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14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异常加上某些生化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是常见而又顽固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9年11月份在我国开展的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研讨会资料显示中国成年人偏头痛病的患病率达18. 7%,占头痛患者中的40%, 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3—4倍,而且多数患者起病于青春期。与会医学专家指出绝大多数的头痛都源于颅内血管狭窄、硬化、血液循环不畅以及相关软组织痉挛等所致;其引发的诱因往往是生活中的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季节更换、天气变化、 女性月经及噪音、强光等环境因素,尤其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偏头痛在我国的发病率已呈不断上升的态势。本病在传统医学中称之为“偏头风”、“头角痛”, 《黄帝内经》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是其致病根源。本病的疼痛部位多发于单侧,约占2/3,也可发生于双侧;疼痛程度往往为中、重度,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疼痛,令人难以忍受。其临床表现多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畏光、畏声、情绪不稳、食欲不振及其它自主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困难、鼻塞、心慌、心律不齐、意识模糊等症状;部分患者疼痛时一跳一跳地阵阵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普通型偏头痛普通型占80%,比较常见,发病前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疼痛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程度较典型性偏头痛轻些。典型性偏头痛多数患者呈周期性发作,女性多见,发病前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幻视、盲点、眼胀、情绪不稳,几乎所有病人都怕光,数分钟后即出现一侧性疼痛,以头前部、颞部、眼眶周围、太阳穴部位为主。疼痛剧烈时又有血管搏动感或眼球跳出感。疼痛一般1一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一6小时或十几个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丛集型偏头痛其特点是没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疼痛常突然开始,持续30—120分钟左右,在一天内可发生多次,临床伴有眼眶发胀、流泪、眼结膜充血、鼻塞、出汗,痛侧颜面部烧灼感,典型病例可见头皮血管增粗、弯曲寸。就单纯偏头痛而言,一般人并没感到可怕,短期内也不会造成其它更严重的危害, 但是,阵发性、持续性的剧烈疼痛以及疼痛发作期间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甚或失控工作能力的状况,均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极大痛苦。据研究资料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偏头痛发作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就越大,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也越大,可使缺血性脑中风风险增加2. 16倍,使脑白质异常风险增加3. 90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最易致残的慢性病之一,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疾病。可见偏头痛的危害很多,也很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尽快地治疗。偏头痛的诊治源源流长,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药,从中医药内服、外敷、针灸、热灸,到西药内服、针剂注射,以及到颞动脉外科结扎手术等,方法不下十几种。这些方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尽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甚至达到了较高的临床治愈率,但都存在着很多不必要的损伤、痛苦和副作用。一些口服药物虽然疗效稳定确切,有较高的治愈率,但因为药物经胃肠的吸收,部分药物无法发挥效用,可能被胃酸或消化道酶破坏,或对胃粘膜造成直接刺激,增加肝脏负担;尤其是口服西药治疗,服用时间长,会给肝、肾脏器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也易产生抗药性;同时药物到达患病部位也要较长时间,效果缓慢;近期复发率较高。外用小型膏药、小型贴剂或热敷、热炙直接作用于头痛部位,吸收自然比口服药物快,但对于略重的偏头痛仅能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治愈率很低,仅能作为内服药物的辅助治疗。针灸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见效很快,临床治愈率也很高,但近期复发率也较高。外科结扎手术,效果好,治愈也快,临床治愈率很高,但近期复发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提供治疗偏头痛的药物,通过手掌表面皮肤割制给药的方法,由体内经络感传(或隐性感传) 将药力效应快速传导直达病灶,药效损失小,经络传递快,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无痛苦,当即病除或疼痛大减,可避免用现有技术治疗出现的诸多问题。解决本发明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药物由下列原料药制成
