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式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96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式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器,尤其是有关把式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把式机动车已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敞棚式机动车速度高、风力大、降温快,日久天长对驾驶员双手造成一定的损害,并导致不同程度地反应迟钝、动作延缓,严重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严寒的冬季其表现尤为突出。
现有的各种电热材料和技术,包括金属质电热丝、电热膜、电热涂料等等,经过实验均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电热手套这一特定载体。因为该产品避免和抵御风寒侵袭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确保驾驶操作的方便,灵巧及准确。因而电热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伸缩性及张力强度,以使电热手套保温、保健的同时,象其它手套一样柔软舒适、伸缩自如、灵巧方便。首先,用于常规保温产品的金属质电热丝如电热毯、电热褥中,在使用时特别注明不可折叠使用,用于电热手套装置有一定矛盾。若电热丝设置密度低时,发热不均匀,保温效果差,密度高时,发热比较均匀,但由于金属的刚性和氧化后的脆性,使得手套僵持笨拙,甚至妨碍操作的灵活与准确。况且由于驾驶和操作中频繁的曲伸运动,使其电热丝逐渐断裂,很快几乎全部散失电热功能。其次,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热涂料技术,成本低廉、制备简单,但由于电热手套发热面为复杂的几何曲面,电极的设置及内导线的布局势必复杂化,且电极损坏问题同样不易解决。又由于涂层本身在常温下的硬度和脆性,不仅影响手套的伸缩性能而且降低了涂层的寿命和发热效果。第三,电热膜技术虽然可以较好地解决电极损坏及发热均匀性问题,但其昂贵的价格及其物理属性,使手套透气性差,且掌心面发热膜寿命缩短很多,性能价格比降低。至于采用非传统电热材料解决这一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用新型地功能材料作为电热材料,经过简便易行地加工方式而完成的融保温性和保健性为一体地把式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而且像普通手套一样灵巧舒适,双手活动自如,操作灵活方便,发热均匀稳定,质量高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是如下实现的一种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热手套、导电把套以及调温器,所述电热手套内敷导电发热层和红外辐射层,并装有电能导入入扣,所述导电把套在其表面与所述电能导入扣相应点设置有导电触片,所述调温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发电机及导电把套的导电接触片连通,以控制手套温度。
电热手套由真皮外套、红外辐射层、层电发热层、内衬手套、电极、内导线及电能导入扣构成。真皮外套、红外辐射层及内衬手套其结构及缝制与普通手套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红外辐射层选用远红外纤维布缝制,且其与真皮外套均在掌心面留有一对位置完全相应的圆孔。导电发热层内侧面分指平行排列着若干束导电纤维束,且排列密度因区域变化而不同。导电纤维束在指尖部位通过导电布块相通,在手套入口处分掌心侧,掌面侧通过导电布条与电极相通。电能导入扣安装在真皮外套与红外辐射层的一对圆孔上,扁平内导线穿过该两层夹层间将电极与电能导入扣连通。若完全采用导电布,则是用切割好的不同电导率的导电布条代替导电纤维束。
导电把套由同型号把套改制而成,主要是在把套外表面与电热手套电能导入扣相应部位设置有导电接触片,并以磁力吸合和握压双重方式与电能导入扣形成无线导通,导电把套安装时,需先卸下原有把套。
调温器安装在车体上,共输入与车载发电机相连,输出端与导电把套导电接触片相通。调节调温器,可以控制手套的发热功率及温度高低。
