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52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
背景技术
漏睛疮之病名首见于《疮疡全书》,西医学所指的急性泪囊炎。漏睛疮是因热毒蕴结内眦部近泪堂处所致。以突发红肿高起,继则破溃出脓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可由窍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生。本发明采用中药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滋阴凉血、消肿散结为治则,临床上常根据不同证型辩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内服方金银花8 12g、连翘8 10g、菊花8 10g、夏枯草6 Sg、密蒙花6 8g、沙宛子6 8g、玄参8 10g、麦冬6 8g、枸杞子6 8g、苦参8 10g、生地 6 8g、丹参6 8g、白芍4 6g、芭蕉叶4 6g、甘草4 6g ;外用方菊花6g、紫花地丁 6g。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治愈率高、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药中的金银花味甘性寒,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治疗感冒、头痛、目赤、耳聋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连翘性味苦,微寒。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决明草性味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言其有“治青盲、眼赤痛、泪出”的功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良药。现代药理认为,其含大黄酚、大黄素、决明素等成分,具有降压、抗菌、通便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决明子是中医眼科的要药,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症。夏枯草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密蒙花性味归经性甘,凉,功能主治祛风,凉血,润肝,明目, 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沙宛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玄参味甘、 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用于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枸杞子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的疗效,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i、钙等多种营养成分。生地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芭蕉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调和诸药。本发明中药的制作方法是内服方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00ml,分早、中、晚分次服。外用方文火煎20分钟,每剂煎50ml,取静液用无菌纱布沾洗眼部,早晚2次。本发明经临床应用验证;治愈率75%,有效率95. 3%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内服方金银花8 12g、连翘8 10g、菊花8 10g、夏枯草6 8g、密蒙花6 8g、沙宛子6 8g、玄参8 10g、麦冬6 8g、枸杞子6 8g、苦参8 10g、生地6 8g、 丹参6 8g、白芍4 6g、芭蕉叶4 6g、甘草4 6g ;外用方菊花6g、紫花地丁 6g。实施例2 —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其优选方是金银花12g、连翘10g、菊花Sg、夏枯草Sg、密蒙花6g、沙宛子6g、玄参Sg、麦冬6g、枸杞子6g、苦参Sg、生地6g、丹参6g、白芍 4g、芭蕉叶6g、甘草6g ;菊花6g、紫花地丁 6g ;外用方菊花6g、紫花地丁 6g。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方多年在临床应用广泛,共选择患者64例,其中男31例,女33 例,平均M岁,病程2天 2月,平均7天 15天,所有患者均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二、诊断标准发病较急,常有窍漏病史,患部胀痛,全身往往伴有恶寒发热等症, 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疼痛剧烈。红肿甚者,可波及下睑、面颊与鼻梁,耳前、颂下可扪及核。数日后红肿局限,逐渐成脓,质软皮薄,隐见黄白色,继之破溃出脓,症情缓解。亦可病情反复,疮口经久不收,形成瘘管,泪道冲洗不通。三、服药方法内服方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浓煎200ml,早、晚分服。外用方文火煎20分钟,每剂煎50ml,取静液用无菌纱布沾洗眼部,早晚2次。四、疗效判断标准治愈脓液排尽,红肿消退,疮口平复,症状全部消除。好转患部红肿减轻,病灶局限,或有脓液排出,诸症减轻。未愈患部红肿无改善或加重。 五、治疗效果治愈42例,好转19例,未愈3例,治愈率75 %,有效率95.3%,无效 4. 68%。六、典型病例1、董XX,女,52岁,2009年8月左眼怕光,流泪、疼痛剧烈就诊。查体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乡镇卫生院给予局部冲洗,红霉素眼膏外用,效果不佳。即同时内服和外用本发明中药2疗程共20剂,每日1剂,红肿消退,疮口平复,症状全部消除,至今未复发。2、宋XX,男,56岁,2009年11月就诊。患者主诉眼流泪不止,红肿局限,逐渐成脓, 质软皮薄,按压有小量脓液,曾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后效果不佳,患者要求服用和外用本发明中药各15剂,症状缓解。停药1周,继续服20剂,脓液排尽,红肿消退,疮口平复, 症状全部消除,至今未复发。3、高XX,女,48岁,2010年8月就诊。主诉眼痛、反复流泪约20余天。曾泪道冲洗不通,患者要求内服和外用本发明中药2疗程20剂后停药2天,继续服10剂,红肿消退,疮口平复,症状全部消除,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内服方金银花8 12g、连翘8 10g、菊花8 10g、夏枯草6 8g、密蒙花6 8g、沙宛子 6 8g、玄参8 10g、麦冬6 8g、枸杞子6 8g、苦参8 10g、生地6 8g、丹参6 Sg、白芍4 6g、芭蕉叶4 6g、甘草4 6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00ml,分早、晚分服。外用方菊花6g、紫花地丁 6g文火煎20分钟,每剂煎50ml,取静液用无菌纱布沾洗眼部,早晚2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其优选方是内服方金银花12g、 连翘10g、菊花Sg、夏枯草Sg、密蒙花6g、沙宛子6g、玄参Sg、麦冬6g、枸杞子6g、苦参Sg、 生地6g、丹参6g、白芍4g、芭蕉叶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00ml,分早、晚分服。外用方菊花6g、紫花地丁 6g文火煎20分钟,每剂煎50ml,取静液用无菌纱布沾洗眼部,早晚2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漏睛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内服方金银花8~12g、连翘8~10g、菊花8~10g、夏枯草6~8g、密蒙花6~8g、沙宛子6~8g、玄参8~10g、麦冬6~8g、枸杞子6~8g、苦参8~10g、生地6~8g、丹参6~8g、白芍4~6g、芭蕉叶4~6g、甘草4~6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00ml,分早、晚分服;外用方菊花6g、紫花地丁6g文火煎20分钟,每剂煎50ml,取静液用无菌纱布沾洗眼部,早晚2次。本发明采用中药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滋阴凉血、消肿散结为治则,临床上常根据不同证型辩证施治。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缓解率高、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7/02GK102258681SQ20111022791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
发明者张锡香, 王天松 申请人:张锡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