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92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插入到体腔内使用的缝合器,更详细而言, 是涉及一种采用在两端安装有固定器的缝合线来缝合形成于 胃、肠等管腔器官中的穿孔等时使用的缝合器。
背景技术
以往,出于将形成在胃、肠等管腔器官中的穿孔、裂伤等 缝合起来的目的,公知有采用在两端安装有固定器的缝合线的缝合器(例如参照国际公开2007-37326号公报)。在该缝合器 中,使缝合线两端的固定器在组织内或组织外卡定在穿孔周围 的组织上,通过拉拽缝合线来拉近固定器所卡定的组织,从而 将组织缝合起来。为了利用国际公开2007-37326号公才良中所述的缝合器可 靠地进行缝合,需要将装填在缝合器前端的固定器逐个可靠地 自前端射出到该穿孔等周围的相对的组织上,使固定器卡定在 组织上。因此,在国际公开2007-37326号公报中所述的缝合器 中,设在固定器表面上的环状的槽与设在缝合器前端的针的内 表面上的突起卡合。于是,在射出固定器时,槽与凸起的卡合 脱离而该感觉被传递给操作者,操作者可以意识到固定器已经 被射出。但是,在国际公开2007-37326号公报中所述的缝合器中, 前端的针与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部利用具有挠性的鞘 (sheaUi)而连接起来,因此,鞘会由于在射出固定器时施加 在固定器上的力而伸展。因此,在射出固定器时产生的上述感 觉会被鞘的伸缩吸收而衰减,有时不能将该感觉充分传递给操作者。当为了传递即使被鞘吸收、操作者也能充分意识到的程度 的感觉而增强固定器与针的卡合时,为了解除该卡合需要更大的力。结果,有时会一次射出2个固定器,导致难以进行正常的缝合。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 够可靠地自前端逐个射出固定器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本发明的第l技术方案是采用在缝合线两端分别安装有第 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的缝合单元来进行组织缝合的缝合器, 其中,该缝合器包括前端构件、操作线、管、并行构件、相对 位置保持构件、前方限制构件和操作部;上述前端构件为空心, 用于收容上述第l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上述操作线的前端贯 穿于上述前端构件中,使上述第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可自上 述前端构件射出;上述管具有挠性,其前端与上述前端构件的 基端侧连接为 一 体,上述操作线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该 管中;上述并行构件可与上述操作线一起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 穿于上述管中;上述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安装在上述操作线上, 用于将上述操作线与上述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成恒定 的状态;上述前方限制构件设置在上述管或者上述前端构件上, 用于限制上述并行构件向前方移动;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操 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的基端侧,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线以及上 述并行构件;在利用上述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将上述操作线与上 述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成恒定的状态下,在使上述操 作线前进到上述并行构件向前方的移动被上述前方限制构件限 制时,利用上述操作线只将上述第1固定器自上述前端构件射出。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采用在缝合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 第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的缝合单元来进行组织缝合的缝合 器,其中,该缝合器包括前端构件、操作线、管、第1制动器、前方限制构件和操作部;上述前端构件为空心,用于收容第l 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上述操作线的前端贯穿于上述前端构 件中,使上述第l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可自上述前端构件射 出;上述管具有挠性,其前端与上述前端构件的基端侧连接为 一体,上述操作线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该管中;上述第 1制动器设置在上述操作线上,且向上述操作线的径向外侧突 出;上述前方限制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且设置在上述 管或者上述前端构件上,用于限制上述第l制动器向前方移动; 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的基端侧,用 于操作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在使上述前方操作线前 进到上述第1制动器向前方的移动被上述前方限制构件限制 时,利用上述操作线将上述第l固定器自上述前端构件射出, 在对上述操作线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时,上述前方限制构件弹 性变形,上述第l制动器可向上述前方限制构件的前方移动。