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99654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成方制剂,特别涉及一种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桂附地黄丸源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是补肾的祖方,方由肉桂1 2份、附子(制)1 2份、熟地黄8 16份、酒萸肉4 8份、牡丹皮3 6份、山药4 8份、茯苓3 6份、泽泻3 6份组成。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该方问世近两千年,由于疗效确切,久用不衰。肾气阳虚是人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阳虚日益加重,特别是中老年之后肾气阳虚的证候日趋明显。故日本人对汉方制剂的崇尚首推金匮肾气丸(日本人称为八味丸)。日本人认为人过四十就应服用八味丸,可以预防很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白内障、前列腺增生、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这就是中医“治未病为上医”的经典理论。所谓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桂附地黄滴丸正是“上医治未病”这一经典理论的最佳成方制剂。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规模堪称全球第一。据权威预测,二0五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 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药物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这些药物中首推桂附地黄丸类。桂附地黄丸每粒9g,次服1粒, 日服2次。不仅服用量极大,患者难以接受,而且以生药和蜜为丸,有效成分的释放吸收率极低,极大的影响了疗效的发挥。近年在桂附地黄丸的原方基础上改进为桂附地黄胶囊,但服用量仍然很大,每次服7粒,每日服2次,这么多的胶囊进入胃中不可能立即崩解,漂浮于胃中,很多患者会感到胃胀感、不舒服,一直市场销售不好。现应用不同的提取工艺,充分保留其有效成分,并采用先进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技术提纯除杂,极大的减少了服用量,采用现代的制剂技术,制成滴丸剂,每次服用1.2g较桂附地黄丸服用量减少了 87%,较桂附地黄胶囊服用量减少了 50% ;而且崩解溶散时限大大缩短,且将提取物分散或溶于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泊洛沙姆基质中,有利于机体吸收,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有利于疗效的发挥。因此桂附地黄滴丸在临床应用上较桂附地黄丸和桂附地黄胶囊具有极大的明显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组成桂附地黄丸的八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设计并完成了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的研究,成功地使服用量大幅度下降,且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指标不低于桂附地黄丸和桂附地黄胶囊,并增加了薄层色谱鉴别药材的方法,总体成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动物实验表明,对于改善肾阳虚证候,本发明制备的桂附地黄滴丸1.2g 与桂附地黄丸1丸和桂附地黄胶囊7粒效果相当或偏高。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桂附地黄滴丸1. 2g完全可代替桂附地黄丸1丸(9g)和桂附地黄胶囊7粒(2. 38g)使用。本发明首先是采用了不同的提取工艺,应用DlOl大孔吸附树脂的柱分离技术提纯除杂,既减少了服用量,又极大程度的保留了有效成分。
牡丹皮粗粉3 6份,加6 12倍量水,浸泡2 5小时,进行水蒸汽蒸馏,蒸馏速度控制在1 3小时内蒸出3倍生药量的蒸馏液,在其中加入lmol/L HCl或NaCl使结晶,放置,析出结晶丹皮酚,滤过,用冷水洗涤,低温(40 50°C )干燥,备用,其牡丹皮药渣山药粗粉4 8份、茯苓粗粉3 6份,加4 6倍量水回流提取2 4次,每次 0.5 1.5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09MPa)浓缩,至稠膏,备用;酒萸肉粗粉4 8份,加4 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0. 5 1.5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其酒萸肉药渣肉桂粗粉1 2份、附子(制)粗粉1 2份,加4 6倍量95 %乙醇回流提取 2 4次,每次提取1 2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至尽,浓缩膏备用;其肉桂、附子药渣备用;熟地黄粗粉8 16份、泽泻粗粉3 6份,与牡丹皮药渣、酒萸肉药渣、肉桂、附子药渣,加5 8倍量水共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0. 5 2小时,提取液滤过,与酒萸肉醇提浓缩液合并,采用DlOl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柱分离提纯除杂。DlOl大孔吸附树脂柱柱分离的技术参数如下大孔吸附树脂体积与上述除山药、附子外六味药提取液体积比为1 3 4;大孔吸附树脂上柱前按常规方法进行预处理;吸附速度为IBV树脂/小时;吸附结束后用2倍量树脂体积的蒸馏水快速冲洗柱子,流出液弃之;用3倍量树脂体积的70 %乙醇解吸,解吸速度为0. 