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组装弹力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0631发布日期:2021-04-09 20:2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充气式组装弹力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式组装弹力鞋,属于鞋类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脚,人类发明了鞋,而人在做跑、跳等剧烈运动时,具有反弹和缓震效果的鞋不但能保护脚部,也能保护腿部关节乃至人的整个身体。在当前的鞋类制造中,人们在鞋底部添加弹力橡胶和密封气垫来增加弹力和缓震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有限,并且这种鞋是用胶水把鞋面和鞋底粘合在一起,使鞋成为一个整体,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只鞋局部损坏的情况,不易修理更不能单独替换,从而废弃了整双鞋,既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也不利于环保。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款可以在整个鞋底中充气,并且可以充气到很高的压力而鞋底不会变形,使其拥有很好的反弹能力和缓震效果,同时鞋面和鞋底之间,以及鞋底的各部件之间可以自由更换的充气式组装弹力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气式组装弹力鞋,该组装弹力鞋不仅拥有很好的反弹能力和缓震效果,而且可对鞋面、上鞋底、充气气囊和下鞋底的任意部件进行更换。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式组装弹力鞋,组装鞋主要由鞋面、上鞋底、充气气囊和下鞋底四部分为非固定胶接而成,其中鞋面与上鞋底活动连接,上鞋底与下鞋底之间设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充气后产生的张力将上鞋底与下鞋底之间的接触面压紧配合;在下鞋底竖直壁上设有充气孔,在充气气囊上的充气阀门与充气孔的位置对应。

所述的上鞋底的外边缘向下弯曲,且弯曲面上设有凸起;下鞋底整体呈凹槽状,且竖壁上端内收呈束口状,束口圆周小于上鞋底外边缘圆周,束口内表面与上鞋底具有凸起的弯曲面通过气囊充气产生的张力压合。

所述的下鞋底由底面、圆周立面和内束环面组成;其中底面内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支撑骨架;底面与内束环面内设有纤维织物层,底面、圆周立面和内束环面与对应位置的支撑骨架和纤维织物层采用橡胶固化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鞋面下部边缘处缝接一圈网格状纤维网,在上鞋底的下弯曲边缘设有连接锯齿,纤维网与连接锯齿挂接,实现鞋面与上鞋底的非胶接形式的连接。

所述的上鞋底的前脚掌处设有至少两条断裂带,断裂带贯穿于上鞋底脚掌的宽度方向;在上鞋底脚心位置处设有一条下弯凹槽,下弯凹槽与断裂带平行,且开口位于上鞋底的上表面;在下弯凹槽的后端设有定位部。

所述的上鞋底上表面,在第一条断裂带前端至定位部之间,除向下弯曲部分安装限位层,限位层与每一条断裂带前后边缘处紧密固定连接,末端与定位部活动连接。

所述的断裂带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面,连接面靠近上鞋底的向下弯曲处,且连接断裂带的前后部分,同时与上鞋底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的上鞋底下表面设有防下弯顶块,防下弯顶块前后成对设置,并位于断裂带靠近向下弯曲处的两侧;在防下弯顶块的下表面设置软性防护罩。

所述的上鞋底的下弯曲面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凸起。

该充气式组装弹力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因为整个鞋底中充满气体,使得本充气式组装弹力鞋拥有非常好的反弹能力和缓震效果;

2、整个鞋的鞋面、上鞋底、充气气囊、下鞋底之间是通过气囊张力进行的物理连接,故相同尺码的各部件之间可自由更换,若想获得不同的反弹力和缓震效果,可以调整充气气囊的气压,或者更换竖壁高度不同的下鞋底;

3、由于竖壁更高的下鞋底,能使充气气囊充入更多气体,不但能增加反弹能力和缓震效果,还有增高效果,但鞋的重量增加却很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充气式组装弹力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鞋底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下鞋底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充气式组装弹力鞋,组装弹力鞋主要由鞋面1、上鞋底2、充气气囊3和下鞋底4四部分为非固定胶接而成,其中鞋面1与上鞋底2活动连接,上鞋底2与下鞋底4之间设有充气气囊3,充气气囊3充气后产生的张力将上鞋底2与下鞋底4之间的接触面压紧配合,上鞋底2的下弯曲面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凸起25,从而增加上鞋底2与下鞋底4之间的摩擦力;在下鞋底4竖直壁上设有充气孔5,在充气气囊3上的充气阀门31与充气孔5的位置对应。充气式组装弹力鞋依靠气囊充气产生的张力将上鞋底2与下鞋底4之间压紧不脱离。

所述的上鞋底2的外边缘向下弯曲,且弯曲面上设有凸起,凸起增加了与下鞋底4的摩擦力;下鞋底4整体呈凹槽状,且竖壁上端内收呈束口状,束口圆周小于上鞋底2外边缘圆周,束口内表面与上鞋底2具有凸起的弯曲面通过气囊充气产生的张力压合,下鞋底的束口包裹上鞋底,避免两者脱离。