这样,使用时戴好手套,双手握把,启动发动机,发电机电流经车载线路进入调温器,然后经导电把套上的导电接触片传导到电能导入扣,由扁平内导线,电极、导电布条、导电纤维束形成回路,直接传导或激励红外纤维产生红外辐射到人体。只要不停机,双手不离把套,手套中就不断地产生热量和红外辐射,通过血液循环,保证行驶中的体温及双手操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达到抵御风寒侵袭和安全行车的目的。而且,这种电热手套完全适用于在安全电压范围内,以其它方式供电的各种场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首先,在加热方式上引入导电纤维和导电布,采用导电布时为面发热,采用导电纤维时为准面发热。这种非传统加热材料,既能导电发热又具有很高地强力和模量,且与普通纤维一样柔软透气,又不易发生氧化。因此电热手套与普通真皮手套一样灵巧柔软、储藏方便、性能稳定、发热均匀,质量高寿命长。第二,由于选用远红外纺织品,虽不直接贴手,但在电热效应激励下,可以更好地发射红外辐射,形成红外辐射与生命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保温、抑菌和保健功能。第三,采用合金磁质电能导入扣与导电把套形成磁力吸合和握压双重型式的电能无线导入法,既保证了电路导通良好,又兼顾了双手操作灵活方便与行车安全。总之,把式机动车上的电热保健手套装置设设计方案,融保温保健及柔软性和方便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把式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主要包括电热手套、导电把套及调温器三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手套部分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手套部分掌面侧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手套部分内导线设置及其与电能导入扣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手套部分指间缝条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手套部分导电发热层展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电把套部分把套构造三面视图。图7a为主视图;图7b为俯视图;图7c为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电把套部分定位块放大三面视图。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俯视图;图8c为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调温器部分电原理图。
如图2所示,电热手套分层结构包括真皮外套层(2)、红外辐射层(3)、布质内衬层(5)及置入红外辐射射层和布质内衬层夹层间的导电发热层(4)四层结构。真皮外套层、红外辐射层及布质内衬层其结构及缝制工艺与普通手套完全相同,指间均为全封闭结构,指间用图4所示指间缝条(9)缝合,三种质地缝条与三层手套对应由表及里分别为皮质、远红外纤维布及普通衬布。区别仅在于真皮外套与红外辐射层掌心面分别缝制有一对位置完全对应的圆孔(6),如图3所示,合金磁质电能导入扣(1)与扁平内导线(7)通过接线环(8)连接,并与导电发热层在M'N'总相通,内导线设置在真皮外套与红外辐射层的夹层中,电能导入扣内扣通过上述两层上的一对圆孔及夹层中内导线的接线环与外扣机械连接,锁死固定在该两层小圆孔上。
导电发热层内部结构如图5、图6所示,以粘合衬布(19)为该层结构基料,在五指指尖部位设置有导电布块,分别为小指(11、11'),无名指(12,12'),中指(13,13'),食指(14,14')和拇指(15,15');在小指、无名指、中指分叉部位设置有中间导电布条(10);在手套入口处设置有电极(17)及电极导电布条(15)。沿手指方向分指平行排列着若干束导电纤维束(16),而且为了保证配戴时实质性温度均匀,发热层导电纤维束密度分为三个区域,即一区小指、无名指、中指导电布块至中间导电布条,每指每侧面均为6束;二区中间导电布条至电极导电布条,平均每指单侧面均为8米;三区食指及拇指双侧面,每个侧面均为10束。布线完成后,采用加热法,使导电布、导电纤维束与粘合衬布紧密结合,并使导电布、导电纤维束相交部分重叠接触。其中所述导电布为碳布,所述导电纤维束为碳纤维。
缝合第一步,扎制垫块,在基料布与外层圆孔位置对应点,扎上一对圆形绒质垫块。第二步拇指缝合,将带有(15')标号的小块向后翻起,使(15)标号的大块基料底边、电极导电布条与整体基料对应线完全对齐,指尖(15,15')相对,沿大块基料两侧边扎线,形成圆锥状形式。第三步四指缝合,将整体基料沿中心线对折,指尖11-11'、12-12'、13-13'、14-14'相对吻合,用耐热线将指尖部位相对缝合,通过导电布块使两侧面的导电纤维束可靠连接。第四步电极缝合,先将内导线与电极牢固连接,然后分掌心侧和掌面侧为两极,以电极导电布条为内层面,包好由多股软线组成的电极,以基料布为外层裹紧按实,经往复扎制达到可靠连接。第五步常规缝合,按一般缝纫法完成导电发热层缝合。图中M1N两点为扁平内导线端部,实际上它与图3中M'、N'点是对应相接的。
