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牙根及植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09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牙根及植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植牙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圆弧形端部及环状螺纹的人工牙根及植体。
背景技术
牙科植体是一种可取代一整颗或局部真牙的植体,其主要包含人工牙根、支台体及牙冠三大部分。在进行植牙时,牙医在齿槽骨内先打入人工牙根,待人工牙根与齿槽骨紧密结合后,再于其上装置支台体,如此可以解决传统活动式假牙不够稳固或经年累月下来骨质萎缩等缺点。其次,人工牙根亦解决传统假牙长期以来无法克服的重大问题,例如:可直接在缺牙区植入人工牙根,而无需修磨两侧邻接的牙齿,或者通过金属钩子卡住相邻牙齿制作假牙。然而,该人工牙根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下述问题,例如:(I)现有人工牙根仅利用主体部的螺旋进行固定与齿槽骨密合,在咬合时,骨组织受力最大处位于皮质骨上部处,当应力分配不均匀时,易造成植体周围受损的骨质被人体吸收,骨整合流失形成囊袋,使得牙菌斑堆积于囊袋的机会增加,或是产生旋转及松脱等情形。(2 )由于现有人工牙根的外型设计不佳,使得人工牙根触及神经及上颚鼻窦的风险因而提高,导致植入时伤害神经的风险,进而在人工牙根周围产生软组织增生、化脓、流血、疼痛等现象,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脸型歪斜。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人工牙根及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牙根及植体,利用圆弧形端部,以便均匀分配应力,降低植入时造成不必要的穿孔以及压迫颏神经的风险,并且改善人工牙根植入的定位,以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牙根及植体,利用环状螺纹,分散应力,进而减少骨质流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牙根,其设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渐进式螺纹,且具有一圆弧形的端部,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一齿槽骨的一海绵骨内;及一冠状部,所述冠状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环状螺纹,且具有一连接槽孔,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所述齿槽骨之一皮质骨处。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渐进式螺纹为双头螺旋螺纹,且所述环状螺纹靠近主体部的一侧为弧形曲面。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其中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别由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对称设置于所述渐进式螺纹上。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一轴线具有一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体部长度的1/2至2/3之间。[0011]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为钝锥形圆柱状,及所述冠状部为圆柱状。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人工植体,其设有:一人工牙根,其包含: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渐进式螺纹,且具有一圆弧形的端部,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一齿槽骨的一海绵骨内;及一冠状部,所述冠状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环状螺纹,且具有一连接槽孔,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所述齿槽骨之一皮质骨处;以及一牙冠,所述牙冠结合在所述人工牙根上。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植体还包含:一连接柄,结合在所述冠状部的一连接槽孔内;以及一支台体,结合在所述连接柄上,且所述牙冠结合在所述支台体上。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渐进式螺纹为双头螺旋螺纹,且所述环状螺纹靠近主体部的一侧为弧形曲面。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别由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对称设置于所述渐进式螺纹上。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一轴线具有一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体部长度的1/2至2/3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相同负荷大小下,齿槽骨于咬合时可承受较佳的应力分布,有效降低人工牙根与周围骨质所造成的过高应力,进而减少其周围骨质流失或旋转松脱的现象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藉由精确掌控齿槽骨的形状、厚度与神经、血管及鼻窦的位置,配合本实用新型各项设计,进一步降低感染引发的过敏反应、流鼻水或流鼻血等植体手术时可能带来的风险。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实做,配合图式做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人工牙根示意图。图2: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图1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人工牙根、支台体与牙冠组装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人工牙根;11——主体部;111——渐进式螺纹;112——端部;113——螺旋切削刃;12—冠状部;121—环状螺纹;122—连接槽孔;123——内螺纹;124——内六角形设计;13——连接柄;14——支台体;15——牙冠;16——牙龈;17——海绵骨;18——皮质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创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创作。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人工牙根10主要包含一主体部11及一冠状部12。该主体部11外表面具有一渐进式螺纹111,且其底部的一端部112为一圆弧形设计,及所述主体部11具有二螺旋切削刃113,其分别由该主体部11的端部对称设置于该双螺旋渐进式螺纹111上。该冠状部12的外表面具有一环状螺纹121,且其内部具有一连接槽孔122 ;其中该环状螺纹121对应于皮质骨(未画出)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将于下文利用第I至4逐一详细说明较佳实施例的上述各组件的细部构造、组装关系及其运作原理。请再参照图1,相较于现有圆柱状的主体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11为一钝锥形圆柱状设计,其近似拔牙伤口后自然牙根的外型,因此符合生物密合性,且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并可将咬合时的力量平均传递至该主体部11周围,本实施例自距离该主体部11端部1/3处逐渐向上增加直径。该主体部11具有一渐进式螺纹111,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该渐进式螺纹111可依旋转方式达到挤压齿槽骨的目的,有效减少最大应力,并增加植入后初期的稳定度,使得骨整合比例增加,特别在受到侧向力时,海绵骨部分力量可均匀分布,又可扩张窄骨脊,使受损的骨质亦可获得高稳定度。此外,该渐进式螺纹111可引导植入过程中血液攀附,并搭配螺纹宽度逐渐撑开齿槽骨。在本实施例中,该渐进式螺纹111为一双头螺旋螺纹,又称双导程螺旋,每次旋转可前进两个导程距离,此设计可节省植入手术一半时间,且在手术过程中亦不产生多余的热。该主体部11的端部112 (前端)为一圆弧形设计,其用以避免该人工牙根10触及或刺穿神经及上颚鼻窦。