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第l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图。图2是用局部剖面表示该缝合器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该缝合器所使用的缝合单元的图。图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该缝合器的操作部的图。图5A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操作部的放大图,图5B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将该缝合器刺入到对象组织中的状态的图。图7A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操作部的 放大图,图7B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8是表示利用该缝合器进行缝合的 一 个过程的图。 图9 A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操作部的 放大图,图9B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IO是表示利用该缝合器进行缝合的一个过程的图。 图ll是表示利用该缝合器进行缝合的一个过程的图。 图12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缝合器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3是用局部剖面表示该缝合器的操作部的图。图14A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操作部的放大图,图14B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图15A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操作部的 放大图,图15B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部的 放大图。图16A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操作部的 放大图,图16B是用局部剖面表示使用该缝合器时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l 图ll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器。 图l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l的图。缝合器l被插入到 内窺镜装置10()的钳子口 101中,使其前端在患者等的体内自作 业用通道102突出来使用。缝合器l包括被插入到体内的前端部2和用于才喿作前端部2 的各机构的操作部3。图2是用局部剖面表示前端部2的放大图。前端部2包括针 (前端构件)4、操作线5、第2鞘(并行构件)6、管7和第1 鞘(鞘)8;上述针4中安装有后述的缝合单元;上述操作线5 贯穿于针4中;操作线5的基端贯穿于上述第2鞘6中;第2鞘6 以及操作线5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上述管7中且该管7与 针4一体地固定在针4的基端侧上;管7贯穿于上述第l鞘8中。针4是由金属等形成的空心构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槽4A。 在针4的内部收容有缝合单元的固定器。图3是表示收容于针4中的缝合单元103的图。缝合单元103 包括缝合线104、制动器105、安装在缝合线104两端的棒状的 第1固定器106以及第2固定器107,缝合线104贯穿上述制动器 105。制动器1()5通过使由金属、生物降解性树脂等树脂等构成 的板状构件的左右端部105A及105B相对地弯折、且将端部 1()5A与105B互相卡合而形成。在制动器10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设有孔105C,在中点 1()4A弯折了的缝合线104配置成,自与端部105A、 105B相反通过。使用制动器105时的动作见后述。如图2所示,缝合单元103的第1固定器106以及第2固定器 107以第1固定器106位于前端侧地沿轴线方向排列的状态收容 在针4的内部。与各固定器106、 107相连接的缝合线104自槽 4A露出到针4的外部。另外,在各固定器1()6、 107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沿整个圆 周分别设有卡合槽106A、 107A。