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生菌茶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34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养生菌茶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生菌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西方人们称它是上帝的食品;在日本称为植物性食物的巅峰;而在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宫廷御膳佳品,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成份,蛋白质含量比瘦猪肉、鸡蛋、牛奶和任何蔬菜都高,大部份食用菌普遍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含量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左右。有的食用菌中还含有某些稀有或特殊的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构成了不同品种的特殊风味。大部份食用菌所富含的维C是水果、蔬菜的几倍至几十倍,维生素BI含量比一般植物性食品要高;维生素B12的含量则比肉类高,它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并降 低血脂;多食食用菌,摄入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补充从其它食物中摄入的不足,对促进新陈代谢、保持生理机能平衡、延年益寿、防癌、抗癌等有不可估量的有益作用。茶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茶为万病之药”,茶叶中含有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叶绿素、维生素、类脂、咖啡碱、茶多酚、月旨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对人体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随着现代科学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有效成分和生理活性机理不断被发现和证实。目前主要是研究能在茶叶中发酵生长的食用菌,由于茶叶富含醇类、醛类、多酚类等抑菌物质,同时茶叶基质中木质素、纤维素等含量相对较低,大部分的食用菌菌种在茶叶培养基质中不生长或生长不好,因此菌茶研究不能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科学配伍的养生菌茶及其在抗癌方面的应用,极大提升单一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养生菌茶,所述养生菌茶的原料组成按重量分数为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10 - 50%、茶叶50 - 90%O更优选地,所述养生菌茶的原料组成按重量分数为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20 -30%、茶叶 70 — 80%ο所述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主要包括猴头菇、黑木耳、白木耳、姬松茸、白桦茸、桑黄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不限于这些。所述茶叶主要包括红茶、绿茶或白茶,但不限于这些。本发明还保护了所述的养生菌茶制成的袋泡茶、菌茶饮料、口服液、多糖胶囊或片剂。另外,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养生菌茶的应用,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根据食用菌和茶叶的特性以及五行相生平衡原理,采用猴头菇、黑木耳、白木耳、姬松茸、白桦茸、桑黄等食用、药用菌子实体和各类茶叶为主要原料,按照食用、药用菌子实体10 - 50%、茶叶50 - 90%进行科学配伍,形成兼具有猴头菇、黑木耳、白木耳、姬松茸、白桦茸、桑黄等食用、药用菌和茶叶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的菌茶。而且,实验发现,通过两者的科学配伍,使两者活性物质产生相乘作用,极大提升其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菌茶通过科学的拼配,产生独特的口感风味,既可作为茶叶或袋泡茶直接冲泡服用,也可制成菌茶饮料、口服液、多糖胶囊、片剂等,具有调理五脏功能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疲劳状态,调理内分泌失调,改善血压、血糖和血脂,具有强身健体、排毒护肝、防病防福射、减肥降脂、抗肿瘤、抗衰老等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一种养生菌茶,配方为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10 - 50%、茶叶50 - 90%。其加工方法如下
1、食用、药用菌鲜品加工。食用、药用菌新鲜子实体切(条)丝或小颗粒后进行脱水 烘干,为最大限度保持食用、药用菌有效活性,烘干温度保持45 - 55°C,脱水至水分含量^ 12%,得到菌茶所需食用菌成品;
2、选用合格的茶叶生产商生产的绿茶、红茶、白茶等茶叶原料;
3、菌茶的拼配。按照食用、药用菌子实体(I种或数种)10- 50%、茶叶50 - 90%进行拼配;
4、称量包装。将拼配好的菌茶按需称量包装,也可将拼配好的菌茶进行粉碎,包装为袋泡茶。5、成品入库。将称量包装后的菌茶广品及时入库,防止变质。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I
黑木耳红茶。按I :4比例,取2克黑木耳丝条和8克红茶混合,放入茶壶中,注满沸水,加盖,冲泡5分钟后将茶汤浙入茶杯得到黑木耳红茶汤。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北京心肺中心的研究结果已证实,每日泡发10 15克黑木耳食用,即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血液黏稠度高、血胆固醇高的中老年人经常吃黑木耳有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作用,有利于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红茶有有较强的防治心梗效用,因此与黑木耳相配伍,产生相乘作用,防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施例2
