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356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在户外作业时,受伤总是难免的,并且多表现为外伤。外伤一般是指因跌仆、外力撞击、兵器损伤,以及虫兽咬伤,烫、烧、冻伤等致病因素而导致的皮肉筋骨及内脏受伤。外伤的伤情表现为多部位多机理复杂多变的,外伤创面如不能及时得到处理,极易发生创面感染,或出血过多,可导致昏迷、抽搐、亡阳虚脱等严重病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 及其制备方法,中药药膏用于伤员的外伤创口,能覆盖和保护创口、免受进一步感染,并且能对伤口及周围的皮肤进行主动、有效的消毒杀菌,减少伤员的痛苦。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所述中药膜膏由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组成,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提取物30 50%,基质50 70% ;
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药由大黄、黄连、赤石脂、炉甘石、地榆、醋制乳香、没药、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组成,各药材加入的重量份数比分别为大黄40 50份、黄连45 55份、赤石脂45 60份、炉甘石35 55份、地榆40 60份、醋制乳香15 30份、没药15 30份、青海大戟40 60份、三七10 30份、接骨木40 60份和桅子皮45 60份。所述的基质由聚维酮、甘油、微粉硅胶、纯化水、冰片、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组成,各原料加入的重量份数比分别为聚维酮5 10份、甘油30 50份、微粉硅胶15 40份、冰片2 10份、壳聚糖8 15份、聚氧乙烯醇I 5份、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5 10份和纯化水10 70份。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
〔一〕、制备中药提取物
(1)、按重量份数,取赤石脂45 60份、炉甘石35 55份、醋制乳香15 30份、没药15 30份、大黄40 50份、黄连45 55份、地榆40 60份、青海大戟40 60份、三七10 30份、接骨木40 60份和桅子皮45 60份,备用;
(2)、将步骤(I)中取出的赤石脂、炉甘石、醋制乳香和没药 混合,粉碎至200 400目,备用;
(3)、将步骤(I)中取出的大黄、黄连、地榆、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加入浓度为10 100%的乙醇进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I. 2 I. 5倍,浸泡12 48小时后,再加入浸泡药材原体积3 10倍的浓度为10 10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4)、将上述步骤(3)收集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减压浓缩至密度为I. 10 I. 30g/cm3的稠膏,密度测定在50°C时进行,同时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4)制得的稠膏与步骤(2)制备的药粉混合均匀,烘干,再粉碎成200 400目的细粉,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_■)、制备基质
(1)、按重量份数,取5 10份、纯化水40 70份、聚乙烯醇I 5份、甘油30 50份、微粉硅胶15 40份、冰片2 10份、壳聚糖8 15份、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5 10份,备用;
(2)、将步骤(I)中取出的聚维酮和纯化水10 20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 70°C,搅拌30 60分钟,使之充分溶胀,得到聚维酮溶胀液,备用;
(3)、将步骤(I)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70°C,搅拌30min,混合均匀,得到醇油溶液,备用;
(4)、将步骤(I冲取出的微粉硅胶、冰片、壳聚糖、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和纯化水30 5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I 2分钟,再加入上述步骤(3)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温到40 70°C,搅拌2 10分钟,停止搅拌并静止2 5分钟;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50°C,加入上述步骤(2)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搅拌2 10分钟,制得基质;
〔三〕、制备中药药膏
按重量百分比取30 50%上述步骤〔一〕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50 70%的上述步骤〔二〕制备的基质;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45 55°C,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 40分钟,即制得药膜膏。有益效果
I、本发明的中药药膏具有抗菌止血,消炎、防腐生肌、促进愈合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2、本发明的中药药膏的杀菌效果好,可以杀灭多种常见致病菌,并且用途广泛,尤其是可用于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成批开放性伤口的早起治疗处理,防止因感染造成的减员和残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急救敷料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施例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实施例I
(一)、制备中药提取物
