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病人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24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病人吊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抬起并支撑残疾病人的残疾人升降机中的病人吊架。该吊架可 以与带有轮的升降单元或高架机械式升降单元或电力升降单元一起使用,以便辅助护理人 员、保健人员或照顾者抬起并移动伤残病人。这种吊架还可以用于多种不同领域,以便在诸 如海空救援服务等操作中安全运送健康人士。
背景技术
无论在医院或家中,许多病人在床与椅子之间、椅子与浴室之间、床或椅子与盥洗 室之间或者地面与床之间进行移动时都需要协助。当病人不能支撑自己时,须通过护理人 员、保健人员或照顾者用手抬起并移动病人来帮助病人移动。该任务可能超出一个甚或两 个人通常所能接收的举重极限,并且常常使护理人员、保健人员或照顾者受到背部损伤或 背部拉伤。在病人自己家中,病人家属同样要做很多抬升工作。目前普遍使用带有轮的升降机或者高架液压式升降机或者电力升降机从床上抬 起病人,但通常需要将病人放置在可以连接至升降机的吊带上。该吊带必须在抬起开始之 前被置于病人下方或周围,并且在伤残人员不能配合照顾者的情况下,为了将吊带固定在 可进行抬升的位置,仍需要用手抬起病人并放在吊带上。甚至在进行抬升时,由于柔性帆 布吊带让病人缺乏安全感,因此用帆布吊带抬起的体验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创伤。为 此,人们作了很多努力以提供能够用于升降机以抬起坐立病人的吊架。要设计用与升降 机以将面朝上平躺在床上的病人抬起到坐立位置的吊架难度更大。在本人的专利说明书 GB-B-2396147中公开了一种此类吊架,该吊架用于将病人从面朝上的仰卧姿势抬起至坐立 姿势。该授权专利的吊架利用了病人上体与病人下体之间的平衡效应。上体重量由病人支 撑部件承载,该支撑部件包括接合在病人腋下且抵住病人胸腔两侧的侧垫,并且病人下体 重量由支撑病人大腿部或臀部的支撑机构来承载。病人上体重量和下体重量支撑在枢转支 座的相反侧,从而产生上述平衡效应。因此,可以使用由升降机抬起的病人吊架来将病人从 床上抬起,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病人移动至坐立位置。US-A-2004/0074414公开了一种病人吊架,其用于提升机以将病人从坐立位置抬 起到站立位置,并且用于辅助病人进行行走和锻炼。病人支撑架能够将病人从坐立位置移 动至站立位置以进行工作疗法的,但完全不适于将病人从仰卧位置抬起至坐立或站立位置。病人吊架和吊带可用于抬起具有以下倾向的病人癫痫症或类似无法控制身体移 动的病症。因此,病人不会被设备所伤极为重要。这是吊架尚未被更广泛使用而吊带仍被普 遍使用的主要原因,尽管吊带难于使用并且常使病人感到恐惧和难于忍受。本发明旨在提 供一种吊架,该吊架适用于癫痫病人、不易发生痉挛但不能恰当支撑其头部及四肢的病人, 以及能够支撑和控制头部及四肢但由于体重原因而使护理人员、保健人员或照顾者当时无 法成功抬起的病人。本发明的基本要求是吊架能够容易地使病人在面朝上平躺、坐立和站 立姿势之间移动。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上”、“较上”、“下”、“较下”、“上方”和“下方”是参考病人吊 架悬挂在病人升降机上时的正常竖直状态来使用的。术语“前”、“后”、“向前”和“向后”是 参考由吊架支撑的病人的前后来使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在抬起并支撑残疾病人的残疾人升降机中的病人吊架,大致如 本文权利要求1所述。使用本发明吊架时,将腋下支撑部件放置在病人腋下且使侧板和侧 垫与病人胸腔两侧接合。接着,将编织带绕病人身体和侧板穿过,以便拉紧带时向病人胸腔 两侧收紧侧板和侧垫。该操作可以在仰卧的病人或处于坐立或站立位置的病人身上实现。由于连接杆组件的端部经由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枢转运动轴线的万向接头连接 至悬挂支座,因此吊架的多功能性远超GB-B-2396147。在绕病人安装吊架时,穿过病人腋 下的腋下支撑部件如必要可以一次放置一个,接着在随后的操作中可以通过例如拉紧编织 带和/或缩短连接杆组件的全长而使侧垫紧靠在病人的胸腔侧。最重要的是,在安装时万 向接头允许吊架与病人一起移动。如果将病人抬起到吊架中以进行行走练习时,吊架可以 与病人一起扭转并弯曲,以便允许病人的肩、背和上体自由运动从而平衡腿部运动。这与 US-A-2004/0074414中的吊架完全相反,US-A-2004/0074414使病人上体支撑架与病人下 体支撑机构之间完全没有运动自由度。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吊架,可以将病人从仰卧位置抬至坐立姿势(如GB-B-2396147 所述),且病人重量在上体支撑架与下体支撑机构之间分布。如权利要求2所述,优选地,悬 挂支座与悬挂侧杆连接。当将病人从仰卧姿势抬至坐立姿势时,则建立起GB-B-2396147中 说明的枢转平衡效应,且病人下体重量支撑在用于接合且支撑病人臀部或大腿的机构上, 而病人上体重量由病人腋下支撑部件和带垫侧板承载。因此枢转地悬挂病人上下体支撑机 构的悬挂支座优选为枢转地连接至悬挂侧杆的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悬挂侧杆可旋转 地安装在悬臂侧杆组件上,该悬臂侧杆组件包括位于连接器枢转轴线一侧上的第一部分, 以支撑病人上体重量,以及位于连接器枢转轴线另一侧上的第二部分,以支撑病人下体重 量。恰如GB-B-2396147所述,结果是当病人在仰卧姿势与坐立姿势之间移动时,支撑架绕 悬挂支座自由枢转,反之亦然。所有病人都觉得,允许吊架响应于病人身体运动而绕万向接头弯曲很有用,而这 些益处在被抬起病人出现痉挛时,诸如癫痫发作或患帕金森氏症者的无意运动,表现地最 为明显。在这些情形下,本发明吊架的万向接头中独立的向右运动和向左运动特别有益。万 向接头允许病人上体支持架在痉挛期间跟随病人肩部的独立竖直运动及独立的前后运动, 并且通过跟随病人运动上体支持架不会出现伤害病人的危险。优选地,本发明吊架允许安 装病人头颈支撑机构来支撑肌肉无法适当控制头颈部的病人头部。对于头颈支撑件而言, 由于颈椎上可能受到过度压力,因此允许肩和上躯干运动而保持病人头部不动的情形相当 危险。已经发现,在从侧板后缘向上延伸的弹性柱之间安装头颈支撑件特别有效,在本发明 的吊架中病人肩部和上躯干的伸展运动经由万向接头与吊架弯曲运动配合。当使用例如绕 病人前额的带子或带状物将病人头部固定至头颈支撑件时,病人肩部和上体的运动顺利地 传递至头部,于是大大减小了病人脊骨的顶椎的损伤。本发明吊架可以用来抬起不同身材的病人,从小孩到大人和潜在肥胖症成年人,并且可抬起具有不同病状的各种病人,包括潜在痉挛病人和截肢病人。在用于双下肢被截 肢的病人时,可以想到需要对病人下体支撑机构稍作改变,但吊架的其余部分不用改变。优 选地,通过将悬臂侧杆组件一端的万向接头连接在一起的伸缩式或宽度可调式连接杆组件 来调整病人一侧到另一侧的宽度范围,并且可以通过将侧板和侧垫更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 侧板和侧垫来调整病人前后尺寸范围。