猴头菇白桦茸红茶。按I :2 :7比例,取I克白桦茸颗粒、2克猴头菇颗粒和7克红茶混合,放入茶壶中,注满沸水,加盖,冲泡5分钟后将茶汤浙入茶杯得到猴头菇白桦茸红茶汤。猴头菇具有扶正补虚、健脾养胃的功效。自古以来,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改善胃肠道功能效果显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猴头菇对胃病反复发作的元凶——幽门螺旋杆菌(HP)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红茶也具有健胃整肠助消化的功能,与猴头菇、白桦茸相配伍,在健脾养胃、预防消化器官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实施例3
银耳绿茶。按I :4比例,取2克银耳丝条和8克绿茶混合,放入茶壶中,注满沸水,力口盖,冲泡5分钟后将茶汤浙入茶杯得到银耳绿茶汤。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美容、嫩肤、延年益寿等功效。对于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等病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绿茶活性物质特别是SOD远远高于红茶,具有消炎、杀菌、解毒、抗氧化、延缓衰老功能,绿茶中的SOD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和毒素,可以彻底破坏癌细胞中化学物质的传播路径。因此,与银耳相配伍,对于养肺护肺,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具有相当的相乘作用。实施例4
实施对红茶和同一红茶添加黑木耳的菌茶进行审评。取3克红茶制得红茶茶汤,按实施例I比例添加黑木耳,取3克黑木耳红茶制得茶汤,聘请10位茶叶审评师按照NY/T《茶 叶感观审评通用方法》进行感观审评。结果如表I。表I菌茶茶汤对比审评表
Si黑本聰茶I
窜评者..........................................t.............................................i.............................................i...........................................................................................i..............................................Γ.........................................................................................
涵香气滋味总评涵色香气滋昧总评
I 6 2 r '5 S 23 S ......9.. ..| 20 19 2 6221 25 6S
-■-*7·>*Km6\
mmssm^·mm demm mt,%ssmmmm wVmfW|
i 、 、 "6 、 —0 *mmm'mm mrSm·^mmasm.:|
<、] 、]_I
623 23 ' "020 :5
*、《y Λ"Sg— ;Λ ■*— J
S 2J 21 25 69 25 22 26 9 26 :3 26 I 2S 25- 2 S ~ Γ^
l 'Jmm smmm aw二 w- mmmm ~me msfmm 1''I
平均分5 S 1 9 25 I 0 S 5 3 I 26 0 : 4 I
审评结果显示,两者相比,菌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分均高于原料红茶,表明按一定比例添加黑木耳之后,菌茶品质总体上得到提升,菌茶汤色、香气和滋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

口 O实施例5
将100克红茶和按实施例I比例添加黑木耳的100克黑木耳红茶进行营养成分检测,结果如表2。表2红茶菌茶营养成分对比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养生菌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养生菌茶的原料组成按重量分数为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10 - 50%、茶叶50 - 90%O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养生菌茶,其特征在于所述养生菌茶的原料组成按重量分数为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20 - 30%、茶叶70 - 80%。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养生菌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包括猴头菇、黑木耳、白木耳、姬松茸、白桦茸、桑黄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养生菌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包括红茶、绿茶或白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条所述的养生菌茶制成的袋泡茶、菌茶饮料、口服液、多糖胶囊 或片剂。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条所述的养生菌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生菌茶及其应用。所述养生菌茶的原料组成按重量分数为食用或药用菌子实体10-50%、茶叶50-90%。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科学配伍的养生菌茶及其在抗癌方面的应用,极大提升单一产品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通过两者的科学配伍,使两者活性物质产生相乘作用,极大提升其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菌茶通过科学的拼配,产生独特的口感风味,既可作为茶叶或袋泡茶直接冲泡服用,也可制成菌茶饮料、口服液、多糖胶囊、片剂等,具有调理五脏功能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疲劳状态,调理内分泌失调,改善血压、血糖和血脂,具有强身健体、排毒护肝、防病防辐射、减肥降脂、抗肿瘤、抗衰老等功效。
文档编号A61K36/82GK102793032SQ20121031328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宏, 彭昶媛, 王凌云 申请人:王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