(I)按重量份数,取赤石脂45份、炉甘石35份、醋制乳香15份、没药15份、大黄40份、黄连45份、地榆40份、青海大戟40份、三七10份、接骨木40份和桅子皮45份,备用。赤石脂、炉甘石和接骨木清热解毒,止痛,防腐止痒,收敛,可吸收创面的分泌物,保持创面的干燥,又有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大黄、地榆、桅子、三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止痛的功效,具吸湿抗渗出、减轻疼痛、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2)、将步骤(I)取好的赤石脂、炉甘石、醋制乳香和没药混合,粉碎至400目,备用;(3)、将步骤(I)取好的大黄、黄连、地榆、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加入浓度为10%的乙醇进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I. 5倍,浸泡12小时后,再加入所浸泡药材总体积5倍的浓度为10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青海大戟、醋制乳香、没药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黄连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够较为明显地抑制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长,加强抗感染作用。(4)、将上述步骤(3)收集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减压浓缩至密度为I. 2g/cm3的稠膏,密度测定在50°C时进行,同时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4)制得的稠膏与步骤(2)制备的药粉混合均匀,烘干,再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二〕、制备基质
(I)、按重量份数取聚维酮5份、纯化水40份、聚乙烯醇I份、甘油30份、微粉硅胶15份、冰片2份、壳聚糖8份和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5份,备用。(2)、将步骤(I)取好的聚维酮和纯化水10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C,搅拌30分钟,使之充分溶胀,得到聚维酮溶胀液,备用;
(3)、将步骤(I)取好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70°C,搅拌30min,混合均匀,得到醇油溶液,备用;
(4)、将步骤(I)取好的微粉硅胶、冰片、壳聚糖、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和纯化水3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I 2分钟,再加入上述步骤(3)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温到40°C,搅拌8分钟,停止搅拌并静置5分钟;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50°C,加入上述步骤(2)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搅拌2分钟,制得基质;
壳聚糖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 -2-氨基-B-D葡萄糖,其化学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在较低PH范围内,可以溶解形成粘稠的高分子阳离子凝胶溶液,具有很好的成膜性,本技术方案以壳聚糖为主料,配以微粉硅胶、聚维酮和冰片等辅料,制备得到的基质弹性柔性好,配合中药膜层,用于临床各种皮肤、粘膜的烧伤、创伤治疗,效果非常好。〔三〕、制备中药药膏
按重量百分比取30%上述步骤〔一〕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70%的上述步骤〔二〕制备的基质;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50°C,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分钟,即制得中药药膏;
实施例2
(一)、制备中药提取物
(I)、按重量份数,取赤石脂50份、炉甘石50份、醋制乳香20份、没药25份、大黄44份、黄连51份、地榆48份、青海大戟55份、三七18份、接骨木53份和桅子皮50份,备用。(2)、将步骤(I)取好的赤石脂、炉甘石、醋制乳香和没药混合,粉碎至300目,备用;
(3)、将步骤(I)取好的大黄、黄连、地榆、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加入浓度为30%的乙醇进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I. 2倍,浸泡24小时后,再加入所浸泡药材总体积8倍的浓度为3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4)、将上述步骤(3)收集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减压浓缩至密度为I. Ig/cm3的稠膏,密度测定在50°C时进行,同时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4)制得的稠膏与步骤(2)制备的药粉混合均匀,烘干,再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二〕、制备基质
(I)、按重量份数,取聚维酮8份、纯化水53份、聚乙烯醇2份、甘油30份、微粉硅胶25份、冰片4份、壳聚糖12份和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7份,备用。(2)、将步骤(I)取好的聚维酮和纯化水13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5°C,搅拌40分钟,使之充分溶胀,得到聚维酮溶胀液,备用; (3)、将步骤(I)取好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70°C,搅拌30min,混合均匀,得到醇油溶液,备用;
(4)、将步骤(I)取好的微粉硅胶、冰片、壳聚糖、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和纯化水4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I 2分钟,再加入上述步骤(3)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温到50°C,搅拌2分钟,停止搅拌并静置4分钟;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50°C,加入上述步骤(2)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搅拌8分钟,制得基质;
〔三〕、制备中药药膏
按重量百分比取50%上述步骤〔一〕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50%的上述步骤〔二〕制备的基质;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55°C,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0分钟,即制得中药药膏;
