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牙线的施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9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持牙线的施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科卫生设备,尤其特指一种持牙线的施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牙线剔牙以及甩手指操作牙线的一般操作可能是令人感到不适的活动, 这些活动会带来口腔不适。由于手指密切地牵涉到其中,且该活动是涉及到口腔的侵入,所 以用牙线剔牙可能是不雅的行为,在私密的洗漱场所(例如在家里)之外执行这样的活动, 人们可能就会感到不适。 结果就是,在过去的一些年来,人们已研制出了多种牙线施用器,以克服在剔牙时 需要将手指插入到口申的缺陷。但是,很难用刚挺的、探针状的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来模仿人 手的灵巧性。因而,很难能舒适地和/或在不被牙线施用器尖锐部位所伤的情况下正确地 用牙线清理位于口腔远后方的牙齿。人们已经作了很多的努力来应对上述的问题,例如在 以下的美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893345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C形装置,其用于让使用者安装牙线。该装 置被设计成连接到牙刷上。美国专利893345的缺点在于其缺乏手柄、用于实现机动灵活性 的柔性弯头、以及用于清洁牙齿并剌激牙跟的锥形端。 美国专利1306998号与美国专利691581号类似。该文件所公开的C形装置是可 调节的,从而可以使牙线与手柄平行或垂直。另外,这种设计包括内设存储仓,其用于存储 牙线。美国专利1306998的缺点在于其缺乏用于实现机动灵活性的柔性弯头、以及用于清 洁齿间并剌激牙银的锥形端。 美国专利1512633介绍了一种固定的牙线施用器,该施用器的两端上带有C形的 装置。其中一个C形装置与手柄平行,而另一C形装置则与手柄垂直。美国专利1512633 的缺点在于其缺乏用于实现机动灵活性的柔性弯头、以及用于清洁齿间并剌激牙银的锥形
丄山顺。 美国专利2172591描述了一种牙线施用器,该施用器是一个可调节肘C形装置,该 装置允许使用者安装牙线。该装置被设计成连接到牙刷上,且还具有内建的、用于存储牙线 的存储仓。美国专利2172591的缺点在于其缺乏用于实现机动灵活性的柔性弯头。以及用 于清洁牙齿并剌激牙银的锥形端。 美国专利4005721公开了一种牙线施用器,对于该施用器,使用者可将牙线安装 到装置上。该装置是可调的,从而可使牙线与手柄平行或与手柄垂直。这种装置是可互换 的,其可由具有不同形状的装置代替。美国专利4005721的缺点在于其缺乏用于实现机动 灵活性的柔性弯头、以及用于清洁牙齿并剌激牙龋的锥形端。 美国专利405187专利描述了一种牙线施用器,对于该施用器,使用者可将牙线安 装到装置上。该装置是可调的,从而可使牙线与手柄平行或与手柄垂直。该施用器提供了 一种改进的控制机构,用以控制牙线的角度。美国专利405187的缺点在于其缺乏用于实现 机动灵活性的柔性弯头、以及用于清洁牙齿并剌激牙龈的锥形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持牙线的施用装置。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由施用装置主体(l),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 端(3)组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 主体(l),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这 样使用最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牙签和牙线使用结合,能够有效完成餐后牙齿缝 隙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牙线固定在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既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拆 下用过牙线后多次使用。 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施用装置主体侧面(4)有凹槽,施用装置主体(1)长 度为40-55毫米。施用装置主体(1)侧面(4)有凹槽的作用是加大摩擦,便于使用者抓持。 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施用装置尾翼(2)内侧有突起(5),尾翼轴向距离为 25-30毫米。施用装置尾翼(2)内侧的突起(5)便于清理大块的食物残渣,尾翼轴向距离为 25-30毫米,是根据人体口腔内的人体工学考虑,设计的较佳尺寸。 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5-18毫米。这 个距离是结合人体工学中牙齿的宽度设计的,既能涵盖所有牙齿的宽度,也能留出足够的 "往复拉锯"的余地。 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6.5毫米。这 个距离是结合人体工学中牙齿的宽度设计的,既能涵盖所有牙齿的宽度,也能留出牙线清 洗中的"往复拉锯"足够的余地。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的分支的 宽度为3毫米。 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沿主轴方向的距离为11-15毫米。 这个距离也是充分考虑了牙龈宽度,口腔内空间和使用者主观感觉的确定较好距离。 上述任一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5毫米,所述U型牙 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6.5毫米。这个距离也是充分考虑了,牙龈宽度,口腔内空 间和使用者主观感觉的确定最好距离 上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5毫米,所述U型牙线的 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27. 5毫米。 上述任一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牙线固定的小孔外延有凹 槽。这个凹槽有利于牙线的固定。 上述任一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牙线固定的小孔外延有凹槽 在固定端是环形贯通的。这是为了更好固定牙线,为牙线清洗中的"往复拉锯"提供更好的 张力。 上述任一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消毒后反复试用,避免环境 污染。

图1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给出的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但所述实验例并不能对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由施用装置主体(l),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组 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主体(1), 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这样使用最 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牙签和牙线使用结合,能够有效完成餐后牙齿缝隙间的食 物残渣和菌斑的清理。在施用装置主体侧面(4)有凹槽,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0-55 毫米。施用装置主体(1)侧面(4)有凹槽的作用是加大摩擦,便于使用者抓持。 所述施用装置尾翼(2)内侧有突起(5),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施用装置尾 翼(2)内侧的突起(5)便于清理大块的食物残渣,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是根据人体