有利地,病人下体支撑机构的安装点可沿前后方向 方便地调整,以配合不同尺寸的侧板和侧垫,并在抬起期间更好地保持病人上体重量与下 体重量所施加的力矩反向且相等。然而,本发明吊架有时用于辅助病人行走,例如对脊骨或下肢损伤的病人进行物 理疗法期间。对于该抬起操作,病人下体支撑机构必须完全拆下且移开。由于施加在悬挂 支座的悬臂侧杆组件上的病人上体重量产生的力矩不能被来自病人下体的反向相等力矩 抵消,因此悬挂侧杆与悬挂机构之间不适宜进行枢转连接。为了进行该物理疗法,优选地可 将各个悬挂侧杆与其悬挂支座之间的枢转连接锁定在固定角度,且优选地悬挂支座的悬臂 侧杆组件与其悬挂侧杆大致垂直。可通过在各个悬挂侧杆上在锁定释放状态与锁定释放状 态之间可轴向滑动的锁定套筒来实现锁定,在锁定释放状态中套筒避开悬挂支座且不干扰 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相对其悬挂侧杆的枢转运动,在锁定状态中套筒包围枢转/旋转 连接器的枢转连接部分且防止枢转运动。方便地,锁定套筒由球掣轻易地保持在锁定状态 或锁定释放状态,以消除锁定套筒意外下落到枢转/旋转连接器上而进入锁定状态的可能 性。由于悬挂侧杆与枢转/旋转连接器之间枢转连接的锁定和解锁是锁定套筒物理滑动的 结果,因此将这些锁定套筒称为运动锁。为了接合运动锁,如前所述将病人抬至坐立姿势, 然后接合运动锁,从而病人下体重量不再用来使悬挂支座绕其枢转轴线而平衡。可以拆除 病人下体支撑机构,并且将病人抬至站立高度以进行行走练习。当运动锁的锁定套筒处于其锁定状态时,支撑侧垫的病人腋下支撑件与悬挂侧杆 保持大致垂直,以便悬挂侧杆与病人脊骨大致保持在一条线上,其中侧垫用带子夹在病人 侧。尽管物理疗法期间出现病人上体重量与下体重量之间的不平衡,但一旦再次连接下体 支撑机构,就可以释放运动锁以还原吊架操作,如GB-B-2396147所述。已经相信,运动锁本身就具有其专利性。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病人吊架,包 括两个悬挂侧杆,其上端可连接至残疾人升降机的撑杆并且下端可连接至枢转的悬 挂支座,该悬挂支座包括支撑吊架的悬臂侧杆组件的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各个悬臂侧杆组件,其具有位于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一侧上的第一悬臂部和 位于另一侧的第二悬臂部,第一悬臂部,其用于安装与病人腋下接合的病人腋下支撑部件,其中腋下支撑部 件设置有与病人胸腔两侧接合的侧板和侧垫,从而腋下支撑部件与侧垫形成病人上体支撑 机构,第二悬臂部,其具有由连接杆组件连接在一起的远端,该远端可拆卸地安装在从 病人臀部或大腿下面穿过的病人下体支撑机构上。特征在于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可选择性地锁定以禁止该连接器相对与其关联 的悬挂侧杆的枢转运动,并且支撑相关联的悬臂侧杆,并且当从所述第二悬臂部拆下病人 下体支撑机构时,不会在第二悬臂部上施加任何反向相等的平衡力矩。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病人吊架的透视图,图中未示出头/颈支撑系统或病人下体 支撑机构;图2是沿图1中连接杆组件9的轴线截取的穿过吊架的水平剖面图;图2A是图2中悬挂支座之一的放大细节图;图2B是沿图2A的线B-B截取的竖直剖面图;图2C是图2B中的止动销的透视图;图3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穿过图2A中悬挂支座的竖直剖面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穿过图2A中悬挂支座的竖直剖面图;图4是与图3A相同的竖直剖面图,但去除了病人上体支撑机构(13、15和16);图5A是第一实施例(图3A中)的正视图,示出了侧垫16如何相对于轴套部件5 旋转;图5B是第二实施例(图3B中)的正视图,示出了侧垫16如何相对于轴套部件5 固定并且响应于病人下体重量施加于座椅吊带承载件27上的向下力而对着病人的胸腔向 内枢转;图6A是穿过病人头颈支撑件上一对弹性直立柱及其与侧板的安装机构的轴向剖 视图;图6B是与图6A类似的剖视图,只是该弹性直立支柱与安装机构相连;图6C是图6B未剖开的正视图;图7是穿过图6A至图6C中支柱之一的轴向剖视图;图8是用于病人头部的头垫支撑件的透视图,头垫支撑件是病人头颈支撑件的另 外的构件;图9是图1中的吊架、图6和图7中的支柱以及图8中的头垫支撑件的分解正视 图;图10是与图1类似的透视图,只是观察角度更高,示出了头颈支撑柱与侧垫板的 连接,并且侧垫可动侧垫板上拆下;图IOA是从变型侧板的下方观察的透视图,该侧板用于任一所述的实施例;图IOB是用在图IOA的侧板中的侧垫的透视图;图11至图15是示出图1的吊架与以人形机模型示意性示出的病人之间相互接合 的示意图,其中图11示出了处于面朝上仰卧姿势的病人,病人与头/颈支撑系统相连;图12至图14示出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时抬起至坐立姿势的病人。图15示出了例如在物理疗法中,在吊架的运动锁接合的情况下病人被抬起至站 立或行走姿势,并且头/颈支撑系统已拆除;图15A示出了图12的抬起姿势,为清晰起见图中不包括病人,并且示出了本发明 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是上图中所示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吊架变型例,且包含变 型座椅吊带观’;图15B是图15A中的万向接头8之一的透视图15C示出了图15A中的吊架变型,为清晰起见去除了图15A中的座椅吊带;图16是细长推杆部件的透视图,该推杆使带子从处于面朝上仰卧姿势的病人背 部下方穿过,或从向后倚靠椅背或墙壁而坐的病人后背的后方穿过;图17是在使用时用于将侧垫拉至病人侧的一对带子中的靠上的一根带子的透视 图,;图18是图17中带子释放扣的透视图;图19是穿过图17和图20的释放扣和带子的侧剖视图;图20是在使用时将侧垫拉至病人侧的另一根带子的透视图,该带子是两根带子 中靠下的一根并且将围绕病人和侧板及侧垫两侧完全穿过;图20A是变型带子一端的透视图;图21是图1中悬挂侧杆和病人上体支持架的展平俯视图;图22、图23和图M示出了将病人吊架从图21的姿势折叠至图M中所示的折叠储存姿势时所需的逐步折叠运动;图25是储存和运输图1中的病人吊架的储存箱的透视图;图沈是适于医院使用的用于图1中病人吊架的储存推车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病人吊架的主要部件是一对带垫的悬挂侧杆、病人上体支撑架和病人下体 支撑机构(未示出)。两个悬挂侧杆的垫由可使病人安全和舒适的硅材料或任何类似材料 制成。图1所示的大部分部件由金属制成且优选为硬质轻合金,以便尽可能减小总重,或者 由诸如可注入成型的玻璃加强尼龙等工程级塑料制成。图1所示部件如果由金属制成,则 可以为实心部件或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在不使重量过大的情况下保证了强度。悬挂侧杆均带有附图标记1,并且每个杆的上端都设置有枢转地连接至钩环连接 器3的悬挂钩环2。钩环连接器3本身可绕其纵向轴线旋转,并且在使用时钩环2勾住由残 疾人升降机承载的撑杆的两端。