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888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外伤、烧烫伤、并对骨伤有康复作用的喷雾剂 及其制作方法,属外用中药制剂。
技术背景各种外伤、烧烫伤、骨伤等所要求药力的起效迅速,持效时间长, 综合较多方位的整体功能强。现有用于外伤、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祛风 通络的中成药及方剂尽管很多,但多是功效比较单一,整体功能效力不 够,以及对外伤愈合后的疤痕修复效果不够理想,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开发和提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外伤、小面积皮肤烧烫伤、骨伤康 复,多方位均有较强功效的喷雾剂及其制作方法。它是以中医辩证理论 与中草药巧妙结合,继承发扬现有治疗跌打损伤中药之长,创新研究出主要用于外伤、骨伤、软组织挫伤,消炎灭菌,伤愈皮肤无痕,速效止 痛,效力持久的新方剂。对小面积烧烫伤、骨伤均具有一定缓解痛苦, 快速结痂,修复疤痕的作用,用法简单,有效期长,功能多元,综合效 力强。和生活紧密相关,可作为常备急救药用。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冰片、蟾酥、朱砂、 大黄、麝香、血竭六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
冰片 20-40g 蟾酥 10-30g 朱砂 20-50g 大黄 30-50g 麝香 1-4g血竭 2-5g 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按上述配比,将六味中草药混合并粉碎成细粉;2、 用100目筛子将细粉过筛;3、 将过筛后的细粉与95%乙醇按1:2-7配比混合;4、 将上述混合液每日采用超生波振动10-30分钟(常压下)混匀, 时间为1-21天;5、 将混匀后的药液过滤;6、 滤液加水稀释至乙醇浓度为55-75%;7、 静置,灌装,封口,出成品。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喷雾剂药液是精选中草药相互配伍,相互辅佐,用现代科技手段泡制的外用药剂,是将中医理论与中药功效巧妙结合而 达成凉血解毒、舒经活络、速效长效、止痛消肿,促进血肿吸收,抗菌消 炎的功效,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预防外伤感染,伤 面快速结痂,愈后不留痕。对激活骨细胞,康复骨、烧、烫伤有较好疗效。 本发明药液容器,采用手动喷雾瓶装置,考虑到喷雾瓶在制药业中 常用,且价格低廉,且乙醇溶解药物浓度较好,无异味等优点,故选择 喷雾剂剂型。喷雾剂剂型具有吸收迅速,奏效快,方便,便于携带保存。 本发明喷雾剂实用性极强,可为家庭、社会单位等,常备急救用药。规格从10-500ml,可依用途选择。一、 发明原理本发明喷雾剂药液是以多种中草药精炼泡制而成,以活血化瘀,通 络壮骨为主,以理气、健脾生血、补髓为附、配以理气、益精、破血、 逐渐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生骨、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生骨 之目的。中医辩证施治以补、泻、寒、热、气、血为本选以精药配成方剂, 本发明是一外用药剂,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经验,将中医理论与中 药功效巧妙组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达高效,利用药物的 药性,以清血分热而达凉血止血,调气活血而解瘀,祛风止痛而强筋骨, 渗湿利水而消肿,补血益精而生髓,攻毒散结而祛毒等功效,组成凉血 活血、消肿、消炎、生骨,通过临床试用充分证明此方之功效。本发明喷雾剂组方是外用药剂,临床喷雾应用多年,用于治疗跌打损 伤所致的瘀血肿痛,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瘀止痛作用,疗效较佳。方 中共83-179克生药,经与乙醇以1:2-7配比工艺提取药液试制实验证明 提高了中药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了药物 毒性和副作用,减少了中药有效成分的分解及挥发性成分的挥解。选择 喷雾剂剂型,从而保证药品的疗效。二、 药理功效(l)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
(2)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3) 蟾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作用。(4)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5)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6) 血竭祛瘀定痛,止血生肌。三、使用方法1、 活血祛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 湿瘀阻,关节疼痛。喷涂患处,按摩5 10分钟至患处发热, 一日2 3 次;软组织扭伤严重或有出血者,将药液喷湿的棉垫敷于患处。2、 软组织损伤及非开放性骨折在受伤部位喷涂本发明药液,首次喷 涂时先在表面轻轻喷涂一层,约隔l-2分钟药物干燥后再喷涂一次,反复 3至4次,即形成一层药膜,约5-15分钟后即达到止痛目的,约1小时 后喷涂第二次,后2-3小时喷涂一次,共使用3至7天。