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疡膏药的配方和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26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肿疡膏药的配方和制法的制作方法
中医外治法中的“薄贴”,近代称为膏药。其对某些疖肿脓疡,以及风、寒、湿痹痛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而于民间广为应用。但传统的制法有些弊端,诸如以油熬炸药物、致使一些药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一些水溶、醇溶药效成分难以在油脂中溶出;一些物质被高温炭化;一些药效成分混于膏药基质的深层难以释放;膏药底衬材质欠佳,易龟裂和渗漏而污染衣物等。
本发明的目的将多年临床研制的配方,采用现代提取技术,改进制做工艺,选用新型材质做底衬,制成治疗痈疽疔疮等浅表组织感染,以及乳腺炎、腮腺炎等高效、卫生的膏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依据病种分为1号和2号膏药,按患处的面积各分为大、中、小号。以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为载体,做膏药的底衬,使之不龟裂、不渗漏,防止污染衣物。采取分层制膏法,即膏药本身分为基质和药层;以麻油加热炼油,加入赋形剂红丹成膏,做为膏药本身的基质;将提取和粉碎的药物,平铺于基质表层,构成药层,从而使药物更多的作用患处,也避免了基质深部的药效成分难以释出的弊端。改变传统的油浸、油炸的脂提法,采用水提、醇提等现代浸提技术,将配方中的药材分组,依据药性和作用,分别提取有效成分。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多为水溶性和醇溶性,而脂溶性的相对较少;传统的膏药制作工艺多为脂提法,因此水溶性和醇溶性的药效成分则难以提取出来;同时油炸的温度达200-400℃,一些药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分解,失去作用;有的则被高温炭化而损耗。本发明的方法,即可避免了药效成分的损失,又可增加水溶性和醇溶性的药效成分,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改变传统的脂提法为粉碎法,又使药物分布于膏药基质的表层,可更好的发挥作用。由于运用上述诸法制作,体现了新颖而独特的创意。
1号配方主治疖、痈(毛囊炎)、疽(蜂窝炽炎)和继发性脓肿等浅表组织感染。经多年临床实践,选择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拔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中药材组方。可有效的消灭病原菌(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与伤口愈合,达到标本兼治。以麻油加热炼油,油温达270℃以上时,加入红丹熬制成膏,做为膏药的基质,将其平摊于裁剪好的底衬中部;将配方中的药材,依据药性和作用分为A、B、C、D、E五组,分组提制药用成分。D组选用鲜姜、鲜蒜取汁加入膏内,以防止部分病人贴用时皮肤产生过敏反应和起止痒作用。各组提取与制备后,混合一起,加温搅拌,同时加入赋形剂蜂胶成膏,趁热平铺于基质上,构成药层,其上覆盖薄膜做为护膜。其工艺流程见附

图1。
