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金花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384阅读:1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的金花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金花菌及其应用。新的金花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A671,该菌于2013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450。本发明是从墨夫人黑茶中分离获得的金花菌被鉴定为假灰绿曲霉。假灰绿曲霉以往未见报道可在黑茶发酵过程中形成“金花”。利用该菌株,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在黑茶内产生金花,从而制作优质的黑茶茶砖。同时,该菌的发酵液可能与冠突曲霉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新的金花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金花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湖南黑茶中特有的茯砖茶是黑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工艺使特定的微生物在砖茶中生长,发酵转化砖茶,并在茶砖内部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民间谓之“金花”,在其作用下使砖茶产生特殊的醇厚味道与香气。金花也成为评价茯砖茶质量的一个标准。过去多年研究确定产生金花的微生物为冠突曲霉(冠突散囊菌)。冠突曲霉的发酵液与绿茶、茶多酚复合物相比较,能更好地提高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并能抑制脂肪酶的活力,有利于淀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改善人体肠道功能;同时其对脂肪酶的活力的抑制,有利于阻止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金花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 I Iuspseudoglaucus)A671,该菌于2013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450。
[0004]本发明的新的金花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671是从广西合浦蟠龙居茶业有限公司的墨夫人黑茶中分离获得的。
[0005]一、培养特征及形态特征:
[0006] 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在查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缓慢,270C 7天直径为7-15mm ;淡黄至黄色,背面白至黄色,致密;16天长满整个平皿,蜜黄色至橄榄褐色,中央黄色,背面黄褐色;分生孢子产孢结构及闭囊壳较少。
[0007]在20%蔗糖查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较快,27°C 7天直径为50_55mm ;淡黄至黄色,背面黄色,菌落平,薄;具大量闭囊壳,黄色,分生孢子产孢结构较少。闭囊壳球形,扁球形至橄椭球形,50-100 X 90-150 u m ;子囊近球形,7-13 u m ;子囊孢子双凸镜形,表面光滑,无脊,无沟或具浅沟痕,3.5-4.5X2.5-3.5 Um0分生孢子头呈辐射形,45-70 y m,顶囊半球形至烧瓶形,15-28 u m, 1/2至全部表面可孕,孢梗茎520-560X9-10 u m ;产孢结构单层,瓶梗5.6-8.3X1.5-2 um ;分生孢子梨形,椭球形或近球形,两端平截,4_7X 2.5_4iim,表面具密集小刺。
[0008]在40%麦芽汁酵母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迅速,27°C 7天长满整个平皿,边缘白至黄色,中央灰黄绿色,气生菌丝发达,见大量分生孢子产孢结构及闭囊壳,背面橙黄褐色至黄褐色。
[0009]在37°C下,可于40%麦芽汁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生长,7天直径为50mm,但不能在查氏培养基及20%蔗糖查氏培养基上生长。
[0010]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的子囊孢子电镜图片如图1所示,其与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图2)相比,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表面不光滑,赤道面生有冠状关起。
[0011]二、分子分类地位的确定
[0012]1、(6 -微管蛋白基因(BT2gen):常规方法提取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的P -微管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其序列如SEQ ID N0.1所不,测得序列经 Blastn 方法,在 GenBank 数据库(http://www.ncb1.nlm.nih.gov/)中检索该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物种,结果显示,该金花菌与假灰绿曲霉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冠突曲霉的(6-微管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2所示,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和冠突曲霉的P _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0013]本发明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与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传统分离的金花菌)的主要区别:
[0014]1、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表面不光滑,赤道面生有冠状突起;
[0015]2、冠突曲霉37°C可在查氏培养基及20%蔗糖查氏培养基上生长;
[0016]3、(6-微管蛋白基因序列(BT2)序列不同。
[0017]因此,本发明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是一种新的金花菌。
[0018]综合以上的培养特征、形态学和分子分类学特征,本发明的菌株确定是一个新的金花菌,是一个新的分离株,将其归入曲霉属(Aspergillus),被鉴定为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671,该菌于2013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450。
[0019]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假灰绿曲霉(AspergiIIus pseudoglaucus)A671在黑茶发酵过程中形成“金花”中的应用。
[0020]本发明是从墨夫人黑茶中分离获得的金花菌被鉴定为假灰绿曲霉。假灰绿曲霉以往未见报道可在黑茶发酵过程中形成“金花”。利用该菌株,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能够在黑茶内产生金花,从而制作优质的黑茶茶砖。同时,该菌的发酵液可能与冠突曲霉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0021]本发明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于 2013 年 9 月 26 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Jia: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450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的子囊孢子电镜图;