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主体部11另具有二螺旋切削刃113,其分别由该主体部11的端部对称设置于该双螺旋渐进式螺纹111上。一般切削刃的设置沿人工植体旋转轴线方向平行制作,过程中容易因为高旋转阻力对齿槽骨产生极大压力。而本实用新型的二螺旋切削刃113相对于该主体部11的一轴线(纵轴)具有一倾斜角度(例如介于10度至45度之间),且延伸至该主体部11长度的1/2至2/3之间。该螺旋切削刃113可渐进式挤压齿槽骨,缓和扭力,减小切削力,同时可进一步引导血液及骨屑,被该螺旋切削刃113切削下来的碎骨将来可参与新骨的生成。此外该螺旋切削刃113还可避免该人工牙根10自体旋转。值得注意的是,该螺旋切削刃113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使用相同观念依照设计要求制作三螺旋切削刃甚至四螺旋切削刃。请再参照图1,由于该主体部11会造成植体过多的应力集中在该冠状部12周围,以及该应力分配与该冠状部12的直径成正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冠状部12设计为一圆柱状,其直径等于该主体部11上端的最大直径。该冠状部12的外表面具有该环状螺纹121,可与皮质骨紧密接合,有效降低显微断裂;相对于远离该主体部11的一侧,该环状螺纹121在靠近该主体部11的一侧为弧形曲面。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环状螺纹121的螺纹宽度较佳为0.4微米(μ m),及螺纹间距为0.3微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人工牙根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并同时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人工牙根沿B-B方向之剖面示意图。该冠状部12的顶面另向内凹设形成一锥形连接槽孔122,该连接槽孔122为一通用尺寸规格设计,其内具有一内螺纹123,可通过一连接柄13连接一支台体14,该连接槽孔122内的内螺纹123外部还具有一内六角形设计124,其可提供一接口,由摩擦力降低偏移量以提升承受侧向力稳定度,该支台体14设有一外六角形设计对应,通过嵌和方式连接该内六角形设计124。该六角形设计具有六个角度可供选择定位,且具有抗旋性佳,定位紧密及防止细菌渗入等优点,此设计亦可为八角形、十二角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人工牙根10的主体部11与冠状部12的材质相同,例如为纯钛、钛合金或氧化锆,或其它生物复合材料(如各种金属玻璃),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请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人工牙根、支台体与牙冠组装示意图,其中该人工牙根10依序结合一连接柄13、一支台体14及一牙冠15。如上所述,该人工牙根10的主体部11首先利用工具转动,因而对应植入牙龈16底下的齿槽骨的海绵骨17内,直到该冠状部12对应植入到该齿槽骨的皮质骨18 (骨质层)处。接着,如图3及图4所示,将该支台体14结合在该连接柄13上。随后,如图3所示,将该连接柄13结合在该连接槽孔122内。以及,最后,如图4所示,将该牙冠15结合在该支台体14上。藉此,由该人工牙根10、连接柄13、支台体14及牙冠15共同依序组装构成一人工植体。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由该人工牙根10及支台体14预先制作成一单件式人工植体,此时可直接以单一步骤将该单件式人工植体植于该齿槽骨上。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人工牙根虽能取代传统假牙却也常因其设计不佳而导致患者发生其它口腔健康问题等缺点,图1至图4的本实用新型在相同负荷大小下,齿槽骨于咬合时可承受较佳的应力分布,有效降低人工牙根与周围骨质所造成的过高应力,进而减少其周围骨质流失或旋转松脱的现象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藉由精确掌控齿槽骨的形状、厚度与神经、血管及鼻窦的位置,配合本实用新型设计及植入时的角度及长度,进一步降低感染引发的过敏反应、流鼻水或流鼻血等植体手术时可能带来的风险。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种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渐进式螺纹,且具有一圆弧形的端部,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一齿槽骨的一海绵骨内;及 一冠状部,所述冠状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环状螺纹,且具有一连接槽孔,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所述齿槽骨之一皮质骨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渐进式螺纹为双头螺旋螺纹,且该环状螺纹靠近主体部的一侧为弧形曲面。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别由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对称设置于所述渐进式螺纹上。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一轴线具有一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体部长度的1/2至2/3之间。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牙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钝锥形圆柱状,及所述冠状部为圆柱状。
6.种人工植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人工牙根,所述人工牙根包含: 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渐进式螺纹,且具有一圆弧形的端部,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一齿槽骨的一海绵骨内;及 一冠状部,所述冠状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环状螺纹,且具有一连接槽孔,其中该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所述齿槽骨之一皮质骨处;以及 一牙冠,所述牙冠结合在所述人工牙根上。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植体还包含: 一连接柄,所述连接柄结合在所述冠状部的一连接槽孔内;以及 一支台体,所述支台体结合在所述连接柄上,且所述牙冠结合在所述支台体上。
8.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渐进式螺纹为双头螺旋螺纹,且所述环状螺纹靠近主体部的一侧为弧形曲面。
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二螺旋切削刃,所述二螺旋切削刃分别由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对称设置于所述渐进式螺纹上。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螺旋切削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一轴线具有一倾斜角度,且延伸至所述主体部长度的1/2至2/3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牙根及植体,所述人工牙根包含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外表面形成一渐进式螺纹,且具有一圆弧形的端部,所述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一齿槽骨的一海绵骨内;及一冠状部,所述冠状部一外表面形成一环状螺纹,且具有一连接槽孔,所述环状螺纹用以对应植入于所述齿槽骨之一皮质骨处。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分散咬合力,减少骨质流失,还可以解决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降低植入时伤害神经的风险,并且改善植体植入的定位,以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C8/00GK202920376SQ20122051376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蔡政峰, 郑颖隆, 曾崇智, 黄俊学, 谢政勋, 王筱晴 申请人:台湾植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