2号配方主治乳腺炎、腮腺炎等。经探索研制,选用具有破瘀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的中药材。改变传统油浸、油炸的脂提法为粉碎法。诸药(冰片等除外)分别低温干燥、粉碎、过120目筛、混合,洒入冰片溶液和鲜姜、鲜蒜汁,充分搅匀,趁膏药基质平摊后,降温之前,将其平铺于基质上,按压使药粉溶入基质的表层中,构成药层。粉碎法即可避免油炸高温破坏有效成分和炭化损耗,较好的保持各药效成分;又使药物居于表层,更好的接触患部,克服了基质深部的药效成分难以释放的缺欠,从而提高了疗效。覆盖薄膜做为护膜。其工艺流程见附图2。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1号配方的实施是先将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进行裁剪,做为膏药的底衬,其长×宽,中号膏药是10×10厘米。取麻油加温炼油,油温达270℃以上时,加入赋形剂红丹(预先炒至黑色)成膏(滴水成珠止),做为膏药的基质,平摊于底衬中部,呈园形,直径4-6厘米,中号膏药每贴的基质用量为10-12克。
1号配方是由没药、杜仲、当归、牛黄、蟾酥、珍珠、僵蚕、穿山甲、防风、木瓜、三七和地产药材台寸、元灶,以及冰片、鲜姜、鲜蒜、麻油、红丹、蜂胶等组成,其每100贴的中号膏药的用量(克)依次为150、200、200、10、40、100、120、150、200、250、250、250、250、40、400、200、2000、800、400。将其分做A、B、C、D、E五组,分别提制。A组药材有杜仲、防风、木瓜、三七等。先将其分别粉碎成粗粉,按配方要求重量称取、混合、共浸泡于70%乙醇中30天,过滤除药渣,滤液回收乙醇,余下药液浓缩至稠膏状。
B组药材有没药、当归、僵蚕、穿山甲、台寸、元灶等。先分别碎断,称重后共浸泡于水中6小时,再将A组过滤后的药渣混入、搅匀,共煮沸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
C组为冰片,称重后以60%乙醇溶解,备用。
D组是鲜姜、鲜蒜,洗净后称重,以机械法挤压取汁,备用。
E组为牛黄、蟾酥、珍珠、称重后,分别粉细,备用。
将A、B、D组提取物和C组溶解物以及E组粉末混匀。加温80-90℃时,加入赋形剂蜂胶,边加边搅,趁热平铺于膏药基质上,按压使之成为一体,构成药层。同时以薄膜(正方形,尺寸与底衬相同),覆盖其上,做为护膜,即得。
2号配方的实施是,首先裁剪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做为膏药的底衬。其中号膏药的尺寸为长×宽=10×10厘米。取麻油加温炼油至270℃以上时,加入赋形剂红丹(预先炒至黑色)成膏(滴水成珠止),将其平摊于底衬的中部,呈园形,直径4-6厘米,中号膏药每贴的基质用量为10-12克。
2号配方是由当归、地丁、红花、甘草、乳香、没药、儿茶、白芷、槐花、生地、血竭和地产药材台寸、元灶,以及冰片、鲜姜、鲜蒜、麻油、红丹等组成,其每100贴的中号膏药的用量(克)依次为60、100、80、80、60、60、120、60、60、80、100、100、100、40、400、200、2000、800。
除冰片、鲜姜、鲜蒜外,诸药分别称重,低温烘干,粉碎,过120目筛,混合均匀成药粉。冰片以60%乙醇溶解,鲜姜、鲜蒜以机械法挤压取汁,共同洒入上述药粉中,搅匀。趁膏药基质平摊时降温之前,将调制好的药粉平铺于基质之上,并按压于基质的表层内。以薄膜(正方形,大小与底衬相同)覆盖其上,做为护膜,即得。
用法取膏药稍加温软化,平贴于患处即可。7日为一疗程,未愈时,更换新的膏药,继续下一疗程。
注意事宜贴膏后,极个别患者皮肤产生高度过敏反应者,停用。另求他法。
本发明的效果由于配方合理,改变传统工艺,采用现代技术,制法新颖而独特,从而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例如 王某,女,42岁,抚松县城关人。1989年术后伤口不愈,并继发感染成脓肿,多方诊治,仍不封口。经贴用本膏药1号,前半个月仍不消肿封口;20天时,伤口处出现一段手术缝合线头;又贴到30天时,伤口处出来两块小纱布;又过4天,感染被控制,7天时封口痊愈。
张某,女,38岁,抚松县印刷厂工人。1995年患乳腺炎,久治不愈。经贴用本膏药2号,1个月,炎症得到控制不再疼痛。又贴了三个月肿块消失,治愈,未复发。