白芥子1一5份,穿山甲25—120份,威灵仙15 — 60份,水蛭40—150份,黄连20—70 份,樟脑5 —15份。因为偏头痛在临床上分为3个类型,即普通型偏头痛、典型性偏头痛、丛集型偏头痛,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可将3种类型的治疗分别用下列3个处方进行治疗
1、用于普通型偏头痛的治疗采用1号配方
白芥子1.5—3份,穿山甲30—90份,威灵仙15—45份,水蛭60—150份,黄连25— 50份,樟脑6—11份。2、用于典型性偏头痛的治疗采用2号配方
白芥子1一4份,穿山甲25—80份,威灵仙30— 60份,水蛭55—140份,黄连20 — 60 份,樟脑10 —15份。3、用于丛集型偏头痛的治疗采用3号配方
白芥子2 — 4. 5份,穿山甲;35 —100份,威灵仙25— 50份,水蛭60—145份,黄连30— 70份,樟脑8-13份。本药物的炮制方法是
将白芥子放入炒锅内,用文火贴锅清炒至外表呈深黄色,并带有香气为度,取出摊冷。穿山甲、水蛭、威灵仙、黄连四味药材为市售成品(生品)。
樟脑为市售成品,将其研成极细末,备用。将上述配方中的白芥子、穿山甲、威灵仙、水蛭、黄连5味药材按配方用量称取后, 粉碎加工成颗粒状(如绿豆大小即可),然后放入适量水中像煎中药一样煎煮并滤出煎煮液,重复煎煮三次,并将三次水煎药液合在一起,过滤,之后,再将樟脑极细粉末掺入过滤后的药液里,搅勻,静止6小时,再搅勻一次,再静止存放6小时后进行过滤。将过滤的药液分别灌封在10毫升玻璃瓶内,100°C灭菌30分钟后,即成为本发明的药物制剂。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
在患者一手掌(左右手均可)正中间下方距大陵穴1. 5厘米一2厘米处的皮肤上,用小针刀按照割制微创术常规切口,约0. 5厘米,并从小伤口内取出适量脂肪(丢弃不用),然后用5毫升滴管往小伤口内滴入上述药液1滴,之后,用碘酒小棉球复盖伤口,再用小块医用胶布粘固即可(无须缝合)。一般每次都在15分钟之内结束,百分之九十五的患者都是一次治愈。本发明各药材的药理性能、功效作用
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胃二经。具有温肺袪痰,利气散结,止痛消肿辟恶之功。由于它的主要成分白芥子甙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下可形成挥发性极强的白芥子油,使用在本方内一是可进一步加强和激发药力的经络感传效应速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疏通血脉;二是助威灵仙鼓动厚味沉降药物快速进入督脉直达病灶。穿山甲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其功效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痛镇痛;《本草从新》谓穿山甲善于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直接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固性,降低血液粘度,促纤溶,抗血拴,消除微循环障碍,镇痛, 抗炎,抗感染等综合作用。它在白芥子等辛宣药力的助推下,更是力专功宏,能快速通过经络神经系统涤荡五脏气血之阻滞,开通病灶脉络之闭塞,消除疼痛之根源。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宣风通气,软坚散结,消痞化积之功,它又善走十二经,通宣五脏,为疗筋脉拘挛之要药。本方内取其宣风通气之功,鼓动厚味沉降药物快速进入经脉直达病灶。水蛭性味辛、咸、平、归肝经。其功效为破血逐瘀,通络消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醇沉液能促进家免脑血肿的吸收,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状况,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有改善微循环的良好作用。在本方内重用其之意,就在于它一是活血化瘀药中之峻药;二属动药,善窜行散,涤荡积聚,速达病灶,尤对症瘕痞块,脉络瘀阻,视如尖刀破竹之势。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肺、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扩张血管,松驰平滑肌之功效。它在本方剂中的主要用意有三一是收敛白芥子、威灵仙、樟脑三味药物过分的辛发宣散,令本方药性达到升发与宣降有度;二是降低消除水蛭的毒性;三是其主要化学成份小檗碱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从而起到镇静、镇痛的良好效果。樟脑性味辛、热、归心经。具有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温散止痛之功效。《本草纲目》:通关窍,利滞气,可疗诸痛之疾。本方剂主要取其两大药理作用一是取其辛香走窜,引药上行,开窍醒脑的药理作用,引领众药上行于脑速达病灶。二是,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血管运动中枢,提高中枢耐缺氧能力,通过其调节以及自身的止痛效能,可直接从根本上清除疼痛顽疾。