撑杆不是本发明的部件且仅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尽管图1所示的钩环2为弯板制成的U形钩环,但钩环也可以且优选由扁平金属 编织物制成,并优选地覆盖上诸如织物层或塑料层或橡胶层等光滑耐磨层,由于在提升病 人时钩环将全部载荷分布在各个撑杆钩的较大区域上,因此有助于防止撑杆损坏。在必要 时可以容易地更换编织物。悬挂侧杆1可以为管状或实心,并且在各悬挂侧杆的下端设置有悬挂支座4。如下 文所详述的那样,各悬挂支座4包括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和与其旋转地连接的悬臂 侧杆组件4B。枢轴销6将各悬挂侧杆1的下端和与其关联的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 的分叉上端部连接在一起,以使悬挂侧杆1与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之间沿2轴线枢 转/旋转连接器4A的第一轴线枢转连接。在悬挂支座4之上围绕各个悬挂侧杆1的下端 部设置有运动锁的套筒7,并且套筒7可以向下移动,以便以下文所述的方式锁定悬挂侧杆 1及其关联的悬挂支座4的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之间的枢转连接。在图1中可见的悬臂侧杆组件4B的部分仅为轴套5,该轴套沿悬臂从枢转/旋转 连接器4A向前延伸并且轴套在其远端终止于万向接头8,万向接头8经由连接杆组件9将 轴套5的远端连接在一起。连接杆组件9包括从圆筒11延伸的杆10,以便可以通过杆10在圆筒11中的伸缩来改变两个轴套5之间的横向距离。可利用弹簧加载锁按钮IlA将杆 相对于圆筒的延伸部分锁定在任何期望位置。作为选择,在变型例(未示出)中,连接杆组 件9可以是单个实心杆或管状杆,并且两个万向接头8可沿杆横向滑动且可被锁定在彼此 相隔不同间距处。连接杆组件9优选地罩有柔性橡皮护罩(图1中未示出,但出于说明的 目的作为10’、11’加入图15A中)。如图15C所示,护罩可以包括包裹并缓冲杆10的波形 可展开部10’,以及包裹并缓冲圆筒11的均一半径部11’。图2至图4较好地示出了悬挂支座4的内部结构。悬臂侧杆组件4B包括轴套5, 其横向贯穿枢转/旋转连接器4A的支撑部上的圆柱孔;病人上体支撑连接部件12A,其沿 轴向插入轴套5中的中心孔;以及保持轴12B,其延伸至轴套5的前端并且将万向接头8保 持在适当位置。在各个保持轴12B的远端设置有手柄12C,手柄的作用将在后文中描述。在图3A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轴套5可相对于枢转/旋转连接器4A旋 转地固定,而连接部件12A可相对于轴套5旋转。旋转轴线限定了 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 器4A的第二轴线,并且与由销6限定的轴线垂直且与之偏离。销12D将连接部件12A与保 持轴12B锁定在一起。第二销12E向下穿过枢转/旋转连接器4A的分叉上部的中部竖直 孔并由斜插的平头螺丝锁定在此处的适当位置,第二销12E将轴套5与枢转/旋转连接器 4A锁定在一起,将销12D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并防止灰尘进入。销12E穿过枢转/旋转 连接器4A中的竖直孔和轴套5中的径向孔,由此在允许连接部件12A相对于轴套5旋转的 同时,防止轴套5相对于枢转/旋转连接器4A旋转。在图;3B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轴套5相对于枢转/旋转连接器4A自由 旋转。旋转轴线限定了 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的第二轴线,并且与由销6限定的轴线 垂直且与之偏离。销12D’将轴套5、连接部件12A和保持轴12B锁定在一起。第二销12E’ 向下穿过枢转/旋转连接器4A的分叉上部的中部竖直孔并由斜插的平头螺丝锁在此处的 适当位置,该销12E’用于将销12D’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同时防止灰尘进入。销12E’ 未达到轴套5,因此不会影响轴套5相对于枢转/旋转连接器4A旋转。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功能差异。连接部件12A提供了用于一对病人上体支撑机构的可拆卸支座,该病人上体支撑 机构包括在使用时从病人腋下穿过的病人腋下支撑部件13。如图4中所示,可以通过抽出 由各个连接部件12A承载的弹簧偏压止动销14来从其支座12A上拆下各个腋下支撑部件 13。于是,可以用具有不同尺寸的腋下支撑部件13来更换腋下支撑部件13,以适合不同身 材的病人。然而,如图3A至图4所示,当已连接时,腋下支撑部件13从枢转/旋转连接器 4A沿悬臂延伸,以便向下作用于所述腋下支撑部件13上的病人上体重量在枢轴销6上施加 逆时针力矩。各个腋下支撑部件13悬挂而且刚性连接有侧板15,该侧板15包括弯曲成病人胸 廓形状的刚性板。侧板15上可拆卸地固定有一对侧垫16,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在连接杆组件9两端的万向接头8和连接杆组件9本身允许连接部件12A和轴套 5相对于连接杆组件9绕图1所示的三个互相垂直轴线X、Y和Z枢转运动。如图2Β所示, X轴线是保持轴12Β和轴套5的中心轴线。如图2Α和图2Β中所示,绕X轴线的枢转运动被 限制成相对于各轴套5的180°运动,该限制运动由止动件17来实现,该止动件17由轴套 5的远端保持且可在相关联的万向接头8中沿弧形轨道18移动,但对于图3Α所示的实施例,没有对连接部件12A、保持轴12B和腋下支撑部件13绕各轴套5轴线的运动进行角度限 制,因此该实施例允许腋下支撑部件13及其侧板15和侧垫16相对于连接杆组件9作整个 360°的运动。止动件17允许侧垫16和悬挂侧杆1进行大范围移动,但防止整个单元从内 向外和从后向前地折叠。如图2和图2A所示,尽管护罩19将枢转运动限制在士 15°的范围内,其中护罩 19包围将各个万向接头8连接在一起的枢轴销20以及连接杆组件9中杆10的端帽21或 连接杆组件9中圆筒11的套筒连接件11b,但如图1和图2B中所示,仍允许连接部件12A、 轴套5与连接杆组件9端部之间绕轴线Y的枢转运动。可以通过改变护罩19的轴向尺寸 来设置更大或更小的运动自由度。如图2A所示,枢轴销20由与其缩腰(waisted)中部接 合的斜平头螺丝保持在适当位置。该万向接头8绕Z轴线的运动自由度为全360°运动,并且参考图2B和图2C对 此进行说明。前述的枢轴销20并未穿过杆10自身,而是穿过端帽21。另一万向接头8上 的相应的枢轴销20穿过紧固在圆筒11端部上的套筒连机件lib。端帽21与杆10之间的 磷青铜套筒21A设置有光滑低摩擦支撑表面,以便端帽21相对于杆10旋转。硬化金属销 21B将杆10保持在端帽21中,所述金属销21B穿过端帽21上的弦孔并进入形成在杆10 端部上的环形槽21C内。图2C中示出了金属销21B的透视图。通过与销21B的凹陷中部 21D接合的平头螺丝将销21B保持在端帽21的弦孔中,以便将销21B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 置。因此,允许两个轴套5以及直接与各个轴套5连接的部件绕Z轴线自由旋转,从而建立 万向接头8的第三运动自由度。