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3805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于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 胸背等皮脂腺丰富之处,对称分布。中医称本病为痤、粉刺、肺风粉刺。俗称暗疮、酒米、青春痘、壮疙瘩等。痤疮炎症可继续发展扩大并深入,表现为丘疹性痤疮(炎性丘疹和黑头粉刺者)或脓疱性痤疮(以脓疱和炎性丘疹为主者)或囊肿性痤疮(为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内含有带血的粘稠脓液,破溃后形成的窦道及瘢痕)。而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结节性痤疮 (又称硬结性痤疮)(为壁厚、大小不等的结节,位于皮下或高出皮面,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质地较硬)或萎缩性痤疮(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而形成凹坑状萎缩性瘢痕者)。数个痤疮结节在深部聚集融合,颜色青紫,称为融合性或聚合性痤疮。据统计,约有80%的成年人在青春期患过痤疮,但发病的轻重程度不一。多数认为与皮脂分泌、毛囊管角化和毛囊内微生物相关,痤疮的发生还与内分泌异常密切相关。有研究得到证实人体皮肤寄生蠕形螨是诱发痤疮等症状的病因之一。有的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使个体皮脂腺肥大及分泌过多有关。青春发育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皮脂合成和排泄增多,并能使毛囊漏斗部角化增殖, 造成毛孔堵塞,形成脂栓即粉刺。毛囊内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和蠕形螨等分解淤滞的皮脂, 产生游离脂肪酸有致炎作用,使毛囊壁损害,粉刺内容物进入真皮,出现炎症性丘疹或脓疱、结节等损害,甚至形成凹陷或增生型斑痕,严重影响容貌,并对青少年心理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中医认为痤疮与肺、脾、肾有关,由于肺经有热、外感风热,致风热郁滞皮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脯,脾胃湿热内生,外蒸肌肤而致;或肾气旺盛,心火炽盛上炎面部所致。目前临床治疗痤疮大多数使用抗生素消炎、抗雄性激素内分泌调节、维A酸类药物(具有抗角化、抑制皮脂腺分化和皮脂产生、抗炎、抑制皮肤组织中的胶原酶合成、免疫调节等作用)等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较多,如肝功能的影响、皮肤粗糙、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女性使用甚至导致婴儿先天畸形。比如目前使用较多的痤疮平(过氧苯甲酰凝膏),这是一种氧化剂,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但有使皮肤干燥脱屑的副作用,而且治疗后容易复发。中医治疗多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品,常用方剂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等口服治疗,由于口感不佳,患者不容易接受,并且疗效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的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虎杖、大黄、黄连、硫磺、白芷、白茯苓、白蔹、丹皮,各原料重量之比为3 6 :1 2 :1 2 :1 2 :1 2 :3 6 :2 3 :2 5。
本发明中药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计取虎杖3 6份,大黄1 2份,黄连1 2份,白芷1 2份,白茯苓 3 6份,白蔹2 3份,丹皮2 5份,干燥后粉碎,备用;
(b)并取硫磺1 2份粉碎;
(c)将步骤(a)和(b)得到的粉末混合至勻得到药粉散剂。本发明中药的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d)用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甘油作为赋形剂,将聚乙二醇1000,水浴加热至熔,加入聚乙二醇400和甘油,搅勻;再缓缓加入所述步骤(c)获得的药粉,其重量比为聚乙二醇1000 聚乙二醇400 甘油药粉为5 5 0. 6 :6,搅拌混合均勻成混合物,离火;
(e)继续搅拌步骤(d)获得的混合物至冷凝即成膏剂。或者本发明中药的上述制备方法在步骤(C)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f)用卡波姆940作为赋形剂,将溶胀好的卡波姆940加入乙酯适量,加热至80°C度, 搅溶,溶液冷却到30°C左右时,加入所述步骤(c)获得的药粉,搅拌混合均勻即成凝胶剂。本发明中药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按重量份计取虎杖3飞份,大黄广2份,黄连广2份,白芷广2份,,白蔹2 3份,丹皮2飞份,干燥后粉碎,并取硫磺广2份粉碎,备用;
(II)并取白茯苓3飞份,在温度为60°C的烘箱内烘烤干燥他后粉碎,按照Imol· L—1 Na0H40ml 茯苓粉末Ig的比例或者0. 5mol · L-1 Na0H200 ml 茯苓粉末Ig的比例,搅拌均勻后呈粘稠溶液,放置8 9小时;