套装时,第一步将红外辐射层装入真皮外套,对准两层四个小孔位置。第二步将导电发热层套好在内衬手套外,并将两层在指尖部局部缝合。第三步将以上两步半成品对套,使电能导入扣内扣凸点从小孔及内导线接线环穿出,并将内导线置入外两层夹层中。第四步将电能导入扣外扣与内扣机械联接,并检测线路连接及发热效果。第五步内翻外套真皮,完成入手处层间缝合,外观如
图1所示。
导电把套的结构如图7所示,主要是在普通把套上与电热手套电能导入扣相应位置制备有两个完成相同的矩形锥式切口(21),且沿导电把套(20)轴向通过两矩形锥式切口的中心点有一轴向切槽(22),另外制备有两块形状大小完成相同的胶质定位块(23),其结构放大如图8所示。定位块上有一与把套轴向切槽对应的对等切槽(24),且另有一径向切槽(25)。
外导线(26)由E'端沿导电把套的轴向切槽,至定位块对等切槽,最后经定位块径向切槽与外导线接线片(27)相连。另一导线从F'端沿导电把套轴向切槽,中间穿过上述定位块对等切槽,到达另一定位那个对等切槽,经其径向切槽与另一外接线片相连。
螺钉(28)穿过弧形导电接触片(29)及外导线接线片拧在定位块细孔中。由于弧形导电接触片大于矩形切口,随着螺钉的拧入把套切口锥面与定位块锥面,弧形导电接触片与把套圆柱面之间的压强均逐渐增大,最终使该处实现机械紧定,同时外电路通过外导线接线片与弧形导电接触片可靠导通。该结构设计利于其它季节用另外的定位块替代电路部分,并不影响把套外观。
调温器电原理如图9所示,图中K为单刀四掷开关,电容C<C',电阻R承为放电用,防止电容C、C'蓄有电势,亦可不要。K1点为高温,K2点为中温,K3点为低温,K0为关闭。图中A、B端与发电机输出相连,E、F端与图7中E'、F'相通。
这样,使用时发电机电流由图9中A、B端进入,经调温器调节,沿E、F端输出到图7中的E'、F'端,然后到达导电把套上的四个弧形导电接触片完成外电路连通。再由电能导入扣进入电热手套,通过内导线由M'、N'至M、N到电极,由导电纤维束及导电布形成负载,导电纤维束发热,激励红外辐射层产生红外辐射,实现保温、保健的双重功效。
最后就本实用新型引入的功能材料-导电纤维和导电布作一简要说明。导电纤维以聚丙烯腈原丝在200-300℃的空气中预氧化,继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1000℃以上高温炭化,获得乱层石墨结构;导电布则是在原丝预氧化后,先行编织预氧丝布,最后完成炭化达到导电发热目的。这种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是公知的。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热手套、导电把套以及调温器;所述电热手套内敷导电发热层和红外辐射层,并装有电能导入扣,所述导电把套在其表面与所述电能导入扣相应点设置有导电触片,所述调温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发电机及导电把套的导电接触片连通,以控制手套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电发热层平行排列着若干束导电纤维束,所述导电纤维束在指尖部位通过发热导电布块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电布为碳布,所述导电纤维束为碳纤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电把套上备有2块相同的胶质定位块,以固定所述把套内轴向切槽内导线;定位块另一侧固定着与导线连接的导电接触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能导入扣是合金磁质电能导入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温器中设有4档温控开关。
专利摘要一种机动车上的电热手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热手套、导电把套以及调温器;所述电热手套内敷导电发热层和红外辐射层,并装有电能导入扣,所述导电把套在其表面与所述电能导入扣相应点设置有导电触片,所述调温器的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发电机及导电把套的导电接触片连通,以控制手套温度。它融保温、保健为一体,且配戴舒适,灵巧柔软,质量高寿命长。
文档编号A41D19/00GK2343822SQ9824089
公开日1999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9日
发明者谢亚平 申请人:谢亚平, 宁志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