如果端帽21位于连接杆组件9的相反一端并且与圆筒11 连接,并且如果在连接杆组件9的另一端,杆10 —端上的枢轴销20穿过杆或穿过紧固于杆 10上的套筒,则将存在类似绕Z轴线的运动自由度。由以上描述可知,X、Y和Z轴线不必须相交于一点。如图1中所示,在所述实施例 中,Y轴线偏离X轴线与ζ轴线的交点。然而,各个万向接头8和连接杆组件9形成有效的 配合,以允许各个悬臂侧杆组件4Β相对于连接杆组件9绕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枢转运动。再次参考图1,可以看出,各轴套5的各外侧刚性地连接有水平导轨22,滑动件 23(参见图2Α)可以沿该导轨22移动。各导轨22中的磷青铜板参见图2Α)提供了自 由滑行和低摩擦轨道以方便移动。弹簧加载的柱塞25可置于导轨22上凹槽^Α、26Β和 ^C中的任一个内,以便将滑动件23沿导轨22定位在不同横向位置处(在图1和图2Α中, 柱塞置于凹槽^B中以便将滑动件23定位在导轨22的中部)。各滑动件23承载有用于帆 布座椅吊带的承载件27,以对病人下体重量进行支撑。仅在图12至图14中示出的基本座椅吊带28为简单U形环织物观,织物28在使 用时悬挂在承载件27上以支撑病人下体重量。座椅吊带观可以具有长度调节器^Α。无 论病人是处于坐立姿势还是面朝上的仰卧姿势,只要让病人弯曲膝盖就可方便地将座椅吊 带观放在病人的大腿或臀部下面,然后锁在承载件27上。在抬起病人时(将在后文中详 细描述),病人下体重量由座椅吊带观承载并传递至承载件27。承载件27设置在悬挂支 座4的枢轴销6的前方,以便病人下体重量施加在悬挂支座4上的力矩与病人上体重量所 施加的力矩相反。下体重量通过由枢轴销6前面的轴套5支撑的承载件27来作用,并且上 体重量通过由枢轴销6后面的连接部件12Α支撑的腋下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来 作用。由于病人身体是可弯曲的,因此可调整姿势直到上体部和下体部的力矩反向并且相等,并且通过悬挂支座4绕其枢轴销6的枢转运动来相应地调整轴套5和连接部件12A的 角度。导轨22和滑动件23使各承载件27能够被调整,从而增加或减小作用在悬挂支座 4上的病人下体重量的悬臂程度。是否能将腋下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更换成更 小或更大的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以适于不同身材的病人,这点很重要。如果安装 了更大的腋下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则为了平衡由病人上体重量施加在更大腋下 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上的增加力矩,应该将滑动件23向前移入孔^A内,从而离 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更远。对于更小的腋下支撑部件13、侧板15和侧垫16而 言,应该将滑动件23移到孔^C。图15A中示出了另一种座椅吊带观’,以作为前图的变型,所述图15A示出了病人 吊架的第三实施例。吊架本身的变型在于,在大致Z轴线上用悬挂在万向接头8上的一对 固定承载件27’代替前图中的导轨22、滑动件23和承载件27。承载件27’通过安装架27” 悬挂在构成万向接头8的整体部分的端部突出8A上(图15B),各安装架27”具有容纳在 向上延伸的孔8B中且由插在轴向孔8C中的销或栓保持的塞部,所述孔8B形成于相关联的 突出部8A上。从而,将承载件27’固定成承载件27’无法像图1至图15中的承载件27 那样在滑动件23上沿前后方向移动。然而承载件27’可以相对于它的安装架枢转。从而 该实施例缺少以下功能通过相对于Z轴线前后移动承载件27来调整作用于悬挂支座4的 病人上体重量的悬臂程度。然而,与前图相比增加了以下特征悬挂于连接杆组件9的大致 中点处下方的承载件观”。承载件观”形状上类似于承载件27’并且类似地绕由连接杆组 件9承载的安装架枢转。承载件27’和28”均包括柱塞,如果从承载件主体拉出柱塞则可 插入带环,并且释放柱塞时将带保持在合适位置。用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座椅吊带28’不 限于图12中的简单U形环织物观。座椅吊带28’具有缝合有长度可调带^C的中部三角 部观队所述长度可调带28C上端为带环^D。如图12的吊带观那样,座椅吊带观’的外 侧与两根长度调整带28A连接。如上述座椅吊带28的操作那样,图15A的座椅吊带观’首 先从病人大腿下方穿过,接着将长度调整带28A勾在承载件27’上并做相应的调整。然后 拉起病人腿之间的带^C,并将带^C的端环28D钩在承载件观”上。最后将带28C调整到 使病人最舒适的长度。全部座椅吊带构成大致W形,以便保持病人的腿支撑在既不靠得太 拢也不分得太开的舒适状态。图15A的另一可选特征(还可以有利地与图12的基本座椅吊带观合并)是长度 可调背支撑带^E,该长度可调背支撑带28E缝合在座椅吊带的其余部分上且在使用时从 病人后面于病人背部稍微向下的位置穿过,以起到防止病人穿过座椅吊带向后滑的限制作用。已经发现,使用图15A的座椅吊带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并且使用该座椅吊带时,不 需要调整前图中的导轨22和滑动件23。在图15A中省略图1至图15中的导轨22和滑动 件23可以改善吊架的外观。然而,如果同时期望图15A中的视觉外观和图1至图15中的座 椅吊带可调整性,则对于图15A的吊架的一种可能变型(未示出)为2轴线枢转/旋转连 接器4A可沿轴套5的长度轴向调整。沿轴套5向前移动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将使 悬挂支座4的平衡点或枢转轴线向前移动,以致,如图3A所示,病人上体支撑连接部件12A 施加更大的逆时针力矩,而座椅吊带观施加更少的顺时针力矩。从而,在抬起病人时,仅需要对枢转/旋转连接器连接器4A进行极小的纵向调整就能明显地改变病人上体重量和下 体重量的平衡。由于一些病人的颈部没有肌肉控制,因此在将病人从仰卧姿势抬起或者在从坐立 姿势抬起时,可能需要对病人头部进行支撑。因此,本发明的病人吊架(无论是图1至图15 的实施例还是图15A的实施例)可选择性地增加如图5A至图14所示的病人头颈支撑件。 如图6A至图7所示,头颈支撑件包括一对弹性直立柱50,其可拆卸地固定于各侧板15的后 缘。安装/拆卸机构包括安装部件51,其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各个侧板15 ;以及第一柱部 52,其可在安装部件51的孔53中轴向滑动并且可固定在与安装部件51的距离不同的多个 不同轴向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安装部件51承载有螺栓M,该螺栓M可以克服弹簧的偏 压而抽出,以使安装部件51能够被放置成与固定在相关联的安装板15上的锚固件51A跨 装并接合。当释放螺栓M时,弹簧将其推入锚固件51A中的孔内,以便将安装部件51牢靠 地固定在侧板15上。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调整第一柱部52在侧板15的高度之上的伸长 量提起弹簧偏压的柱塞56并且在孔53中轴向地移动第一柱部52,接着释放柱塞56,以便 柱塞56与形成在第一柱部52 —侧上的多个盲孔55中的适当的一个盲孔接合(参见图7)。