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14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由中草药制备而成的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婴幼儿湿疹是临床常见病,俗称“奶癣” “胎癣”,以各种类型的瘙痒性皮疹、红斑、丘疹、鳞屑、苔藓样变及渗出为临床特征;虽系小病,但瘙痒难捱,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使患儿情绪不安而影响睡眠和饮食,并可继发细菌感染,有碍正常生长发育及健康。因婴幼儿用药不易选择,现对此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外涂的防治法治疗,但临床上外用药中往往含糖皮质激素类·药或组胺类抗过敏药,易导致患儿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造成家长的消极抵抗心理,且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发明一种绿色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苦参5-10、黄柏3-5、西河柳5-10、蛇床子3-8、川芎3_5、荆芥6_9、白鲜皮8_12、百部3-6、菊花5-15、蝉蜕3-10、地肤子8-12、枇杷叶8_12、苍术8_12、甘草2_5。制备方法:取以上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备用。使用方法:趁热用棉签擦洗患部,每日3-5次。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风止痒的作用,其药性温和、无激素、无刺激性、无油腻,使用方便,患儿和家长易于接受。临床实验 病例来源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诊断为婴幼儿湿疹的患儿100例,其中男孩45例,女孩55例,年龄从I月至3周岁,病程7天至I年,均具有典型的湿疹的临床表现,面部红斑、丘疹、部分有渗液。疗效标准
依照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疹,瘙痒等症状消失。显效:瘙痒疾病消失,皮疹明显减轻。有效:皮疹,瘙痒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治疗方法取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一重量份为一剂,每天一剂,可反复加热,待温热分3-5次用棉签擦拭患部,I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32例,显效,37例,好转2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通过以上临床试验可知,本发明药物治愈率高,达98%,对婴幼儿湿疹有显著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取苦参8g、黄柏4g、西河柳8g、蛇床子5g、川芎4g、荆芥8g、白鲜皮10g、百部4g、菊花10g、蝉蜕6g、地肤子10g、枇杷叶10g、苍术10g、甘草3g,加入8倍、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备用。实施例2
取苦参5g、黄柏3g、西河柳5g、蛇床子3g、川芎3g、荆芥6g、白鲜皮Sg、百部3g、菊花5g、蝉蜕3g、地肤子8g、枇杷叶8g、苍术8g、甘草2g,取以上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备用。实施例3
取苦参10g、黄柏5g、西河柳10g、蛇床子8g、川芎5g、荆芥9g、白鲜皮12g、百部6g、菊花15g、蝉蜕10g、地肤子12g 、枇杷叶12g、苍术12g、甘草5g,加入8倍、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苦参5-10、黄柏3-5、西河柳5-10、蛇床子3-8、川芎3-5、荆芥6-9、白鲜皮8-12、百部3-6、菊花5-15、蝉蜕3-10 、地肤子8-12、枇杷叶8_12、苍术8_12、甘草2_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备而成苦参5-10、黄柏3-5、西河柳5-10、蛇床子3-8、川芎3-5、荆芥6-9、白鲜皮8-12、百部3-6、菊花5-15、蝉蜕3-10、地肤子8-12、枇杷叶8-12、苍术8-12、甘草2-5。本发明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风止痒的作用,其药性温和、无激素、无刺激性、无油腻,使用方便,患儿和家长易于接受。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071095SQ20131003558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董秀华 申请人:董秀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