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给药控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9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瘤胃给药控释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兽药给药装置,适用于驱除反刍动物体内寄生虫的给药器具。
背景技术
寄生虫病是威胁牧区生产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相互感染快。目前使用的氟苯哒唑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蠕虫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驱除猪和山羊的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后圆线虫等;吡喹酮不仅对埃氏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有很好的驱杀作用,而且对其他吸虫和绦虫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这些药物通过一次给药的方式,因药效释放过程较快,只能短时间内驱除动物体内的寄生虫,而要长期驱除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则需要长期多次给药,既增加了劳动力与成本,又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定期驱除羊体内寄生虫药物的器具,投放入动物瘤胃后,药物在动物体内定期地释放,达到有效药物的长期维持与定期释放,以驱除寄生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筒体、药柱、隔药基质、弹簧、螺帽等组成。筒体、筒盖用聚丙烯管做成,对材料没有特定的要求,隔垫可用塑料做成,筒体为管状,管底有释药小孔,释药小孔数量与释药小孔直径可根据药物的释放剂量与速度确定,一般为2个,可以有1~4个,释药小孔直径一般3mm,筒体内径为12~18mm,管长为100~120mm,管壁厚1.5mm,弹簧直径为0.8mm,长250mm,隔药基质用在胃内缓慢溶解的材料制成。筒体内可以根据需要,一次放入几种不同的药柱,或用隔药基质分开,通过隔药基质的分解时间的不同,释放不同的药物,达到一次投药,长期有效。
药柱由驱虫药与适当比例基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形状,大小与筒体配套。驱虫药为吡喹酮、氟苯哒唑,基质选用聚乙二醇6000,十八酸、吐温—80、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制作成药时,将基质与吡喹酮按1∶7,与氟苯哒唑按1∶9的比例秤好,分别放入100ml烧杯中,置于水浴箱中70℃共溶,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模具的大小与筒体的内径相配套,切成10mm长的小段,备用。隔药基质则用聚乙二醇6000,十八酸、吐温-80、液体石蜡做成。
依次将底座、隔药基质、药柱,隔垫、弹簧放入筒体内,盖上筒盖扣紧,即成为瘤胃定期给药控释器。在给动物给药时,可以在筒体表面涂上液体润滑剂,投服到动物咽部,让其自然咽下。
本实用新型优点使用方便,药物定期地释放,并且维持一定的时间,驱虫效果好,达到净化牧地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螺帽2、筒体3、弹簧4、隔垫5、药柱6、隔药基质7、底座8、释药小孔具体实施方式
制作筒体2,用聚丙烯管制成一端底座封备、一端可用带螺纹的盖封备的管状筒体2,用塑料制成隔垫4,其大小与筒体2相配套。制作药柱5,将隔药基质6与吡喹酮按1∶7,与氟苯哒唑按1∶9的比例秤好,分别放入两个100ml烧杯中,置于水浴箱中70℃共溶,搅拌均匀后分别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模具的大小与控释器筒体2的内径相配套,切成10mm长的小段,备用。隔药基质6的制作,用聚乙二醇6000、十八酸和液体石蜡按4∶4∶2的比例混合加热,倒入模具,制成隔药基质6。隔药基质6在胃内可以缓慢溶解,大小与筒体2相适应,厚度可根据不同的药物与施药的时间确定。成品制作,固定筒体2底座7、底座7上开2个直径3mm的释药小孔8,依次将隔药基质6、药柱5放好,最后放入隔垫4、弹簧3,盖上筒盖扣紧,即成为瘤胃定期给药控释器。施用,在给动物给药时,可以在筒体2表面涂上液体润滑剂,投服到动物咽部,让其自然咽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临床效果试验动物雌性浏阳黑山羊,体重17~31kg,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第I组为投服氟苯哒唑一吡喹酮控释药丸组;第II组为胃管一次给药并投放空丸(不含药物)组;第III组为投放空丸对照组。试验期间3组山羊一起放牧饲养。
