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55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假体,是对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见附图1、2)不足部分的改进。
二、技术背景目前应用最广泛、能保持颈椎活动度的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基本结构是一个聚亚安酯髓核和上下两个钛合金夹壳组成。前者有模仿椎间盘“旋转、滑动和滚动”的功能,后者的作用则是与上下相邻椎体相整合。术后早期的固定依靠钛合金夹壳椎体面的齿、刺、突起等与椎体嵌合,或通过一短臂伸出椎间隙用螺钉固定于上下椎体。长期固定依靠椎体骨质长入粗糙多孔的人工假体夹壳获得。
存在的问题1、术后早期假体与宿主骨之间缺乏牢固固定,不能满足早期活动的要求。2、由于嵌合机制不科学,颈椎人工椎间盘太厚,达正常颈椎椎间盘的两倍以上,为安装假体术中上下椎体去除太多,终板残缺不全,不能准确地传导生理负荷——这是假体周围骨质硬化、骨质吸收造成假体下沉、位置偏移、脱出、损伤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及脊髓的重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不足部分的改进,便于术后早期假体与宿主骨之间牢固固定,满足早期活动的需求。降低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厚度,使之更符合正常生理需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保持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的全部功能与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与目前的颈椎人工椎间盘结构大致相同,也是由一个聚亚安酯髓核和上下两个金属夹壳(鉴于异种金属在体内的相互电解作用,本新型金属夹壳为镍钛合金)组成,金属夹壳锥体面为粗糙和成多孔设计。不同的是在金属夹壳椎体面增加一个自锁臂,自锁臂由“细管形”镍钛(NiTi)形状记忆合金组成管的两端镶嵌在金属夹壳内(附图44),由假体腹侧导出,形成“导水管”外口(附图45),管的末端可与注射针头相接。管的中间部分弯曲、折叠形成“刺状”自锁臂(附图41、2、3)。自锁臂由头(附图41)、体(附图42)、底(附图43)三部组成,头部弯曲便于自锁,体部向前倾斜便于固定,底部与金属夹壳内导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特点1、本实用新型术后早期固定由自锁臂自动完成,自锁臂材料为镍钛(NiTi)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强度高、超弹性、耐腐蚀、耐疲劳、比重和弹性模量低等特性,组织相容性良好,是实验和临床已证实良好的医学植入物,符合自锁臂的功能和要求。在手术中这样使用当假体植入床准备妥当后,将假体放入摄氏“O”度的冰水中,自锁臂自体温度降到4~7度时变软,将自锁臂向后折叠卷曲致自锁臂槽内(附图49)便于安装,安装完毕从导水管一外口注入温生理盐水、另一外口流出,自锁臂自体温度上升、向前上(下)伸展恢复原形,头和体部伸入预先打好的“直遂道”。体部向前倾斜使假体有向后移动趋势,而伸出椎间隙外的短臂(附图46)则有阻止假体向后移动的作用,两者结合起到固定假体的效果。头部弯曲嵌入相邻椎体深处,产生拉假体向椎体靠拢的倾向,从而将假体锁定,使之得到牢固固定,便于术后早期活动。如假体固定位置欠佳或二次手术需取出假体时,从导水管注入近“O”度的生理盐水,自锁臂自体温度降低到4~7度时变软、失去自锁作用,便可将假体取出。2、颈椎间盘摘除假体置换,一般采用前路手术,后柱结构完整,本实用新型固定前柱与后柱均衡。3、由于固定方式改进,本实用新型厚度将明显变薄,安装时对相邻椎体破坏较少,终板完整,将明显减少假体下沉、位置偏移、脱出等并发症。


图2为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示意图,图1为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植入体内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置入体内示意图。
如图所示,自锁臂头1、自锁臂体2、自锁臂底3、导水管4、导水管外口5、短臂6、假体金属夹壳椎体面7、聚亚安酯髓核8、自锁臂槽9。
具体实施方式
自锁臂为“细管形”镍钛(NiTi)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近似三角形突起,管径1~2mm,突起高度4~7mm,自锁臂头部向前弯曲40°~50°,体部向前倾斜35°~45°,底部在金属夹壳前3/5处(前∶后=3∶2。两底脚相距3~6mm,依正中线对称分布)与导水管相连。自锁臂与导水管一体化,导水管镶嵌在金属夹壳内,由假体腹侧导出,管的末端可与注射针头相接,由此与注射器相接,注入冰(或温)盐水,由另一导水管外口流出。椎间隙外短臂与目前颈椎人工椎间盘的相同,高3~6mm。
权利要求1.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包括自锁臂、金属夹壳和聚亚安酯髓核,其特征是自锁臂由细管形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管的两端镶嵌在金属夹壳内、由假体腹侧导出、末端可与注射针头相接,管的中间部分弯曲、折叠形成“刺状”自锁臂,自锁臂由头、体、底三部组成。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其特征是自锁臂近似三角形突起,管径1~2mm,突起高度4~7mm。
3.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其特征是自锁臂头部向前弯曲40°~50°,体部向前倾斜35°~45°。
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其特征是自锁臂底部在金属夹壳前后3/5处,两底脚相距3~6mm、依正中线对称分布,与导水管一体化。
专利摘要自锁式颈椎人工椎间盘是一种置换颈椎间盘假体,包括自锁臂、金属夹壳和聚亚氨酯髓核。自锁臂由细管形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管的两端由假体腹侧导出,与注射针头相接,中间部分折叠形成“刺状”自锁臂。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功能使假体与上下椎体之间的固定在术中自动完成,既满足了早期活动的需求又避免了假体移位压迫重要组织结构的并发症。在术中这样使用假体植入床准备妥当后,将假体放入冰水中,自锁臂降温到4~7摄氏度时软化,将自锁臂向后折叠便于安装,安装完毕从导水管一端注入温生理盐水,自锁臂恢复原形、伸入预先打好的“隧道”完成自锁。如假体位置欠佳或二次手术需取出时,注入冰盐水,自锁臂软化、失去自锁作用,便可将假体取出。
文档编号A61F2/44GK2885175SQ200620069700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杨洪武, 马新瑜 申请人:杨洪武, 马新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