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超声-ct/mri/pet等融合成像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97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于超声-ct/mri/pet等融合成像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种适于超声-CT/MRI/PET等融合成像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超声与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或PET图像等进行图像融合开发及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图像融合技术简介[0003]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是当今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医学成像包括X射线、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红外线、数字减影(DSA)、荧光造影等。各种模态的医学图像从不同角度反映人体信息,单独从某一种图像中无法得到全面的诊断信息。多种图像如果只依靠医生的空间构想和推测去综合判定他们所要的信息,其准确性就会受到主观影响,更可能有些信息被忽视。[0004]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图像融合开始逐渐引起临床医学界的关注。医学图像融合是将2个或2个以上医学成像设备获得的同一病灶区域的图像进行匹配和迭合,从而获得互补信息,增加信息量,使临床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和完善。医学图像融合的目的是结合各种图像的优势,减少不确定性,使医生对病变部位看得更直接,更清晰,从而有利于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0005]医学图像融合的基本思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并产生了逐像素加权求平均等一些简单算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到了 90年代,医学图像融合开始成为当代医学图像领域的前沿课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未来的医学影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L aplacian、 Gaussian金字塔法、多分辨率滤波法、小波变换法等,带来了医学图像融合技术飞速发展。[0006]二、图像融合的关键步骤-配准[0007]医学图像融合是一个连续渐进过程,不同的融合方法有不同的操作和处理,但其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大致相同[0008]
权利要求1.一种适于超声-CT/MRI/PET等融合成像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载体包(I )、体表固定装置和至少I个平面几何框架(3);载体包(I)呈长方体,内部充满液体;平面几何框架(3)设置在载体包(I)内,并始终与水平面保持垂直;平面几何框架(3)与载体包(I)内壁之间保持O.1cm以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几何框架(3)采用非金属材质,其中,平面几何框架(3)边框的直径或厚度大于O.1mm;所述载体包(I)长、宽和高均在O. 5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几何框架(3)为圆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包(I)内设有1-91个平面几何框架(3),每相邻两个平面几何框架(3)之间呈广90°夹角;相隔最远的两个平面几何框架(3)之间的夹角在90°以下;各平面几何框架(3)具有不同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平面几何框架(3)之间呈广45°夹角,载体包(I)内设有2-46个平面几何框架(3);相隔最远的两个平面几何框架(3)之间的夹角在4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平面几何框架(3)之间呈5-15°夹角,载体包(I)内设有4-10个平面几何框架(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包(I)内还至少设有2个上浮体(4),上浮体(4)的密度小于载体包(I)内的液体,各上浮体(4)与载体包(I)底部通过线绳相连,2个上浮体(4)为一组,通过线绳将I个平面几何框架(3)与一组上浮体(4)固定在同一平面内; 或,载体包(I)内还至少设有2个下沉体(5 ),下沉体(5 )的密度大于载体包(I)内的液体,各下沉体(5)与载体包(I)顶部通过线绳相连,2个下沉体(5)为一组,通过线绳将I个平面几何框架(3)与一组下沉体(5)固定在同一平面内; 或,载体包(I)内同时填充有上液体层和下液体层,两层液体不混溶,且密度不同,平面几何框架(3)底部还连接有漂浮底板(31),平面几何框架(3)与漂浮底板(31)相垂直,漂浮底板(31)的密度位于两层液体之间,所述漂浮底板(31)下方还连接有中空管(32),中空管(32)两端开口,开口方向与水平面平行,线绳贯穿中空管(32)与载体包(I)内壁相连,线绳上设有2个位置固定卡(8),分别位于中空管(32)的两侧; 或,载体包(I)内填充单一密度液体,或同时填充有上液体层和下液体层,两层液体不混溶,且密度不同,平面几何框架(3)置于不倒翁装置(7)顶部,不倒翁装置(7)内设有通孔(71),通孔(71)的开口方向与水平面平行,线绳贯穿通孔(71)与载体包(I)内壁相连,线绳上设有2个位置固定卡(8),分别位于通孔(7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体层为水层或油层;下液体层为水层或油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表固定装置为固定带(2)或卡接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单面胶布(61)、相适配的卡接头(62)和卡口(63);卡口(63)位于载体包(I)底部外表面,卡接头(62 )位于单面胶布无粘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超声-CT/MRI/PET等融合成像的非侵入性标准配准装置,它包括载体包、体表固定装置和至少一个平面几何图形框架;载体包呈长方体,内部充满液体;平面几何框架设置在载体包内,并始终与水平面保持垂直;平面几何框架与载体包内壁之间保持0.1cm以上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配准装置,可以使得超声图像中的平面几何框架图形与CT或核磁或其他成像中的相应平面几何框架图形保持相同的标准横断面方向,控制了超声探头万向性和断面的不标准性;通过该配准装置,可以在保证精确配准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超声与CT、核磁共振或PET图像的融合配准速度,且适用范围宽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2821633SQ20122043312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周翔 申请人:周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