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408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属于鞋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鞋底一般包括中底和大底,大底的材料一般是使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两者缩写为RB,即英文rubber)及补强剂等。因为大底位于鞋底的最底部,主要起到防滑、耐磨、抗腐蚀等作用。中底胶合在大底上面,跟上层的鞋面接触,主要由EVA或者MD材料制成,EVA中底是把材料注入或者射入模具后通过高温加热后一次成型的鞋中底,也叫做一次发泡中底,EVA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同时表面光泽性和化学稳定形好;MD中底也叫phylon,是把材料注入模具后,通过两次高温加热后烧制成型的鞋中底,被称为二次发泡中底,相比于EVA它的柔软性和弹性更加出色,具有优良的缓震性能,而且十分轻便,但是MD材料制作成本高,而且不易降解不利于环保,高温时候会收缩易皱。
[0003]因此中底单独用EVA材料虽然耐气候性,不易收缩,成本便宜,但是显得笨重而且减震效果不出色;中底单独采用MD材料虽然轻便,减震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高温易收缩变形,不利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综合了 EVA和MD材料作为中底的优点,使鞋底既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高温又不易变形,而且成本相对较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由RB材料制成,所述中底由EVA材料制成,中底包括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中底的前脚掌部开设有掌部填料腔,前脚掌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中底的后脚跟部开设有跟部填料腔,后脚跟部的周向开设有U形的第二缺口,第二缺口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所述掌部填料腔和跟部填料腔分别填充有MD材料。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EVA材料作为中底的框架,使中底与大底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在高温等恶劣环境中也不容易产生变形导致脱胶,同时在中底的主要受力区域中底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设置填料腔,把具有轻便和优良缓震性能的MD材料填充在里面,人们走动时具有较好的回弹力,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设置可以使鞋底受压时MD材料被压缩,中底和大底在缺口处的距离逐渐变小,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第二缺口设置成U形是为了让它与跟部周向的弧形面更好的配合。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设有若干横向的条状嵌合槽,条状嵌合槽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所述大底的后脚跟部设有嵌合块,嵌合块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MD材料通过填料腔进入到嵌合槽和嵌合块中,使MD材料能够更好的结合在鞋底中,不易脱离,以克服其高温易变形的缺点。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覆盖所述中底的前脚掌部的头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们有时会用鞋子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踢东西,比如足球等,容易导致大底和中底脱胶,把大底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覆盖在中底的前脚掌部的头部,主要受力都覆盖在大底上,故不容易脱胶。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第一防滑纹路,所述大底的后脚跟部设有以所述嵌合块为中心周向散射的第二防滑纹路,所述大底的后脚跟部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防滑纹路的U形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鞋底要经常弯曲,比如蹲下或者跳高等运动中,鞋底抗挠裂性是鞋底的一项重要指标,足部挠曲作用产生应变,鞋底可能磨损开裂或者断裂,这里纵横交错的第一防滑纹路横向能够使鞋底前脚掌部易弯曲,使人们运动感觉轻便,纵向能使鞋底前脚掌部保持较好的韧性,不易开裂。大底的后脚跟由于不会产生弯曲变形,故设置成中心周向散射的形式,能够保护人们各种角度滑动鞋底时防滑性。U形槽相当于进一步增加底部的粗糖度,进一步提尚防滑能力。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和大底的后脚跟部之间还设有若干加强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大底的前脚掌部要经常弯曲,会使得其与后脚跟部之间出现一定的变形,时间长久会导致开裂,加强筋能保护两者的连接性,使鞋子寿命更长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表面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底面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侧面视图。
