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9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痹症(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寒湿痹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的,易于反复发作的疑难症,类似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
目前治疗寒湿痹痛药物多为口服或外敷贴剂,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治疗寒湿痹痛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它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有效提高寒湿痹痛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份为桃仁1、威灵仙1、海风藤1、五加皮1、枳壳1、防风1、杏仁1、泽泻1、地榆1、天麻1、川乌1、猪苓1、石脂1、白蔹1、赤芍1、薄荷1、山药1、首乌1、羌活1、苦参1、青皮1、黄苓1、补骨脂1、熟地1、香附1、远志1、半夏1、独活1、荆芥1、麻黄1、苁蓉1、草乌1、白芷1、陈皮1、银花1、牛膝1、附子1、木通1、官桂1、僵蚕1、川断1、桔梗1、当归1、知母1、茵陈1、细辛1、川柏1、乌药1、生地1、杜仲1、苍术1、玄参1、蒺藜1、山甲1、白术1、青风藤1、菟丝子1、蜈蚣1、血竭1、丁香1、木香1、乳香1、没药1、川芎1、樟脑1/8、东丹30和麻油300。
配制药物时,用麻油将药物煎熬,至色枯,去渣,再煎油到“滴水成珠”下丹,去火毒后,将膏药摊涂于牛皮纸上,稍晾后对折保存即得。
药理作用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威灵仙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海风藤辛、苦,微温。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五加皮性温,味辛,无毒。入肝、肾经。祛风湿,通关节,强筋骨。治痿痹,拘挛疼痛,风寒湿痹,足膝无力,皮肤风湿及阴痿囊湿。
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天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赤石脂甘、酸、涩,温。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
白蔹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生肌止疼消肿的功能。用于痈肿疮疡、瘰疬、烫伤、扭挫伤;外用于痈、疖、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等。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薄荷止痛止痒、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首乌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等。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秦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黄苓泻实火,解热渴,利小肠,止血安胎。风热湿热头痛,热嗽喉腥,定喘嗽,黄疸,血热,吐、衄、崩、漏,目翳肿痛,乳痈,发背。
补骨脂性温,味辛、苦。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白癜风、斑秃。
熟地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香附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疏肝益气,活血调经。
远志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荆芥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麻黄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主治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草乌性热,味辛、苦。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银花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
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木通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官桂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暖脾胃,通血脉,杀虫止痢。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川断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菌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牙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川柏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乌药性味性温,昧辛。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生地清热凉血,用于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内热消渴。
杜仲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
苍术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散寒解表。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功能滋阴,降火,除烦,解毒。主治软坚散结、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肿节、包块,乃治疗瘿瘤之上品。
蒺藜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经闭癥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青风藤苦、辛归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菟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蜈蚣败毒抗癌、息风解痉、退炎治疮。
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治跌打肿痛,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
丁香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乳香调气,活血,止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川芎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没药苦,辛,平,无毒。肝,脾,心,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樟脑辛,温。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用于寒湿吐泻,胃腹疼痛;外用治疥、癣、龋齿作痛。
东丹辛微寒,有毒。入心、脾、肝经。拔毒生肌。用于各种疮疖,黄水湿疮,溃疡久不收口,有拔毒、防腐、止痒、收敛作用。
麻油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能提高痹症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典型病例例一曹某,女,54,患者经常腿寒,发凉,寒气窜到头上,伴有头、眼眶疼,眼花等症状,使用该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治疗后,痊愈。
例二王某,女,56岁,患者经常性右膝关节疼痛,引及臀部步履维艰,尤以久坐起行为甚,系寒湿痹症。使用该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治疗一段时间后,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一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按下述重量份为桃仁1、威灵仙1、海风藤1、五加皮1、枳壳1、防风1、杏仁1、泽泻1、地榆1、天麻1、川乌1、猪苓1、石脂1、白蔹1、赤芍1、薄荷1、山药1、首乌1、羌活1、苦参1、青皮1、黄苓1、补骨脂1、熟地1、香附1、远志1、半夏1、独活1、荆芥1、麻黄1、苁蓉1、草乌1、白芷1、陈皮1、银花1、牛膝1、附子1、木通1、官桂1、僵蚕1、川断1、桔梗1、当归1、知母1、茵陈1、细辛1、川柏1、乌药1、生地1、杜仲1、苍术1、玄参1、蒺藜1、山甲1、白术1、青风藤1、菟丝子1、蜈蚣1、血竭1、丁香1、木香1、乳香1、没药1、川芎1、樟脑1/8、东丹30和麻油300。
配制药物时,将诸药浸于麻油中7~10天后先用文火煎熬2小时,改用急火煎药。至色枯,去渣,再将油熬。俟油温达300℃以上。油“滴水成珠”,“吹之不散”。将锅离开火源,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将东丹筛入练药油中,至油丹完全皂化(出现大量泡沫膏药变成黑褐色,取少许滴入冷水中,捏之软而不粘手)。
将皂化完全的膏液趁热以细流状倾入冷水中浸泡4~7日,将膏块置锅中。用小火加热熔化待温度了下降至60~70℃时加入樟脑,搅匀,保温在50~60℃。摊涂于牛皮纸上,稍晾后对折保存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按下述重量份为桃仁1、威灵仙1、海风藤1、五加皮1、枳壳1、防风1、杏仁1、泽泻1、地榆1、天麻1、川乌1、猪苓1、石脂1、白蔹1、赤芍1、薄荷1、山药1、首乌1、羌活1、苦参1、青皮1、黄苓1、补骨脂1、熟地1、香附1、远志1、半夏1、独活1、荆芥1、麻黄1、苁蓉1、草乌1、白芷1、陈皮1、银花1、牛膝1、附子1、木通1、官桂1、僵蚕1、川断1、桔梗1、当归1、知母1、茵陈1、细辛1、川柏1、乌药1、生地1、杜仲1、苍术1、玄参1、蒺藜1、山甲1、白术1、青风藤1、菟丝子1、蜈蚣1、血竭1、丁香1、木香1、乳香1、没药1、川芎1、樟脑1/8、东丹30和麻油3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属中药领域。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为桃仁、威灵仙、海风藤、五加皮、积壳、防风、杏仁、泽泻、地榆、天麻、川乌等60余种中药各一份,以及樟脑1/8份、东丹30份和麻油300份。配制药物时,用麻油将药物煎熬,至色枯,去渣,再煎油到“滴水成珠”下丹,去火毒后,将膏药摊涂于牛皮纸上,稍晾后对折保存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外用治疗寒湿痹痛的膏剂能提高痹症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1049437SQ2007100154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燕, 宋振江, 张梅, 李忠鸾 申请人:张燕, 宋振江, 张梅, 李忠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