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气散、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715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顺气散、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疝气用的顺气散、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中成药及生产方法。
目前,治疗疝气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手术治疗和疝气托、带治疗。但由于疝气复发率较高,采用手术治疗的疝气患者复发后更加痛苦,病情更加严重;采用疝气托、带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痛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国内采用中草药治疗疝气的相关报导逐渐增多。如1998年2月4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71946A)和同年12月2目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200294A)均公开了用中草药制作“疝气散”或“疝气平”的技术方案。上述二则专利申请的使用效果,未见临床实例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疝气有明显效果的顺气散、丸、胶囊及其简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取荔枝核、白芍、当归、党参、茯苓、白术、上桂、甘草、枳壳、柴胡、乌药、附片作原料,其重量分别为0.9~1.1kg、0.65~0.85kg、0.9~1.1kg、0.9~1.1kg、0.9~1.1kg、0.65~0.85kg、0.15~0.35kg、0.15~0.35kg、0.4~0.6kg、0.4~0.6kg、0.4~0.6kg、0.4~0.6kg,将它们按比例配好,洗净、烘干、粉碎、混匀,过100目筛,然后A、装入包装袋,即得顺气散;B、装入胶囊,即得顺气胶囊;C、加蜂蜜提炼,即得顺气丸。
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有补气和血、润肠、通便的功能,对治疗疝气具有标本同治,疗效稳定的功效,且制作方法简便,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下通过一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取原料荔枝核1kg、白芍0.75kg、当归1kg、党参1kg、茯苓1kg、白术0.75kg、上桂0.25kg、甘草0.25kg、枳壳0.5kg、柴胡0.5kg、乌药0.5kg、附片0.5kg,将它们用清水洗净、晾去水份,再用微火烘干或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用粉碎机打碎、搅拌均匀,过100目筛,筛出的粗颗粒可作进一步粉碎处理。细颗粒用无毒塑料袋或胶囊封装,也可加蜂蜜提炼成药丸。如需大量制药,按照上述比例加大药量即可。
采用本发明治疗腹外疝气达500余例,通过480例临床观察,男442例,女38例,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3个月,平均病程6.5年。右侧疝211例,左侧疝242例,双侧疝18例,其中手术后复发者26例。结果480例患者服用本药方1~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78.6%、97.6%、99%。
服用后随访407例,占84.8%。最长时间6个月,最短时间2个月。本发明治疗机理主要为对肌腱、肌膜或/和囊壁产生粘着作用、引起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疝管闭锁,而达到治愈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疝气用的顺气散、丸、胶囊,其特征是由荔枝核、白芍、当归、党参、茯苓、白术、上桂、甘草、枳壳、柴胡、乌药、附片组成,其重量分别为0.9~1.1kg、0.65~0.85kg、0.9~1.1kg、0.9~1.1kg、0.9~1.1kg、0.65~0.85kg、0.15~0.35kg、0.15~0.35kg、0.4~0.6kg、0.4~0.6kg、0.4~0.6kg、0.4~0.6kg。
2.一种治疗疝气用的顺气散、丸、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按比例配好,洗净、烘干、粉碎、混匀,过100目筛,然后A、装入包装袋,即得顺气散;B、装入胶囊,即得顺气胶囊;C、加蜂蜜提炼,即得顺气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配比为荔枝核1kg、白芍0.75kg、当归1kg、党参1kg、茯苓1kg、白术0.75kg、上桂0.25kg、甘草0.25kg、枳壳0.5kg、柴胡0.5kg、乌药0.5kg、附片0.5k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如需大量制药,按照上述比例加大药量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疝气的顺气散、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由荔枝核、白芍、当归、党参、茯苓、白术、上桂、甘草、枳壳、柴胡、乌药、附片按一定比例组成,经洗净、烘干、粉碎、过筛、提炼、包装,其成药形状为粉状、胶囊状或圆丸状,对久治不愈或术后复发的疝气有显著疗效,且制作方法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P43/00GK1322541SQ00113418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0日
发明者吴志伟 申请人:吴志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