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631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和限位杆;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向斜上方伸出的挡板和向下弯曲的限位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螺钉孔;所述支撑板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板设有工作端和定位端,所述工作端与所述挡板在同一侧,所述限位杆与固定板相连接夹紧所述支撑板的定位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板的转动作用将被切下的后椎板提升牵拉,不需要切割与骨组织相连接的韧带,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弥补了韧带功能恢复的不足及给病人带来的术后不适,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专利说明】脊椎椎板撑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在脊椎手术时用于脊椎椎板扩张成型的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脊椎椎管(人体神经系统贯穿通道)狭窄是一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症,引发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脊椎关节退行性病变(Degeneration of Joint Disease),其临床特征通常有神经痛、肌肉痛及运动障碍等。针对这种疾病,在现代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的治疗方法被称为椎板扩张成型术,在此技术中,将脊椎的后椎板打开用以增加椎管的容积,进而缓解神经压迫等病症。根据拉开切口的方式不同,椎板扩张成型术又分为单开门和双开门两种。
[0003]单开门手术方式是切开脊椎后椎板的一侧,然后拉开切口使后椎板向对侧翻转形成“开门”,由于单开门的非对称性,需切除后方牵拉韧带与骨组织的连接,但是这会影响手术后病人的身体机能恢复并会引起疼痛,尤其是轴性痛。
[0004]双开门手术方式是沿脊椎后椎板的中线切开后椎板,拉开切口使后椎板向两侧分开形成“双开门”。双开门扩大椎管的空间很有限,并且也无法保留后方牵拉韧带与骨组织的连接,需切除。所以双开门方法被应用的并不是很多。
[0005]专利号为CN2030010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颈椎开门固定板,包括椎板固定板、侧板固定板及连接板,连接板上靠近椎板固定板的一端带有卡板,椎板固定板和卡板组成卡口,所述椎板固定板与侧板固定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上述专利虽然可以应用在椎板扩张成型术中,但是其结构单一,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在手术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0006]综上所述,单开门方式和双开门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医护人员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新的技术能代替现有技术。经过大量的研究,医护人员提出一种理想的椎管扩张成型方法:即从两侧切开脊椎后椎板,将整个切下的椎板向后牵拉,增加椎管内空间,然后固定成型。这种“提升开门”只是单纯的将切下的椎板牵拉,不会弯折,所以可避免不必要的韧带切割,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减少疼痛。由于整个后椎板提升后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因此需要一个准确稳定的支撑固定工具。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可靠的装置能够帮助医生安全、稳定地操作“提升开门”的椎板成型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脊椎椎板撑开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板和限位杆;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向斜上方伸出的挡板和向下弯曲的限位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螺钉孔;所述支撑板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板设有工作端和定位端,所述工作端与所述挡板在同一侧,所述限位杆与固定板相连接夹紧所述支撑板的定位端。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工作端向上弯曲。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定位端开设有限位口,所述限位杆通过限位口与所述底座的固定板相连接夹紧定位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是螺钉,所述底座上开有安装孔,所述螺钉的杆部穿过限位口与所述底座的安装孔螺纹连接,螺钉的头部与固定板相配合将支撑板的定位端夹紧。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在固定板的一端并排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工作端在两个挡板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孔设有两个。
[00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使得双侧切口后椎板提升技术成为可能,并且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支撑板的作用将被切下的后椎板提升牵拉,不需要切割与骨组织相连接的韧带,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弥补了韧带功能恢复的不足及给病人带来的术后不适等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上的缺陷,为现有的椎板扩张成型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中实施方式结构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底座结构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支撑板结构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的初始状态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的最终状态图。
[0022]图7为图6的俯视图。
[0023]图中:1 底座11固定板
[0024]12挡板13限位部
[0025]14螺纹孔15安装孔
[0026]16配合槽121定位孔
[0027]2支撑板21工作端
[0028]22定位端23转杆
[0029]221限位口3限位杆
[0030]4脊椎41后椎板
[0031]5骨螺钉6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3]如图1一图3为本实用新型脊椎椎板撑开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图,所述撑开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和限位杆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座I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一端设有向斜上方伸出的挡板12和向下弯曲的限位部13,所述固定板11的另一端设有螺钉孔14,所述支撑板2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I上;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2设有工作端21和定位端22,所述工作端21与所述挡板12在同一侧;所述限位杆3与固定板11相连接夹紧所述支撑板2的定位端22。