5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是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人体五脏六腑,经脉络属的表里关系,药物四气五味之性能,通过微创小伤口内给药的方式利用经络感传(或隐性感传),令药力效应速达手厥阴经脉、足太阴经脉、足厥阴经脉、督脉经脉直到病灶,从而疏通病灶气血脉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机理,兴奋内在镇痛系统,血脉通、经络通、气行血行,疼痛自消,使疾病得以康复。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方法简单,效果好,治愈率达到98.6%,无痛苦、见效快,当即病除或疼痛大减,一般情况下7—15天疼痛完全消除而痊愈,最迟者不会超过20天,如果 20天不愈者,可行第二次治疗,95%的患者都是一次治愈,5%的患者二次治愈;治疗时间只用10多分钟,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不复发,无任何副作用,较现有技术有很积极的效^ 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
用于普通型偏头痛的治疗白芥子0. 2g,穿山甲4. 5g,威灵仙2g,水蛭7g,黄连3g,樟脑 0. 9g。实施例二
用于典型性偏头痛的治疗白芥子0. 3g,穿山甲6g,威灵仙3. 6g,水蛭10g,黄连3. 5g, 樟脑1. lg。实施例三
用于丛集型偏头痛的治疗白芥子0. 25g,穿山甲8g,威灵仙5g,水蛭12g,黄连4g,樟脑 1. 2g。
典型病例一
李某,男,35岁,河南省虞城县芒种桥乡大李庄村人.于1984年5月13日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患者一进诊室,爬在地下不起,头痛的不能和医生说话,听随从家属讲 他已经头痛半年余,经地市级和省级医院检查与治疗都无明显效果,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医生说是血管神经性头痛,每当头痛厉害时,需抱头爬在地下且不能说话。经一次割治点药治疗后10多分钟已能与医生说话,10天后头痛完全消失,至今已有20余年没有复发。典型病例二
陈某,女,13岁,河南省虞城县店集乡郭庄村人,患者的父亲于2005年7月11日给医生打三次电话,说他的女儿头痛的厉害,已经有七八天没吃东西了,由于孩子身体太弱没法去诊所,故请医生来家治疗。用本发明药物给她作了割制点药治疗后大约10分钟,患儿突然拉住爸爸,说饿要吃饭,医生问她头还痛不痛,患儿摇头示意不痛了,后电话随访至今5年余没复发。典型病例三
牛某,女,65岁。河南省虞城县店集乡宋庄村.头痛三月余,经市医院诊断为上额窦炎,蝶窦炎,筛窦炎引起的头痛.当时让住医院手术治疗,由于种种原因病人没有住院。 于2009年5月5日经人介绍来我处求诊。用本药物给她割治点药治疗后,患者当时就感到明显减轻,约10天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至今2年没复发。从2006年6月一2010年3月,临床治疗观察了 566例患者,男177例,女389例,其中普通型偏头痛397例,典型性偏头痛136例,丛集型偏头痛33例。有效566例,总有效率100%,治愈558例,治愈率达98. 6%,其中一次性治愈占95%,二次治愈占5%,经多年跟踪随访治愈的558例患者至今均无复发。 此法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抑郁症、三叉神经痛效果也很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它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的白芥子1一5份,穿山甲25—120份,威灵仙15 — 60份,水蛭40—150份,黄连20—70 份,樟脑5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用于普通型偏头痛的治疗采用1号配方白芥子1.5—3份,穿山甲30— 90份,威灵仙15—45份,水蛭60—150份,黄连25— 50份,樟脑6—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用于典型性偏头痛的治疗采用2号配方白芥子1一4份,穿山甲25— 80份,威灵仙30— 60份,水蛭55—140份,黄连20 — 60 份,樟脑10 —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用于丛集型偏头痛的治疗采用3号配方白芥子2 — 4. 5份,穿山甲;35—100份,威灵仙25—50份,水蛭60—145份,黄连30— 70份,樟脑8 —13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它是由白芥子、穿山甲、威灵仙、水蛭、黄连、樟脑药物制成的药液;使用方法是取其药液1滴,滴入手掌表面皮肤被割制的无须缝合的一微小伤口内,药力药效在刺激效应的作用下,立即到达手厥阴经脉、足太阴、足厥阴、督脉经脉,并迅速通过经络感传直达病灶,从而疏通病灶气血脉络,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机理,兴奋内在镇痛系统,血脉通、经络通、气行血行、疼痛自消,使疾病得以康复。本发明方法简单、效果好、无痛苦、见效快,当即病除或疼痛大减,95%的患者都是一次治愈,治疗时间仅用10多分钟,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不复发,无任何副作用,较现有技术有很积极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P25/06GK102225105SQ20111016625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刘易, 刘运文, 刘霞 申请人:刘运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