8BV树脂/小时。解吸液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稠膏,加入上述山药、茯苓水提浓缩膏及肉桂、附子醇提浓缩膏,继续减压浓缩至稠膏,转入真空干燥箱,在70°C以下,0.09ΜΙ^真空干燥至干,粉碎混合均勻为主药。将主药与基质按比例为1 3 4熔融 (90°C左右),基质包括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泊洛沙姆,混合均勻,加入丹皮酚, 搅拌均勻,保温10分钟,用0. 6 0. 8mm滴头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的温度5 15°C,冷凝剂包括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出料,甩油,擦干,室温干燥。每次服用1.2g,一日两次。用本发明所制得的桂附地黄滴丸有严格的质控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本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每克含酒萸肉以马钱苷 (C17H26O10)计,不低于1. 87mg,每克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ltlO3)计不低于3. 50mg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了方中的酒萸肉、熟地黄、泽泻、肉桂等药材,其中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鉴别酒萸肉,以梓醇为对照品鉴别熟地黄;以23-乙酰泽泻醇B为对照品鉴别泽泻;以桂皮醛为对照品鉴别肉桂。因为附子中含有有毒成分乌头碱,故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乌头碱为对照品进行了乌头碱限量的检查,规定含乌头碱(C34H47NO11)不得超过23ppm,以保证使用本品的安全。因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柱柱分离提纯除杂,故必须检测成品中可能残留的有机溶媒,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烯苯等有机残留物,并规定了残留物的限度分别不得超过正己烷lOppm、苯2ppm、甲苯lOppm、二甲苯16ppm、 苯乙烯lOppm、二乙烯苯50ppm。
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优于桂附地黄丸,与桂附地黄胶囊作用相当;具有明显的糖代谢作用,且优于桂附地黄丸和桂附地黄胶囊;能明显改善肾阳虚模型的证候,与桂附地黄丸和桂附地黄胶囊作用相当。为本品治疗肾阳虚证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连续大鼠灌胃六个月,除高剂量组体重略有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恢复期恢复正常外,其它剂量组的饮食、饮水、体重、形态、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指数及脏器病理解剖均未出现异常,表明本品是安全的。实施实例制成1000克滴丸处方肉桂129. 62g 附子(制)129. 62g 熟地黄 1037. OOg 酒萸肉 518. 47g牡丹皮388.85g 山药 518.47g 茯等 388.85g 泽泻 388.85g操作取粗粉牡丹皮388. 85g加3890ml水,浸泡3小时,水蒸汽蒸馏,在2. 5 3小时内收集蒸馏液1170ml,于蒸馏液中加入58. 5gNaCl,冰箱(冷藏)放置过夜,析出白色结晶,过滤,用冷水洗涤,45°C以下干燥,备用,牡丹皮药渣另器收集备用;取粗粉山药518. 47g、茯苓388. 85g加水4540ml回流提取3次,每次0. 5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 09MPa)浓缩至稠膏(D60。= 1.20- 1. 24)备用;取粗粉酒萸肉518. 47g,加70%乙醇2592ml,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酒萸肉药渣另器收集备用;取粗粉肉桂129. 62g附子129. 62g,加95%乙醇1300ml,回流提取2次,每次1. 5 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至尽,浓缩膏备用,肉桂、附子药渣另器收集备用;将牡丹皮药渣、酒萸肉药渣、肉桂、附子药渣合并,加入粗粉熟地黄1037. 00g、泽泻 388. 85g,加水15. 55L,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酒萸肉醇提浓缩液合并,约40L,用DlOl大孔吸附树脂柱柱分离。DlOl大孔吸附树脂体积为11. 55L,吸附速度为IBV树脂/h (即11. 55L/h左右), 吸附毕,用23. IL蒸馏水快速冲洗分离柱,然后用70%乙醇34. 65L解吸,解吸速度为0. 8BV 树脂/h (即9. ML/h左右)。解吸液减压(70°C以下,0. 09MPa)浓缩至稠,加入上述山药、茯苓水提浓缩膏、酒萸肉醇提浓缩液、继续减压浓缩至稠膏(D6『=1. 25左右),转入真空干燥箱,于70°C以下0. 09MPa干燥至干,粉碎,得干膏粉约250g,与聚乙二醇6000约750g共融, 搅拌混合均勻,加入丹皮酚结晶,搅拌混勻,保温10分钟,用直径为0. 6 0. 8mm滴头滴入 5 10°C二甲基硅油冷凝剂中,出料,擦干,自然干燥,成品率95%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个工艺方法制成的桂附地黄滴丸每日服用2次,每次1.2g,服用量较原桂附地黄丸及桂附地黄胶囊分别减少了 87%和 50 %,脂溶性的有效成分被水溶性基质分散,溶散时限缩短,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为 肉桂 1 2份附子(制)1 2份熟地黄8 16份酒萸肉4 8份牡丹皮3 6份山药 4 8份茯苓 3 6份泽泻 3 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处方的各味药进行提取,其提取的工艺方法如下取牡丹皮粗粉3 6份,加水6 12倍量,浸泡2 5小时后,进行水蒸汽蒸馏,蒸馏速度为在1 3小时内蒸出3倍量生药的蒸馏液,蒸馏液中加入lmol/L HCl或NaCl使结晶,放置,析出丹皮酚结晶,滤过,用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备用,其药渣备用;取山药粗粉4 8份、茯苓粗粉3 6份,加4 6倍量水回流提取2 4次,每次提取0. 