为增加下鞋底的强度,但不能减小下鞋底的韧性,下鞋底4由底面、圆周立面和内束环面组成;其中底面内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支撑骨架41;底面与内束环面内设有纤维织物层42,底面、圆周立面和内束环面与对应位置的支撑骨架41和纤维织物层42采用橡胶固化为一体结构。其中内束环面内加入纤维织物层加强强度的同时不失柔韧性,以保证上下鞋底的连接;其中底面内加入支撑骨架和纤维织物层以保证其在气囊张力下不会变形;其中圆周立面不设纤维织物层使其拥有橡胶的伸缩性,当气囊受到高压力时,通过圆周立面的更多变形来增加鞋的缓震效果。

所述的鞋面1下部边缘处缝接一圈网格状纤维网11,在上鞋底2的向下弯曲的边缘处设有连接锯齿31,纤维网11与连接锯齿31挂接,实现鞋面1与上鞋底2的非胶接形式的连接。通过纤维网11挂接,不仅保证了连接强度,同时不影响鞋面与鞋底的弯曲。

为了保证上鞋底具有一定的弯曲性能,上鞋底2的前脚掌处设有至少两条断裂带21,断裂带21贯穿于上鞋底2脚掌的宽度方向;在上鞋底2脚心位置处设有一条下弯凹槽27,下弯凹槽27与断裂带21平行,且开口位于上鞋底2的上表面,下弯凹槽27的设置目的是保证上鞋底具有一定的下弯能力,以装配到下鞋底的束口内;在下弯凹槽27后端设有定位部23。

所述的上鞋底2的上表面,在第一条断裂带前端与定位部23之间,除向下弯曲部分安装限位层24,限位层24与每条断裂带前后边缘处紧密固定连接,末端与定位部23活动连接。限位层24需柔软可反复弯曲并且拥有很高的强度,限位层24设置后,不仅实现了前脚掌的弯曲,同时上鞋底和下鞋底装配后,拉紧限位层24与定位部23连接,下弯凹槽27不能再向下弯曲。其中定位部23嵌入到上鞋底2内,并具有卡扣或挂钩等现有结构,以保证与限位层24的有效连接。

所述的断裂带21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面22,连接面22靠近上鞋底2的向下弯曲处,连接断裂带21的前后部分,且与上鞋底2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的上鞋底2下表面设有防下弯顶块26,防下弯顶块26前后成对设置,并位于断裂带21靠近向下弯曲处的两侧,在防下弯顶块26的下表面设置软性防护罩29,从而保护气囊免受磨损。所述的下弯凹槽27与断裂带21平行,且开口位于上鞋底2的上表面保证了上鞋底强度的同时,能够适当下弯,保证上鞋底能嵌入到下鞋底的束口内。

所述上鞋底2对材料的选择有一定要求,该材料需在一定厚度时有很好的强度,不会在气囊张力作用下变形;在适当厚度时可适当弯曲而不失强度,如下弯凹槽27处,能够适当弯曲使上鞋底2嵌入下鞋底4即可;在很薄时可轻易弯曲,如连接面22处,连接面22的设置只是为了上鞋底2的一体性。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有塑料、碳纤维、金属等,但金属比重大增加了鞋的重量,而碳纤维价格昂贵,所以塑料是理想的材料,如选择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做为上鞋底的材料,限位层24也可选择由拉伸工艺生产的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为材料,由于二者为相同材料可通过焊接直接热塑连接,为加强强度限位层24可选择多层薄膜的形式与上鞋底连接,这样限位层24既有强度又不失柔韧性,保证了上鞋底具有反复弯曲能力。

本充气式组装弹力鞋的组装过程为:

1、把充气气囊放入下鞋底底部,同时把充气阀门放入下鞋底的充气口内;

2、用上鞋底2底部的所有锯齿勾住鞋面1底部的纤维网11,然后把上鞋底的鞋尖部放入下鞋底的鞋尖内,松脱限位层24与定位部23的连接,在下弯凹槽27处向下弯曲上鞋底,把上鞋底鞋跟放入下鞋底鞋跟内,跟着压平上鞋底,使下鞋底4束口处包住上鞋底2边缘有尖锐凸起的弧面部分,最后将限位层24与定位部23连接,使得上鞋底的下弯凹槽27不能再向下弯曲;

3、用充气装置给气囊3充气,由于此时的整个上鞋底不能再向下弯曲,同时下鞋底上端束口处圆周小于上鞋底外围边缘圆周,而且在上鞋底边缘弧面接触面上有尖锐凸起来增加摩擦力,所以在充气气囊张力作用下连接了鞋面的上鞋底和下鞋底紧密结合在一起,压力根据个人体重不同而定,充气完成后压上充气口盖,组装完成;

4、在鞋长时间闲置时,放掉气囊3内的大部分气体,保持低压力,以增加鞋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