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90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



背景技术:

股骨干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包括髓内钉固定和接骨板固定。由于股骨四头肌等大腿肌肉力量强大,患者发生股骨骨折由于肌肉牵拉往往存在短缩畸形等,术中复位、恢复其长度并有效维持较为困难。如果术中不能解剖复位,术后可能发生畸形愈合和下肢力线不良等并发症。

牵引是复位股骨骨折、恢复下肢长度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医院用于下肢骨折病人复位的牵引器主要包括牵引绳和滑轮,牵引绳的一端连接骨折处的支架,另一端绕过滑轮后悬挂砝码,并通过人工增加砝码的数量或更换砝码的重量来控制牵引力。由于病人躺在病床会动弹,使得牵引力发生变化,一旦牵引力发生变化,就应调节砝码的重量。但对于现有的人工控制方法来说,频繁更换砝码极为不便,不仅给医院护士人员的工作增加负担,而且对骨折病人的复位带来麻烦。

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包括牵引绳、牵引主体和克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主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设置有电机和控制器,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有带轮,所述下腔体内并排设置有两个导向轮,下腔体上铰接设置有一个定滑轮;

所述克氏针横向穿刺于骨折腿上,克氏针的外部两端连接有牵引弓,牵引弓与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再经过下腔体内的两个导向轮后与带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绳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号控制所述电机的正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定滑轮绕铰接点转动的角度值范围是0~180°。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主体下设置有四根支撑脚。

进一步地,所述的拉力传感器设置在两个导向轮之间的牵引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代了原有的人工方法,给医院工作带来了便利;并通过控制器、拉力传感装置、电机形成自动控制系统,一旦牵引力发生变化,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牵引力,实现精确控制牵引力的目的,以保证骨折病人尽快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向轮,2-定滑轮,3-骨折腿,4-克氏针,5-牵引弓,6-牵引绳,7-拉力传感器,8-控制器,9-上腔体,10-带轮,11-电机,12-牵引主体,13-下腔体,14-支撑脚,15-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包括牵引绳6、牵引主体12和克氏针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主体12包括上腔体9和下腔体13,上腔体9内设置有电机11和控制器8,所述电机11的转轴连接有带轮10,所述下腔体13内并排设置有两个导向轮15,1,下腔体13上铰接设置有一个定滑轮2;

所述克氏针4横向穿刺于骨折腿3上,克氏针4的外部两端连接有牵引弓5,牵引弓5与牵引绳6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6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2再经过下腔体13内的两个导向轮后与带轮10连接。

所述的牵引绳6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7,拉力传感器7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信号控制所述电机11的正反转和启闭。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型骨折牵引器,包括牵引绳6、牵引主体12和克氏针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主体12包括上腔体9和下腔体13,上腔体9内设置有电机11和控制器8,所述电机11的转轴连接有带轮10,所述下腔体13内并排设置有两个导向轮,下腔体13上铰接设置有一个定滑轮2;

所述克氏针4横向穿刺于骨折腿3上,克氏针4的外部两端连接有牵引弓5,牵引弓5与牵引绳6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6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2再经过下腔体13内的两个导向轮15,1后与带轮10连接。

所述的牵引绳6上设置有拉力传感器7,拉力传感器7的信号传递至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信号控制所述电机11的正反转和启闭。

所述定滑轮2绕铰接点转动的角度范围是0~180°。

所述牵引主体12下设置有支撑脚14。

所述的拉力传感器7设置在两个导向轮15,1之间的牵引绳6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