(III)将步骤(I)得到的粉末和步骤(II)得到的溶液混合均勻得到膏剂。本发明中药对痤疮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发明人通过临床实验随机将痤疮患者197例分为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取本发明中药适量外涂敷患处治疗,对照组用西药痤疮平外用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 81%,两组比较P < 0. 05。 临床实验情况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2006年 2009年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对两组共213 例进行了临床实验,实验者符合下列条件治疗组106例中,男57例,女49例,平均年龄 (19. 27士 1. 34)岁,平均病程(2. 26士0. 46)年;对照组107例中,男56例,女51例,平均年龄(19. 20士2. 14)岁,平均病程(2. 12士0. 52)年。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 > 0. 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与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 结节、囊肿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1.3)、纳入标准(1)12 25岁痤疮患者,性别不限,自愿受试者。(2)无系统性疾病。(3)治疗前4周内未服用抗生素或其他系统性抗痤疮药物。(4)试验前2周内局部未使用过抗生素或其他抗痤疮药物。(1.4)、排除标准(1)合并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或其他可能影响观察的皮肤疾病者;(2)曾发生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腹泻等肠道疾病者;(3)曾局部外用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无效者;(4)有肝、肾及血液病者;(5)痤疮患处有开放性伤口或重度痤疮有糜烂者;(6)不能与试验计划很好配合者。(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用本发明中药的散剂以矿泉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中午、晚上各1 次,口、眼部勿接触药液,4周为1疗程;
(2. 2)、对照组使用长春东方先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痤疮平(过氧苯甲酰凝膏)外涂患处。每日中午、晚上各1次,口、眼部勿接触药液,4周为1疗程。(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疾病疗效标准于用药第4周末评价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皮损总数减少的百分率评价疗效。临床痊愈为皮肤损害消退率> 95% ;显效皮肤损害消退率> 70% ;有效皮肤损害消退率> 50% ;无效皮肤损害消退率<50%,或反见增多。观察与记录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观察并记录面部、胸及背部各型皮损数(粉刺、丘疹、脓疱)及所有不良反应,如红斑、水肿、 烧灼感、瘙痒、脱屑等。(3.2)、两组治疗结果及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药材虎杖3飞份,大黄广2份, 黄连广2份,硫磺广2份,白芷广2份,白茯苓3 6份,白蔹2 3份,丹皮2 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药材按重量份计为 虎杖6份、大黄2份、黄连2份、硫磺2份、白芷2份、白茯苓6份、白蔹2份、丹皮3份。
3.—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按重量份计取虎杖3飞份,大黄广2份,黄连广2份,白芷广2份,白茯苓3飞份,白蔹2 3份,丹皮2飞份,干燥后粉碎,备用;(b)并取硫磺广2份粉碎;(c)将步骤(a)和(b)得到的粉末混合至勻得到药粉散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d)用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400、甘油作为赋形剂,将聚乙二醇1000,水浴加热至熔,加入聚乙二醇400和甘油,搅勻;再缓缓加入所述步骤(c)获得的药粉,其重量比为聚乙二醇1000 聚乙二醇400 甘油药粉为5 5 0. 6 :6,搅拌混合均勻成混合物,离火;(e)继续搅拌步骤(d)获得的混合物至冷凝即成膏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f)用卡波姆940作为赋形剂,将溶胀好的卡波姆940加入乙酯适量,加热至80°C度, 搅溶,溶液冷却到30°C左右时,加入所述步骤(c)获得的药粉,搅拌混合均勻即成凝胶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按重量份计取虎杖3飞份,大黄广2份,黄连广2份,白芷广2份,,白蔹2 3份,丹皮2飞份,干燥后粉碎,并取硫磺广2份粉碎,备用;(II)并取白茯苓3飞份,在温度为60°C的烘箱内烘烤干燥他后粉碎,按照Imol· L—1 Na0H40ml 茯苓粉末Ig的比例或者0. 5mol · L-1 Na0H200 ml 茯苓粉末Ig的比例,搅拌均勻后呈粘稠溶液,放置8 9小时;(III)将步骤(I)得到的粉末和步骤(II)得到的溶液混合均勻得到膏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虎杖、大黄、黄连、硫磺、白芷、白茯苓、白蔹、丹皮,各原料重量之比为3~61~21~21~21~23~62~32~5。所述制备方法是将各原料粉碎制成散剂或加赋形剂制成膏剂、凝胶剂;或者将白茯苓干燥粉碎,与NaOH溶液搅拌均匀呈粘稠溶液,再将虎杖、大黄、黄连、白芷、白蔹、丹皮干燥粉碎得药粉,然后与粘稠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膏剂。本发明中药对痤疮尤其是青春期痤疮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
文档编号A61K36/87GK102366486SQ20111034455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刘百祥 申请人:刘百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