口腔内的人体工学考虑,设计的较佳尺寸。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由施用装置主体(l),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组 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主体(1), 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这样使用最 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牙签和牙线使用结合,能够有效完成餐后牙齿缝隙间的食 物残渣和菌斑的清理。在施用装置主体侧面(4)有凹槽,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0-55 毫米。施用装置主体(1)侧面(4)有凹槽的作用是加大摩擦,便于使用者抓持。 所述施用装置尾翼(2)内侧有突起(5),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施用装置尾 翼(2)内侧的突起(5)便于清理大块的食物残渣,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是根据人体 口腔内的人体工学考虑,设计的较佳尺寸。 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5-18毫米。这个距离是结合人体工学
中牙齿的宽度设计的,既能涵盖所有牙齿的宽度,也能留出足够的"往复拉锯"的余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由施用装置主体(l),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组 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主体(1), 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这样使用最 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牙签和牙线使用结合,能够有效完成餐后牙齿缝隙间的食 物残渣和菌斑的清理。在施用装置主体侧面(4)有凹槽,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0-55 毫米。施用装置主体(1)侧面(4)有凹槽的作用是加大摩擦,便于使用者抓持。 所述施用装置尾翼(2)内侧有突起(5),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施用装置尾 翼(2)内侧的突起(5)便于清理大块的食物残渣,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是根据人体 口腔内的人体工学考虑,设计的较佳尺寸。 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6. 5毫米。这个距离是结合人体工学 中牙齿的宽度设计的,既能涵盖所有牙齿的宽度,也能留出牙线清洗中的"往复拉锯"足够 的余地。其中U型牙线的固定端的分支的宽度为3毫米。[0036] 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沿主轴方向的距离为11-15毫米。 这个距离也是充分考虑了牙龈宽度,口腔内空间和使用者主观感觉的确定较好距离。 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5毫米,所述U型牙线的 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6. 5毫米。这个距离也是充分考虑了,牙龈宽度,口腔内空间和 使用者主观感觉的确定最好距离,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27. 5毫米。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由施用装置主体(l),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组 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主体(1), 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这样使用最 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牙签和牙线使用结合,能够有效完成餐后牙齿缝隙间的食 物残渣和菌斑的清理。在施用装置主体侧面(4)有凹槽,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0-55 毫米。施用装置主体(1)侧面(4)有凹槽的作用是加大摩擦,便于使用者抓持。 所述施用装置尾翼(2)内侧有突起(5),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施用装置尾 翼(2)内侧的突起(5)便于清理大块的食物残渣,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是根据人体 口腔内的人体工学考虑,设计的较佳尺寸。 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牙线固定的小孔外延有凹槽。这 个凹槽有利于牙线的固定。 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牙线固定的小孔外延有凹槽在固 定端是环形贯通的。这是为了更好固定牙线,为牙线清洗中的"往复拉锯"提供更好的张力。
权利要求一种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施用装置主体(1),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组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主体(1),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用装置主体(1)侧面 (4)有凹槽,施用装置主体(1)长度为40-55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用装置尾翼(5)内侧有 突起,尾翼轴向距离为25-30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 外沿距离为15-18毫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 外沿距离为16. 5毫米。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的分支 的宽度为3毫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沿主轴 方向的距离为11-15毫米。
8. 根据权利要求l-6任一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用装置主体(1) 长度为45毫米,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之间的外沿距离为16. 5毫米。
9. 根据权利要求l-6任一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牙线的固定端 牙线固定的小孔外延有凹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持牙线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固定端是环形贯 通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卫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牙线的施用装置。本实用新型由施用装置主体(1),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组成,U型牙线固定端分为2个分支,牙线(6)固定在2个分支上,牙线(6)与装置主体(1),施用装置尾翼(2)和U型牙线的固定端(3)三者的主轴方向分别呈垂直关系,这样使用最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牙签和牙线使用结合,能够有效完成餐后牙齿缝隙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的清理。
文档编号A61C15/04GK201438973SQ20092014544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4日
发明者王陇德 申请人:王陇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