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2088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痤疮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剌、面疱等,中医学认为"痤疮"的生成与肺胃 湿热关系密切,肺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发病。凡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均可导致运化失常;过饮茶酒,恣食油膩鱼腥之品,均可助湿化热,湿热互结, 熏蒸头面,致皮脂分泌过盛,复感毒邪,阻塞毛窍,使气血壅滞,外发肌肤而 生成脓疱等;日久血瘀气滞,形成嚢肿、结节。如《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此 i正由月申经血热而成"。治则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西医药治疗痤瘙痤齊(acne)是一种毛嚢皮脂腺结构的慢性炎症疾患, 因皮脂腺管与毛孔堵塞,致使皮脂分泌不畅所致。常表现为头面部、颈部和胸 背部的毛嚢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易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除 外侵感染的金葡菌、白葡菌外,皮脂腺下层丙酸杆菌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菌。 痤疮的发生与体内内分泌变化,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皮脂腺增生肥大,皮 脂腺分泌增加有关。皮脂腺完全受激素的控制,雄激素直接刺激皮脂细胞产生 大量皮脂。睾丸及卵巢内的睾丸酮,肾上腺内的雄烷二酮(Androstanedione) 和去氢异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均有此作用,使青春期性腺活动增 加,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西医药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均属治标,目前尚无满 意的根治药物,多数不能根治。 发明内容本发明克服了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 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7. 7~ 13. 8份、黄连3. 5~6. 3份、金银花5. 5~10. 3份、黄芩5. 5~10. 3份、当归 5. 5 ~ 10. 3份、牡丹皮5. 5 ~ 10. 3份、丹参5. 5 ~ 10. 3份、生地黄5. 5 ~ 10. 3 份、栀子5. 5 ~ 10. 3份、玄参5. 5 ~ 10. 3份、浙贝母3. 8 ~ 6. 9份、桑白皮5. 5 ~ 10. 3份、夏枯草5. 5-10.3份。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3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牡丹皮6份、丹参10份、 生地黄10份、栀子9份、玄参9份、浙贝母4份、桑白皮8份、夏枯草10份。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 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牡丹皮8份、丹参9份、 生地黄9份、栀子10份、玄参7份、浙贝母4份、桑白皮9份、夏枯草9份。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4分计枇杷叶 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牡丹皮7份、丹参9份、 生地黄7份、梔子7份、玄参7份、浙贝母5份、桑白皮7份、夏枯草9份。本发明中药主要由枇杷叶、黄连、金银花、黄芩、当归、牡丹皮、丹参、 生地黄、栀子、玄参、浙贝母、桑白皮、夏枯草十三味中药精制而成,其剂型 包括胶嚢剂、片剂和颗粒剂。中药方解用枇杷叶、黄连清热解毒为君药;用 金银花、黄芩、当归、牡丹皮、丹参、生地黄、栀子、玄参清热解毒、凉血活 血为臣药;用浙贝母、夏枯草、桑白皮开郁散结、泻肺利湿共为佐使药。以上 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共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效果,中医学主治肺风4分刺、 面疱等,西医学适用于痤疮。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其制备方法为(1) 按组分重量份取浙贝母总量的30~70%干燥灭菌,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2) 取剩余的浙贝母及按上述组分重量份取枇杷叶等其余十二味中药加水煎煮 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4 ~ 7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全 部提取药材重量3~6倍量水煎煮1. 5小时,第三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2~4 倍量水煎煮1.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或/和静置;(3) 耳又滤液或/和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4) 加入上述浙贝母细粉混匀,制粒或不制粒,填充入胶嚢即得胶嚢剂、或添加 药用辅料制粒或不制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或添加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即得颗粒 剂。药用辅料通常为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蔗糖、硬脂酸、硬脂 酸镁等,其品种和用量根据制剂目的和工艺需要可多可少。 药效学研究对本发明中药治疗痤疮采用随机单盲法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资料 本发明中药治疗组120例,年龄16~34岁,平均21. 94 ±3. 91岁;病程1周~ 14年,平均3. 3±3. 14年;临床轻重分级I度62例、1I度43例、III度IO例、 IV度5例。观察方法采用开》丈试—验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症候变化情况, 进行分级评分统计,每周进行临床观察和记录一次,并均在治疗前后做血常规 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周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果本 发明中药对寻常型痤疮(主治热毒血瘀证)有显著治疗作用,临床治愈率为 33.33%、显效率为27. 5%、总有效率为88. 33%。不良反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 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安全 可靠、不良反应甚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由枇杷叶、黄连、金银花、黄芩、当 归、牡丹皮、丹参、生地黄、栀子、玄参、浙贝母、桑白皮、夏枯草十三味中 药原料制备而成,以上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共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效果; 本发明中药对急、慢性炎症有显著对抗作用,对常见的皮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具 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可显著降低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痤瘠模型肿胀率,显著提 高过氧化氢酶的活力而有抗氧化作用,并且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本发明中药 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治疗痤疮的良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f分计 枇杷叶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牡丹皮6份、丹参10份、生地黄10份、栀子9份、玄参9份、浙贝母4份、桑白皮8份、夏枯草10份。