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1884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由于接触火焰、开水、热油等高热物质以及电流、某些化学物质等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皮肤损伤,临床上常见。
烧烫伤依皮肤受伤的程度来分,可分为一度、二度及三度烧烫伤。一度烧烫伤仅表皮外层损伤,未伤及真皮层,引起轻度的水肿及疼痛,皮肤潮红但没有水泡产生,数日后脱皮而愈。二度烧烫伤表皮和部份真皮损伤,呈厉害的充血、皮肤发红、表面潮湿、起水泡、肿胀和疼痛比较厉害,浅二度烧烫伤可在两、三星期内愈合,无明显的疤痕,深二度烧烫伤与三度烧烫伤不易区分,愈合时间长且留下明显的疤痕。三度烧烫伤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到破坏,也叫全层烧烫伤,因皮肤已全层坏死故无充血反应亦无水泡形成,皮肤呈白色或焦黑,由于神经末梢被破坏了,一般反而不会有剧痛;由于难以自己愈合,通常需要扩创植皮或补皮瓣等特殊治疗方可痊愈,其治疗费用非常高昂。
尤其对二度及二度以上的烧烫伤,由于创面渗出大量含有蛋白凝固胶状物的体液,就像培养基一样,给细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助长其滋生和繁殖,容易造成感染;有的即使在创面表面形成了厚厚的痂块,但实际上在痂块下仍有积脓存在,使得创面迁延难愈,病程延长,患者极为痛苦。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且一般需配合补充体液及抗菌治疗等,费用昂贵,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此外,由于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烧烫伤效果明显、治疗时间短、且愈后无明显瘢痕、不产生肢体粘连等的理想药物,即使在患者痊愈后也往往会留下较明显的瘢痕,高高低低,有时黑白参杂,或者留下明显的红瘢等,颇为影响容貌;有严重者甚至产生肢体粘连,无法复原,给患者身体活动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日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该外用药物治疗烧烫伤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愈后无明显瘢痕、不产生肢体粘连等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它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全蝎5-20份,五倍子10-30份, 当归20-50份,紫草20-50份, 生大黄20-50份。
上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优选为全蝎5-15份,五倍子10-20份, 当归20-40份,紫草20-40份, 生大黄20-40份。
上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进一步优选为全蝎10份, 五倍子15份, 当归30份,紫草30份, 生大黄30份。
上述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优选为油剂(可为搽剂、贴敷剂或喷雾剂等)。
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水或醇或植物油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再按照各种剂型药物的常规制备方法制成外用药物,即可。
上述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优选为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植物油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制成浓度为10-20g生药/100ml的油剂,即可。
上述油剂制备方法中的溶剂植物油优选为芝麻油。
本发明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所选用的原料药均为符合国家相关药品标准的中药,其中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Rehd.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Bunge的干燥根;生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e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精心筛选上述五味传统中药组成,具有下述特点(1)、用于治疗烧烫伤止痛快、效果好,涂上本发明药物15min左右,疼痛感即可明显减轻、逐渐消退,减轻患者痛苦;(2)、可遏止体液外渗,净化创面,不产生有利于细菌滋生和繁殖的环境,即使暴露在空气中,也可减少创面感染的可能;且一般不需额外补充体液及进行抗菌治疗,可简化治疗过程;还可避免创面痂块的形成并促进已形成的痂块脱落,加快愈合;(3)、能明显改善创面局部循环,使苍白的创面转而红润,加快愈合,使患处皮肤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无瘢痕残留、无肢体粘连等;(4)、本发明药物原料成本较低,而且治疗时间较短,还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本发明外用药物对湿疹、疱疹、婴儿尿布性皮炎、溃疡、以及其它渗出性皮肤患病等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治疗烧烫伤的油剂(搽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全蝎10份,五倍子15份,当归30份,紫草30份,生大黄30份。
本实施例治疗烧烫伤的搽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芝麻油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浸泡1个月以上,制成浓度为15g生药/100ml的油性搽剂,即可。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治疗烧烫伤的油剂(喷雾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全蝎15份,五倍子10份,当归50份,紫草40份,生大黄20份。
本实施例治疗烧烫伤的喷雾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芝麻油为溶剂,采用渗漉法提取,制成浓度为10g生药/100ml的油性喷雾剂,即可。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治疗烧烫伤的油剂(贴敷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全蝎20份,五倍子20份,当归40份,紫草20份,生大黄50份。
本实施例治疗烧烫伤的喷雾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芝麻油为溶剂,采用渗漉法提取,得浓度为12g生药/100ml的油性溶液,再按贴敷剂的常规制法制成贴敷剂,即可。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为治疗烧烫伤的油剂(搽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全蝎5份, 五倍子30份,当归20份,紫草50份,生大黄40份。
