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013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听力学和功能材料学,主要利用新型功能材料能够进行声 电相互转换的特性,发明设计一种价格便宜、结构简单、无需任何外装置、不 需任何电能、术后无需维护、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可随意弯曲。尤其是可通过 手术一次性全部植入耳蜗内直接刺激听神经使聋耳能听到声音的新型全植入式 人工耳蜗。
背景技术
据最新资料统计全世界目前有重度听力残疾患者约1亿人左右,我国目前
有重度耳聋的残疾人约2057万,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各类残疾人之首, 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学齡前儿童可达80万,老年性耳聋患 者达949万。此外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儿正以每 年约3万人的速度在递增。
感音神经性耳聋绝大部分源于内耳毛细胞的损伤,以致不能将声信号转换 为电信号,不过其听神经纤维大多是完好的,同时其听觉中枢系统也多为正常, 因此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不减。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耳蜗技术的不断发 展,使全聋患者看到了曙光。电子耳蜗实际上是一种模拟人耳蜗功能的换能器, 它首先通过麦克风将接受到的声音信号经体外装置处理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再 通过植入内耳的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而产生听觉。虽然电子耳蜗的植入已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其价格昂贵(每台售价约2万美元),且结构复杂, 外装置体积大,术后更换电池和维护费用过高,故至今仍无法广泛普及。电子
3耳蜗技术发展至今己40多年,目前全世界总共植入仅5万余例。我国自1996 年至今总共只植入了约1400多例,这与巨大聋人数目2057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一种具有声电相互转换特性的新型功能材料,将其设 计成可通过手术一次性全部植入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聋耳能听到声音的新 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以替代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外装置体积大、术后更换 电池和维护费用过高的电子耳蜗,更好的造福千百万耳聋患者
发明内容
和特征
为了克服现有电子耳蜗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外装置体积过大,术后更换 电池和维护成本过高的不足,本发明主要使用一种具有声电相互转换特性的新 型功能材料,将其设计制作成具有一定柔韧性,可随意弯曲,适合植入各类耳 蜗的形状,且具有价格便宜、结构简单、无需任何外装置、不需任何电能、术 后无需维护等特征。尤其是可通过手术一次性全部植入耳蜗后直接剌激内耳听 神经,使聋耳能听到声音的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此外该新型人工耳蜗具有 良好的生物听效应和组织相容性。
该项发明有助于探索新一代人工听觉器官,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可使几
T万聋人重新获得听力,同时该发明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该发明所述 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成本低廉,仅为目前所使用电子耳蜗的百分之一左右, 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此外该项发明对听觉生理研究、人工智能及smart材料的研 究等学科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是用具有声电相互转换特性的新型功能材料制成,经手术植入耳蜗后可直接刺激内耳听神经,使聋耳能听到声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其特征是具有一定柔韧性,可随意弯曲,适合植入任何类型的耳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其特征是可通过手术一次性全部植入耳蜗,无需任何外装置,不需任何电能,术后无需维护。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其特征是具有良好的生物听效应和组织相容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其特征是价格便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其特征是使用一种具有声电相互转换特性的新型功能材料,将其设计制作成具有一定柔韧性,可随意弯曲,适合植入各类耳蜗的形状,且具有价格便宜、结构简单、无需任何外装置、不需任何电能、术后无需维护等特征。尤其是可通过手术一次性全部植入耳蜗后直接刺激内耳听神经,使聋耳能够听到声音的新型全植入式人工耳蜗。此外该新型人工耳蜗具有良好的生物听觉效应和组织相容性。该项发明有助于探索新一代人工听觉器官,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听觉生理研究、人工智能及smart材料的研究等学科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档编号A61F2/18GK101461741SQ20071017244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8日
发明者王永龄, 董显林, 飞 鲁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鲁 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