各卡合槽106A、 107A分别与 在针4的内腔侧突出地设置的未图示的卡合突起相卡合,防止 了各固定器106、 107的误射出、针4的前端朝向垂直下方时的 自然脱落等。操作线5由金属等形成,其前端自针4的基端4B贯穿于针4 中。在操作线5的前端安装有推压构件9,通过使操作线5沿着 轴线方向向针4的前端侧前进,可以推压第1固定器106以及第2 固定器107而将它们射出到针4的外部。操作线5优选为能将由操作部3施加的推压力恰当地传递 给推压构件9的单股线,也适合采用合股加捻金属线材而成的 多股线操作线、将金属线材、多股线操作线巻绕成线圏状而形 成的线圏操作线等。另外,在操作线5的距离推压构件9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安 装固定有用于将操作线5与第2鞘6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的 环状抵接构件(相对位置保持构件)10。将抵接构件10的外径 尺寸设定为可在针4的内部自由进退的大小。另外,抵接构件 l()只要自操作线5向径向外侧突出,未必一定是环状。第2鞘6是巻绕金属线材、多股线操作线而形成为管状的线 圏鞘,操作线5的基端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该第2鞘6中。 第2鞘6的内径设定得小于操作线5的抵接构件10的夕卜径,抵接 构件IO与第2鞘6的前端6A相抵接而不能进入到第2鞘6内。即, 在抵接构件IO与第2鞘6的前端6A相抵接时,操作线5与第2鞘6 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管7是由树脂等构成的、具有挠性的管状构件。管7的材质 优选沿轴线方向的伸展较少的树脂材料等。管7借助安装在其 前端的连接管(前方限制构件)11与针4的基端4B连接为一体。在连接管ll的外表面上设有贯穿内腔的贯穿孔(连通部)l].A,缝合单元103的缝合线104的弯折中点104A自贯穿孔11A 插入到连接管ll的内腔中,绕挂在贯穿于内部的操作线5上。连接管ll的轴线方向的内径设定得大于操作线5的抵接构 件10的外径,抵接构件10可沿轴线方向在连接管ll内自由进 退。另一方面,连接管ll的轴线方向的内径设定得小于第2鞘6 的外径,第2鞘6不能进入到连接管11内。第1鞘8是与第2鞘6同样构造的线圈鞘,管7以及与管7连接 为一体的针4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该第l鞘8中。于是, 如图2所示,可将安装在针4上的缝合单元103整体收容在第1 鞘8的内腔中。图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操作部3的图。设在操作线5以及第2 鞘6的基端侧上的操作部3包括固定着第l鞘8的基端的主体12、 可沿轴线方向相对于主体12滑动地安装于主体12上的滑动部 13、固定在滑动部13上的前端操作部14。主体12由树脂等形成,棒状的 一 对侧壁构件15构成为2根 平行地并列。通过粘接、铆接等方法将第1鞘8的基端8A固定在 该主体12的前端。在主体12的前端附近以围绕一对侧壁构件15 的方式安装有由树脂等构成的大致筒状的调整器16。调整器16可沿主体12的轴线方向滑动,可以利用未图示的 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在主体12上的任意位置处。如下所述,通 过改变调整器16的固定位置,可以调整针4自第l鞘8的突出量。一对侧壁构件15在主体12的基端12A处成为 一体,且设有 环状的勾指部17。滑动部13包括可相对于主体12滑动地安装在该主体12上 的滑动件18和固定在滑动件18上的连接构件19 。滑动件18是围绕 一 对侧壁构件15地安装在比调整器16靠 近主体12的基端12A侧的、由树脂等构成的大致筒状的构件。
滑动件18可以沿着主体12的轴线方向在调整器16与勾指部17 之间滑动。在滑动件18上设有在操作时供操作者勾挂手指的手 柄(handle ) 20。连结构件19由树脂、金属等构成,以溶接、粘接等方法固 定自第1鞘8的基端8A延伸到主体12的一对侧壁构件15之间的 管7的基端7A。即,管7的基端7A借助连接构件19固定在滑动 件18上,通过使滑动件18滑动可以使管7沿着主体12的轴线方 向在一定范围内进退。前端操作部14包括固定在滑动件18上的管状构件21、贯穿 于管状构件21中的鞘操作构件22、安装在操作线5的基端上的 操作线操作捏手23。管状构件21由树脂等构成,固定在滑动件18的手柄2()的后 方。而且,自管7的基端7A延伸出的第2鞘6以及操作线5贯穿于 管状构件21中。鞘操作构件22是由树脂等构成的管状构件,自管状构件21 的基端21A侧插入到管状构件21中。鞘操作构件2 2可沿管状构 件2]的轴线方向滑动,通过粘接、铆接等方法将第2鞘6的基端 6B固定在鞘操作构件22的前端22A处。自第2鞘6的基端6B延伸 出的操作线5经过鞘操作构件22的内腔自鞘操作构件22的后端 22B露出。操作线操作捏手23是圆盘状的构件,安装在自鞘操作构件 22的后端22B露出的操作线5的基端上。操作线操作捏手23也 可以不是圆盘状,只要是可卡定在鞘操作构件2 2以及后述的操 作线制动器上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像缝合单元103的第1固定 器10 6那样的棒状等的任意形状。在鞘操作构件22的后端22B与操作线操作捏手23之间装卸 自由地安装有操作线制动器24,该操作线制动器24用于将操作 线5与第2鞘6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并防止误动作。