本实施例治疗烧烫伤的搽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茶油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浸泡2个月以上,制成浓度为20g生药/100ml的油性搽剂,即可。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为治疗烧烫伤的软膏,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全蝎10份,五倍子25份,当归30份,紫草35份,生大黄30份。
本实施例治疗烧烫伤的软膏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7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采用渗漉法提取,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分别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5%的凡士林作为软膏基质,按照软膏剂的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软膏剂,即可。
典型病例简介发明人已将本发明所述产品应用于100余名烧烫伤患者及数十名湿疹、疱疹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愈后不留疤痕。
使用方法为对创面进行清洁消毒后,取本发明外用药物直接对创面进行贴敷、涂擦或喷洒,有水泡处先挤破水泡,排除积水,再使用本发明药物,一般不需额外补充胶质液体及进行抗菌治疗。
以下为部分病例使用本发明药物的简单情况病例一李德元,四川省广汉市原涤纶厂退休工人,男,50岁+。因燃气炉操作不当造成1-20烧伤,面积约20%左右,前3天在输液抗感染的同时使用本发明药物,3天后明显好转;后不再输液,仅使用本发明药物油剂继续治疗,5天后痂皮开始自行脱落,无感染现象,7天后告愈。
病例二吕荣华,四川省新津县五津镇居民,男,38岁。被汽油烧伤双手、左手肘臂外侧、左膝盖部、双下肢踝关节上1/3处一周至双脚背等处,所有烧伤部位均呈现水泡,烧伤部位皮肤焦黑,有明显脓性分泌物,烧伤程度约20,因经济困难,在刚烧伤的前4天仅采用了青霉素、链霉素及某外用药水(不详)等简单治疗,伤势未减轻。后使用本发明药物油剂(同时口服强力霉素)2天后开始好转,渗出液明显减少,5天后痂皮开始自行脱落,创面红润,12天后痂皮基本脱落干净告愈;3个月后烧伤部位恢复至正常,无瘢痕残留。
病例三郝忠良,四川省新津县个体商户,男,37岁。被开水烫伤,左上臂内侧约10cm×10cm表皮当即被烫掉,右下肢胫腓部约40cm×20cm、右脚颈和脚背约20cm×15cm等部位全部起泡。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5天,毫无进展。使用本发明药物前,上臂内侧约20cm×40cm、右下肢胫腓部约10cm×10cm面积已感染化脓,余见所伤部位有1cm、2cm、3cm大小不等的散在脓点,所有受伤部位的腐皮均未脱落;整个左上肢呈灰白色水肿,手指间微现粘连状;创面渗出的体液不断下滴。剌破水泡、排除积液、创面消毒后,用本发明药物油剂浸湿纱布块贴敷创面,保持纱布浸润湿度。1天后创面不再渗出体液,水肿明显减轻;2天后创面转而红润,原感染部位明显消退;3天后腐皮开始自行脱落;7天后基本告愈;3个月后随访,所有烫伤部位完全恢复正常,未留下任何痕迹。
病例四王明源,四川省新津县五津镇居民,男,70岁+。被开水烫伤,左下肢自大腿1/2处直至脚背,其面积约20cm×60cm,遍起水泡,伤势10、20不等,所烫部位呈烧灼样疼痛。剌破水泡、排除积液、创面消毒后,用本发明药物油剂浸湿纱布块贴敷创面,保持纱布湿润。2天后创面情况良好,不再渗出体液,亦无脓性分泌物出现;5天后创面洁净,亦无分泌物、无感染现象;6天后创面明显转为红润,腐皮开始自行脱落;8天后趋向痊愈;1个月后随访,所有烫伤痕迹渐趋消散,2个月后完全恢复至正常,未留下任何痕迹。
病例五彭瑞,四川省新津县新义乡居民,男,4岁。被开水烫伤,伤及右侧颜面部、颈部、右前胸大部、右背侧至腰部、右上肢等处,属重度烫伤,10、20、深20不等,在他处治疗7天未见好转。使用本发明药物前,面颈部约40%,右上肢约90%,右侧驱干约80%,创面体液渗出严重,右上肢呈暗紫色水肿,颈部、腋下、手指等处有明显脓性分泌物,有明显感染现象,手指间呈现轻度粘连,伴有38.4℃低烧,患儿精神状态极差。剌破水泡、排除积液、创面消毒后,用本发明药物油剂浸润创面,同时口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汤剂,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创面痂块开始自行脱落,无体液渗出,无脓性分泌物,患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7天后大部分创面趋向告愈;2个月后随访,除少数散在白点外,其余烫伤部位恢复呈正常皮肤,未留下痕迹。
通过对上述烧烫伤患者的治疗,平均病程10天左右,其治疗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①遏止体液外渗阶段,也是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一般在24-48小时内即可达到此效果;②腐皮或焦痂皮脱落阶段,让其自行游离创面,代谢脱落,不可强撕;③巩固效果阶段,使用本发明药物保持创面浸润,至腐皮或焦痂皮脱落完全脱落,患处皮肤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可见,本发明药物的疗效非常显著,效果好,起效快,平均病程只需十天左右即可脱痂,连续用药1-2月或更长时间,甚至可以使患者皮肤恢复至烧烫伤之前的正常状态,无瘢痕残留,不产生肢体粘连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它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全蝎5-20份,五倍子10-30份,当归20-50份,紫草20-50份,生大黄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全蝎5-15份,五倍子10-20份,当归20-40份,紫草20-40份,生大黄20-4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全蝎10份,五倍子15份,当归30份,紫草30份,生大黄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药物为油剂。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水或醇或植物油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再按照各种剂型药物的常规制备方法制成外用药物,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药,以植物油为溶剂,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制成浓度为10-20g生药/100ml的外用药物,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芝麻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它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全蝎5-20份,五倍子10-30份,当归20-50份,紫草20-50份,生大黄20-50份。该外用药物治疗烧烫伤具有起效快、疗程短、不易造成细菌感染、愈后无瘢痕残留、不产生肢体粘连、治疗费用低等特点,还可用于治疗湿疹、疱疹、婴儿尿布性皮炎、溃疡、以及其它渗出性皮肤患病等。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P17/00GK1985899SQ200610022658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永敦 申请人:刘永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