实施例3
(一)、制备中药提取物
(I)、按重量份数取赤石脂55份、炉甘石40份、醋制乳香25份、没药20份、大黄47份、黄连78份、地榆54份、青海大戟48份、三七22份、接骨木48份和桅子皮55份,备用。(2)、将步骤(I)取好的赤石脂、炉甘石、醋制乳香和没药混合,粉碎至300目,备用;
(3)、将步骤(I)取好的大黄、黄连、地榆、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加入浓度为50%的乙醇进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I. 4倍,浸泡36小时后,再加入所浸泡药材总体积3倍的浓度为5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4)、将上述步骤(3)收集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3g/cm3的稠膏,密度测定在50°C时进行,同时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4)制得的稠膏与步骤(2)制备的药粉混合均匀,烘干,再粉碎成300目的细粉,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二〕、制备基质
(1)、按重量份数取聚维酮7份、纯化水64份、聚乙烯醇3份、甘油40份、微粉硅胶32份、冰片7份、壳聚糖10份和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8份
(2)、将步骤(I)取好的聚维酮7份和纯化水16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5°C,搅拌50分钟,使之充分溶胀,得到聚维酮溶胀液,备用;(3)、将步骤(I)取好的聚乙烯醇3份和甘油40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70°C,搅拌30min,混合均匀,得到醇油溶液,备用;
(4)、将步骤(I)取好的微粉硅胶32份、冰片7份、壳聚糖10份、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8份和纯化水48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I 2分钟,再加入上述步骤(3)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温到60°C,搅拌10分钟,停止搅拌并静置3分钟;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50°C,加入上述步骤(2)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搅拌10分钟,制得基质;
〔三〕、制备中药药膏
按重量百分比取40%上述步骤〔一〕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60%的上述步骤〔二〕制备的基质;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45°C,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35分钟,即制得中药药膏;
实施例4 (一)、制备中药提取物
(I)、按重量份数取赤石脂60份、炉甘石55份、醋制乳香30份、没药30份、大黄50份、黄连55份、地榆60份、青海大戟60份、三七30份、接骨木60份和桅子皮60份,备用。(2)、将步骤(I)取好的赤石脂、炉甘石、醋制乳香和没药,混合,粉碎至200目,备用;
(3)、将步骤(I)取好的大黄、黄连、地榆、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加入浓度为100%的乙醇进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I. 2倍,浸泡48小时后,再加入所浸泡药材总体积10倍的浓度为1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4)、将上述步骤(3)收集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g/cm3的稠膏,密度测定在50°C时进行,同时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4)制得的稠膏与步骤(2)制备的药粉混合均匀,烘干,再粉碎成400目的细粉,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二〕、制备基质
(I)、按重量份数取聚维酮10份、纯化水70份、聚乙烯醇5份、甘油50份、微粉硅胶40份、冰片10份、壳聚糖15份和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10份,备用。(2)、将步骤(I)取好的聚维酮和纯化水20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0°C,搅拌60分钟,使之充分溶胀,得到聚维酮溶胀液,备用;
(3)、将步骤(I)取好的聚乙烯醇5份和甘油50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70°C,搅拌30min,混合均匀,得到醇油溶液,备用;
(4)、将步骤(I)取好的微粉硅胶、冰片、壳聚糖、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和纯化水5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I 2分钟,再加入上述步骤(3)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温到70°C,搅拌6分钟,停止搅拌并静置2分钟;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50°C,加入上述步骤(2)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搅拌6分钟,制得基质;
〔三〕、制备中药药膏
按重量百分比取45%上述步骤〔一〕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55%的上述步骤〔二〕制备的基质;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45°C,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爸中,搅拌40分钟,即制得中药药膏;动物实验
通过以下实验方法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中药药膏的治疗效果,具体试验方法为取市售仔猪5只,每只重10-15kg,分别于背部脊柱两侧部位脱毛,并在麻醉条件下,用美国ZMP电动取皮刀进行取皮处理,共形成3个创面,分布在脊柱左右两侧,每个创面大小5cmX5cm,深度0. 25mm。将每只仔猪的3个创面敷上制备的中药药膏,以覆盖创面为宜。每天换一次药,共计10天。同时,从创面形成并用中药药膏治疗后的3、5、7、10天,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用0. 2mm的环钻取伤口皮下组织及皮肤,显微镜下观察伤口处肉芽组织增大情况,该处毛细血管数以及成纤维细胞数(高倍视野CX400)。实验结果 I、肉眼观察