作为操作线制动器2 4的 一 个例子,可以举出将大致筒状的 构件的外周切掉 一 部分后得到的、剖面呈大致C字状的构件等, 但操作线制动器24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可将操作线5与第2鞘6 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也可以是例如可安装在操作线5上的夹 具(clip)等任意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l中,在安装了 操作线制动器24之后,抵接构件IO与第2鞘6的前端6A相抵接。 参照图l及图5A~图ll说明使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缝合器l 时的动作。首先,将内窥镜100插入到患者等的体内,使内窥镜ioo的前端移动到穿孔等处理对象的组织附近。接下来,如图1所示,将缝合器l的前端插入到钳子口 101 中,使缝合器1的前端部2自作业用通道102露出d如图5A所示,操作者使滑动件18向前方滑动。于是,如图 5B所示,针4以及安装在针4上的缝合单元103自第l鞘8的前端 露出。此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调整器16相对于主体12的固 定位置,使滑动件18与调整器16相抵接,从而调整针4自第] 鞘8的突出量。另外,在滑动件18向前方滑动时,前端才喿作部14也随之向 前方移动,因此管7以及针4与才喿作线5以及第2鞘6的相对位置 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操作者在针4突出的状态下,使缝合器l的前 端接近穿孔等周围的对象组织T,使针4刺入到一个组织T1中并 贯穿组织T1。如图7A所示,在针4贯穿组织之后,操作者朝向前方推压 前端操作部14的鞘操作构件22。于是,第2鞘6向前方滑动。此 时,如图7B所示,第2鞘6的前端6A与操作线5的抵接构件10相
抵接,因此操作线5在被第2鞘6推动并与第2鞘6保持恒定的相 对位置关系的同时,与第2鞘8 —起向前方移动。操作者推压鞘操作构件22,直到使第2鞘6的前端6A与连接 管11的后端IIB相抵接而限制第2鞘6向前方移动为止。于是, 如图7B以及图8所示,第1固定器106以及第2固定器107被操作 线5前端的推压构件9推压而向前方移动,缝合单元103的第1 固定器106射出到针4的外部。操作者可以通过第2鞘6与连接管 l.l相抵接的感觉意识到第1固定器106已经射出。操作者将针4自组织T1中拔出。此时,第1固定器106卡定 在组织T1上。然后,将针4刺入与组织T1夹着穿孔等地相对的 组织T2中并贯穿组织T2。如图9A所示,操作者在使针4贯穿组织T2后,卸下操作线 制动器24,操作操作线操作捏手23而向前方推压操作线5。于 是,如图9B所示,操作线5进一步前进而使第2固定器107射出 到针4的外部。在射出第2固定器107后,如图10所示,操作者 将针4自组织T2中拔出,使第2固定器107卡定在组织T2上。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将滑动件18拉向主体12的基端12B侧, 将管7以及针4收容到第l鞘8内。此时,前端才喿作部14也与滑动 件18同时后退,因此操作线5也后退。于是,绕挂在操作线5上的缝合单元103的缝合线104也逐 渐向第1鞘8内收进,制动器105与第l鞘8的前端相抵接。在操 作者再使滑动件18后退时,在保持制动器105与第2鞘6相抵接 的状态下,只将缝合线104收容到第l鞘8内,缩短制动器105 与各固定器106、 107之间的距离。如图11所示,各固定器106、 107分别卡定在组织T1以及 T2上,因此随着制动器105与各固定器106、 107的接近,组织 Tl、 T2与各固定器106、 107同时向缝合器l侧被拉近而紧贴。
这样,可进行对象组织T的缝合。此时,在缝合线104向中点104B侧移动而收容在第l鞘8内 时,制动器105的端部105A与端部105B的卡合松动,即使缝合 线104欲向各固定器106、 107侧移动,端部105A与端部105B 也会因作用于缝合线104上的力而更牢固地卡合,所以缝合线 ].()4不能向该方向移动。即,制动器105只向各固定器106、 107 侧移动,而不能向其相反侧移动,因此对象组织T的缝合不会 松动或者解除。缝合结束后,操作者拉操作线操作捏手23而使操作线5相 对于管7后退。在操作线5的前端移动到连接管11的后方时,缝 合线104会脱离操作线5,缝合单元103自缝合器1断开。这样, 一系列的处理结束。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l,通过使操作线5的抵接构件10 与第2鞘6相抵接,可以一边将操作线5自第2鞘6的突出长度保 持恒定一边使操作线5向针4滑动。然后,通过使连接管ll与第 2鞘6相抵接而自针4射出第1固定器106。即使在固定器的射出操作时管7沿轴线方向伸展,连接管 11以及针4的形状也几乎不变,因此只要使连接管11与第2鞘6 相抵接,操作线5就会一直以恒定的长度进入到针4内。因而, 通过使连接管11与第2鞘6相抵接,能够可靠地只射出第1固定 器106,从而能够防止错误地同时射出第l固定器106以及第2 固定器]()7等的误动作。另外,缝合单元103的缝合线104自连接管11的贯穿孔11A 插入后绕挂在操作线5上,因此,可以通过操作滑动件18将针4 收容在第l鞘8内来进行对象组织的缝合。因而,不采用夹具等 其他的器具、而只用缝合器l就可以完成缝合处理。并且,在鞘操作构件22与操作线操作捏手23之间安装有操