经临床300余例验证,本品疗效好、见效快、治愈率高,总有效率在95%以上,且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肿疡膏药的配方和制法。其特征在于依病种分为1号和2号配方。1号主治疖、痈、疽和继发性脓肿等症。诸药按药性和作用分组,分别提取药效成分;以麻油和红丹熬制成膏做为膏药的基质,平摊于用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的底衬之中部;将各组所得的制品混合加温,投入蜂胶成膏,平铺于膏药基质上,构成药层,按压成一体,用薄膜覆盖,做为护膜。2号配方主治乳腺炎、腮腺炎等。以粉碎法将诸药粉碎成药粉,平铺于基质上,按压于基质表层内,构成药层。基质平摊于底衬之中部。以薄膜覆盖,做为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号配方是由没药、杜仲、当归、牛黄、蟾酥、珍珠、僵蚕、穿山甲、防风、木瓜、三七和地产药材台寸、元灶,以及冰片、鲜姜、鲜蒜、麻油、红丹、蜂胶等药材组成,其中号膏药每100贴的用量(克)依次为150、200、200、10、40、100、120、150、200、250、250、250、250、40、400、200、2000、800、400。按药性和作用分为五组,分别制取。A组药材有杜仲、防风、木瓜、三七等,将其分别粉碎成粗粉,称重、混匀、共浸泡于70%乙醇内30天,过滤除药渣,滤液回收乙醇,余下药液浓缩至稠膏状。B组药材有没药、当归、僵蚕、穿山甲、台寸、元灶等,先分别碎断,称重,混匀,浸泡于水中6小时,再加入A组过滤后的药渣,共煎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C组是冰片,以60%乙醇溶解。D组是鲜姜、鲜蒜,洗净、称重,以机械法挤压取汁。E组是牛黄、蟾酥、珍珠,分别研细,混匀。将A、B、C、D、E各组提取物、溶解物、挤压汁、研粉等,混合均匀,加温80-90℃时,加入蜂胶,边加边搅成膏,趁热平铺于基质上,按压使之成为一体,构成药层。麻油加温至270℃以上时,搅加红丹熬成膏(滴水成珠止),做为基质,每贴用量10-12克。以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做底衬,其中号膏药的长×宽=10×10厘米。以薄膜做护膜,其尺寸与底衬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号配方由当归、地丁、红花、甘草、乳香、没药、儿茶、白芷、槐花、生地、血竭和地产药材台寸、元灶,以及冰片、鲜姜、鲜蒜、麻油、红丹等组成,其中号膏药每100贴的用量(克)依次为60、100、80、80、60、60、120、60、60、80、100、100、100、40、400、200、2000、800。除冰片、鲜姜、鲜蒜外,诸药分别称重,低温烘干,粉碎,过120目筛,将各药混合拌匀。洒入冰片(以60%乙醇溶解)及鲜姜、鲜蒜汁(洗净称重后,以机械法挤压取汁)拌匀。趁膏药基质平摊时降温之前,将调制好的药粉平铺于基质上,并按压于其表层内,构成药层。以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做底衬,其中号膏药的长×宽=10×10厘米。取麻油加温至270℃以上时,加入红丹熬成膏做为基质,其中号膏药每贴用量为10-12克。覆盖薄膜做为膏药的护膜,其尺寸与底衬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肿疡膏药的配方和制法。按病种分为1号和2号配方。1号主治疖、痈、疽和脓肿等症,改传统的油浸、油炸脂提法,为分组水提、醇提和压榨等,减少了油炸高温造成的药效成分损耗,增加了水溶性和醇溶性的成分;又采用分层制膏法,将麻油和红丹熬制成膏做为基质,所提取的药物平铺其上,构成药层,使较多药物直接作用患部。基质平摊于无纺胶布或远红外纤维胶布的底衬上。薄膜覆盖做护膜。2号主治乳腺炎、腮腺炎等。改传统的脂提法为粉碎法,将粉碎的药粉平铺于基质上,按压于基质表层内,构成药层。经多年实践,配方合理,制法新颖而独特,300余例临床验证,疗效好、见效快、治愈率高,总有效率在95%以上,且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9/06GK1433785SQ02100410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4日
发明者李振滨 申请人:李振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