投药方法第I组为投服氟苯哒唑一吡喹酮控释药丸组,在控释器筒体上涂液体石蜡,送至山羊咽部让其自行吞下。第II组山羊投服空丸后按常规方法即按体重给药,氟苯哒唑50mg/kg、吡喹酮40mg/kg混合加水150ml,并加5~6滴吐温—80制成混悬液,用胃管投服。第III组为投放空丸对照组,在不含药片的控释器筒体上涂液体石蜡,送至山羊咽部让其自行吞下。
临床观察试验山羊在试验前经检测体内有寄生虫,有体温升高,食欲减少,腹胀,便秘,或下痢的症状;或黏膜苍白,消瘦,被毛粗乱或精神沉郁,贫血。投放药物后,第I、II组山羊逐渐好转,15d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粪便正常,被毛有光泽,食欲增加。45~75d后,第II组的山羊又出现试前的症状。试验结束时,第I组山羊的体况明显好于第II组。第III组山羊在试验期间症状不断加剧,表现为进行性消瘦,贫血愈加严重,有的山羊眼睑、颌下、胸腹下部出现水肿,发育障碍。在试验期间,第I和第II组试验山羊均未见毒副反应。
虫卵计数从试验山羊直肠采粪,3组山羊均于投药前1d及投药后第5、15、30、45、60、75、90、105和120d采样,每个粪样分别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计算每1g粪便中线虫和吸虫虫卵数。结果见表1和表2,第I组山羊投药后第5d线虫虫卵减少率为94.5%,吸虫虫卵减少率为86.9%;第15~90d线虫和吸虫虫卵减少率均为100%,第120d吸虫虫卵减少率仍为100%。第II组山羊投药后第5d线虫虫卵减少率为96.5%,吸虫虫卵减少率为90.3%;第15d线虫虫卵减少率为98.4%,30d后虫卵数逐步回升;第15d吸虫虫卵减少率为91.4%,第45d吸虫虫卵减少率为95.7%,60d后虫卵数逐步回升。第III组山羊虫卵数仅在试验前5d稍有降低,随后逐渐上升。
体重于投药前1d及投药后第30、60、90和120d对每只山羊进行空腹称重,计算各组山羊平均体重并与投药前做纵向比较,第I组与第II、III组做横向比较。结果见表3,试验结束时,第1、II和III组山羊的平均增重分别为11.4、7.7和5.9kg。第I组的平均增重比第II组的平均增重高3.7kg,比第III组高5.5kg。
表1驱虫前后各组山羊粪便中线虫虫卵数变化的情况

表2驱虫前后各组山羊粪便中吸虫虫卵数变化的情况

表3试验前后山羊体重变化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瘤胃给药控释器,其特征在于由筒体(2)、药柱(5)、隔药基质(6)、弹簧(3)、螺帽(1)、隔垫(4)组成,筒体(2)为管状,底座(7)上有释药小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胃给药控释器,其特征在于底座(7)上有1~4个释药小孔(8),能在瘤胃内释放筒体(2)内有效剂量的驱虫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胃给药控释器,其特征在于筒体(2)内径为12~18mm,管长为100~150mm,管壁厚1.5mm,弹簧(3)直径为0.8mm,长2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瘤胃给药控释器,由筒体(2)、药柱(5)、隔药基质(6)、弹簧(3)、螺帽(1)等组成,筒体(2)为管状,底座(7)上有释药小孔(8),筒体(2)内径为12~18mm,管长为100~120mm,管壁厚1.5mm,弹簧(3)直径为0.8mm,长250mm,隔药基质用在胃内可以缓慢溶解的材料制成,该控释器可以承载定期驱除动物体内寄生虫药物,投放入动物瘤胃后,药物在动物体内定期地释放,达到药效的长期维持,以驱除寄生虫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K9/52GK2894654SQ20062005043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
发明者刘毅, 戴荣四, 胡仕凤, 李芬, 刘伟, 马驿, 伍小松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