作线制动器24,因此,在使第2鞘6向前方滑动来射出第l固定 器时,可以防止错误地只使操作线5前进而同时射出固定器 106、 107等的误动作。此外,由于操作线操作捏手23构成为可卡定在鞘操作构件 22上的形状,因此在射出第2固定器107时,操作线5不会过度 前进而导致由作线5的前端损伤组织。另外,若将操作线5、管状构件21的长度等设定成可在操 作线操作捏手23与鞘操作构件22相抵接时射出第2固定器107 , 则操作者可以容易地意识到已经射出第2固定器10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设置在操作线5上的抵接 构件10而将操作线5与第2鞘6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的例 子,但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将该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例如,在安装有操作线制动器24的状态下, 一体地把持操 作线操作捏手23与鞘操作构件22并使它们向前方滑动,推压第 2鞘直到第2鞘与连接管ll抵接为止,也能够可靠地只射出第1 固定器1()6。在该情况下,操作线制动器24起到将操作线5与第 2鞘6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的相对位置保持构件的作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并行构件为操作线5贯 穿的第2鞘6的缝合器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的缝合 器代替第2鞘6而将与操作线5并行的第2操作线作为并行构件 贯穿于管7内,在第2操作线的前端固定半圆状或环状等的构 件,使其与抵接构件10相抵接,从而可将操作线5与第2操作线 2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地向前方滑动。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供缝合单元103的缝合 线1.04插入的连通部为设置于连接管ll上的贯穿孔的例子,取 而代之,连通部也可以设置在针4或是管7的外周面上。另外, 本发明中连通部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如国际公开2007-37326
号公报中所述的缝合器那样,在射出固定器时使缝合单元与缝 合器断开,采用夹具等其他器材进行缝合。此外,本发明的缝合器的推压构件9并不是必需的,也可 以由操作线5的前端直接推动固定器而将固定器射出。同样地,调整器16也并不是必需的,没有也可以。接下来,参照图12 图16B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 实施方式的缝合器31与上述的缝合器1的不同之处在于,缝合 器3 ]不具有第2鞘这 一 点和操作线以及前端操作部的结构。另外,对于与上述第l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元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图12是用局部剖面表示缝合器31的前端部32的放大图。缝 合器31不具有第2鞘,在管7中只贯穿有操作线33。在操作线33上设有用于使操作线33在将第l固定器106射 出到针4外部的位置暂时停止向前方滑动的第l制动器34。以径 向尺寸渐渐缩小的方式将第1制动器3 4的轴线方向的端部3 4 A 、 34B加工成锥形。在操作线33的比第l制动器34更靠基端侧的位置设有比第 l制动器34的径向尺寸大的第2制动器35。在连接管ll的基端侧安装有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 成的环状的前方限制构件36。前方限制构件36通过粘"^妻、利用 螺紋槽的卡合等与连接管ll成为一体,并通过溶接、压入等方 法固定在管7上。前方限制构件36也可以与连接管ll一体成形。前方限制构件36的内径设定为小于第l制动器34以及第2 制动器35的外径,第l制动器34以及第2制动器35均不能自由通 过前方限制构件36。但是,由于前方限制构件36可在一定的范 围内弹性变形,因此各构件的尺寸设定为在第1制动器34与 前方限制构件36相抵接的状态下,若对该第l制动器34施加规
定值以上的力,则前方限制构件36发生变形,第1制动器34可 以通过前方限制构件36。图13是用局部剖面表示缝合器31的操作部37的图。操作线 33的基端33A贯穿于前端操作部38的管状构件21中。基端33A 固定在可沿轴线方向滑动地插入到管状构件21中的操作线操 作构件39上。在操作线操作构件39的基端侧设有外径扩宽到与管状构 件21大致相同大小的凸缘39A。凸缘39A的外径大小不必与管 状构件21大致相同,只要可与管状构件21的后端相抵接而使操 作线操作构件39不完全进入到管状构件21的内部即可。参照图14A~图16B说明使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缝合器31 时的动作。首先,操作者如图14A所示地使滑动件18向前方滑动,使 针4如图14B所示地自第l鞘8突出。然后,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 地,向处理对象组织的一方中刺入针4并贯穿该组织。在针4贯穿组织之后,操作者如图15A所示地向前方推压前 端操作部38的操作线操作构件39。于是,如图15B所示,操作 线33前进,前方限制构件36与第1制动器34相抵接,利用操作 线33的前端来推动第l固定器106以及第2固定器107,只将第1 固定器106射出到针4的外部。操作者可以通过前方限制构件36 与第1制动器34相抵接时的感觉意识到第1固定器106已经射 出。将针4刺入到另 一方组织之后,在操作者施加规定值以上 的力而向前方推压操作线操作构件39时,前方限制构件36弹性 变形,第l制动器34穿过前方限制构件36向针4侧移动。如图16A所示,在操作者进一步向前方推压操作线操作构 件39时,如图16B所示,操作线33进一步前进而第2制动器35