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其制备方法为(1) 浙贝母4Kg,取总量的35%干燥灭菌,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2) 取剩余的浙贝母及枇杷叶8 Kg、黄连4 Kg、金银花6 Kg、黄芩6 Kg、当归6 Kg、牡丹皮6 Kg、丹参IO Kg、生地黄IO Kg、栀子9 Kg、玄参9 Kg、桑白 皮8Kg、夏枯草10 Kg其余十二味中药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全部提取 药材重量4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4倍量水煎煮1. 5 小时,第三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2倍量水煎煮1.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或/ 和静置;(3) 取滤液或/和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4) 加入上述浙贝母细粉混勻,制粒或不制粒,填充入胶嚢即得胶嚢剂、或添加 药用辅料制粒或不制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或添加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即得颗粒剂。实施例2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份计 枇杷叶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牡丹皮8份、 丹参9份、生地黄9份、栀子10份、玄参7份、浙贝母4份、桑白皮9份、夏枯草9份。本发明的治疗座疮的中药,其制备方法为(1) 浙贝母4 Kg,取其总量的50%干燥灭菌,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2) 取剩余的浙贝母及枇杷叶8 Kg、黄连4 Kg、金银花6 Kg、黄芩6 Kg、当归 6 Kg、牡丹皮8 Kg、丹参9 Kg、生地黄9 Kg、栀子10 Kg、玄参7 Kg、桑白 皮9 Kg、夏枯草9 Kg其余十二味中药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全部提取 药材重量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4倍量水煎煮1. 5 小时,第三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3倍量水煎煮1. 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或/ 和静置;(3) 取滤液或/和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4) 加入上述浙贝母细粉混匀,制粒或不制粒,填充入胶嚢即得胶嚢剂、或添加 药用辅料制粒或不制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或添加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即得颗粒 剂。实施例3发明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牡丹皮7份、 丹参9份、生地黄7份、栀子7份、玄参7份、浙贝母5份、桑白皮7份、夏 枯草9份。本发明的治疗座疮的中药,其制备方法为(1) 浙贝母5 Kg,取总量的70°/ 干燥灭菌,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2) 取剩余的浙贝母及枇杷叶8 Kg、黄连4 Kg、金银花6 Kg、黄茶6 Kg、当归 6 Kg、牡丹皮7 Kg、丹参9 Kg、生地黄7 Kg、栀子7 Kg、玄参7 Kg、桑白皮 7Kg、夏枯草9Kg其余十二味中药加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全部提取药材 重量7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6倍量水煎煮1. 5小 时,第三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4倍量水煎煮1.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或/ 和静置;(3) 取滤液或/和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4) 加入上述浙贝母细粉混匀,制粒或不制粒,填充入胶嚢即得胶嚢剂、或添加 药用辅料制粒或不制粒压制成片即得片剂、或添加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即得颗粒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7.7~13.8份、黄连3.5~6.3份、金银花5.5~10.3份、黄芩5.5~10.3份、当归5.5~10.3份、牡丹皮5.5~10.3份、丹参5.5~10.3份、生地黄5.5~10.3份、栀子5.5~10.3份、玄参5.5~10.3份、浙贝母3.8~6.9份、桑白皮5.5~10.3份、夏枯草5.5~10.3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 牡丹皮6份、丹参10份、生地黄10份、栀子9份、玄参9份、浙贝母4份、 桑白皮8份、夏枯草10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 牡丹皮8份、丹参9份、生地黄9份、栀子10份、玄参7份、浙贝母4份、桑 白皮9份、夏枯草9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均以重量份计枇杷叶8份、黄连4份、金银花6份、黄芩6份、当归6份、 牡丹皮7份、丹参9份、生地黄7份、栀子7份、玄参7份、浙贝母5份、桑 白皮7份、夏枯草9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座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剂型可以为胶囊、片剂或颗粒。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 按组分重量份取浙贝母总量的30~70%干燥灭菌,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2) 取剩余的浙贝母及按组分重量份取枇杷叶等其余十二味中药加水煎煮提取 三次,第一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4 ~ 7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全部提 取药材重量3 ~ 6倍量水煎煮1. 5小时,第三次加全部提取药材重量2 ~ 4倍量 水煎煮l. O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或/和静置;(3) 取滤液或/和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4) 加入上述浙贝母细粉混匀,制粒或不制粒,填充入胶嚢即得胶嚢剂、或添加 药用辅料制粒或不制粒压制成片得片剂、或添加药用辅料制成颗粒即得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由枇杷叶、黄连、金银花、黄芩、当归、牡丹皮、丹参、生地黄、栀子、玄参、浙贝母、桑白皮、夏枯草十三味中药精制而成。以上诸药配伍,相得益彰,共达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效果;本发明中药对急、慢性炎症有显著对抗作用,对常见的皮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可显著降低丙酸杆菌致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肿胀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力而有抗氧化作用,并且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本发明中药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治疗痤疮的良药。
文档编号A61K9/16GK101322799SQ20081013849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7日
发明者张宗保, 毛立国, 田建生 申请人:田建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