第一柱部52的远端为枢转地安装在第一柱部52上的第二柱部57和包围枢转连 接部且被压缩在两个轴肩59与轴肩60之间的弹簧58,轴肩59形成在第一柱部52上而轴 肩60形成在第二柱部57上。弹簧58的弹性和压缩构成弹性机构,该弹性机构推动第二柱 部57以便与第一柱部52成共线关系。然而,第二柱部57能够克服回弹偏压,相对于第一 柱部52从一侧摆向另一侧(但不是向前或向后)。在使用时,将柱50均安装在位于侧板 15后缘部的锚固件51A上,然后将第二柱部57插入头垫支撑件62 (在图8中清晰示出) 的侧袋61内。头垫支撑件62为环形帆布带,其前表面62A上带有颈垫63,并且在合适位 置上选择性地缝合有头垫63A(参见图15A),并且在其后表面62B上具有松紧带62C,以便 将帆布收紧成环形构造从而限定容纳第二柱部57的两个袋61。可以通过利用摩擦扣(未 示出)调整松紧带62C的长度来改变环形帆布带的宽度。前额带64的端部在垫63上方的 高度上与帆布连接,并且前额带64包括在使用中使带绕着病人前额绷紧的拉紧摩擦扣65。 图11示出了使用头颈支撑件的方法。将第一柱部52的伸长部调整至适于病人的高度,然 后将病人头部放在颈垫63上,同时拉紧前额带64。其后,可以用常规方式抬起病人,并且 例如因疾病发作、痉挛或诸如帕金森症等病痛而导致的病人肩部的任何剧烈运动都通过柱 50和垫支撑件62传递至病人头部,由此病人头部与肩部一同运动,从而大致保持病人脊骨 中顶椎的持续对齐。当然,只要病人的肌肉能够稳定控制头部运动就可以移除头颈支撑件。 如图11至图14所示,如必要,第一柱部52可以设置诸如波形橡胶护套等防护罩。若需要, 可以绕连接杆组件9设置类似的防护罩10’和11’(参见图15A)。图15C中示出了稍微改进后的吊架设计。与图15A的吊架相比,承载件观”可以 从右手侧或左手接收座椅吊带观的吊环^D。连接杆组件9的杆10具有棘齿状外形,以 便能够将手柄12C简单地推到一起,从而缩短连接杆组件9的长度。于是锁钮IlA变成了 简单的释放按钮,提起该按钮来释放棘齿接合。图15C中是出了拆下的防护罩10’和11’, 更好地示出了连接杆组件9的自锁棘齿机构的构造,当然使用时要罩住连接杆组件9,如图 15A所示。图15C示出了更简单的插入式承载件27A以代替图15A的承载件27’和安装架27”,并且较之图15A,侧板15上的锚固件30,32,34和34,以及引导件31更靠近侧板15的 前面。较之图15A中的设计,在图15C的设计中侧板15的底部拐角更圆。侧板缘部还具有 能够使带四和33轻易滑过的曲线轮廓。两个侧板15上朝向后缘部的地方设置有带引导 销32A,以便在带引导销32A之间安全地引导带四并防止带四从任一侧板15上滑落。最后,图15C示出了作为可选附加部件的背、头和颈支撑板49,该支撑板49为半 刚性形板并且可以布置在病人上背与上带33之间,以便在抬起病人时为病人的后颈部和 头部提供额外的支撑单元。必要时,支撑板49上可以设计有带垫头颈支撑部;另外,支撑板 49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设计成仅仅支撑和保护病人背部,而省略头颈支撑部。通过两个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来实现侧垫16与病人胸腔两侧之间的紧密接触。 在所有情况中,带四与带33绕病人穿过以及绕侧板15和侧垫16穿过。图11至图15示 出了这些带。下带四与一个侧板15上的锚固件30连接,从病人背部后面绕过,穿过对置 侧板15上的引导件31,并且连接至第一侧板15上的另一锚固件32,然后相对于常规紧固 件拉紧带子一端来紧固。由于带子被拉紧,从而使侧垫16和侧板15与病人胸腔更紧密地 接触。不再需要进行过多的紧固。上带33仅仅从病人身后穿过并且带子的两端锚固于布 置在各个侧板15上的锚固件34上。图17至图20进一步示出了带子。图17的上带33包括具有带扣36的锚固件端 部35和可调整端部37,该调整端部37从拉环38延伸,穿过宽松织物套39,穿过带扣36并 回到第二锚固件端部40。各个锚固件端部35和40包括设置在一个或两个侧板15上的相 关联的锚固件34上的环形端部41。图17和图20中具有环形端41的带33和具有环形端 41’的带四适于勾住图10、图12和图13中的锚固件30、32和34,其中弹簧加载的柱塞将 各环形端保持在锚固件中。图15A和图15C中的锚固件没有弹簧加载的柱塞,并且仅通过 锚固件的缝的形状和带子的刚度来将带子保持在适当位置。为了使带子易于安装并且防止 带子从锚固件上意外松脱,用于图15A至图15C中锚固件30、32、34和34,上的带33和四 的端部优选地形成为具有图20A所示的实心端外形,而非图17和图20中所示的环形端41 和41’。可以通过用带端缠绕实心芯部然后向后折叠并缝合来形成端部外形,或者通过某种 形式的带熔合等来形成端部外形。例如,带四或33可以由柔性低摩擦织物强化的塑料片 材形成,且塑料片材端部模压或缝合成一体式圆柱形止动部41A。止动部41A不能从锚固 件30、32、34或34’的缝中抽出,因此该锚固是牢靠的。图20中所示的下带四除了因在使 用中绕病人全部延伸而更长之外,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用与图17中上带的组成部分相 同的参考标记来示出下带四的组成部分,且加上标记“’ ”号。图18是图17中带扣36 (或 图20中带扣36’)的透视图,并且图19是示出带子绕导向杆42穿过并且位于锚固片43之 下的带扣的侧剖视图。拉动带上的环38以张紧穿过病人身体的带子并且将侧板15和侧垫 16 —起拉向病人侧。带子处于张紧状态时带子向下拉平带扣,并且锚固片43约束带子并防 止带子松弛。需放松张紧的带子时,可简单地抬起手柄44,以便释放带子施加在锚固片43 上的压力并且允许带子迅速松弛。一旦带子松弛,就可以将带子端部从锚固件30、32、34或 34,上释放。在将带四和33的端部锚固至侧板15之前,必须先将带四和33从病人身后穿过。 实际上,在支撑架摆动到合适位置之前,可以将带四和33放置在病人背部后面的适当位置 处,之后才连接至支撑架的锚固件30、32、34和34’。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将带四和33放置在病人身后,都可使用如图16所示的推杆45以便于操作。推杆45是由诸如扁钢或选择性 地涂覆有低摩擦表面涂层的强化工业级塑料片等刚性材料制成的可弯曲细杆。推杆45的 一端形成有与推杆45的其余部分共面的窄突出舌部46。在使用时将舌部46插入缝合在适 当的带四或33 —端上的袋47或47,中。图17和图20中所示的四个袋47或47,完全相 同,但是图20的左手侧所示的可能最容易看清楚。袋47’容纳舌部46,并且舌部46两侧 上的肩部防止舌部进一步伸入袋中,从而推杆45可用于在平躺的病人背部之下或在坐立 的病人背部后面使各带依次滑动。不需要手动抬起病人以从其后穿过带子,并且当带子出 现在病人的远侧时,可以拉过带子并通过其环形端41’进行锚固。下面来看图17中的上带 33。通常将上带33经病人后面从图1中所示吊架的右侧穿到左侧,且推推杆45插在图17 所示带子的左手端的袋47中。如果病人紧挨墙躺着,则右边可能没有操作推杆45的空间, 则必须在左侧从病人身后穿过两个厚度的带子,如图17所示,所述两个厚度的带子是拉环 38和自由端40。为实现该操作,带33的自由端40设置有加强缝48,并且推杆45的舌部 46首先穿过缝48然后插入袋47,从而即使从图1的左手侧也可以从病人身后将带33的两 端推合。希望带子33的长度不会使带扣位于病人背部的后方。为了对所有病人都满足该 条件,如图12所示,带33优选地从病人的前面拉紧而非从后面拉紧。另外,带33上远离带 扣36的一端优选地设置有用于连接至图15C中锚固件34的一系列备选锚固点。