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591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气管炎的药物, 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管炎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所以对慢性气管炎应当提高警惕,尽早治疗。西药治疗气管炎的药物较多。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的副作用显著,另一方面,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消除表面疼痛症状,治疗后容易复发,常常难以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气管炎的中药,它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毒副作用较小。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获茶皮9一18份、麻黄15—22份、苏子9一18份、白苟6一12份、法夏9一18份、甘草
6—12 份。本发明药物各组分进一步的质量配比为
茯苓皮12份、麻黄18份、苏子12份、白芍9份、法夏12份、甘草9份。上述各组分的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物,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本发明清燥化痰,宣通肺气,针对内有水饮,外感风寒的情况采取内外合治的方法,方中诸药合理配伍,互补协同,辩证治疗,本方除疲降气,对多种气管炎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为验证本发明药物的实际疗效,应用本发明药物配合临床治疗气管炎病人100例,其中慢性气管炎50例,支气管炎20例,急性气管炎30例。
诊断标准
有指征作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症.当存在严重的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应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有特殊情况(如免疫抑制)的病人,应作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临床统计
结果治愈79例,治愈率为79%,明显好转15例,总有效率94%,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疗效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本发明药物价格较为低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获茶皮10 kg、麻黄16 kg、苏子10kg、白苟11 kg、法夏11kg、甘草11 kg ;
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实施例2: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茯苓皮17 kg、麻黄21 kg、苏子17 kg、白芍7 kg、法夏10 kg、甘草7 kg;
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 I.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获茶皮9一18份、麻黄15—22份、苏子9一18份、白苟6一12份、法夏9一18份、甘草6—12 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茯苓皮12份、麻黄18份、苏子12份、白芍9份、法夏12份、甘草9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气管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加清水,文火煎O. 5— 1. 5小时,反复煎3次后,取出药渣,将3次药液混合放入砂锅煎2— 4小时,将药液浓缩成稠膏状,然后加入常规辅料,制成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管炎的药物。它以茯苓皮、麻黄、苏子、白芍、法夏、甘草为原料制得,该药物可以制成临床使用的多种药剂。本发明药物清燥化痰,宣通肺气,对于多种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有效率高,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K36/8888GK102836302SQ2012103317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郭玲玲 申请人:郭玲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