观察一只经治疗后第Id的实验猪仔,发现创面开始出现少许红晕,有少量新鲜肉芽组织,创面面积大小见缩小,同一只猪仔在第2d与第Id的观察结果相似,同样创面表面 没有发生特殊改变,在第3d时,在创面边缘部分区域出现沿表面不规则增生的新鲜肉芽组织,呈岛状生长,沿创面切口边缘排列;而在第5d肉芽组织明显向心性、团块状、瘤性增生,创面由于为来自不同方向生长肉芽组织而体积变大,将创面完全封闭,第8d肉芽组织体积缩小,第9d增生出的组织进一步变平整,第IOd肉芽组织及上皮完全溶在一起,增生组织平整创口处被修复,而对照组创口仅见薄层肉芽组织伤口收缩不明显,创面修复不平難
iF. O2、定量观察
A、使用中药药膏后第Id即观察到本发明中药药膏具有促进伤口毛细血管增生作用。表I 创面愈合处毛细血管增生数量的统计n=20
权利要求
1.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膜膏由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组成,中药提取物和基质的重量百分比为中药提取物30 50%,基质50 70%;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的原料药由大黄、黄连、赤石脂、炉甘石、地榆、醋制乳香、没药、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组成,各药材加入的重量份数比分别为大黄40 50份、黄连45 55份、赤石脂45 60份、炉甘石35 55份、地榆40 60份、醋制乳香15 30份、没药15 30份、青海大戟40 60份、三七10 30份、接骨木40 60份和桅子皮45 60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由聚维酮、甘油、微粉硅胶、纯化水、冰片、壳聚糖、聚乙烯醇和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组成,各原料加入的重量份数比分别为聚维酮5 10份、甘油30 50份、微粉硅胶15 40份、冰片2 10份、壳聚糖8 15份、聚氧乙烯醇I 5份、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5 10份和纯化水10 7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一〕、制备中药提取物 (1)、按重量份数,取赤石脂45 60份、炉甘石35 55份、醋制乳香15 30份、没药15 30份、大黄40 50份、黄连45 55份、地榆40 60份、青海大戟40 60份、三七10 30份、接骨木40 60份和桅子皮45 60份,备用; (2)、将步骤(I)中取出的赤石脂、炉甘石、醋制乳香和没药混合,粉碎至200 400目,备用; (3)、将步骤(I)中取出的大黄、黄连、地榆、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桅子皮混合均匀,粉碎后过10目筛,然后将过筛后的药材置入渗漉筒中,加入浓度为10 100%的乙醇进行浸泡,乙醇的加入量为浸泡药材体积的I. 2 I. 5倍,浸泡12 48小时后,再加入浸泡药材原体积3 10倍的浓度为10 100%的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 (4)、将上述步骤(3)收集的渗漉液送入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减压浓缩至密度为I. 10 I. 30g/cm3的稠膏,密度测定在50°C时进行,同时回收乙醇,制得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4)制得的稠膏与步骤(2)制备的药粉混合均匀,烘干,再粉碎成200 400目的细粉,即制得中药提取物; 〔_■)、制备基质 (1)、按重量份数,取5 10份、纯化水40 70份、聚乙烯醇I 5份、甘油30 50份、微粉硅胶15 40份、冰片2 10份、壳聚糖8 15份、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5 10份,备用; (2)、将步骤(I)中取出的聚维酮和纯化水10 20份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60 70°C,搅拌30 60分钟,使之充分溶胀,得到聚维酮溶胀液,备用; (3)、将步骤(I)中取出的聚乙烯醇和甘油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到70°C,搅拌30min,混合均匀,得到醇油溶液,备用; (4)、将步骤(I)中取出的微粉硅胶、冰片、壳聚糖、浓度为I 2%的冰醋酸溶液和纯化水30 5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I 2分钟,再加入上述步骤(3)制得的醇油溶液,升温 到40 70°C,搅拌2 10分钟,停止搅拌并静止2 5分钟;之后再将反应釜内的混合溶液升温至50°C,加入上述步骤(2)制得的聚维酮溶胀液,搅拌2 10分钟,制得基质; 〔三〕、制备中药药膏 按重量百分比取30 50%上述步骤〔一〕制备的中药提取物和50 70%的上述步骤〔二〕制备的基质;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使反应釜内的基质升温至45 55°C,再将中药 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 40分钟,即制得中药药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中药药膏由30~50%的中药提取物和50~70%基质组成,中药提取物由大黄、黄连、赤石脂、炉甘石、地榆、醋制乳香、没药、青海大戟、三七、接骨木和栀子皮组成,基质由聚维酮、甘油、微粉硅胶、纯化水、冰片、壳聚糖、聚乙烯醇和冰醋酸溶液组成,先将基质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45~55℃,再将中药提取物加入反应釜中,搅拌20~40分钟,即制得中药药膏。本发明的中药药膏具有抗菌止血,消炎、防腐生肌、促进愈合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且杀菌效果好,可以杀灭多种常见致病菌,用途广泛,尤其是可用于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成批开放性伤口的早起治疗处理,防止因感染造成的减员和残疾。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2755414SQ20121025257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张云清, 李军, 郝希来, 雷万军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