在绕病人上体连接病人吊架的阶段,手柄12C尤其有用。上带33和下带四处于 适当位置。上带33尤其有助于在病人后面将侧板15和侧垫16拉在一起,以便侧板15和 侧垫16在病人的前面稍微张开,尤其在侧板15的上端和侧垫16的上端张开。护理员、保 健人员或照顾者在用带子将病人绑在支撑架上的阶段,可以将两个手柄12C推合,以便克 服上带33的约束将侧板15的上前角拉在一起,直到侧垫16与病人体侧更均勻地接触。在 该阶段,可以使锁钮IlA旋转90°,以便将锁钮从缩回(未锁定)状态充分地释放。接着锁 钮IlA受到弹簧偏压,从而在形成于连接杆组件9的杆10上的多个盲槽IOa中找到的一个 位置来保持侧垫16与病人体侧的均勻接触。如图3A和图5A中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拉紧带四和33以及调 整连接杆组件9的长度,分别足于使侧板15和侧垫16夹持病人胸腔。销12E将座椅吊带 28的承载件27保持在轴套5的相对侧上,并且轴套5不能相对于枢转/旋转连接器4A旋 转。然而,侧垫16和侧板15可相对于轴套5自由旋转,并且可仅通过带将其收紧至病人侧。 从图5A中看出,在轴套5相对侧上的承载件27水平地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而侧板15朝夹 紧病人侧的方向向内旋转。在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B和图5B所示,轴套5与侧板15相连接从 而一起旋转,并且轴套可相对于枢转/旋转连接器4A旋转。因此,通过座椅吊带观作用于 承载件27上的病人下体重量以相对较小但却明显有效的程度增加了侧板15和侧垫16夹 持病人胸腔的压力,从而在抬起病人时,他或她感觉到下躯干上有额外的压力和支撑,从而 增强了很多病人对本发明支撑架承载病人重量的能力的信心。从图5B中看出,导轨22和 承载件27随着侧板15 —起旋转,以便作用在承载件上的病人下体重量也将侧板15和侧垫 16压向病人体侧。可通过改变滑动件23在其导轨22上相对于轴套5轴线的径向偏移来使 少量而明显的额外压力随病人支撑架设计部分而改变。如图10中所示,侧垫16可以从其侧板15上拆卸。用于将侧垫16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侧板15上的装置可以是从如图10所示的侧板15延伸并可容纳在侧垫16的孔中的一组 螺栓;或者可以简单地为侧垫16和侧板15的配合形状。例如,侧垫可以绕侧板局部延伸, 且可弯曲但坚固的保持边缘从各侧板15后面穿过以便将侧垫16固定在适当位置。设置侧 垫16的原因是为了使病人舒适。可拆卸侧垫16的原因是为了能够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换 侧垫16,这在医院或医疗环境中尤其重要。如必要,可以设置一次性织物松紧性罩,从而在 使用时盖住侧垫16以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度。图IOA和图IOB示出了侧板15和侧垫16的优选形状,该形状设计成易于将侧垫 16拆卸下来清洗。各个侧板15具有一对竖直导轨15A,该导轨15A在侧板15内侧上朝向 使用时的病人胸腔方向延伸。由于侧板15弯曲,在水平剖面上观察时导轨15A相互倾斜。 各个侧垫16具有一对配合槽16A,并且侧垫16顶端上形成有勾住相关联的腋下支撑部件 13的模压部16B,侧板15连接至所述腋下支撑部件13。为了将图IOB的侧垫16安装至图 IOA的侧板,必须在导轨15A与槽16A接合的情况下使侧垫16在侧板15内侧向下滑动,直 到上模压部16B勾住腋下支撑部件13。导轨15A之间的角度将侧垫16保持在适当位置。 要它们拆卸,则反向执行相同滑动。图11至图14示出了使用病人吊架将病人从面朝上仰卧姿势抬起的方式。抬起操 作可以为从一张床到另一张床或者从地上到床上,在这些情况下,病人在整个抬起过程中 保持面朝上仰卧姿势;或者可以是将病人从面朝上仰卧姿势抬起到坐立姿势。应该理解, 吊架可以从残疾人升降机的撑杆降低至仰卧病人上方的位置。万向接头8使吊架可被操作 成,首先将病人上体支撑机构中的一个腋下支撑部件13放置在病人的一个腋窝下,而将另 一个腋下支撑部件13放置在病人的另一腋窝下。然后,如上所述,用带四和33将侧垫16 收紧至病人侧。如果要将病人从一张床抬到另一张床,则在抬起操作期间,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 器4A不适宜相对于悬挂侧杆1作枢转运动。设置运动锁来对这些部件的轴向动作进行锁 定。在图11所示的相对位置中,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与悬挂侧杆1必须大致保持 90°。在该条件下,悬挂侧杆1 一般为竖直且侧垫16—般为水平。为了保持病人方位,将 座椅吊带观拆卸并为病人腿部更换临时吊带(未示出),该临时吊带直接悬挂在多个辅助 撑杆上,撑杆直接悬挂于升降机的吊钩。通常在利用常规吊带抬起脊骨受伤的病人的情况 下使用多个撑杆,以使病人下体负荷能够均勻分布。优选地,图6至图10的头颈支撑件与 抬起操作一起使用,以便能够将脊骨受伤病人以仰卧姿势从一张床移动到另一张床,同时 在操作中提供适当的脊骨支撑。由于不需要像利用常规吊带的抬起操作那样将病人翻滚至 吊带上,因此抬起操作比试图仅利用吊带移动病人的操作要简单的多。与连同该抬起操作 的本发明吊架一起使用的吊带仅需要从病人腿下方向上滑动并且优选地置于臀部下面,并 且可以在不过度扰动病人静止姿势且不扰动脊骨的情况下来实现该操作。侧垫16和侧板 15承载病人的上体重量,并且头颈支撑件承载病人头部的重量,所有操作都不会使病人从 一侧翻滚到一侧。如果将病人从面朝上平躺姿势抬起至坐立姿势或站立姿势,则与刚刚描述的仰 卧-仰卧的抬起操作一样,吊架能够从残疾人升降机的撑杆降低到仰卧病人上方。如上,万 向接头8使吊架可被操作成,首先将病人上体支撑机构中的一个腋下支撑部件13、侧板15 和侧垫16放置在病人的一个腋窝下,然后将另一个腋下支撑部件13放置在病人的另一腋窝下(或两个一起放置)。然后,如上所述将带四和33拉紧。对于仰卧-坐立或仰卧-站 立的抬起操作,在早期操作期间优选地将座椅吊带观拆除。然后,可以通过将病人的膝盖 从病人所躺的床或地面上抬起来将座椅吊带观(图11中未示出)放置在适当位置。即使因 初始拉紧座椅吊带长度调节器28A而使病人下体重量的一部分转移至悬臂侧杆组件4B的 前端,但只要利用提升机执行抬起操作时,病人会因由悬臂侧杆组件4B的一端承载的他或 她的上体重量和由悬臂侧杆组件4B的另一端承载的他或她的下体重量而处于平衡。悬臂 侧杆组件绕枢轴销6旋转时对病人重量进行分配,以在各个悬臂侧杆组件4B的枢轴销6上 施加反向的相等力矩。然后,可利用升降机抬起病人,并且在抬起至坐立姿势的过程中,越 来越多的病人重量转移至座椅吊带28,以致整个抬起过程中病人重量关于枢轴销6平衡。 由于万向接头8允许对置侧板15和侧垫16被一次一个或一起放置在病人腋下,因此它们 有利于在初始时绕病人身体安装吊架。在抬起操作期间,由于病人能够在吊架内相对自由 地移动并且具有被牢靠支撑且未被装入令人不适的刚性架的感觉,因此万向接头8甚至更 有益处。如果在抬起期间病人被扭动、转动或振动,则病人上体的所有运动将通过上体支撑 架绕万向接头8的弯曲来调节,这将病人尊严、舒适和安全结合到了最佳程度。由于一些病人的肌肉无法控制其颈部,因此在从仰卧姿势抬起至坐立姿势期间可 能需要对这些病人的头部进行支撑。图11示出了病人头颈支撑在了适当位置,其中利用前 额带将病人头部牢靠地固定至病人头后的垫支撑件。