与前方限制构件36相抵接,将第2固定器107自针4射出。操作 者可以通过前方限制构件36与第2制动器35相抵接时的感觉意 识到第2固定器107已经射出。另外,由于第2制动器35的径向 尺寸设定为大于第l制动器34,因此,即使前方限制构件36弹 性变形,第2制动器35也不会穿过前方限制构件36,可以防止 因操作线33自针4过度突出而导致损伤组织等。在射出第2固定器107后,与第l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管7 以及针4后退而将它们收容在第l鞘8的内部,进行对象组织的 缝合。并且,以规定值以上的力拉操作线操作构件39,使第l 制动器34向前方限制构件36的后方移动而使操作线33后退,使 缝合单元103自缝合器31断开,结束一 系列的处理。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器31,通过使设在操作线33上的第 1制动器3 4与前方限制构件3 6相抵接,能够可靠地只将第1固定 器106自针4射出,从而操作者可以通过前方限制构件36与第1 制动器34相抵接时的感觉意识到第l固定器106已经射出。另外,此时,即使管7伸展,前方限制构件36与针4的位置 关系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与上述第l实施方式同样,在使前 方限制构件36与第l制动器34相抵接时,操作线33进入到针内 的长度不会受到管7伸展的影响。并且,由于对第l制动器34的轴线方向的端部34A、 34B实 施了锥形加工,因此,在对第l制动器34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 而使前方限制构件36发生弹性变形时,该第l制动器34能够顺 利穿过前方限制构件36。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设在操作线33上的第2制动 器来防止操作线33自针4过度突出的例子,取而代之,也可以 通过操作线操作构件39的凸缘39A来防止上述突出。在该情况 下,只要将操作线3 3的长度等调整为在凸缘3 9 A与前端操作部
38的管状构件2 l相抵接时,使被操作线33推动的第2固定器107 自针4射出即可,在抑制操作线33过度突出的同时,操作者可 以通过凸缘39A与管状构件21相抵接容易地意识到射出第2固 定器107的时机。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 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增加、省略、 调换结构以及做其他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针贯穿组织之后 射出固定器而使固定器卡定在组织上的例子,取而代之,也可 以使针的前端停止在组织内部,将固定器射出到组织内而使其 与周围的组织卡定。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贯穿有操作线(以 及并行构件)的基端的前端操作部固定在滑动部的滑动件上的 例子,但是本发明中前端操作部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使操作 线等的基端直接露出。但是,在使操作线等贯穿前端操作部时, 在保持管与操作线等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可使管进退,因此可 以显著地提高操作性。除此之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只限定于附加的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 一种缝合器,该缝合器采用在缝合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的缝合单元来进行组织的缝合,其中,该缝合器包括前端构件、操作线、管、并行构件、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前方限制构件和操作部;上述前端构件为空心,用于收容上述第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上述操作线的前端贯穿于上述前端构件中,使上述第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可自上述前端构件射出;上述管具有挠性,其前端与上述前端构件的基端侧连接为一体,上述操作线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该管中;上述并行构件可与上述操作线一起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上述管中;上述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安装在上述操作线上,其用于将上述操作线与上述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状态;上述前方限制构件设置在上述管或者上述前端构件上,用于限制上述并行构件向前方移动;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的基端侧,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在利用上述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将上述操作线与上述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状态的状态下,在使上述操作线前进到上述并行构件向前方的移动被上述前方限制构件限制时,利用上述操作线只将上述第1固定器自上述前端构件射出。