[0023]图2是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电镜图;
[0024]图3是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671和冠突曲霉的P -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6]实施例1: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的分离和鉴定[0027]本发明的新的金花菌-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671是从广西合浦蟠龙居茶业有限公司的墨夫人黑茶中分离获得的。
[0028]在无菌环境下,小心掰开具有大量黄色金花的墨夫人黑茶茶砖,利用灭菌的接种针或镊子挑取部分金花,接种于40%蔗糖麦芽汁酵母琼脂培养基上,在27°C培养5-7天,菌株生长旺盛,菌落边缘白至黄色,中央灰黄绿色,气生菌丝发达。将分离获得的菌株(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接种于20%鹿糖查氏培养基上,27°C培养,7天直径为50-55_,菌落淡黄至黄色,背面黄色,平,薄,肉眼可见大量黄色球形闭囊壳,即茶叶上生长的“金花菌”。
[0029]一、培养特征及形态特征:[0030]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在查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缓慢,270C 7天直径为7-15mm ;淡黄至黄色,背面白至黄色,致密;16天长满整个平皿,蜜黄色至橄榄褐色,中央黄色,背面黄褐色;分生孢子产孢结构及闭囊壳较少。
[0031]在20%蔗糖查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较快,27°C 7天直径为50-55mm ;淡黄至黄色,背面黄色,菌落平,薄;具大量闭囊壳,黄色,分生孢子产孢结构较少。闭囊壳球形,扁球形至橄椭球形,50-100 X 90-150 u m ;子囊近球形,7-13 u m ;子囊孢子双凸镜形,表面光滑,无脊,无沟或具浅沟痕,3.5-4.5X2.5-3.5 Um0分生孢子头呈辐射形,45-70 y m,顶囊半球形至烧瓶形,15-28 u m, 1/2至全部表面可孕,孢梗茎520-560 X 9-10 u m ;产孢结构单层,瓶梗
5.6-8.3X1.5-2 ii m ;分生孢子梨形,椭球形或近球形,两端平截,4-7X 2.5_4iim,表面具密集小刺。
[0032]在40%麦芽汁酵母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迅速,27°C 7天长满整个平皿,边缘白至黄色,中央灰黄绿色,气生菌丝发达,见大量分生孢子产孢结构及闭囊壳,背面橙黄褐色至黄褐色。
[0033]在37°C下,可于40%麦芽汁酵母琼脂培养基上生长,7天直径为50mm,但不能在查氏培养基及20%蔗糖查氏培养基上生长。
[0034]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的子囊孢子电镜图片如图1所示,其与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图2)相比,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表面不光滑,赤道面生有冠状关起。
[0035]二、分子分类地位的确定
[0036]1、P -微管蛋白基因(BT2gen):常规方法提取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的0 -微管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其序列如SEQ ID N0.1所示,测得序列经 Blastn 方法,在 GenBank 数据库(http://www.ncb1.nlm.nih.gov/)中检索该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物种,结果显示,该金花菌与假灰绿曲霉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冠突曲霉的(6-微管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2所示,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和冠突曲霉的P _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0037]本发明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与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传统分离的金花菌)的主要区别:
[0038]1、冠突曲霉的子囊孢子表面不光滑,赤道面生有冠状突起;
[0039]2、冠突曲霉37°C可在查氏培养基及20%蔗糖查氏培养基上生长;[0040]3、(6-微管蛋白基因序列(BT2)序列不同(图3)。
[0041]因此,本发明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是一种新的金花菌。
[0042]综合以上的培养特征、形态学和分子分类学特征,本发明的菌株确定是一个新的金花菌,是一个新的分离株,将其归入曲霉属(Aspergillus),被鉴定为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671,该菌于2013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450。
[0043]实施例2:
[0044]墨夫人黑茶茶砖以原生态老茶树的单片成熟叶为加工原料。采用滚筒杀青机预热至260°C,然后投入鲜叶快速翻炒,杀青。趁热装入揉捻机揉捻。将揉捻好的茶叶撒落在无异味的大篷布上,使茶叶干燥。新加工的干茶要先存放一年,然后放到烘焙机焙火三次。将干茶投入蒸笼中,用100°C的蒸汽温度蒸茶,将蒸好的茶放入模匣内拍平,然后将模匣放入压力机内进行压制。施压成型后的茶饼经过冷却后,用宣纸包裹好摆放在架子上,冷却,保持室温在25-30°C,空气相对湿度80%-85%,自然发花。墨夫人黑茶茶砖整体生产过程在含有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 A671孢子的环境中进行,15-20天即可观察到金花的生长。
[0045]实施例3:
[0046]取未经蒸制发花的黑茶生茶,置于密闭的玻璃瓶中,加适量水,于121°C高温蒸汽灭菌30分钟,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下,接种适量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 pseudoglaucus)A671液体菌种,置于27 °C培养避光。7-10天后,肉眼可见茶叶表面长出黄色球形闭囊壳,即茶叶上生长的“·金花菌”。因此可以利用本发明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在黑茶内产生金花,从而制作优质的黑茶。
【权利要求】
1.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其保藏编号为 CCTCC NO:M201345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灰绿曲霉(Aspergilluspseudoglaucus) A671在黑茶发酵过程中形成 “金花”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23F3/10GK103667076SQ20131055991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鲁慧玲, 李桂才, 王磊, 潘清灵, 章卫民, 庞明 申请人:广西合浦蟠龙居茶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