图15示出了如何将吊架用作助行器,例如在意外事故后的物理疗法中。在该练习 中,通过将套筒7下推到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A上面,运动锁可用来阻止绕枢轴销6的 旋转。然后拆卸座椅吊带观。在步行练习期间,病人上体支撑架通过绕万向接头8弯曲的 运动灵活性很重要。连接杆组件9能绕各个万向接头8前后枢转或上下枢转,从而通过使 病人的腿部运动与病人上体其余部分的自然弯曲相配合(如自然的无辅助行走一样)来使 步行练习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尽管没有示出,步行治疗的后期可能包括将支撑架从后向 前安装至病人上体,以致连接杆组件9位于病人后面并且侧杆1位于病人的手及范围之外。 这将迫使病人在没有侧杆1扶持的情况下行走。当然,在相反位置时病人座椅吊带观不能 使用,并且运动锁必须接合,以防止悬臂侧杆组件绕其枢轴销6作任何枢转运动。然而,即 使在相反位置,万向接头8仍极有利于允许病人充分移动,此时,病人上躯干、背、臂和肩能 不受限制地移动以平衡病人的腿部运动,且不会减小支撑架对病人的支撑或减小病人对支 撑架支撑能力的信心。万向接头8还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其允许病人吊架被包装成扁平状以便于储存 和运输。首先考虑将吊架在地面或桌上展开成如图21所示的扁平状。侧垫16已被从侧板 15上拆除。上文已经提到过,相对于万向接头8,主轴套5仅具有180°的有限运动范围。 图21中的展开扁平状态表示了运动范围的一个极限。然后,如图22中所示移动左手悬挂 侧杆1以将其横放于展开的吊架中部,同时相关联的轴套5旋转过180°至其另一运动极 限。如图23中所示,同样将左手侧腋下支撑部件13及其安装侧板15(它们可与侧臂1无 关地枢转)移动至中心位置。通过将右手悬挂侧杆1从图22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23所示 的位置(通过首先在该悬挂侧杆1上锁定运动锁来更方便地进行移动),并且将右手侧腋下 支撑部件13及其关联的侧板15旋转至图23所示的位置,来简化折叠动作。通过将左手悬 挂侧杆1降低至图M所示的位置即可完成折叠操作。于是,折叠后的上体吊架能容易地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运输。本发明的吊架可设置带子清洗系统。如果带子由低摩擦柔性内部强化塑料片材材 料(如上文中对图20A的描述)制成,则清洗可以简化为用适当的清洗液擦洗带子表面。由织物带制成的带子可能需要专门清洗。一个非常有用的实用细节,即,该带子可 以系统地编码,例如使用条形码或其它方法,以便在将带子拆卸清洗时能够识别出带子并 将带子返回至先前使用的同一个吊架。当希望将清洗后的各套带子返回至取得该带子的同 一病房时,在医院环境中编码就很重要。这样,可以识别出缺失的带子并防止丢失。另外, 系统编码有利于追踪一套带子的使用次数,以便在建议使用寿命结束时更换带子。例如,每 次使用后或每天或每周使用完后可以扫描各个带子上的条形码,并且需要进行专门清洗时 计算机可以通知用户。上述扫描条形码带子的操作允许大型疗养院的医院随时记录各套带 子的位置,从而更易于防止带子丢失。优选地,带子分为四条一组(一条上带33、一条下带 四、一条座椅吊带观或28’和一条前额带64(参见图8))储存在一起,并且优选地保存在 专用架(未示出)上,以便总能获取一整套。当将各整套带子送去清洗时,可将其放入密封 的编码袋中以确保所清洗的成套的四条带子组返回至所要求的位置。法规可能要求提升机 具有计算提升机提升病人次数的自动计算器,以作为确保进行恰当的定期维护的机构。本 发明吊架中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设置一小型计算器来自动计算安全检查之间或维护间隔 之间的提升次数。如果专门编码的成套带子唯一对应专门的吊架,则计算器还计算使用带 子抬起病人的次数。还提供了用于本发明吊架的定制携带箱。图25所示的携带箱70具有泡沫衬垫,衬 垫上有用于容纳吊架上不同部件的切除部。泡沫上切入最深的部分是装尼龙袋的空间71, 所述尼龙袋用于容纳折叠袋四和33。泡沫上还切入了槽72,以容纳下体座椅吊带观。在携带箱70中的泡沫上切入深度较浅的是型槽73,型槽73用于容纳图M中的折 叠上体架。槽73的右方是矩形槽74,矩形槽74用于容纳两个侧垫16或一些不同尺寸的侧 垫及其侧板,以及护理人员、保健人员和照顾者用于在使用前擦拭吊架尤其是擦拭泡沫侧 垫16的一瓶消毒剂或一包消毒拭纸。稀释的次氯酸钠是合适的消毒剂。泡沫填充箱70后 面的竖直槽75中可以储存图16中刚性但可弯曲的推杆45,并且在前面的竖直槽76中可以 储存图6A至图7的头颈支撑柱(52、57),以及安装件51。图8中的头垫支撑件62可以容 易地储存在槽73中,槽73可以形成为设置有容纳头颈支撑件62的空余位置(尽管未在图 25中示出)。图沈示出了用于储存本发明吊架且用于例如在医院环境中在病人之间或病房之 间来回移动吊架的带轮的推车。推车90设置有用于吊架的悬挂钩或悬挂编织带2的两个 支撑钩91,以便在未使用时可以将吊架牢靠地悬挂在推车的上部92上。在将吊架悬挂在其 支撑钩91上时,优选地使运动锁套筒7接合,以便在悬挂操作期间使吊架的刚性稍微大些 (尽管图26中示出为未接合)。推杆45或多个该推杆45也可以支撑在钩91和94上。如 示,推车90上的储存钩91还可以用在基本壁架单元(未示出)中,以便在不需要时快速且 容易地储存在病房中或者作为备用单元。推车90下面设置有柜子93,以容纳任何备用(即 不同尺寸)侧板15和侧垫16,以及病人头颈支撑系统的垫支撑件62和颈垫63。清洗设备 6以及诸如上述系统编码装置等其它所需的相关物品也可以储存在柜子93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在抬起并支撑残疾病人的残疾人升降机中的病人吊架,包括一对悬挂侧杆(1),各个悬挂侧杆(1)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各个悬挂侧杆(1)的 上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残疾人升降机的撑杆相连的连接件0、3),并且各个悬挂侧杆(1)的 下端部设置有连接或能够连接下列机构的悬挂支座(4)一对病人上体支撑机构(13、15和16),其共包括从病人腋下穿过的一对腋下支撑部件 (13),以及与病人上体支撑机构(13、15、16)中的各个腋下支撑部件(1 连接以便与病人 胸腔两侧接合的一对带垫侧板(15、16);以及病人下体支撑机构(观、28’),其用于接合并支撑病人臀部或大腿部,悬挂支座由连接杆组件⑶)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连接杆组件(9)的各端经由万向接头(8)连接至悬挂支座中相关联的一个,各万 向接头(8)与连接杆组件(9)结合成允许所述相关联的悬挂支座(4)相对于连接杆组件 (9)绕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X、Y*Z)枢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各悬挂支座(4)包括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其与相关联的悬挂侧杆(1)枢转连接;以及悬臂侧杆组件(4Β),其与所述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旋转连接,其中,病人上体支撑机构(13、15和16)连接至悬臂侧杆组件GB)且均从相关联的2 