5 1. 5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 09MPa)浓缩至稠膏,备用;取酒萸肉粗粉4 8份,加4 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提取0. 5 1.5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其药渣备用;取肉桂粗粉1 2份、附子(制)粗粉1 2份,加4 6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提取1 2小时,提取液滤过,减压(70°C以下,0. 09MPa)回收乙醇至尽,浓缩膏备用,药渣备用;取牡丹皮药渣、酒萸肉药渣、肉桂、附子药渣,加熟地黄粗粉8 16份、泽泻粗粉3 6 份,加5 8倍量水共热提取3次,每次0. 5 2小时,提取液滤过,与酒萸肉醇提浓缩液合并,采用DlOl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柱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液采用DlOl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其工艺参数如下大孔吸附树脂与上述提取液体积比为1 3 4; 吸附速度为IBV树脂/h ;吸附结束后用2倍量树脂体积的蒸馏水快速冲柱,流出液弃之; 用3倍量树脂体积的70%乙醇解吸,解吸速度为0. 8BV树脂/h ; 得到的解吸液减压(70°C以下,0.09MPa)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稠膏,加入山药、茯苓水提浓缩膏及肉桂、附子醇提浓缩膏,继续减压浓缩,转入真空干燥箱,在70°C以下, 0. 09MPa真空干燥至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主药与基质按比例为1 3 4熔融(90°C左右)混合均勻,加入丹皮酚,搅拌均勻,保温10分钟,滴入冷凝剂中,冷凝剂的温度5 15°C,基质包括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6000(1 1 1 4)或泊洛沙姆,冷凝剂包括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植物油,出料,甩油,擦干,室温干燥。每次服用1.2g,一日两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滴丸其主要有效成分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每克含酒萸肉以马钱苷(C17H26Oltl)计,不低于1. 87mg,每克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ltlO3)计不低于3. 50m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成的滴丸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如下药材,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鉴别酒萸肉;以梓醇为对照品鉴别熟地黄;以23-乙酰泽泻醇B为对照品鉴别泽泻;以桂皮醛为对照品鉴别肉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成的滴丸以乌头碱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乌头碱限量的检查,乌头碱限量,每克滴丸含乌头碱(C34H47NO11)不得过 23pp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成的滴丸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可能存在的残留有机溶媒,下列有机溶媒不得超过如下规定正己烷 lOppm、苯 2ppm、甲苯 lOppm、二甲苯 16ppm、苯乙烯 lOppm、二乙烯苯 50ppmo
全文摘要
一种制备桂附地黄滴丸的工艺方法,桂附地黄滴丸由肉桂1~2份、附子(制)1~2份、熟地黄8~16份、酒萸肉4~8份、牡丹皮3~6份、山药4~8份、茯苓3~6份、泽泻3~6份组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根据组方各味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理化性质,采用各自不同的溶媒提取,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提纯除杂,不仅使服用量大幅度减少,较原桂附地黄胶囊服用量减少了50%,而且采用脂水皆溶的基质分散,大大缩短了崩解溶散时限,使提取物分散于基质中,利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动物实验表明对肾气阳虚证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长期毒性试验表明桂附地黄滴丸临床应用安全,且质控标准较桂附地黄丸和桂附地黄胶囊有较大的提高。
文档编号A61K36/8945GK102343020SQ20101024281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孔伶俐, 魏吉城 申请人:天津丹溪国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