3、 开放性损伤如无明显的大出血,可先在周围喷涂药物,以达到止 痛目的,术后可继续用此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它由冰片、 蟾酥、朱砂、大黄、麝香、血竭六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冰片35g, 蟾酥25g, 朱砂20g, 大黄30g, 麝香 2.5g, 血竭 5g;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按上述配比,将六味中草药混合并粉碎成细粉;2、 用100目筛子将细粉过筛;3、 将过筛后的细粉与95%乙醇按1:2-7配比混合;4、 将上述混合液每日采用超生波振动10-30分钟(常压下)混匀, 时间为1-21天;5、 将混匀后的药液过滤;6、 滤液加水稀释至乙醇浓度为55-75%;7、 静置,灌装,封口,出成品。 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各组分的 重量配比是冰片40g, 蟾酥10g, 朱砂30g, 大黄45g, 麝香4g, 血竭 2g;其制作方法同实施例l。实施例3: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冰片20g, 蟾酥30g, 朱砂40g, 大黄50g,麝香lg, 血竭 3g;其制作方法同实施例l。实施例4: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冰片30g,蟾酥20g,朱砂25g,大黄35g, 麝香3g, 血竭 2.5g;
其制作方法同实施例l。 实施例5:本实施例所述的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冰片25g, 蟾酥35g, 朱砂50g, 大黄40g,麝香2g, 血竭 4g;其制作方法同实施例l。临床试验病例一、 资料157例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51例,年龄在3-82岁之间,平均47 岁,其中软组织挫伤21例,克利式骨折36例,前臂骨折23例,肱骨干 骨折14例,臀骨干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29例,踝关节骨折14例, 手及足扭伤18例,这些损伤中有7例为复合损伤。二、 临床观察 l.止痛157例患者均收到了明显止痛效果,软组织损伤效果最为明显,3-5 分钟即可见效,四肢骨折10分钟左右即可见效,上肢及胫腓骨骨折,踝 关节骨折用药后整复及搬动时患者均能忍受,股骨干骨折用药后搬运时 疼痛明显减轻,所有患者用药后在不活动的情况下均可达到止痛目的, 包括手术后患者均未再用其它止痛剂,晚上也未用镇静剂均可入睡,用 药后一天后轻微活动亦无明显疼痛,3-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2.消肿软组织损伤用药后5分钟即可见肿胀开始消退,皮肤出现铍纹,1
小时后可见肿胀开始明显减轻,4-6小时左右肿胀可消退30-50%,三小 时后基本消失。四肢骨折患者3-7天肿胀基本消失。3. 骨折愈合喷涂本发明药液,X光拍片检査均显示有明显的效果, 一周时,前 臂骨折7例,胫骨近端骨折4例,共11例无明显错位的患者均有明显 骨痂,二周时,前臂骨折18例,胫骨近端骨折8例骨痂生长明显,肱骨 干骨骨折ll例,股骨干骨骨折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16例亦有明显骨 痂,5周时拍片检査各种骨折均有大量骨痂,没有发生不愈合情况。4. 治疗烧伤的应用根据本发明活血、止痛、消肿、消炎的药理作用,我们对3例浅II度 烧烫伤的患者进行试用,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中1例烫伤面积达 到了70%,胸、腰、背部均有烫伤,喷涂本发明后当即收到止痛效果, 半小时后部份开始干燥,每小时喷涂一次,12小时后浅II度部份基本干 燥结痂,控制了病情, 一周后浅II度部份全部愈合,另2例面积较小, 均达到了立即止痛, 一周痊愈的目的。5. —般小外伤,如磕破、碰破、划伤出血等,即便伤口上有很多脏物, 也无需消毒,直接喷涂,既可快速灭杀致病菌,又可止血,伤口很快愈 合,不易感染。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冰片、蟾酥、朱砂、大黄、麝香、血竭六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冰片 20-40g蟾酥 10-30g朱砂 20-50g大黄 30-50g麝香 1-4g血竭 2-5g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的制 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 按上述配比,将六味中草药混合并粉碎成细粉;② 用100目筛子将细粉过筛;③ 将过筛后的细粉与95%乙醇按1:2-7配比混合;④ 将上述混合液每日采用超生波振动10-30分钟混匀,时间为1-21 天;⑤ 将混匀后的药液过滤;⑥ 滤液加水稀释至乙醇浓度为55-75%;⑦ 静置,灌装,封口,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外伤、烧烫伤、骨伤康复的喷雾剂及其制作方法,属外用中药制剂。它由冰片、蟾酥、朱砂、大黄、麝香、血竭六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按配比将六味中草药混合并粉碎成细粉;用100目筛子将细粉过筛;将过筛后的细粉与95%乙醇按1∶2-7配比混合;将上述混合液每日采用超生波振动10-30分钟(常压下)混匀,时间为1-21天;将混匀后的药液过滤;滤液加水稀释至乙醇浓度为55-75%;静置,灌装,封口,出成品。本发明的优点是凉血解毒、舒经活络、速效长效、止痛消肿,促进血肿吸收,抗菌消炎,预防外伤感染,伤面快速结痂,愈后不留痕。对激活骨细胞,康复骨、烧、烫伤有较好疗效。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1161276SQ2006101136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9日
发明者戎冀生, 戎子豪, 李广钧, 王承华, 齐进如 申请人:戎冀生;戎子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