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合器,其中,上述相对位置保 持构件设在上述操作线上,是与上述并行构件相抵接的抵接构 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上述操作部包括主体、滑动部和前端4喿作部;上述主体固定着贯穿有上述管的鞘的基端;上述滑动部固定着上述管的基端,可沿轴线方向相对于上述主体滑动地安装在上述主体上;上述前端操作部固定在上述滑动部上,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的基端贯穿于该前端操作部中。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合器,其中,上述并行构件是 贯穿有上述操作线的基端的第2鞘。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合器,其中,上述前端构件、 上述前方限制构件、上述管中的至少一个在外周表面上具有与 内腔相连通的连通部,上述缝合单元的中间部分自上述连通部 插入后绕挂在上述操作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器,其中,上述相对位置保 持构件是装卸自由地安装在上述前端操作部的后端与上述操作 线的基端之间的操作线制动器。
7. —种缝合器,该缝合器采用在缝合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 第1固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的缝合单元来进行组织的缝合,其 中,该缝合器包括前端构件、操作线、管、第1制动器、前方 限制构件和操作部;上述前端构件为空心,用于收容上述第l固定器以及第2固 定器;上述操作线的前端贯穿于上迷前端构件中,使上述第l固 定器以及第2固定器可自上述前端构件射出;上述管具有挠性,其前端与上述前端构件的基端侧连接为 一体,上述操作线可沿轴线方向进退地贯穿于该管中;上述第l制动器设置在上述操作线上,向上述操作线的径 向外侧突出;上述前方限制构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设置在上述管或者上述前端构件上,用于限制上述第l制动器向前方移动; 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的基端侧,用于操作上述操作线以及上述并行构件;在使上述操作线前进到上述第l制动器向前方的移动被上述前方限制构件限制时,利用上述操作线将上述第l固定器自上述前端构件射出;在对上述操作线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时,上述前方限制构件弹性变形,上述第l制动器可向上述前方限制构件的前方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器,其中, 上述操作部包括主体、滑动部和前端操作部; 上述主体固定着贯穿有上述管的鞘的基端; 上述滑动部固定着上述管的基端,可沿轴线方向相对于上述主体滑动地安装在上述主体上;上述前端操作部固定在上述滑动部上,上述操作线以及上 迷并行构件的基端贯穿于该前部操作部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器,其中,上述前端构件、 上述前方限制构件、上述管中的至少一个在外周表面上具有与 内腔相连通的连通部,上述缝合单元的中间部分自上述连通部 插入后绕挂在上述操作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合器,采用在缝合线两端安装有第1固定器及第2固定器的缝合单元来缝合组织,其包括前端构件,用于收容第1固定器及第2固定器;操作线,其前端贯穿于前端构件中,可使第1固定器及第2固定器射出;管,其前端与前端构件的基端侧相连接;并行构件,其与操作线一起贯穿于管中;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其将操作线与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状态;前方限制构件,其限制并行构件向前方移动;操作部,其设在操作线及并行构件的基端侧,用于操作操作线及并行构件;在利用上述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将操作线与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状态下使操作线前进时,利用操作线只将第1固定器自前端构件射出。
文档编号A61B17/04GK101396293SQ200810161828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六枪雄太, 林宪介, 盐野润二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