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沿悬臂向后延伸,并且病人下体支撑机构(观、28’ )连接至悬 臂侧杆组件GB)且均从相关联的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沿悬臂向前延伸,以便在 利用病人吊架抬起病人时绕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的枢转轴线施加反向的相等力 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各个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与相关联的悬挂侧杆(1)之间的枢转连接可释放 地锁定在固定角度,且各个悬臂侧杆组件GB)与相关联的悬挂侧杆(1)大致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为了实现各个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与相关联的悬挂侧杆(1)之间的枢转连 接的可释放锁定,在各个悬挂侧杆(1)上设置可在锁定释放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轴向滑动 的套筒(7),在锁定释放状态中套筒(7)脱离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而在锁定状态 中套筒(7)包围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并且防止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与 其悬挂侧杆(1)之间的枢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病人下体支撑机构(观、28’ )包括用于支撑病人大腿或臀部的座椅吊带08、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座椅吊带( 和28’ )的外端经由座椅吊带承载件Q7、27’、27A)连接至悬臂侧杆组 件(4Β),所述座椅吊带承载件Q7、27’、27A)安装在各个2轴线枢转/旋转连接器(4Α)的 枢转轴线前方且位于各个轴套部件(5)的旋转轴线的横向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各个座椅吊带承载件07)安装在紧固于相关联的轴套部件(5)的导轨02)上,并且 可在导轨0 上前后移动,以改变抬起期间由病人下体重量施加在悬臂侧杆组件GB)上的悬臂力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座椅吊带08’ )的中部由带Q8C)支撑,带Q8C)连接至悬挂在连接杆组件(9)中部 上的座椅吊带承载件08”)。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可调节长度的后支撑带08E)缝合在所述座椅吊带的其余部分上,以便使用时从病人 后面穿过,从而提供约束来防止病人向后滑出座椅吊带。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连接杆组件(9)的长度可调整,并且可容易地锁定在不同的调整长度,以改变病人支 撑架上两个万向接头(8)之间的距离。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各个病人上体支撑部件(13、15和16)可从相关联的悬挂支座(4)上拆除,以便能够更 换不同尺寸的病人上体支撑部件(13、15、16)来适应不同身材的病人。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病人吊架,还包括;可调节带(33),其从所述病人上体支撑架的一个侧板(1 绕过病人背部延伸至另一 个侧板(15),以及第二可调节带( ),其从病人上体支撑机构(13、15、16)的一个侧板(1 绕过病人背 部且穿过另一个侧板(1 上的带引导件(31)而延伸,接着绕病人穿过,然后连接至所述一 个侧板(15),所述两根带子在拉紧时作用,以便向病人胸腔两侧收紧带垫的侧板(15和1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病人吊架,还包括,细的刚性可弯曲材料制成的推杆05), 其一端G6)形成为与带09、33)的端部上的袋(47和47’ )接合,以便在带09、33)的端 部与侧板(巧)接合并且拉紧带( 和3 之前,将带(四、3;3)从坐立病人背部后面或从面 朝上仰卧病人下面推过,通过沿相反方向移动推杆0 能释放相关联的带(四、3;3)上的袋 (47和47’ )与推杆(45)的端部(46)的接合。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病人吊架,还包括,病人头颈支撑机构,其包括背、头和颈支撑板(49),其用于插在病人背部与带(四、3;3)之间,或者一对弹性直立柱(50),其中之一可拆卸地固定至各个侧板(1 后缘上的支座(51A) 上;头垫支撑件(62),其位于病人头后且连接在两个柱(50)的远端之间;以及,前额带 (64),其跨过头垫支撑件(6 连接以便跨过病人前额拉紧,从而稳定病人的头部在头垫支 撑件(62)上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病人吊架,其中,各个弹性直立柱(50)包括支座部件(51),其可拆卸地固定至相关联的支座(51A); 第一柱部(52),其可在支座部件(51)的孔(5 中滑动且可固定在从支座部件(51)以不同 的量延伸的一系列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第二柱部(57),其连接至第一柱部(5 的远端; 以及弹性机构(58、59、60),其允许第二柱部(57)克服弹性偏压相对于第一柱部(5 从一 侧摆动至另一侧,以便在使用中保持两个第二柱部(57)相互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在残疾人升降机中抬起并支撑残疾病人的病人吊架。吊架上连接有用于接合并支撑病人臀部或大腿部的病人下体支撑机构(28、28’)。病人上体支撑机构包括一对侧架部件(13、15、16),该侧架部件包括从病人腋下穿过的一对腋下支撑部件(13)和悬挂在侧架部件的各个所述病人腋下支撑部件(13)上的一对带垫侧板(15、16),带垫侧板在使用中与病人胸腔两侧接合并且通过将带垫侧板(15、16)连接在一起的带(29、33)夹住胸腔。病人上体支撑架还包括将侧架部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杆组件(9)。
文档编号A61G7/10GK102137649SQ200980134210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西蒙·克里斯托弗·多恩顿·沃克 申请人:生命提升(医疗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