[0018]附图标记:1、中底;2、大底;3、掌部填料腔;4、跟部填料腔;5、第一缺口 ;6、第二缺口 ;7、条状嵌合槽;8、嵌合块;9、第一防滑纹路;10、第二防滑纹路;11、U形槽;1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鞋底,包括大底2和中底1,所述大底2由RB材料制成,所述中底I由EVA材料制成,中底I包括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中底I的前脚掌部开设有掌部填料腔3,前脚掌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 5,第一缺口 5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3 ;中底I的后脚跟部开设有跟部填料腔4,后脚跟部的周向开设有U形的第二缺口 6,第二缺口 6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4,所述掌部填料腔3和跟部填料腔4分别填充有MD材料。由EVA材料作为中底I的框架,使中底I与大底2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在高温等恶劣环境中也不容易产生变形导致脱胶,同时在中底I的主要受力区域中底I的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设置填料腔,把具有轻便和优良缓震性能的MD材料填充在里面,人们走动时具有较好的回弹力,第一缺口 5和第二缺口 6的设置可以使鞋底受压时MD材料被压缩,中底I和大底2在缺口处的距离逐渐变小,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0020]大底2的前脚掌部设有若干横向的条状嵌合槽7,条状嵌合槽7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3,大底2的后脚跟部设有嵌合块8,嵌合块8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4。MD材料通过填料腔进入到嵌合槽和嵌合块8中,使MD材料能够更好的结合在鞋底中,不易脱离,以克服其高温易变形的缺点。
[0021]大底2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覆盖所述中底I的前脚掌部的头部。由于人们有时会用鞋子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踢东西,比如足球等,容易导致大底2和中底I脱胶,把大底2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覆盖在中底I的前脚掌部的头部,主要受力都覆盖在大底2上,故不容易脱胶。
[0022]大底2的前脚掌部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第一防滑纹路9,大底2的后脚跟部设有以嵌合块8为中心周向散射的第二防滑纹路10,大底2的后脚跟部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防滑纹路10的U形槽11。由于鞋底要经常弯曲,比如蹲下或者跳高等运动中,鞋底抗挠裂性是鞋底的一项重要指标,足部挠曲作用产生应变,鞋底可能磨损开裂或者断裂,这里纵横交错的第一防滑纹路9横向能够使鞋底前脚掌部易弯曲,使人们运动感觉轻便,纵向能使鞋底前脚掌部保持较好的韧性,不易开裂。大底2的后脚跟由于不会产生弯曲变形,故设置成中心周向散射的形式,能够保护人们各种角度滑动鞋底时防滑性。U形槽11相当于进一步增加底部的粗糖度,进一步提尚防滑能力。
[0023]大底2的前脚掌部和大底2的后脚跟部之间还设有若干加强筋12。由于大底2的前脚掌部要经常弯曲,会使得其与后脚跟部之间出现一定的变形,时间长久会导致开裂,加强筋12能保护两者的连接性,使鞋子寿命更长久。
【主权项】
1.一种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其特征是:所述大底由RB材料制成,所述中底由EVA材料制成,中底的前脚掌部开设有掌部填料腔,中底的前脚掌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中底的后脚跟部开设有跟部填料腔,后脚跟部的周向开设有U形的第二缺口,第二缺口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所述掌部填料腔和跟部填料腔分别填充有MD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设有若干横向的条状嵌合槽,条状嵌合槽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所述大底的后脚跟部设有嵌合块,嵌合块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的头部覆盖所述中底的前脚掌部的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第一防滑纹路,所述大底的后脚跟部设有以所述嵌合块为中心周向散射的第二防滑纹路,所述大底的后脚跟部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防滑纹路的U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是:所述大底的前脚掌部和大底的后脚跟部之间还设有若干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其特征是:所述大底由RB材料制成,所述中底由EVA材料制成,中底包括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中底的前脚掌部开设有掌部填料腔,前脚掌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缺口连通所述掌部填料腔;中底的后脚跟部开设有跟部填料腔,后脚跟部的周向开设有U形的第二缺口,第二缺口连通所述跟部填料腔,所述掌部填料腔和跟部填料腔分别填充有MD材料。该方案综合了EVA和MD材料作为中底的优点,使鞋底既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高温又不易变形,而且成本相对较底。
【IPC分类】A43B13-02, A43B13-18
【公开号】CN204483213
【申请号】CN201520162598
【发明人】杨于明
【申请人】浙江台州喜得宝鞋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