[00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板2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I上的形式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在底座I上设有平行于固定板11的固定杆,支撑板2套接在固定杆上实现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底座I上设有两个配合槽16,所述支撑板2的上设有两转杆23,所述转杆23安装在配合槽16中实现支撑板2的转动。
[0035]在手术时,为了便于支撑板2和切下的后椎板紧密接触,所述支撑板2的工作端21向上弯曲,弯曲的工作端21和挡板12可以对被切下的后椎板进一步夹紧。
[00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的定位端22开设有限位口 221,所述限位杆3通过限位口 221与所述底座I的固定板11相连接夹紧定位端22。通过限位口 221可以使定位端22与固定板11之间的配合更加方便、可靠。所述的限位口 221的开设方式可以是直接在固定板11上开设一长条形的通孔,长条形的目的是防止限位杆3与其配合时出现卡死的现象;限位口 221还可以是从固定板11 一侧凹进的开放式凹口,在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口 221的开设方式就是从固定板11的端部向内凹进的开放式凹口。结合图1一图3,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杆3是螺钉,为了配合螺钉,所述底座I上开有安装孔15,所述螺钉的杆部32穿过限位口 221与所述底座I的通过安装孔15螺纹连接,螺钉的头部与固定板11相配合将支撑板2的定位端22夹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杆3选用螺钉是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的限位杆3还可以有其他形式,例如:所述限位杆3是一个带有锁紧螺母的螺纹杆,螺纹杆垂直固定在固定座11上,所述支撑板2的定位端22上设有长槽或凹口,将长槽或凹口与螺纹杆相配合,然后用锁紧螺母从螺纹杆的上方旋入与螺纹杆配合,因为支撑板2可以转动,所以当锁紧螺母向下运动时可以夹紧支撑板2的定位端22。
[003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稳定的夹紧切下的后椎板,所述挡板12在固定板11的一端并排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工作端21在两个挡板12之间。在手术时,当向下旋入螺钉时,支撑板2的工作端21因为转动逐渐翘起,工作端21与两个挡板12共同夹紧被切下的后椎板;当向上旋出螺钉时,支撑板2的定位端22因为转动逐渐翘起,工作端21与两个挡板12松开被切下的后椎板。
[003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安装稳定,所述螺钉孔14设有两个。
[0039]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挡板12上开有定位孔121,手术时通过螺钉将挡板12固定在切下的后椎板上,进而使整个装置与切下的后椎板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防止切下的后椎板移位。本实施结构的其他结构形式与原理均与第一种实施结构相同。
[0040]结合图1、图2、图3、图5、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手术时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如下:
[0041]I)将脊椎4的后椎板41两侧切开,使后椎板41与脊椎4分离;
[0042]2)将支撑板2通过转杆23安装在底座I的配合槽16中,螺钉的杆部与限位口 221配合后先预紧在安装孔15中组成撑开装置;
[0043]3)将配合好的撑开装置放置到一侧的切口附近,固定板11置于切口侧方的骨突上,支撑板2的工作部21插入到被切下的后椎板41内端,限位部13卡靠在脊椎4的切口处;
[0044]4)将骨螺钉5与螺钉孔14配合将整个撑开装置固定在侧方的骨突上;
[0045]5)在另一侧的切口处重复操作步骤3)和4),安装固定好的撑开装置如图5所示;
[0046]6)交替旋转两侧的螺钉,螺钉向下运动将支撑板2的定位端22向下压,支撑板3的工作端21逐渐翘起同时会带动切下的后椎板41向上运动,进而扩大椎管6的空间;继续转动两侧的螺钉直到后椎板41被夹紧在支撑板2的工作部21与两个挡板12之间或者到达预定位置,停止旋转两侧螺钉,如图6和图7所示;
[0047]7)对两侧的切口处进行植骨,手术完成。
[0048]上述步骤7)植骨是在切口之间植入骨组织,植入的骨组织与切口接触,过一段时间后,植入的骨组织会与切口处的骨组织愈合连在一起。
[0049]如果使用如图4所示的撑开装置结构,那么在上述步骤6)结束后用骨螺钉与定位孔121配合将挡板12固定在切下的后椎板41上,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00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脊椎椎板撑开装置,使得脊椎的“提升开门”手术成为可能,并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在手术医疗方面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0051]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支撑板(2)和限位杆(3);所述底座(I)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一端设有向斜上方伸出的挡板(12)和向下弯曲的限位部(13),所述固定板(11)的另一端设有螺钉孔(14);所述支撑板(2)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I)上,所述支撑板(2)设有工作端(21)和定位端(22),所述工作端(21)与所述挡板(12)在同一侧,所述限位杆(3)与固定板(11)相连接夹紧所述支撑板(2)的定位端(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工作端(21)向上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定位端(22 )开设有限位口( 221),所述限位杆(3 )通过限位口( 221)与所述底座(I)的固定板(11)相连接夹紧定位端(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是螺钉,所述底座(I)上开有安装孔(15),所述螺钉的杆部穿过限位口(221)与所述底座(I)的安装孔(15)螺纹连接,螺钉的头部与固定板(11)相配合将支撑板(2)的定位端(22)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在固定板(11)的一端并排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工作端(21)在两个挡板(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椎板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孔(14)设有两个。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3693716SQ20142002502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刘明岩, 孙宇, 刘一, 张文桥, 邬春晖, 郑卜纵 申请人: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