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31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转变,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7 20%,因交通、工业、运动等导致的意外血管损伤每年也以7.3%的速度递增。临床治疗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以动脉重建术效果最确切,常用人工合成血管作为动脉替代物重建动脉,已经商品化的大口径人工血管长期通畅率比较满意,但目前小口径(口径小于6mm)人工血管由于血管内皮缺失,通畅率很难达到要求,极易在人工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上述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缺失,难以达到要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实现上述有益效果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包括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直径小于6毫米,在人工血管内壁表面交联有神经源性因子层。本技术方案中,专门针对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进行研发,筛选出了能在人体内捕获内皮祖细胞的神经源性因子NGF,采用神经源性因子诱导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在此区域富集,进而粘附分化成内皮细胞,实现血管的内皮化,起到抗血栓效果。由于合成材料的人工血管更容易实现有规模的产品化,我们选择ePTFE人工血管进行表面细胞因子修饰,植入生物体内,实现内皮祖细胞在人工血管表面的自主募 集,达到内皮化。本技术方案中,人工血管具有弹性,人体运动或者不同姿态的时候人工血管可以根据人体运动进行相应的弯曲形变,防止血管接口的断落。所述人工血管呈波纹管状,神经源性因子层紧密连接在人工血管内壁。本技术方案中,人工血管制作成波纹管状,增加其弹性,保证患者在弯折活动时血管不会断裂。所述神经源性因子层厚度为0.1-0.5_。本技术方案中,神经源性因子层一般交联厚度为0.1-0.5mm,在保证其满足后期对内皮细胞捕捉的前提上尽量扩展血管的内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人工血管;2、神经源性因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包括人工血管1,所述人工血管直径小于6毫米,在人工血管内壁表面交联有神经源性因子层2。本实施例的血管适用于比较细的血管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血管长度可以随需要进行裁剪,长度容易掌握。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血管比较粗的情况下降血管管身做成波纹管状,管口位置依旧为圆管,便于与人体血管连接,波纹管状便于弯曲。本实施例中,所述神经源性因子层厚度为0.1-0.5_,在该厚度下在保证对内皮细胞的后期捕捉生长的同时保证血管的流动畅通。本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选择合适直径的ePTFE人工血管,对血管内部采用神经源性因子NGF进行腔内修饰,将血管以及神经源性因子及血管在超净台里进行光交联一定时间,交联好的人工血管直接应用于临床。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实施案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包括弹性人工血管(I),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直径小于6毫米,在人工血管内壁表面交联有神经源性因子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呈波纹管状,神经源性因子层紧密连接在人工血管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源性因子层 厚度为 0.1-0.5mm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募内皮人工血管结构,包括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直径小于6毫米,在人工血管内壁表面交联有神经源性因子层。本技术方案中,专门针对直径小于6MM的人工血管进行研发,筛选出了能在人体内捕获内皮祖细胞的神经源性因子NGF,采用神经源性因子诱导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在此区域富集,进而粘附分化成内皮细胞,实现血管的内皮化,起到抗血栓效果。由于合成材料的人工血管更容易实现有规模的产品化,我们选择ePTFE人工血管进行表面细胞因子修饰,植入生物体内,实现内皮祖细胞在人工血管表面的自主募集,达到内皮化。
文档编号A61F2/06GK203074928SQ20132010174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李春民, 周丁华, 吉王明, 罗葳, 李鹏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