c1的背部连接处处于皮包c1的顶部,其在设计上延长了皮包c1的整体长度,使得佩戴腰包后,腰包给人体带来了垂坠作用力,使得人体感觉并不舒服;另外,由于在佩戴腰包后,腰包向外伸展,在腰包晃动的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增加对人体的垂坠作用力,使得人体感觉更加不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扣环及具有皮带扣环的包,该皮带扣环够减少人体佩戴异物感,该包在减少人体佩戴异物感的同时,还不会增加对人体的垂坠作用力,因此,能够增加人体的佩戴舒适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包括扣环本体(8)和连接件(7)

所述扣环本体(8)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和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之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部分(1)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下边缘之间连接在一起,于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3),所述容置空间(3)供皮带穿过;

所述连接件(7)通过其上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的自由端,所述连接件(7)的下边缘用于对外连接;

所述连接件(7)由弹性塑料制成,并且,所述连接件(7)的轴向截面呈锯齿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通过其上边缘、所述第二部分(2)通过其上边缘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下边缘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部分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铆钉扣的母端(6a)、第二铆钉扣的母端(6b),

所述第二部分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铆钉扣的子端(4a)、第二铆钉扣的子端(4b),

所述第一铆钉扣的母端(6a)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铆钉扣的子端(4a)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铆钉扣的母端(6b)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铆钉扣的子端(4b)的位置相对应;

当所述第一铆钉扣的母端(6a)与所述第一铆钉扣的子端(4a)扣合在一起,并且,所述第二铆钉扣的母端(6b)与所述第二铆钉扣的子端(4b)扣合在一起时,于所述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3),所述容置空间(3)供皮带穿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铆钉扣与所述第二铆钉扣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部分(1)的顶部边缘设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部分(2)的顶部边缘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对接后,形成一空洞(5),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被所述空洞(5)分隔为第一肩带(11a)和第二肩带(11b)。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皮带扣环的包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和包身(9),

所述皮带扣环通过所述连接件(7)的下边缘连接于所述包身(9)后,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与所述包身(9)的上边缘(1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包身(9)的上边缘所在的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皮带扣环的包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在所述包身(9)的背部(10)上,与所述连接件(7)的连接处设有口袋,通常情况下,所述连接件(7)至少一部分处于所述口袋内。

作为优选,在佩戴所述包时,所述第一部分(1)及连接件(7)与人体贴合,所述第二部分(2)贴合于所述包身(9)的背部(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通过与扣环本体8连接的连接件7对外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件7由弹性塑料制成,又由于连接件7的轴向截面本身呈锯齿形,具有延展性,因此,在佩戴者活动的过程中,皮带扣环通过连接件7,能够始终与人体保持贴合,因此,能够减少人体佩戴异物感,从而,能够增加人体的佩戴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的同时,皮带扣环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与所述包身9的上边缘1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包身9的上边缘所在的水平面,此时,具有皮带扣环的包不会向佩戴者身体外部探出,因此,无论佩戴者如何活动,也不会增加对人体的垂坠作用力,因此,能够增加人体的佩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皮带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皮带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皮带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扣环在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扣环在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皮带扣环的包在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皮带扣环的包在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皮带扣环及具有皮带扣环的包,该皮带扣环够减少人体佩戴异物感,该包在减少人体佩戴异物感的同时,还不会增加对人体的垂坠作用力,因此,能够增加人体的佩戴舒适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皮带扣环及具有皮带扣环的包,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皮带扣环包括扣环本体8和连接件7。扣环本体8包括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和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之间连接在一起,第一部分1的下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下边缘之间连接在一起,于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3,容置空间3供皮带穿过。连接件7通过其上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部分1的自由端,连接件7的下边缘用于对外连接。连接件7由弹性塑料制成,并且,连接件7的轴向截面呈锯齿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皮带扣环通过与扣环本体8连接的连接件7对外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件7由弹性塑料制成,又由于连接件7的轴向截面本身呈锯齿形,具有延展性,因此,在佩戴者活动的过程中,皮带扣环通过连接件7,能够始终与人体保持贴合,因此,能够减少人体佩戴异物感,因此,能够增加人体的佩戴舒适性。

其中,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和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反复拆装带来的使用繁琐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通过其上边缘、第二部分2通过其上边缘一体成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之间不存在连接接头,因此,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的作用,从而能够延长该皮带扣环的服役寿命。

其中,第一部分1的下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下边缘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将皮带从佩戴者身上取下,只需要首先拆开第一部分1的下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下边缘之间的连接,将扣环本体8在皮带的指定位置从皮带与人体之间的间隙穿过,再将扣环本体8折回,之后再将第一部分1的下边缘与第二部分的下边缘之间通过一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即可将包佩戴至人体,因此,能够避免在公众场合拆解皮带才能将包佩戴至人体的尴尬,能够做到即扣即用。

其中,第一部分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铆钉扣的母端6a、第二铆钉扣的母端6b。第二部分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铆钉扣的子端4a、第二铆钉扣的子端4b。第一铆钉扣的母端6a的位置与第一铆钉扣的子端4a的子端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铆钉扣的母端6b的位置与第二铆钉扣的子端4b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一铆钉扣的母端6a与第一铆钉扣的子端4a扣合在一起,并且,第二铆钉扣的母端6b与第二铆钉扣的子端4b扣合在一起时,于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3,容置空间3供皮带穿过。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将皮带从佩戴者身上取下,只需要首先开启第一铆钉扣和第二铆钉扣,将扣环本体8在皮带的指定位置从皮带与人体之间的间隙穿过,再将扣环本体8折回,扣好第一铆钉扣和第二铆钉扣,即可将包佩戴至人体,因此,能够避免在公众场合拆解皮带才能将包佩戴至人体的尴尬,能够做到即扣即用。

其中,第一铆钉扣与第二铆钉扣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容置空间3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分别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能够为皮带提供一矩形容置空间,又由于皮带本身在宽度上较为均一,因此,当与皮带配合应用后,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包的方向发生倾斜的可能性。

其中,第一部分1的顶部边缘设有第一豁口,第二部分2的顶部边缘设有第二豁口,第一豁口与第二豁口对接后,形成一空洞5,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被空洞5分隔为第一肩带11a和第二肩带11b。在这种情况下,在皮带穿过容置空间3的过程中,一旦皮带的边缘被扣环本体8干涉时,能够通过该空洞5对皮带进行调整,因此,能够降低皮带穿过扣环本体8的过程的难度。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6和附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包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皮带扣环和包身9。皮带扣环通过连接件7的下边缘连接于包身9后,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与包身9的上边缘1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或者,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包身9的上边缘所在的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包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皮带扣环的同时,皮带扣环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与所述包身9的上边缘12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或者,所述第一部分1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二部分2的上边缘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包身9的上边缘所在的水平面,此时,具有皮带扣环的包不会向佩戴者身体外部探出,因此,无论佩戴者如何活动,也不会增加对人体的垂坠作用力,因此,能够增加人体的佩戴舒适性。

其中,在包身9的背部10上,与连接件7的连接处设有口袋(图中未示出),通常情况下,连接件7至少一部分处于口袋(图中未示出)内。在这种情况下,当包内物品的重量较小,或者包处于闲置状态时,由于连接件7至少一部分处于设置于包身9的背部10上的口袋(图中未示出)内,因此,该口袋能够对该连接件7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该包的服役寿命。

其中,在佩戴包时,第一部分1及连接件7与人体贴合,第二部分2贴合于包身9的背部10。在这种情况下,佩戴者在佩戴包时,由于没有第二部分2对人体的干涉作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少人体的佩戴异物感。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