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冲洗吸引式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806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冲洗吸引式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物理疗法器械,特别是一种抢救各种危重病人时用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可冲洗吸引式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通常,医务人员抢救病人建立人工气道时所使用的气管导管主要是由用于连接通气机的主管道和主管道上设置的套囊构成。其中,主管道为一等壁厚的圆形管道,并且,主管道上设置的套囊位于该主管道的下部,而用于连通套囊和充气装置的充气通道设置在主管道管壁内。该气管导管使用时,由于插入气管中的导管会导致病人口咽和气道分泌物的分泌水平提高,产生大量的分泌物,而胃肠道营养时,胃肠道内容物返流可有亚临床型吸入,故均会构成“肺胃途径的感染”。机械通气患者虽有套囊的保护,但由于气道内压力的变化,气道内径会随呼吸运动的改变而改变,而套囊则是相对不变的,使吸入的发生难以避免。据统计机械通气患者至少有21%-50%的吸入发生率。同时,口咽和胃肠道内分泌物含大量的各种致病菌,随着吸入容易到达下呼吸道,引起感染,使通气机相关性肺炎成为人工气道建立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各种危重病如SARS、ARDS、呼吸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吸入发生率,预防通气机相关性肺炎,曾有一种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帮助吸除患者口咽部至套囊以上的储留物,以降低吸入,但由于该可冲洗式气管导管中的冲洗通道也设置在圆形主管道的管壁内,受主管道管径及管壁厚度的限制,冲洗通道管径仅0.6-0.8mm,管径较小,吸引作用有限,套囊以上的储留物不能得到充分吸引,效果较差,仍难以避免气管内吸入现象的发生,加之该导管属进口产品,昂贵的价格,也难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冲洗、吸引患者口咽部至套囊以上储留物,避免吸入发生,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普及推广的可冲洗吸引式气管导管。
其具体解决方案是用于连接通气机的主管道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一凸起,而冲洗吸引通道设置在凸起部位的管壁内,以使得设置在此处的冲洗吸引通道具有足够的工作内径,确保冲洗吸引的畅通。
本实用新型将冲洗吸引通道设置在主管道管壁凸起部位的管壁内,在大大增加冲洗吸引通道内径的同时,又没有明显增加主管道的管径,使得该气管导管既具有普通导管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又能对患者主管道套囊以上的储留物进行充分吸引冲洗,达到良好地预防效果以及大大减少通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效果好,便于普及及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管道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2中,主管道10的一端连接有一用于与通气机连接的接头2,而另一端(即主管道插入端)的端口部位7为一斜面,利于顺利插入气管,套囊6设置在主管道10下部的插入气管部位,而向套囊6充气的充气通道8沿轴向设置在主管道的管壁内,其充气通道的气体输出端9与套囊6相通,而另一端连接有一充气连接装置1,冲洗吸引通道4为一截面形状为椭园形(长径为2mm,短径为1.5mm)的结构,该冲洗吸引通道4设置在主管道10凸起部位的管壁内。冲洗吸引通道一端连接有一冲洗吸引连接装置3,而另一端开口5设置在套囊上部的主管道外壁上。另则,主管道上还设置有X光显影线11。
抢救病人建立人工气道时,在适当麻醉和镇静后,或术者借助喉镜经口腔挑起会咽,找到声门,在病人吸气时将该导管插入病人声门,调整该导管深度,避免插入过深进入主支气管,注意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而后,将套囊6适当充气,放牙垫并用胶布固定;或术者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环;或经皮一次扩张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气管环间隙,将导管经切开口或扩张口插入气管内,局部固定,即完成人工气道的建立。
实施例2图3中,除冲洗吸引通道(4)为一圆形通道外,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可冲洗吸引式气管导管,包括主管道(10)、设置在主管道上的套囊(6)以及位于主管道管壁内的充气通道(8)和冲洗吸引通道(4),其特征在于主管道(10)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一凸起,而冲洗吸引通道(4)设置在该凸起部位的管壁内。
专利摘要一种可冲洗吸引式气管导管,包括主管道、设置在主管道上的套囊以及位于主管道管壁内的充气通道和冲洗吸引通道,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通气机的主管道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一凸起,而冲洗吸引通道设置在凸起部位的管壁内。本实用新型既大大增加了冲洗吸引通道的内径,又没有明显增加主管道的管径,确保了冲洗吸引的畅通,在具有普通导管操作简单等优点的同时,又能对患者主管道套囊以上的储留物进行充分吸引冲洗,达到良好地预防效果以及大大减少通气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效果好,便于普及及推广。
文档编号A61M25/14GK2650781SQ20032011317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金晓烨, 张振平, 张春民, 张冬惠, 周霖, 宋亚红, 朱艳玲 申请人:金晓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